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湖南、江西、雲南堪稱"辣界三位上仙",究竟誰是"辣味之王"?(排除酸辣和麻辣,這裡只說純辣)
11
回覆列表
  • 1 # 寒暖相催

    作為湖南人,自然是我們湖南最能吃辣了。

    像湘菜的代表,辣椒小炒肉,剁椒魚頭,小炒牛肉,這些菜都少不了辣椒,而且很多菜都是越辣吃的就越過癮。

  • 2 # 生活小咖

    一千個地方有一千種辣的滋味

    無辣不成歡

    和喝酒一樣,中國人吃辣特別能吃出攀比心理。

    無論是吃火鍋還是炒菜,只要被店員問到“要什麼口味?”在場之人十有八九是會對視一眼,沉默片刻,靜待著對方口中吐出那兩個約等於“認慫”的字:微辣。話一出口,憋住不說的人瞬間如釋重負,爽朗一笑道:

    “行!微辣就微辣!”

    其實在中國長久的食辣歷史中,早先的辣味蔬菜或調料,如“芥”、“韭”、“姜”、“花椒”、“茱萸”等辣味都相對溫和,且由於此類植物多富有藥性,往往被古人作為養生之饌。

    可是自從南美洲的辣椒遠渡重洋而來,中國人對於這位“辣妹子”的喜愛,逐漸由其豔麗的紅妝,轉移到了她熱辣的舌尖體驗上,幾乎顛覆了數千年來形成的飲食秩序。食辣而知味,到今天,人們對辣椒的推崇不僅狂熱未消,更將之與各地原有食材結為“知己”,衍生出諸多特色風味,構成了神州地圖上一片通紅的辣域。

    1,湖南人吃辣就是香

    湖南人的字典裡沒有“辣”這個字。

    一桌辣宴,還未下箸辣味就已襲來,這時候座中臉上最風輕雲淡的那個總是湖南人,只見他豎起拇指,盛讚一句“噴香”,餘下的人光是看著就已滿頭大汗。就像我們喝水總不會誇“這水解渴”,湖南人對辣早就習以為常,“恰”飯從不提辣不辣,只說香不香,越辣則越香。

    因此,湖南人食辣,重在一個“香”字。郴州嘉禾的三味辣椒,椒尖甘甜,椒身極辣,最後落在辣椒屁股上卻有股水果香味。入口時尖上的甜、屁股上的果香,全靠極盡的辣味激發,就像一把火點燃了香料房,在舌尖激盪、蔓延開來;雙峰縣的永豐辣醬,以肉質肥厚、辣中帶甜的燈籠椒為主材,早在明代出現,到清時已簡在帝心,獨得聖寵。待到成醬時舀出拌飯,澱粉中的甜味和香味在熱氣裡一時氤氳,簡單火爆,一勺足解湘情。

    湖南人吃辣吃得香,還和“嗦”字訣脫不開關係。

    名滿天下的湖南米粉自不必贅述,即便火辣辣的夏天,街頭都隨處可見汲著拖鞋嗦著粉的湖南人,《一碗米粉裡,藏著他們“嗦”不盡的潑辣直爽》。

    另一例使“嗦”這種吃法臻至大成的,則是傳自客家人的“嗦螺”。每年田螺到入秋後才最為肥美,可湖南人等不了那麼久,夏夜街頭,冰啤酒滿上,四處就開始響起嗦螺“滋溜滋溜”的聲音。當年遷移至瀏陽東鄉的客家人,帶來了廣東精細繁複的嗦螺製法,但一到湖南人的手上,立馬撒入了大量辣椒,憑藉著它香與辣的二重奏,成為了辣界老饕的心頭好。

    而“嗦”這種吃法的妙處,正在於吮吸時辣對味覺和嗅覺的雙重刺激,像是一陣火熱的風迎面襲來,肆意地入侵味蕾和鼻腔,辣和香完美交織在一起。無論是米粉還是田螺,都只有“嗦”才夠過癮,才能酣暢淋漓,也只有嗜辣如命的湖南人,才敢於接受這樣雙重刺激的挑戰。

