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生教育
-
2 # 一聲驚雷胖大海
朋友,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有些疾病和心理因素高度相關,就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精神緊張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傷黏膜,輕者疼痛,嚴重者導致穿孔且身體抵抗力也會下降,因而影響身心健康。這些根源在於遺傳,早期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方式等造就了後天性格。性格可能急性子那種,而且遇事慌亂,壓力大,無法自我排解,成長中處事模式沒有得到最佳化,因而形成了身體記憶,惡性迴圈,只要一壓抑就會犯病。建議消化內科就診,檢視是否胃有炎症。其次睡眠情緒食慾等有影響可精神科就診。最後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年紀大了問題就多了,心理健康了,身體也會好起來的。
-
3 # 鞋匠果園
精神壓抑確實能引起病痛,在《給忙碌者的心臟病醫學科》裡馮雪老師就說過,80%以上的抑鬱患者都會被誤診。
第一,思維盲區,即使醫生猜測患者沒有病,只是精神壓抑,也不敢直說啊!你可能會跟醫生掄拳頭。
第二,文化問題,精神壓抑在中國老百姓看來就不是病,如果醫生說你患了抑鬱,家人會說你沒病裝病。
第三,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是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哪兒有病就治哪兒,抑鬱不屬於病變範圍,所以沒有辦法用醫學手段解決。
-
4 # 中醫松楠
一生氣就胃疼、胃脹、反酸、打嗝,這是肝氣犯胃、肝胃不和的表現。肝主疏洩,當情緒不佳、暴怒、生氣的時候,肝氣疏洩失常,產生氣血執行的紊亂失常。五行裡,肝屬木,而胃屬土,肝氣逆亂之時,克伐脾胃之土就更甚,導致胃氣不降,脾氣不升,氣機壅滯導致不通則痛。
經常情志不遂之人,多有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食管反流等胃部疾病。中醫上,有“百病生於氣”的說法,很多胃病都與情志不遂造成的肝氣不舒、橫逆犯胃,氣血壅滯有關。
肝氣犯胃的胃痛表現為胃痛明顯,或連帶胸脅處,氣機走竄,每遇到情志不暢誘發便加重,伴有食慾不振,情志抑鬱或失眠,舌苔薄白。採用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法。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合香蘇散為基礎方加減。
肝氣犯胃的痞滿表現為脘腹脹滿明顯,有時上腹部可有條狀硬結,打嗝或矢氣後才有所緩解,伴有情緒容易急躁易怒,喜嘆息,遇情志不遂加重,舌淡苔薄。採用疏肝理氣、解鬱、消痞的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湯為基礎方加減。
肝氣犯胃的呃逆表現為呃逆頻發,次數不斷,上腹部及兩脅處憋脹不適,或伴有噁心欲嘔,脘悶納呆,腸鳴矢氣等。治採用疏肝理氣,降逆止呃的方法。以旋覆代赭東加減。
對於肝氣犯胃證,主要在於氣機不暢,經常做腹部按摩對於緩解胃部出現的各種問題有著很好的效果。在做腹部按摩的時候一般用手掌緊貼患者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每次按摩15分鐘,這對於提高患者腸胃的機能有著很大的幫助,也能減輕胃痛、胃脹等症狀。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很大,“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人在情緒不暢時,肝氣鬱滯,首先傷及脾胃。要保護脾胃這個後天之本,就需從調控情緒入手,著重疏肝理氣。
-
5 # 心理諮詢師盧靜
感謝提出這個好問題,我先從心理的角度解讀這個問題。
恰好因為這個問題我去過醫院,昨天剛好接到類似個案。
十多年前的一天中午剛吃了一口午飯,突然感覺特別噁心反胃、想吐,就是孕媽媽的那種感覺,午飯沒再吃,後來胃裡面就像有很多根針在扎一樣的疼,我去了醫院,做胃鏡:中重度糜爛性胃潰瘍。
醫生開了藥,只告訴我“開心點,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我那會突然才意識到自己由於心理壓力導致了軀體症狀,因為我那個時候婚姻出現了狀況,我感覺自己快活不下去了。
昨天,接到一家庭問題個案,期間來訪告訴我她老公胃病很嚴重,說記事時候就有了,我問她婆婆人怎麼樣,說是她給老公用什麼米蒸飯,婆婆要求都得彙報,給小孩一天把尿幾次都得彙報,不彙報就罵,老公和公公都不敢說話。她也快有胃病了。
我也就明白了,家裡有一個控制慾非常強的人,光精神壓力就夠消化不良了,那還有動力消化食物啊?
