回覆列表
  • 1 # 騎驢爬樹

    李白確實說過這句話,但是大家不要誤會錯了,此權貴非彼權貴。

    李白素有抱負,一身才學,他只是希望以後做官做事是憑自己的本事爭來的,而不是為了阿諛奉承才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且李白特別討厭高力士這種拍馬屁的人。

    在古代封建社會君為臣綱,向皇帝下跪可不是阿諛奉承,而是一種榮耀,算不得“安能摧眉折權貴”。但是中國在唐宋之前,尤其是唐朝以前,皇上召見大臣可不像電視上玩的,哪朝哪代見了皇上都得下跪,唐朝是不需要下跪的,都是坐著面對面,有時候皇上還會給大臣倒杯茶喝。

    所以李白應該沒有下跪,也就是唐朝禮儀,作揖。

  • 2 # 一米六五陽光

      李白雖然狂得自稱臣是酒中仙,但他在長安三年蟄伏才見到唐玄宗,自然懂得朝廷禮儀,自然要行跪拜之禮。

      不要因為李白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就把李白想的太清高,積極入世才是李白思想的主流。皇帝召見他,便欣喜若狂,大唱“我輩豈是蓬蒿人。”,皇帝貶了他,便低吟淺唱,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而且李白的詩句中有很多貌似“事權貴”的名篇,如“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也寫下了很多不願摧眉折腰的狂言,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親王侯。”“歸來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一輩子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徘徊,鬱郁不得志。“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可見他時時把皇帝對他那一點點愛才之德四處誇耀,把他當成了政治資本,和高人一等的象徵。這就是他他為什麼還是欣喜若狂等待皇帝的召見、被冷落就唱“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原因。

      李白的古體詩靈氣最高。像《蜀道難》這種直接靠文章中游走的氣勢勝人的作品直接體現了他高超的藝術力。他的一生,多半都是鬱郁不得志的,在做官與不做官之間徘徊。而事實上,他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政治才華,只是那個時代,交給大丈夫的使命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人人想要做官入世。或許正是因為他的不得志,才有了動人的詩篇。

  • 3 # 酒釀歷史

    當然要下跪的啊。古代對君與臣,君與民的級別關係還是比較看中的。李白雖然性格豪邁不羈,但是他是文人,基本的禮儀分寸還是有的。古代見君王,都是要下跪的,除非是君王特赦或者德高望重的人在年老體弱時皇帝體恤,還有古代其實是有些重武輕文的,所以李白初次見唐玄宗肯定是要下跪的。而李白寫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表面上看他不畏權勢,瀟灑肆意,視金錢如糞土,但是我們把李白的詩從前期到後期都讀一遍,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和他的遭遇,我們總能讀書他人生失意,滿懷憤懣之時,對金錢,權勢那種求而不得的酸。

  • 4 # 西江夜行

    後人對於李白的評價大多數都是從其留下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中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有人說李白一生被譽為詩仙酒仙其才華橫溢但是性格鮮明、放蕩不羈、恃才傲物,摧眉折腰事權貴這樣的事肯定不會幹。也有人說李白其實也講入世隨俗他並沒有那麼清高,他講“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他的一些詩也表達了入世的思想,比如《宿巫山下》、《大鵬賦》、《越中覽古》等等。

    李白所處的那個年代正是一個風雲激盪,暗潮湧動的時代。當時的李唐王朝由盛世開始走向衰敗。奸臣當道,吏治腐敗,唐玄宗本人任用李林甫之類的小人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從此一路走向終點。年輕時代的李白和我們一樣滿懷激情與希望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他希望透過至仕來達到自己安邦治國報效朝廷的願望。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其實是積極入世的,只是在現實面前他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玄宗曾經三次招見李白,每次去他都遭受挫折屢屢碰壁。李白進京後看到的只是皇帝和楊貴妃聲色犬馬夜夜笙歌的情景。玄宗僅是欣賞他的才華讓他寫一寫歌功頌德的東西而已,並沒有給他施展抱負和理想的機會。這時候的李白讓理想和現實打擊得心灰意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便是他當時心情的最好寫照。這句詩詞表達了他心中鬱悶之氣,是出之於對權貴的不屑一顧與抗爭,表現其懷才不遇的遭遇。“折腰”是告訴統治者他絕不會向他們低頭。

    李白一生是伴隨著出世入世這樣的矛盾成長的。前期在積極入世思想的作用下為了積極融入官場他必然也應該會向皇帝下跪過,作為皇家後代,他要安社稷,濟蒼生,需要皇帝給他施展抱負的平臺。可是後期他遭受到挫折看透了現實,就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樣的不滿和對昏暗官場的蔑視。李白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物,按照他的個性和率性而為的行事風格,該向皇帝下跪時候一定下跪,不該下跪時候你就是拿把刀架他脖子上他也絕不屈服。

