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英鄉間
-
2 # 看農村說農事
這幾天在醫院照顧年邁的老父親,臨床有個腰不太好的老太太,她閨女也在陪床,老太太的閨女時不時出去買吃的回來,什麼包子,雞爪,豬蹄,豬耳朵,有一天居然還買回了一提饅頭,老太太很是嫌棄,埋怨姑娘:你們家自己就不能做幾個饅頭嗎?農村人買饅頭不怕別人笑話啊。
老太太的閨女說:買了饅頭是按拿回家吃,又不讓你吃,你愁什麼。後來老太太閨女回家換衣服,老太太就在那裡抱怨開了,現在的人真會享福,俺閨女家裡每年分的麵粉吃不了,居然還買著吃,就個饅頭,自己做多好。
然而那閨女後來告訴小編:家裡就我和閨女兩個人,閨女讀初中,男人那年礦井出事沒了,平日裡孩子上學了,家裡就剩下自己一人,一個人吃飯總是胡弄,還蒸饅頭呢,壓根就吃不動飯,蒸饅頭蒸幾個合適?你發一頓麵粉,總不能就做倆饅頭吧?怎麼滴也得做六個,六個饅頭到最後非得扔一半不行。太浪費了,不如吃幾個買幾個。
農村女人越來越少蒸饅頭,主要原因是吃不動了,做饅頭本身是件挺麻煩的事情,要發麵,醒面,揉麵,製作,蒸饅頭,沒兩個小時根本做不了,因此女人們只要做饅頭必定是做一大鍋,現在吃飯不比以前,以前農村漢子一頓飯能吃一個大饅頭,現在一個饅頭一家人也吃不了。所以吃到最後總會剩下一兩個浪費掉。
再一個就是吃饅頭太單調了,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已經很不錯了,大家想吃啥就吃啥,什麼餃子,包子,麵條,餛鈍,大餅,可以換著花樣吃,因此饅頭不再是主食了,充其量只是各種麵食裡的一種,可以買幾個用來調節主食。
也不全是買饅頭吃,比如冬天農民們喜歡睡熱炕,反正要多燒火,順帶著就把饅頭給蒸了,但春天天氣暖和以後,大家不喜歡熱炕了。燒火太多反而急躁,而蒸饅頭必須大火多火,因此農村女人們不太願意蒸饅頭了,到了夏天更是直接放棄做饅頭,買幾個吃也不貴。
饅頭不貴,專業蒸饅頭的都有裝置,他們做出來的饅頭味道不錯,甚至比農民自己做的更好吃一些,因此口味讓部分農民選擇買饅頭吃。
-
3 # 使用者6749300950
我和孩子還有老人十幾口人,還看一個小孩,豆漿,豆腐腦,水餃飯全自己做,我小女兒說,媽你們吃的多,表面上看浪費,可你們花錢不多,糧食,菜自己種,在市委住我們水從山上帶,外面飯我不買,最近我們兩個人,吃少了,把引子放冰箱裡,每天蒸十個饃饃,我家上班拿饃饃和菜,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走老一輩的路。
-
4 # 漫行草木間
這問題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農村老家蒸饅頭的場景,那時候母親基本上是每三天就要蒸一次饅頭的。用老面發麵,開了之後揉麵,這時候是需要撒上一些鹼面兒的,那樣的饅頭,蒸熟之後比較鬆軟筋道特別好吃。
蒸饅頭是農村小姑娘必學的手藝之一之前在農村,饅頭的商品化水平不像現在這麼高。主食也不像現在這麼豐富,米飯大餅包子,換這樣的吃,那時候吃上饅頭都是不錯的了,自家不蒸一家人就沒吃的。所以蒸饅頭是農村小姑娘必學的手藝之一。
還記得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我揉饅頭。學會揉饅頭之後,母親就逼著我學和麵。老面泡水之後捏碎了,然後放上一大缸的面,逐漸放上水,捏成團,然後使勁兒踹。
小時候不喜歡學和麵,因為覺得那一大盆面對我而言就是比較大,小時候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活一盆面有時候需要一個多小時呢。
只是現在農村,幹這活兒的人少了,年輕主婦都不怎麼蒸饅頭了,更別說上小學的孩子了,哪裡願意學這個!為什麼現在農村主婦都不怎麼自己蒸饅頭了呢?