胃的功能就是接受,接受一切外來的東西,接受一切需要消化的東西,不只是物質食物,還包括心理的感受。
精神壓抑、痛苦,是因為發生了一些超出自己適應能力的事,自己無法表達攻擊性,於是就吞下壓力,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胃,遇到難消化的東西,胃會分泌大量的胃酸來幫你消化它,所以就犯了胃病。
胃病患者,常常是不願意發生衝突的人,於是就把攻擊力轉到了內部。
暗語:我在外部不和你衝突,那我就在內部攻擊你給我的感受。
胃病犯了,無論什麼原因引起,該就醫還是需要及時就醫,身心疾病是相互的,胃病解除,身體舒適了,抵抗精神壓力、痛苦的水平也會增強。
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自我關照:
1,問自己,我遇到了什麼困難?
2,我真的不能處理自己的情緒嗎?進步一小步,有什麼可行的方法?
3,我一直要刻意迴避衝突嗎?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助心理諮詢,提高自己的心理靈活性,更快發現自己幫自己的有效途徑。
-
6 # 羅桂田心理諮詢
類似問題如果經過正規醫院檢查沒有軀體病變問題。
可以判斷為抑鬱情緒時間太久沒有解決,程度加重為“抑鬱症”症狀狀態,問題嚴重後的軀體化症狀。
給您抑鬱症症狀狀態(科普)您看一看。
抑鬱症症狀: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其他症狀]
1.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2.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解決問題的方案:
1:多去幾個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確定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以心理學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單純依靠藥物治療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會讓問題反反覆覆)。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透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所有的症狀狀態消失還不會復發。
3:注意一下,這些訓練、學習、成長、改變都需要一個過程,學習一段時間,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著急是解決問題的障礙。
-
7 #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在做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心理問題都會透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大部分消化系統的疾病就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
長期的負面情緒,焦慮抑鬱,會導致慢性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消化不良,胃痛反酸等。在負面情緒下,人體的消化系統是處於抑制狀態,無法正常工作。大家可以想一下,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當我們的祖先在大草原上捕獵突然遇到一隻猛禽,在緊張害怕之際,身體所有的資源都會用來戰鬥或者逃跑,哪裡還會顧及消化和吸收美食?
而胃病的一個特點是胃酸過多。從精神分析的心理象徵解讀,是長期壓抑自己的敵意和不滿,把攻擊指向自己所導致的。
也許這個解釋能讓你看清自己的情緒處理方式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不當之處。覺察是改變的開始。當然,如果真的要獲得轉變,可能還需要獲得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
-
8 # 裡外雅堂
胃就像一個食品加工廠,把人吃進去的食物研磨、消化,送往小腸,再由小腸將大部分營養吸收入血,為消化的則送往大腸,有的與大腸桿菌相互作用,變成維生素等必須物,有的透過小腸後與未被吸收的水分和電解質再度吸收入血,糟粕則由肛門排出。在這個過程中,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人吃五穀雜糧,胃透過食管、口腔與外界相通,因此極易受到傷害。如果暴飲暴食,常吃肥油辛辣之物,胃很容易消極怠工,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因素,就是情緒異常。
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當你心情愉快時,是否胃口大開,吃什麼都香;當你情緒低落、怒火沖天時,是否覺得沒胃口,什麼都吃不下?
