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話先生

    孩子:

    今天是你正式上學的第一天,也許你會問,人為什麼要上學呢?為什麼不能像假期一樣,快樂地玩下去?

    上學是辛苦的,你本能地不喜歡,我可以理解。早早地起床,上課,做作業,準時睡覺,每天都是如此,週末輕鬆一點,不過也只是稍微休息一下,還是要做作業。為什麼不能天天睡懶覺,吃點好吃的零食,玩一玩,打打遊戲,困了就睡覺?

    其實你的爸爸媽媽能問同樣的問題,他們起得比你更早,因為要為你準備早餐,或許還要準備中午的便當,你在學校上學的時候,他們在辛苦地工作,當你睡了,他們還要洗掉你今天的髒衣服,把家裡收拾清楚,考慮怎麼把你明天的早餐做得又有營養又好吃。他們也可以問自己:我什麼要這麼辛苦?天天玩不行嗎?

    他們也天天玩,不工作,就會沒有收入,買不起你的早餐,你也不會有衣服穿,手機,電視機更用不起,你一點也不可能快樂。換一句話說,所有舒服的生活,所有的快樂,都需要有人辛苦地工作,才能夠維持。他們寧願每天辛苦地工作,因為他們彼此相愛,他們也愛你,辛苦工作可以讓自己愛的人生活得更幸福,不辛苦工作,自己愛的人就會生活得不好,那樣令人傷心,正如你看到媽媽哭了你也會傷心。

    當你愛一個人時,你願意為他辛苦工作,你想讓他開心。

    你愛你的爸爸媽媽,這是毫無疑問的。愛是相互的,就像擁抱一樣,需要兩人都張開手臂。你上學,辛苦地學習,就是一種愛。你不再是很小的小孩了,你有能力承擔自己的責任,目前的責任就是上學,一天比一天更有學問。辛苦工作不再是爸媽照顧你的特權,你也慢慢有了這個能力,你們辛苦工作,我辛苦上學,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辛苦上學,當然不能僅僅是為了辛苦,若論辛苦的程度,不認真讀書的孩子其實更辛苦,因為一樣不能遲到早退,一樣要做作業,但是因為不認真,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讓自己和爸爸媽媽,以及老師,都更辛苦了,難道這證明他更有愛嗎?顯然不是的。

    辛苦是為了成長。你越長越高,你越來越有知識,你有一天,發現比媽媽更高了,比爸爸更有力氣了,你看過的書他們沒有看過,你掌握的知識讓他們驚歎,他們甚至開始請教你問題。

    十多年後,當你要接受最好的大學教育時,你甚至並不害怕遠離他們,去另一座城市,去另一個國家,你渴望見到那裡最好的老師,去完成最辛苦的課程,你不僅超越了你的父母,你還想超越某個領域內的所有人,你知道自己體內藏著能力,還能生出新能力,只要透過系統持續的學習,接受最好的教導,面對最強大的競爭,你最後能享受最高階的快樂,這快樂遠遠超過睡懶覺、吃零食、玩遊戲。

    這快樂是用愛回報所有愛的快樂。

    這快樂是讓你值得愛,值得尊敬的快樂。

    這快樂是透過發現與創造,給他人帶來快樂的快樂。

    這快樂是讓你真正愛自己的快樂,你為自己做的事自豪。

    得到這些快樂,需要很多知識,很多能力,過程很辛苦,但每一步走好,也不會很難,這一切,從開學第一課開始。

    孩子,我們一起加油吧。

  • 2 # UU小課堂

    讀書確實辛苦。有些話不論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我們也必須告之:

    1、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不勞而獲,或者說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一直不勞而獲。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開心的輕易得到,而真正當你付出後的收穫,才能讓我們從內心裡感到滿足、踏實和安全。

    2、 讀書是將來長大後能“得到”的必要保障,讀書這件事情可以讓我們積累知識,掌握本領,最重要的是開拓思維。當我們具備這些才華的時候,我們便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機會。如果我們足夠強大,就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就自己的夢想,也能選擇更好的孝敬父母,還能選擇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

    3、 時間是很珍貴的,但同時它也很殘忍。它可以帶走我們的青春,年華和顏值,可是它唯一帶不走的便是我們的才華。讀書,不斷地學習才是我們豐富自己內在的最強大力量。

    4、 讀書很辛苦,但是值得我們用一生不停地追求。

  • 3 # 小溪的麻麻

    回答:孩子總抱怨讀書太辛苦,問這麼辛苦學習為什麼?我要怎麼回答?