    從這點上說,湘人食辣之才,可獨佔天下八斗。

    2,鮮和辣才是天生一對

    自湖南向東,江西飲食的鮮辣讓人耳目一新。

    提及食魚,多令人想起東南沿海一帶,可鮮則鮮矣,對於嗜辣如命之人,久居江南恐怕不是長久之計。而江西人得天獨厚,既坐擁盛產河鮮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又幾乎彙集了市面上所有的辣椒種類,兩者共同促成了江西人對於食辣食魚之間獨到的理解。

    按《辣味江湖》的作者要雲所言,江西的“九江菜、南昌菜、贛南菜、吉安菜,共同向一箇中心匯聚,這個中心就是鄱陽湖”。而其中又以九江魚最合贛菜“鮮辣”之真諦。

    九江是江城,是湖城,當年白樂天潯陽送客的江頭,如今成了九江魚宴的主場。

    九江人食魚,第一在魚好,江蘇人頗為自傲的“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九江盛產;如今川渝人愛吃的黃辣丁,九江也有,不過名字嚇人了點,叫“黃丫頭”。第二在夠辣,儘管比不上毗鄰湖南的萍鄉,但九江的辣味恰到好處地掩去了魚腥,又不減魚鮮,還足以讓食客渾身發汗。

    九江黃豆魚塊。

    可鮮辣雖美,借酒卻易上頭。君不見當年潯陽樓上宋公明,食魚飲酒,好不快活!一怒之下白粉壁上題了反詩,施公寫《水滸》背景時代為宋,本人估計早已嘗過潯陽魚的滋味;更別說換作不吃辣的唐人白居易,來今天吃上一口九江魚塊,江州司馬怕是要辣得青衫溼遍了!

    3,川渝麻辣裡藏著一座江湖

    川渝之人所好有“兩麻”。一是手上功夫,“颳風下雨”、“血戰到底”,外省人入蜀不輕易上麻將桌,生怕連褲頭都輸掉;二則是舌尖氣魄,川渝人吃辣功夫全國公認,在這之上還要添一道麻味,渾如火上澆油,對舌頭造成了雙重打擊,川渝人卻吃得痛快。

    而這種看似激進的口味,實則是川渝人對於傳統的留存。在辣椒入中國之前,古人的餐桌上多見的是另一種辣味香料——花椒。《詩經》有云:“椒聊之實,蕃衍盈升”,足可證明中國食辣史之源遠流長。而花椒作為歷史悠久的調味料,卻在外來物種辣椒入境後逐漸被取代了,只有四川人固執地留存了麻之一味,並與辣味結合,形成了獨到的麻辣風格。

    川菜裡的麻婆豆腐,起鍋油熱,先撒一大把辣椒末,這一筆就像寫作文開頭“點題”,上來開宗明義,火辣的基調就定了。中間下牛肉(如今也多用豬肉),煮至酥爛添豆豉,做完這些鋪墊才輪到主角豆腐。這時候油鍋火大而急,嫩豆腐不容易煮爛,加水略鏟幾下,臨出鍋前再撒一把花椒末,麻利收尾。

    這點“麻”猶如畫龍點睛,昇華了主題,呼應了開頭的辣,最是川菜靈魂。

    而就像川渝兩地的麻將規則略有區別一樣,川菜雖為一大宗,但說到其中的“麻”,還得數其中的重慶幫。

    且不說作為一域招牌的重慶火鍋,私以為最能代表巴蜀人任俠氣質的,當屬渝菜中的一道毛血旺。據傳此菜出自當年磁器口一屠夫刀下,以豬骨、豌豆成湯,取每日賣肉所剩雜碎——毛肚、百葉、豬血等,加以重麻重辣,一鍋而燉,竟然燉出了一道風靡大江南北,大慰天下寒士飢腸的江湖菜。

    儘管幾經改進,毛血旺的主料從豬血變成了更為鮮嫩的鴨血,更添入豆芽、黃鱔、魷魚等食材,但重麻重辣,直爽快意的氣質從未更易,價廉物美的初衷也不曾改變。而“麻”,作為這道菜的精髓所在,撫慰的是“江湖兒女們”一路風塵困頓的身體,讓其一時忘卻生活的苦。

    畢竟,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

    4,不吃酸,何以辣?