蒸著不如買著方便大家也都發現了,現在在農村賣饅頭的也都是挺多的,每到中午的時候,走街串巷賣饅頭的就要來了,遠遠的聽到吆喝聲,一家人就趕著去買點饅頭吃。買的饅頭吃起來更軟方便,每天都來,每天都能吃新鮮,年輕主婦們都喜歡。
費時間,而且沒那麼多人吃要知道蒸饅頭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時間活。一來如果揉得不好的話,饅頭是不好吃的。現在農村很多人都是出去打工的,在家裡務農的人相對來說要少一些,所以正當時候一家人吃飯的比較少,蒸一鍋饅頭吃好久。
再就是有那個時間還不如現在很多農村主婦即使是在你家裡的,也有自己的手工活要幹,比如織毛衣啦,縫球了什麼的,或者邊藍色什麼的,有蒸饅頭,這時間還不如織件毛衣,縫個球,做點手工來錢快。
上年紀的人蒸不動了現在像六七十歲那些老人,他們想蒸饅頭,但是也沒有那個力氣了。所以現在農村賣賣賣饅頭的人比較多,自己蒸著吃的,相對來說少一些。
-
5 # 建行漸遠
農村不自己蒸饅頭,出去買著吃的是少數的年輕人,他們基本上都是趁著農閒外出打工,勞累了一天,回到家不愛動手也情有可原,現在鎮上也都有專門的饅頭店,5元錢的饅頭能吃個一兩天。特別是夏天天兒熱,在家裡蒸饅頭也不是個滋味兒,還是買著吃省事。
所以,我們當地農村的家庭主婦平日裡還真少有買饅頭吃的,大多是自己蒸饅頭吃,只有極少數在外打工的,才會為了節約時間買著吃。 -
6 # 寶媽瑩瑩日記
前剛剛蒸了一鍋饅頭,自己打小耳濡目染媽媽手工蒸饅頭,剛成年時就學會了,慶幸自己會蒸饅頭,想啥時候吃就自己動手做。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吃得饅頭都是媽媽手工蒸的,因為家在農村,家家戶戶種小麥,自家糧食磨的面。有就是現在的年輕的媳婦會蒸饅頭的也不多,都是買著吃,誰還願意學蒸饅頭,家裡都愛吃手工饅頭,家裡人口多,我每次都是發上一大盆面,用農村的那種柴火灶,蒸上一大鍋饅頭掀開鍋蓋的一瞬間,饃香味撲鼻而來,。饅頭一次蒸的多了,放在冰箱的凍藏裡,想吃拿出來熱一下就可以了,和剛蒸的味道一樣 。
還有我們農村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蒸三鍋肉包子,一鍋就是四十個饃差不多。放在冰箱凍藏裡,有時裝在袋子裡掛在外面,過年親戚來家裡就吃我做的肉包子,還有饅頭
現在的農村人能自己蒸饅頭的真的很少了,
說實在的買饅頭吃雖說方便,口感跟自己做的實在差的太遠,沒有饅頭味。
-
7 # 哈嘍三妹
昨天剛剛蒸了一鍋饅頭,實在太想吃手工做的饅頭。
自己打小耳濡目染媽媽手工蒸饅頭,剛成年時就學會了,慶幸自己會蒸饅頭,想啥時候吃就自己動手做。
掀開鍋蓋的一瞬間,饃香味撲鼻而來,剛出鍋的白麵饅頭特別好吃,真的好懷念。
現在的農村人能自己蒸饅頭的真的很少了,
一是嫌麻煩,二是費時費力,基本上都是買饅頭吃。
還有就是種糧食的少了,由於糧食價格低,賣不上價錢,我家這裡基本上沒有種小麥的,全部是大蒜。
說實在的買饅頭吃雖說方便,口感跟自己做的實在差的太遠,沒有饅頭味。
-
8 # 農村一布衣
首先我是農村人,對於農村婦女都不愛自己蒸饅頭而是買饅頭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農村人在過去都是自己蒸饅頭吃,幾乎沒有買著吃的,因為那時候農村人生活還不是很富裕,買著吃貴,不合算,所以大多數農村人都是自己親自做饅頭吃,再說自己做的饅頭好吃,關鍵是還不貴。那時候農村人自己做饅頭不像現在用酵母發麵,而是用自己做的酵子發麵的,再加上面粉都是自家地裡種的麥子在自家村裡的小磨上磨的,蒸出來的饅頭那是真好吃,吃起來有一點小麥清香還有一點點甜甜的味道,倆字:好吃。
現在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留下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即使有年輕的也是家裡脫不身出不去的,這樣一來家庭成員減少了,吃飯人自然就少了,如果自己做饅頭吃,你要做的話最起碼也得做一鍋,你不能做一次就做兩三個吧,即使做一個饅頭也得浪費同樣的煤氣、電,俗話說三兩生鐵也得動動爐,不合算,做一鍋又吃不快,時間一長就壞了,吃的還沒壞的多,也就不自己蒸了,還沒買著吃方便,隨吃隨買。再一點就是現在在農村附近打工的也不少,自己根本沒時間蒸饅頭吃,自己下班回家時路上就買了挺方便的。
回覆列表
我以前都是自己做饅頭,自己蒸得饅頭好吃勁道,那時候家裡人口多,蒸一大鍋三四十個,三四天就吃沒了。
現在孩子們都成家立業,搬出去住了,家裡人口少了(就我和老伴),吃得少了,蒸一鍋饅頭吃不了到最後都浪費了。現在饅頭店裡蒸得饅頭也很勁道好吃,價格又不貴,一塊錢兩個,不如吃幾個買幾個划算。再說蒸一鍋饅頭,發麵,醒面,揉麵,蒸熟等好幾道工序,怎麼也得三四個小時,既費時又勞累,還不如去給鄰居摘大棚櫻桃,一個小時十二塊錢,四個小時就是五十塊錢,雖然是累點兒,五十塊錢能買多少個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