  • 5 # 愁予斷史

    當然得跪。說大話跟行實務是兩碼事,寫詩與做官更是兩碼事。終李白一生,做官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只有做不到官時才會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那樣的話,才要鬧隱居求抱抱。一旦得志,便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活脫脫一付小人得意的嘴臉。你要真以為李白多麼高尚,那就上當了。一切就為了功利,否則他就不必出川,更不用去山東蜇伏、去長安找機會,去李璘那裡獻身,老來還心心不念上戰場立功當官。官場那一套,李白太明白了。雖然他也自稱酒中仙,那還是想用牢騷話自抬身價,根本信不得。

  • 6 # 小莊讀書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不僅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早年更有進入仕途、治國經邦、濟世安民的政治抱負。然而,李白性格豪邁、放蕩不羈,看不慣官場上的虛偽和傾軋之風,更看不慣權貴們粗鄙傲慢的嘴臉。這樣一位自命清高的詩人,是不可能在陰暗而複雜的官場中生存和立足的。所以,李白的仕途並不順利,在長安做翰林僅兩年多,就因不堪忍受官場排擠而心灰意冷,最後黯然離去……

    然而,這些都不代表李白見了皇帝可以不下跪。古代的君臣之禮是極其嚴苛的,高官顯貴見了皇帝都要行跪拜之禮,何況李白一介布衣、一位普普通通的詩人?

    再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是李白在仕途不順,黯然離開長安、重新踏上漫遊全國的旅途之後,為了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氣才寫下的詩句~~

  • 7 # 蓋天宣夜說

    古代的道家與佛家不跪拜帝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是道家文人,同樣不存在著跪拜帝王之理。

  • 8 # 茂哥國學館

    李白年輕時從師學藝,好劍術,喜任俠,尋道訪仙,遊歷天下,有經世濟國之志,卻報國無門。後攜其詩賦多方聯絡人脈,以求皇帝賞識,終經人舉薦取得入宮謀職機會,狂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彩烈,賓士長安,以為即將適其志向,大展身手。

    然雖供奉翰林,實為伴君,詩文娛樂。日久生厭,縱酒遊玩,玄宗呼之不朝,“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其生性任性不羈,遭宮中妒恨,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終賜金放還,離別京都。其後返程東魯,即將南下吳越之際,別東魯諸公。當是時,李白事業受銼,前途渺茫,苦悶憤怨,鬱結於懷,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之句,既示對官場之篾視,亦有胸中揮之不去之不甘。

    為臣者行君臣之禮,理固宜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則一吐長安三年鬱悶之氣,其中並無必然聯絡。

  • 9 # 心心念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寫作時間和背景。

    該句出自“詩仙”李白的《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是一首記夢詩、遊仙詩。744年(天寶三載)3月,李白覺得自己不為朝廷重用,仕途渺茫,就寫了辭職信,報告打上去,唐明皇換留都沒挽留,就給些錢把他打發了,可想李白的心情有多苦悶。自己辛辛苦苦求來的機會就這樣說沒就沒了,但日子還得過,用皇帝給的錢在任城(濟寧)開了個任城酒樓,日醉其上。光喝酒也不是辦法,就到處浪遊。這首詩就寫於一次外出前和東魯各位朋友告別的,應該時幾個朋友在一起喝多之後醒來,把夢裡見到天姥山情況用浪漫的筆調寫了出來,同時把自己的苦悶和傲氣呈現到大家面前。醉話,欣賞可以,不可當真。

    李白在哪裡受唐明皇召見的。

    據記載,經吳荺、玉真公主、賀知章等多人推薦,742秋,唐明皇在金鑾殿接見李白。大家不要認為金鑾殿是朝廷正式辦公的場所,唐代的金鑾殿,在大明宮太液池南邊,是唐明皇召見文人學士時的臨時集合地,也就是說不是正式的朝廷大殿,不必按照朝禮行禮,不用兩次跪拜之間再加一個舞蹈,殿中監察御史管不了。但臣子初見皇帝少了跪拜的,據《周禮》“九拜”中講,李白見到唐明應該行稽首禮,跪拜時頭至地,停留片刻,可能口裡還喊“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唐明皇揮揮手回空手禮,平身,起來吧。可以說李白見唐明皇,由於不是正式的場所,行得應該是簡單的跪拜禮。

    李白的傲“權貴”性格見了唐明皇敢不跪拜嗎?

    儘管李白在詩中寫了很多平交諸侯,不能折腰事權貴的話,但政治報負很大還很執著的李白來說,唐明皇是他輔弼的物件,實現報負的關鍵人物,從他在進京之前表現出欣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看,他這次是抱有極大期望的,見了唐明皇也不可能不拜。

  • 10 # 高樓避愁

    李白曾說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他當年進京見唐明皇時是否也下跪?