    如果說川渝人的麻之於辣,是在壓抑中釋放。那麼貴州人的酸之於辣,就是徹徹底底地激發。

    在貴州,無論是政治還是吃辣,最根正苗紅的總是遵義。然而遵義是清雍正年間時候才由四川劃歸貴州的,飲食多帶有些“川渝風氣”。貴州人嗜酸辣這一口,或許根腳還是來自黔東南的少數民族。

    與同樣嗜酸的山西人不同,別的菜系中常用的醋,在貴州被遠拒門外。黔東南菜的酸,主要來自當地古老的酸湯,湯分紅、白,白酸湯有面酸有米酸,紅酸湯用料則更豐,布依族的都勻四酸就有酸菜酸、蝦酸、香酸和糟辣酸,皆有獨到之處。

    在匯川區的各大菜市場中,不同種類的酸味醃製品極為常見。光是酸制的辣椒便有糟辣椒、泡椒等多種。

    酸湯所制菜餚中又以凱里的酸湯魚最為出名。古法多以白色的酸米湯為底,酸得醇厚自然,而紅酸湯用的是貴州本土的野生小西紅柿,當地人稱“毛辣角”,與當地出產的稻花鯉或鯰魚、草魚並花椒、辣椒等香料一同由冷煮沸。相比於九江魚,凱里酸湯魚的魚鮮在酸湯與辣味的雙重激發中,徒然多了幾分野性,好比一個是

    文人的宴飲,另一個則是山人的狂歡,舌尖在自然的厚賜下縱情歌舞。

    不論是紅酸湯,還是白酸湯,最後都要回歸於辣。而貴州人連線酸與辣之間的橋樑,是蘸水。其他地方的蘸碟裡少不了的醬油和醋,貴州人都不屑一顧,只要三樣:鹽、辣椒、折耳根。折耳根腥,但在辣椒和酸湯的統攝下也得乖乖臣服;而貴州的辣椒,在製法上冠絕諸省,煳辣椒粉、幹辣椒粉、油辣椒、泡辣椒……畢竟,寄託了數代遊子鄉愁的辣醬女神“老乾媽”,正是出自貴州。

    5,人間之苦,辣為知己

    除了酸辣,貴州境內臨近廣西的榕江、從江、黎平,以及廣西境內的三江,竟然還有苦辣。

    三江隸屬廣西柳州,“需要換上一身髒衣服去吃”的螺螄粉就出自柳州,箇中“臭辣”滋味,已讓人按捺不住好奇心。而苦之一味,在五味中與甜、酸、鹹皆不搭,唯有辣可鎮住。侗、苗二族的牛癟、羊癟湯,苦中作辣,堪稱辣之一絕。

    牛癟、羊癟即是在牛羊胃中取出半消化的草來擠出的湯,加上膽汁一鍋煮沸。以前人捨不得宰牛,取活牛反芻時候嘴裡嚼的草,“牛口奪食”,更讓人望而卻步。現在改為宰牛宰羊時候從胃裡取出,擠出的湯汁做鍋底,加以花椒、辣椒,用來煮食羊肉和蔬菜。

    一鍋羊癟湯紅紅綠綠,細嗅則隱隱帶著清香,撈出羊肉,不打蘸水的才是最本真的自然風味。吃到一半添入各色時蔬,尤其是當地的野菜,本身帶有苦味,兩苦交疊,味道奇絕。而且黔、桂兩地的羊癟湯半道上不會加水,只管熬,老饕們等到熬得剩個底兒,苦味更醇更香,這時候連佐餐的花生米、酸蘿蔔,甚至老酒喝著都是甜的!

    正如那人生苦盡甘來,吃過苦,看什麼都甜了。

    6,生活太辛苦,不如來點甜?