這是因為,人類的胃腸道功能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支配和調節,胃腸道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反應,眾多能夠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異常刺激,如心理壓力過大、疲勞過度、情緒緊張、焦慮、抑鬱等,都可能導致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下降、上腹不適、腹脹、噯氣、噁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從而導致功能性胃腸疾病。
研究顯示,臨床上因焦慮、抑鬱等情緒導致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患者,佔消化科門診量的50%-70%,這部分患者通常飽受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疼痛影響,卻檢查不出有任何器質性病變。
在人的消化道,有一個神經系統,我們稱之為腦腸軸,如果人的心情不好,就會透過腦腸軸引起腦腸肽等胃腸刺激分泌異常,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反之,如果人的消化功能障礙,有會透過腦腸軸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人的情緒障礙。
關於腦腸軸的研究顯示,大腦中掌管情緒的腦區(扣帶回、島葉、杏仁核、海馬等)如果異常興奮會透過影響內臟疼痛感知和反應敏感度,使胃腸不適的感覺唄放大,出現所謂的內臟高敏感現象;而神經緊張、情緒激動,則會引發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酶分泌減少,排泌異常,引起胃腸運動不協調,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因此,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可透過人的神經內分泌網路系統導致胃腸道疾病,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徵、胃食管反流病等等,出現胃脹、胃痛、噁心、腹瀉、反酸、嘔吐、便秘、腹瀉、燒心、早飽等等各種不適,而這些症狀,其實也是一種求救訊號,說明消化系統或神經系統出現問題,需要搶救,想借此引起人們的關注。
根據情緒對胃腸功能的影響,不良情緒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亢奮型情緒
緊張、焦慮、易怒等情緒活動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和胃腸蠕動增加但不協調,從而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食管反流表現為燒心、反流、嗓子幹癢、口腔異味、聲音嘶啞、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甚至哮喘,少數被誤診為頸椎病、心臟疾病和甲狀腺疾病等;胃病症狀表現為有的吃東西時吞嚥通暢,但總覺得咽部或胸骨後有異物,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很多人往往未到吃飯時間就覺得飢餓難忍,但吃不了幾口又覺得飽脹不適,多數患者有打嗝、嘈雜、灼熱感、上腹隱痛、飢餓感、夜間痛等;腸道疾病症狀表現為腹痛、腹瀉、脹氣、絞痛、排氣不暢或增多等腹部不適,大便顏色深綠,部分大便稀爛,有排便不盡感。
第二類:壓抑型情緒
悲觀、失望、挫敗感,嚴重者生活興趣喪失,覺得活著沒意思,缺乏行動意志。胃腸道的反應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噯氣、打嗝、飽脹、早飽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有強迫性情緒表現,如進食後手法催吐,造成腸胃食管反流,黏膜受損。
此外,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易引發功能性胃腸疾病。
生活中的突發性事件,如親人亡故、婚姻破裂、父母離異等,易引發情緒低落,女性在更年期、孕期、產前後由於內分泌的問題容易發生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從而導致腸胃不適;曾是領導的退休人員,由於以前高高在上和現在閒在家中,心理落差大,也容易誘發功能性胃腸道疾病。
中醫的觀點五腑六髒與情緒之間的關係,中醫早有認識。
怒傷肝、恐傷腎、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這裡的脾,指的是脾和胃。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谷,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濁,共同承擔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物質的轉運輸布功能。肝則主疏洩條達,可以幫助脾的運化水谷和升清功能,支援胃的腐熟水谷和通降功能,是人體調理氣機的重要樞紐。
此外,肝主疏洩,可以排泌膽汁,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如果情緒異常,導致肝氣鬱結,就會出現肝氣橫逆犯胃或橫逆克脾,導致脾胃不和,脾失健運,胃失通降,膽汁分泌不暢,導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出現消化不良、胃腸道疾病等症狀表現。
平常保持良好心態,多運動,注意健康飲食和生活規律,可以預防胃腸道疾病,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輔助性治療作用。
-
9 # 汐煒醫生
這是一種典型的功能性胃腸病,大部分還是以慢性反覆發作性的胃腸綜合徵,在情緒不穩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稍微情緒波動的情況下,或者是長期精神壓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這種胃腸道的相關症狀,常會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暈,頭痛,等其他功能性的症狀需要,如果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要經過排除器質性病因以後才能確診。
1.部分還會出現上腹部的疼痛,噁心嘔吐,胃區的疼痛,噯氣,食慾下降,噁心嘔吐,這些病程可能疾病比較緩慢,病程常會累積年。月呈持續反覆發作,不少病人有飲食精神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就會發作。
2.腹部的疼痛可能因跟進食有關係,表現為餐後的疼痛或者是肌肉痛,進食後都能緩解,但是沒有典型的規律,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的灼熱痛。
3.不少患者除了這種胃腸道的症狀出現哀泣,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大部分還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症狀。
對以上這些症狀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禁菸戒酒,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避免個人生活經歷誘發症狀的失誤,可能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整一下失眠焦慮,可能給予鎮靜安神的藥物,同時加以心理心理治療,必要的時候如果有嗯上腹部明顯的症狀,可以選擇一酸分泌的分泌劑,比如說奧美拉唑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莫沙必利,如果有幽門螺桿菌的話,需要及時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以上這些藥物以外需要選用抗抑鬱藥物治療,如果上述治療效果不明顯伴有精神症狀,而且明明顯用藥以後不緩解,可以加用抗抑鬱藥物阿米替丁,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抑鬱劑,如帕洛西丁可以從小劑量開始注意用藥的不良反應,所以需要及時的調整藥量。
回覆列表
我們的情緒會影響身體激素分泌,間接影響五臟六腑的。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指出,百分之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情緒。從中醫的角度: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所以你的胃痛,和你情緒緊張,恐懼,焦慮都有間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