    首先從小太過充裕的物質條件,孩子沒有生活壓力的感受,自然沒有改善狀況的源動力。

    其次缺乏精神偶像,得不到做事情、榮譽的精神享受。

    我想家長回答時需要讓孩子瞭解很多孩子和他現在的環境是不同的,今天他的優越環境是爸爸媽媽努力奮鬥,或者是家族奮鬥積累的財富。所以他享受了很多,同樣也是要為整個家庭或者家族做出貢獻。

    學習是他目前能做的唯一能力儲備的事情。換句話說: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的事情,你的今天是踩在昨天基礎上前行的,這樣才能越走越遠。

    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家人的滿足,可我們終究要長大,學會自立,為自己負責。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懂得大愛。愛周圍人,愛社會,愛國家,這一切都是需要我們有能力,那麼能力是需要一點點學習而得。

  • 4 # 人生的雜貨鋪上

    其實,現在好多學生都有一個誤區:學習是給老師和家長學習的,跟自己無關。如何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和發展呢?我個人的想法如下: 第一,我們可以利用寒暑假帶孩子去參觀國內的優質大學,讓孩子感受到大學帶來的不同,同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帶著問題去問一問在大學中的學生,讓孩子自己來尋找答案,會比家長直接告訴更有教育意義。 第二:可以利用週末時間讓孩子體驗上班的不容易或者去農村體驗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會讓孩子對學習有更新的認識。 第三:可以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比如:英語,就可以讓孩子運用到生活中,既增加了口語練習又讓孩子有了學習興趣。

  • 5 # 春雨1103159604

    孩子辛苦的學習為了什麼?

    可以說現在辛苦的學習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只有吃了苦才能有甜,俗話說苦盡甘來。只有努力學習將來的生活才更好。

    孩子可能說,別人沒文化照樣能生活。你可以這樣告訴他。你只要努力學習將來。會少出力多掙錢。同樣在一座大樓裡幹活,有文化的幹管理當領導。沒文化的幹出力的活,髒活累活。

    年紀輕輕的吃點苦學點習算什麼?腦子是?開發不盡的。越用越靈。人生在世,活到老就學到了哇。

    看看周邊學習好的同學。他們背後不知付出多大的努力。常言說得好,要想人前顯貴必須暗中受罪。不努力辛苦的學習。哪來的榮耀?

  • 6 # 湛江小老師

    第一,無論做什麼都是要辛苦付出的,學習的辛苦只是十年,不學習的辛苦是一輩子的。

    第二,學習只是苦一陣子,不學習苦一輩子。

    第三,龍應臺那句話再適合不過了: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能夠給你快樂。

    第四,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什麼都不做,才是最辛苦的

  • 7 # 圈點評說

    讀書是辛苦的,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能夠將讀書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理想追求的人是鳳毛麟角。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人生的特定年歲完成特定的任務,才會使人生獲得圓滿,找到人存在的價值。年輕的時候不努力進學,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達到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那麼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就會步履維艱,寸步難行。讀書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掌握生存技能的一條必需之路,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等高階人士,不去讀書學習,就難以形成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常常表現為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認識和理解,擁有它能夠造福社會,改變自然,而正因為付出和貢獻,社會也就會以金錢、名利、地位等予以回饋,保證你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讀書當然很苦,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在相對固定空間,採用相對確定的模式從事一種活動,可以說,沒有持久的恆心和耐力是做不到的,況且還要面臨各種考試和競爭,以使自己能夠在某個群體或是行業具備優勢,獲得物質和精神的滿足。

    所以說,讀書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就像在古代農業社會,耕作是一項基本技能一樣,此一時彼一時也。最後用龍應臺的話說:“我讓你讀書,是讓你有更好的選擇,而不會平庸的活著!”

  • 8 # 十一月的清溪

    就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我突然想知道自己八歲的女兒是怎麼想的,於是我就給你女兒讀了您的問題。但令我意外的是,我想像中的答案:“建設祖國啊,為社會做貢獻啊”等一個也沒出現。相反的,她的回答都是“可以找個好工作呀,可以掙更多的錢啊。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呀”等等這些“自私”的回答。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很生氣的,但是我突然想到了龍應臺先生的這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是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可能做不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我們要做到為自己以後的生活而努力,我們要做到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我們要做到讓父母對自己感到驕傲,我們也要做到在社會上展現自己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努力讀書,不辛苦的去學習,我們想要的都無法做到。

  • 9 # 模糊的清風

    我帶過5個初中生,他們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個人在校學習時間從小學到大學,讀了21年書,對為什麼學習,學習真的辛苦麼兩個方面有一定的理解。我也將從上面提到的兩個方面來回答您的問題。

    A.回答孩子這個問題之前,家長首先要搞清楚讓你的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什麼?