    自黔、桂一路向西,七彩雲南人善於“辣中作甜”。

    美食家汪曾祺一生痴迷滇菜,除了滇菜裡各色菌類,最迷一道甜甜辣辣的水晶藠頭。中國人食用藠頭,古而有之。以前叫“薤”,西漢李延年談人生有詩云“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何等蒼涼。

    所以藠頭本來的滋味也是清苦的,但生活幸福的雲南人,往裡頭摻了大量糖,與打成泥的新鮮辣椒拌在一起,用來醃。醃出來的藠頭甜中帶酸,比起老陝的糖蒜,更帶了一股子辣氣沖天,好比雲南人看似懶散安逸,發起狠來也有衝勁、韌勁,敢打敢拼。

    藠頭以外,曲靖的韭菜花在甜辣滋味上也是一絕,曾被汪曾祺老先生稱作“中國鹹菜裡的神品”。一盤曲靖牛肉,韭菜花比肉多,蓋滿整整一盤。或有吝嗇的食客感覺不值,可一嘗這韭花滋味,立馬豎起了大拇指,緣其入口綿軟,甜是清甜,辣也適當,不似北方的韭花濃烈。常常韭花拌飯吃盡,牛肉還剩之二三。

    除了滇菜,遠在祖國另一端的東北朝鮮族人,也好甜辣這一口。北方苦寒,每至凜冬大雪封路,東北人靠醃菜過冬,在家裡生生琢磨出一套“醃菜經”,黃瓜、蘿蔔、茄子、青椒……其中尤以朝鮮族人的辣白菜最為動人,高品質的白菜本身味淡,在酸與辣中形成對比,咀嚼中反而激發出了本身的果蔬清甜。

    沒有辣白菜的東北烤肉,統統不正宗。

    可莫要以為東北食辣不似西南來得狠,東北人一手生吃辣椒的絕活,就像玩俄羅斯輪盤賭——誰都不知道下一口會不會辣得你“涕泗橫流”!

    7,辣的心意,老陝最懂

    從一開始,辣椒似乎就是菜餚的配角。只聞辣椒炒菜,少見菜炒辣椒。

    它的色澤再誘人,口味再流行,氣場再強大,還是如同為才子添香的紅袖、與福爾摩斯搭檔的華生、站郭大爺身邊的謙兒哥。只有在與“辣子”心意相通的老陝這裡,辣椒,才真真正正地當了一回主角。

    油潑辣子

    關中油潑辣子的主材取自陝西當地的秦椒,以寶雞所產最負盛名。寶雞辣椒色紅而亮,薄皮少籽,辣味適度而香味頗濃,確是一位光彩照人、娉娉嫋嫋的當家花旦。待老陝將辣椒曬乾炒脆,用槽碾得細膩了,這位角兒正式登場,搭戲的有八角、茴香、花椒、桂皮……混合均勻後一大瓢放了少許醋的熱油直潑而下。辣椒麵的香與辣在多方配料的陪襯下、在高溫熱油的激發下被提升到極致,濃縮在這一道油潑辣子中。

    甚至在渭南的八寶辣子裡,不管是肥瘦相間的豬肉粒,芥疙瘩醃製的鹹菜,還是隨著時令變化而新增的各色蔬菜丁,統統也要為辣椒讓道。

    陝西人吃油潑辣子,不是沾一點黏一點,而是一勺一勺舀,一勺一勺撒,在八百里秦川隨處可見預備著的大缸辣子,每到飯點,喊一聲“咥走!”大勺的辣子就往白饃裡灌,往面上潑,往涼皮上澆,上下一片通紅,都分不清吃的辣子拌主食,還是主食拌辣子了。

    8,辣域拾遺

    時常有人感嘆,辣椒自東南沿海而來,而今東南卻無辣。

    東南當真無辣?可位於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的衢州,吃起辣來連湘贛之人見了都怕。衢州的“三頭一掌”(兔頭、鴨頭、魚頭、鴨掌),在醃製提味後的龍游小辣椒之外,更加入了各色中藥,奇妙的藥理反應,讓辣椒的滋味得以在舌尖肆虐的同時,又用“健康養生”“吃不上火”這樣的標籤誘惑著各路食客盡情享受。