    一、神來般的名篇

    這句詩出自李白七言古詩中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舍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年(745)李白因遭讒言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曾與杜甫、高適等人遊歷梁、宋、齊、魯等地,回到東魯家中居住。次年於東魯告別親友去漫遊吳、越時所作。

    這首詩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始至"對此於倒東南傾”是虛寫,寫的是天姥山的瑰麗景色。第二部分從"我欲因此夢吳越至恍驚起而長嗟,是實寫,寫夢遊天姥的奇麗景色。第三部分從"惟覺時之枕蓆至使我不得開心顏”。筆鋒一轉回到現實。詩人不是為了追尋幻而尋夢,而是為了擺脫"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現實。作者借神遊仙境,抒發出精神上的追求,讓苦悶的心情在奇幻的夢境中釋放,在藝術描寫中寄託現實態度,以及對權貴的輕蔑和自己的不屈。

    作者把美麗的神話,豐富的幻想,大膽的誇張,完美地結合起來,構成了磅礴的氣勢和多姿多彩的圖畫。是一首下筆泣鬼神的名篇。

    二、偉大的詩人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當代和後代敬稱為詩仙。他的詩歌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有表現自己奮發的精神;有批判統治者的荒誕思想,嘲笑迂腐的泥古而不通今;有讚歎勞動人民高尚淳樸的品質,同情被壓抑婦女的悲慘遭遇;更多的是讚頌祖國河山之壯麗,等等。

    李白的詩具有強烈的浪漫立義色彩,想象奇特,情感奔放,鞭撻封建社會的醜惡淋漓盡致,抒發個人抑鬱和不平的胸懷。他筆酣墨飽,愛憎分明,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晉見唐明皇是否也下跪

    按照李白的性格和他個人的才華,一位桀驁不屈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他晉見皇帝是不會下跪的,更何況唐朝群臣見皇上沒有行跪拜禮之說。

    李白的浪漫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是一位詩仙與酒仙具於一身的作者。根據《醉中八仙歌》,有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性格的人物,無論哪個朝代想必都不會向皇上下跪,何況是開明朝代的唐朝,更何況是李白呢!

  • 11 # 明離子

    李白是不可能給唐玄宗下跪,唐朝所有的臣子見了皇帝,都不需要下跪!

    大家被影視劇影響的太深,以為所有的朝代臣子們都要下跪君主,事實上恰恰相反,最早的時候,是君主給臣子下跪呢。

    比如秦昭襄王見到范雎時的反應就是下跪:

    “秦昭襄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寡人。”

    對於從山東之地遠道而來的名士,作為君主的昭襄王下跪請教,更應該注意的是,范雎沒有覺得什麼不妥,欣然接受了秦王的跪拜。

    事實上,整個秦漢時期,皇帝跪拜行禮臣子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因為當時大家都是跪坐在朝堂,對待輔佐自己的臣子,躬身下拜是家常便飯。

    後來發明了胡凳,皇帝大臣們上朝時也終於從跪坐在地上改成了坐凳子,趁著這個轉變,臣子的地位稍有下降,奏事的時候要站起身來,站起來躬身行叉手禮,李白的“摧眉折腰”指的應該就是這個,這已經是當時臣子的底線了,因為到了北宋還有規定:

    “朝堂行私禮,跪拜視之為失儀。”

    如果有人敢冒著風險在朝堂跪皇帝,將受到嚴厲打擊,具體說來就是奪俸一月,這就是傳說中的“一跪月光”。

    在宋朝人眼裡認為“跪者胡禮”,認為只有胡人才行跪拜禮。讓他們說對了,這個規矩最終真的被所謂的胡人發揚光大了。和兩宋並存的遼、金、西夏、蒙古,普遍的在本國使用跪禮。

    蒙元入主中原,也將跪拜禮傳入了中原,於是元朝開始,大臣上朝“皆跪奏事”,才有了影視劇中的場景。

    “日月重開大宋天”的大明朝建立,朱元璋卻沒有將跪拜禮廢除,不僅沒有廢除,還發揚光大,不但規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還規定“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不僅要跪皇帝,自己的上司也要下跪。

    到了清朝就更厲害了,不僅奏事要跪,聽皇帝說話也要跪,大臣們乾脆整個朝堂會議都是跪著下來的,所以很貼心的給自己褲子上縫合了護膝,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不管怎麼說,生活在唐朝時期的李白,見了唐玄宗最多來個躬身下拜,是萬萬不會行跪拜大禮的。

  • 12 # 東秋妮

    李白,自詡愛國憂君!見了唐明皇,當然會下跪!李白曾說過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中的"權貴",指的是包圍皇帝的那些奸邪權臣,而非他心中的聖君唐明皇!

    我們來看看李白說這句話的出處。

    《夢遊天姥吟留別》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此時的李白,遭讒言,玄宗疏。

    李白離開長安,去尋求仙境而不得。

    李白窮困潦倒,對現實強烈不滿又嚮往自由生活,有感而發個牢騷而已!

    想當初,李白在長安做翰林時,經常被唐玄宗和楊貴妃急召進宮,為歌舞表演創作新詞: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唐玄宗十分滿意,重賞李白!

    好一個君臣美人,其樂融融!好一個拍馬溜鬚,奉承屈迎!君主是明主,為臣是忠良,只不過奸臣當道,我李白怎能給奸臣摧眉折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是李唐同宗,才高八斗,都不能事遂人願,何況我等凡人俗子!牢騷歸牢騷,志氣歸志氣,人一輩子,活著就是餬口飯吃!與大家共勉!共同面對,當下疫情所帶來的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帶著炒期貨為什麼一直虧損?怎麼才能有限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