    說一個每個孩子都不願意面對,且想都不敢想的現實就是爸爸媽媽終有一日不會陪在自己的身邊。那麼到那個時候孩子就必須依靠自己所學的一技之長在社會安身立命。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我給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就好了,這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而已,如果如此確信自己能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那為什麼還要學習呢。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培養的是自己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家長可能為孩子準備好了一切,但這隻能保證他的起步而已,日後的發展取決於孩子自己的能力。

    學習不單純是去上學和考試成績。在小初高的學習主要是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建立科學理性看待這個世界的觀念。這也就是為什麼初中不分文理科。

    這裡多說一點關於我對各科為什麼學習的一點理解,可能對您回答孩子的問題更有幫助。

    語文:這是一個讓大多數學生考不了高分,且又能及格的科目。語文的難點看似在作文那裡得不到高分,實際上根源在於閱讀理解上。說白了語文的學習主要學習的是閱讀文章和分析文章的能力,並且能夠寫出條理清晰的文章。學習語文的目的絕對不是讀書認字那麼簡單。再說一說語文學不好的影響,目前據我經驗來講,從小的方面來看,直接影響的科目是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以上三科出的題目大多都是情境描述類的,語文差則看不懂題,看不懂題你公式背的再好,也無從應用。往大了說,語文不過關,你寫的東西,說的話陌生人根本get不到你的點,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礙,影響深遠啊!

    數學:這是一個平庸起來很平庸,優秀起來很優秀的科目。為什麼學數學呢?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石。最簡單的加減乘除對一般人來講可能影響的就是日後能不能算清楚帳。其實透過對數學的學習,會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說白了,直接影響就是讓孩子做事情更有條理。這裡的事情指的是所有事情,工程,專案等等。可以武斷的講數學=邏輯。邏輯就是明白因果關係,要達成某件事必須先做某件事,這也就是平常說的辦事有條理。再深一點就是面對一個複雜的事,解決起來需要用個什麼模型來模擬他,然後預估他的發展或者變化等等,這都必須要學好數學。所以我真的認為打好數學和語文基礎對於一個人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無論他以後是不是要從科研工作。

    英語:簡單講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是國際交流的必須工具。報道前沿的技術,科技類的文章都是用英語寫的。不懂英語怎麼能行呢?從短期來講,英語是無論文理必學的科目,學的不好影響成績,無法進一步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再說一點語文和英語同為語言類科目,這兩個科目之間相互影響。而且我帶的大多數學生不重視音標,也就是不重視發音,這直接導致了他們背單詞困難,間接影響了他們的聽力水平。

    物理,化學,生物:這三科放在一起說。物理相當於是把數學具體到實際生活環境中的應用,同時給你闡述物質世界執行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化學就是更加在微觀角度給你闡述物質之間是如何變化的。生物主要就是告訴你所有活著的物體是怎麼來的,怎麼變化的,怎麼繁衍生息的。這裡用白話講學習這三科的目的就是破除迷信!讓你搞清楚你是怎麼來的,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是垃圾箱裡撿來的,也不是媽媽上廁所。。。。跑題了。所以初中時期的物理化學生物屬於在強化孩子的邏輯思維,增強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對這個世界的理性認知!學習之後視野會更加開闊!

    小結: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從幾個方面闡釋現階段為什麼要學習。自己不搞清楚為什麼學習,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不明確學習的目的,就無法告訴孩子為什麼學習!

    B.學習真的很辛苦麼?

    當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的時候,學習真的很辛苦。也就是沒有興趣。這時候家長也許應該反思一下,在孩子學習的問題是上是否只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呢?

    從我的經驗而言,驅使我不斷學習的動力現在是我對未知的東西的好奇,從前是解一個其他同學解不了題時候的成就感,是名列前茅時候的虛榮感。所以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孩子,讓孩子對各種問題產生好奇心,並且引領孩子讓其相對獨立的獲取知識。這會提高孩子的求知慾。要在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時候大大的表揚,遭遇挫折時候大大的鼓勵,在自滿的時候多加鞭策。讓孩子從心理上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孩子,一個優秀的孩子!這也能拉近孩子與家長的關係。

    當學習有動力,有目標,有興趣,能獲得成就感的時候學習自然不辛苦!