    那麼作為一個江南小城,衢州,憑什麼那麼辣?或許是因為它與吃辣大省江西交界,可與之毗鄰的江西上饒卻對辣味避之如虎;又或是它獨特的地理結構,同四川一樣地處盆地,當地人為了祛溼大量食辣。其間緣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衢州人作為浙江辣界“扛把子”,歡迎各路食辣豪傑來訪。

    而另一個特立獨行的東南“辣市”,當屬位於福建,地近江西的武夷山。

    外地人到武夷,往往被福建人不吃辣的印象所騙。“天下一味數燻鵝”的嵐谷燻鵝,外表金黃透亮,周身抹上紅紅的辣椒粉,看似是點綴,唯有食客動筷那一刻,才知曉其中厲害——原來武夷人抹的香料,一般都是用朝天椒的辣椒籽來調的!這辣味如潮似海,回味不絕,欲罷不能。在武夷人的燻鵝面前,面紅耳赤是“輕敵”的代價,而嗆得眼淚直流還忍不住下筷,則是屬於這個閩中“辣市”的獨特誘惑。

    當問到中國各地的辣的時候,內裡折射出的其實是身處辣域之人千地千面的性格特質。

    湖南人的熱情似火,江西人計程車子風流,川渝人的任俠意氣,貴州人的淳樸自然,廣西人的堅忍不拔,雲南人的天真浪漫,東北人的大氣磅礴,陝西人的豪邁直爽……又正如各地的食辣風格在不斷地互相影響、交融,這些地方的人們以辣為媒,將本土地道的文化傳播出去,共同創造了這辣域的風物人間。

  • 3 # 愛美食的小楊

    湖南是辣味之王

    “芙蓉國裡品辣臘”——湘菜

    湖南簡稱湘,有芙蓉國之稱。由於氣候溼潤,故湖南人喜食辣椒,絲毫不亞於川蜀。湘菜多用辣椒調味,口味酸辣香鮮。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其著名菜餚:

    1.麻辣子雞

    2.臘味合蒸

    3.東安雞

    4.冰糖湘蓮

  • 4 # 小面林哥

    辣椒確實是這幾個省份的代表菜!有句老話這樣說,湖南怕不辣,江西不怕辣,雲貴川辣不怕。本人是湖南人,特別獨中辣椒

  • 5 # 為愛停留lc

    我覺得應該是湘 一直聽說湖南人特別能吃辣 全國各地最常見的小飯店 餐館 總能看見那熟悉的“湘味餐館 木桶飯”

  • 6 # 食事兒求是

    個人認為中國吃辣比較出名的省份不止這三個,四川,貴州同樣盛名在外。彼此之間肯定也是誰也不服誰,肯定都認為自己家鄉是最能吃辣的。

    作為一個外省人,本人心裡也有一個吃辣省份排行榜:

    第一名:湖南

    有人說湖南人血液裡都流淌著吃辣的基因,湖南人的命都是辣椒給的。許多經典湘菜也是流傳於大江南北,讓人對湖南人吃辣,嗜辣的程度有刻骨銘心的認識。辣妹子的稱號更是專屬於湖南妹子。湖南排第一有誰不服?

    第二名:江西

    江西的辣不像湖南辣的炫彩奪目,江西的辣表面上平平無奇,實則是內力派。湖南人吃菜怕不辣,江西人吃菜不覺辣,你們說江西能吃辣不?而且江西辣椒種植面積,產量均居中國前列,是江西省經濟作物中的支柱。話說不愛吃種這麼多幹嘛?

    第三名:四川

    四川菜七分辣三分麻,其實從菜餚辣度來說,四川第三的位置真的有點名不副實,但是無奈人家四川知名辣菜實在太多,水煮肉片、辣子雞、毛血旺……不把四川排第三全國網友都不會同意。

    第四名:貴州

    貴州人擅長做各種辣椒醬,因為本地辣椒品質高,辣椒不但辣,而且特別香。據說貴州人除了燙菜鮮少放辣之外,其他菜幾乎就沒有不放辣椒的。話說貴州辣子雞真的比四川辣子雞要辣上很多。

    第五名:雲南

    雲南人吃辣的名氣遠沒有云南辣椒知名,雲南的涮涮辣椒,辣度達到一百萬度,這種辣度真的想想都會感到嘴疼。

    其他比較能吃辣的省份還有新疆、湖北、重慶,這幾個省份的部分人肯定認為自己也不遜色上面五省。

    我們發現能吃辣的省份大都集中在南方,或許是因為南方潮溼,大家需要吃一些特別辣的食物來驅趕溼氣。

    這是我心中的排名,你們的呢呢?

  • 7 # 陳小廚美食

    就單說樓主提到的這三個省份來說的話,我覺得第一的話非湖南莫屬了,有一首歌叫《辣妹子》,妹紙這麼能吃辣,這就很能體現湖南吃辣的功力了!湖南人吃辣是第三個境界——怕不辣,湖南比較有名的一道菜就是剁椒魚頭,淋上滿滿的辣椒,魚肉鮮美,辣勁十足!

    第二就是江西。江西人也是很能吃辣的,之和江西的朋友住在一起,每次做菜看起來沒什麼辣椒,但是吃起來都很辣,平時我都是很能吃辣的,我吃了他做的菜都要喝上好多水才能解辣!在江西有些地方有“無辣不下菜,無辣不辦席”的說法,比較有名美食就是江西的米粉了,傳說變態辣起步,不知是真是假。

    第三就是雲南了,但在我的印象當中,雲南吃辣不是很厲害哇,感覺沒有貴州,四川,重慶能吃辣,具體也沒怎麼吃過雲南菜,有機會去雲南嘗下他們的美味佳餚!我是貴州人,我們這邊也很喜歡吃辣,有機會可以到貴州來旅遊,品嚐下我們的美食,比如辣子雞、串串,烙鍋,洋芋粑等等。

  • 8 # 巴蜀天棒

    吃辣大家感覺四川最出名,其實呢四川吃的香辣,就是辣椒用油煎香或炒制,所以川菜辣椒多但並不是很辣,。個人認為湖南吃辣椒是非常厲害的,本人四川人老婆湖南人,感覺湖南人吃辣比四川厲害很多,是幹辣,吃辣椒的本味,雲南江西吃辣也厲害,但吃辣最厲害應該是湖南,江西雲南貴州都比四川吃辣,四川辣椒用量最多。

  • 9 # 歐胖胖美食生活

    我是湖南人,對於吃辣椒來說我有不同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沒有省界之分,因為他們去到哪裡都能接受的了不同程度的辣,只不過有些地方由於名氣大點兒,有些地方名氣小一點。同時每個地方也有不吃辣椒的人,這不能否認的。吃辣椒並不能包括所有人不是?

    就比如我在廣州工作,有些本地老廣人滴辣不碰,有些本地老廣卻無辣不歡的地步。所以說,這個命題要分為廣義和狹義來理解了。如果按照地域細分,咱們可以從明末清初的大移民來決定排名也不遲。這裡需要科普一下歷史知識了。

    明末清初受戰亂影響,湖南、四川、雲南的人口流失相當嚴重。清政府後來陸續頒佈法令,要求從江西移民至湖南,後又從湖南移民至四川,所以湖南人稱呼江西人為老表,也有說川湘是一家的說法。至於滇人大部分漢民皆是從四川和貴州移民過去的。因為當年的南明抗清以及後來的三藩之亂,雲南戰爭頻繁,人口損失大,就從四川貴州移民。所以開國偉人之一朱德元帥他自己都說既是川人,又是滇人這個事實。

  • 10 # 凱旋愛電影

    湖南

    這個省的人吃辣椒那是有名的!且不說主席時代的“無辣不歡”,但就現在湖南人自己出門要是不帶上自己的手工辣椒,就感覺吃飯沒有味道了!湖南人吃的辣,除了追求這種味道上的調和以外,對那種特殊的刺激才是真的在意。不辣,沒味兒!如果說貴州有老乾媽,那湖南的剁椒辣醬絕對能讓你找不到舌頭。

    江西

    江西的辣椒不太出名,但要是說江西人不能吃辣,那估計江西人要罵娘了。江西的辣是經過發酵和加工的辣,泡椒就是他們的一個代表,別管青椒還是紅椒,泡一下,鹽一下,坐等那種特別的辣椒味道,這對於江西人來說才是享受!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江西人吃菜,就是紅辣椒炒青辣椒!

    雲南

    典型高原山區

    比較缺水

    所以飲食一般都會有蘸水

    其主要原料就是鹽巴、辣椒麵、乳腐以及一些香料(香菜、蔥等)

    雲南小米辣,皮薄,肉少,辣

    還有一種涮涮辣,大象都可以辣到!

    小米辣直接生吃,或者沾點鹽巴生嚼

    總結:這個三個地方各有千秋,每個地方吃辣方式不一樣,所以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敢說最能吃辣,只能說都喜歡吃辣!

  • 11 # 愛吃美食愛賞美景

    如果把四川辣椒、湖南辣椒、江西辣椒以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派別來進行對比

    那川辣好比逍遙派,招式飄逸靈秀、引人注目,正如川菜的招牌菜色麻婆豆腐、毛血旺、辣子雞丁等,色澤鮮豔、光看圖片就能令人食慾大振。

    湘辣就像是勁道剛猛的降龍十八掌,純輸出流的招式,只要你敢下筷,就必然要做好辣覺充斥五臟六腑的心理準備。

    而江西辣椒,正如北冥神功,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卻走的是內功流,初時不覺,但辣味猶如頂尖高手的掌力般綿綿不息,等你回味過來時,叫人想灌十桶水。

    說了這麼多,嘗過才知道!

    今天就派出3大菜系的代表比一比

    你覺得哪家的最好吃?

    1

    贛菜

    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 12 # 管網醫生

    本人四川人,常年在外出差生活跑遍全國,吃遍各省,本人是很能吃辣的。究竟湘贛顛,誰更能吃辣我又發言權。首先就我個人的江西不是全省都能吃得辣,江西南昌吃得就不怎麼辣嘛,反正就要而言吃不出多少辣味,但是上饒那一帶,連帶著浙江的衢州吃的都很辣,辣的風格和湖南的差不多,湖南的辣現在主要是以新鮮小米辣,和條形青,紅辣椒組成的,辣味濃烈熱情似火,雲南的話其實在本人看來普遍都是沒有太大的辣味,也就看上去辣椒有一下,但是其實並沒有什麼辣味,只是看著辣一點點而已。這三個裡面比起來湖南全域基本上都吃的很辣,江西部分地區和湖南能不相上下,應該是湖南人整體來說更能吃辣!

  • 13 # 山東胖爺

    大家好,說到辣,湖南,江西,雲南,誰是辣王,我個人認為南方人對辣的感受,除了口感的體驗外,更多的是人們內心對辣的習慣,這就好比俺山東人愛吃大蔥,都是帶有故鄉情節的,雖然只說辣味,但也不難吃出其中的五味雜陳。

    湖南的辣,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辣不怕菜裡沒鹽,就怕菜裡不辣,湖南的辣是以香辣和鮮辣為主,普遍愛吃辣不分老幼,辣椒燒菜時可以散發出淡淡香味,代表菜是剁椒魚頭,鮮嫩魚肉配上新鮮的辣椒給人一種香氣四溢入口即化的感覺,

    江西的辣是吃飯無辣不歡,山珍海味放在眼前,沒放辣椒,還不如一個辣椒來的實在,江西有道菜叫辣椒炒辣椒就是各種辣椒一起炒不是一般的辣是相當辣,江西的代表菜是餘干辣椒炒肉,餘干辣椒炒肉是贛菜十大代表之一

    雲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雲南的辣是溼蘸辣和幹蘸辣,雲南人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蘸水,雲南人愛吃辣椒也喜歡種辣椒,辣椒之鄉就是雲南的丘北縣,雲南的代表菜傣味鬼雞,這道菜來源於西雙版納傣族殺雞敬鬼習俗,菜名聽起來比較恐怖,但是味道好極了[呲牙]絕對辣的你過癮辣的你酸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幾年沒鍛鍊了,走多路就大喘氣,做兩個俯臥撐就心臟亂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