    C.題外話

    有些孩子覺得玩遊戲很輕鬆,學習很辛苦。當家長真的讓孩子撒歡玩,並且孩子想休息時候,想學習時候你還讓他玩,他可能連一個星期都堅持不下去!家長不妨自己也試一試要想玩好一個遊戲並不比學習來得容易。在玩遊戲玩到精通的過程中,樂趣會很低,但是結尾會獲得巨大成就感。所以有成就感是做很多事情的動力!

    我經常和我的幾個學生打趣說道,你遊戲玩的怎麼樣啊?什麼段位呀?和我玩一局敢不敢?不敢,那就給我把這道題給我做出來!連我你都打不過你還玩什麼遊戲?遊戲你都玩不好,學習怎麼能學得好!反之亦然。說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孩子認為學習辛苦,遊戲簡單,在遊戲容易獲得滿足感,所以他認為學習辛苦。有些時候可能更多是因為家長不讓孩子玩的結果。嘿!媽媽越不讓我玩,我偏要玩玩!在上一段我說的例子也說明了遊戲並不如學習能給孩子帶來持久的成就感和收益。

    D.結語

    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能做到的事,孩子長期跟著您必然能夠學到。希望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一路有您的陪伴!

  • 10 # 戰凌殤

    有機會尼可以帶孩子親身感受一下這些地方:

    1.家附近的建築工地,那怕陪他鍛鍊上半天,讓他體會到什麼叫生活的苦!

    2.不想吃學習的哭,那就要吃生活的苦!學習的苦是苦一陣子,生活的苦是苦一輩子!

    3.帶他去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等四處的候車廳去看看,體會一下學歷與以後經歷的關係!

    4.對孩子不能太過寵愛,需要讓他知道,現在讓他上學,是父母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5.讀書太辛苦,讓他多讀一些名人的傳記,看看古人讀書的頭懸樑,錐刺股!

  • 11 # 一隻成橙橙

    曾經的我也是題主問題中那個孩子,而在當時的我的眼裡,就是認為讀書是辛苦的。

    當時的我之所以用功認真去讀書,是因為我交了學費,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認真讀書。在周圍的大環境下我才去讀書。

    當時的我,你跟我說未來會變好,以後你會感激現在努力的自己是沒有用的。因為對於當時很小的我來說,讀書的苦是現在的,而未來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會不會有未來?未來究竟會怎麼樣?而且自己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就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未來好像唾手可得。當時不想學習了,我就把筆一摔,用馬雲也學歷不高,比爾蓋茨也退學了,來安慰自己。好像自己總會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題主的這個年齡肯定已經經經歷過高考,知道高考對於階級改變,對於人生以後的職業收入是有多麼重要的作用。但是你的孩子沒有經歷過,如果只是說我是為你好,這是為了你自己以後的人生,那麼結果大機率會適得其反。因為從小到大,我們聽了太多人的建議了,過來人總是會給沒過來的人一些建議,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過來的人總會不聽過來人的建議。而對於現階段的孩子來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激起他心中渴望,比如我當年就喜歡吃烤冷麵,我媽就和我說以後別人得烤冷麵都是推著車車賣,你要是認真讀書,變得很厲害,你的烤冷麵說不定會在電視上賣。當然這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是初中的我,高中的我,老媽吸引我的方式是,你好好學習,厲害的大學裡面帥氣的小哥哥多!

    也有一些其他辦法比如可以帶她去一些名校,比如說清華北大的校園裡面給他講一講學校的歷史啊,規格呀,和他們現在所達到的成就。或者說你就帶他們去體驗一下生活,讓他試試一天賺十塊錢,真正的瞭解了生活的艱辛,以後他也肯定會慢慢開始理解的。對孩子來說,只能讓她燃起希望,心中的動力大到足以驅使他去完成應付苦悶的現在,孩子的能量,超過你想象。

    總而言之,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萬能公式,來搪塞住孩子的疑問,那是不可能的。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都是慢慢成長呀。

    最後用龍應臺的一句話結尾,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雖然我不太贊同她的為人,但她有一些關於家庭教育的觀念還是可以看看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 12 # 小賀講數學

    其實可以和孩子說一說,學習或許你感覺很苦,可是學習可能是你將來進入社會遇到的各種問題當中最簡單的,也是隻需要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取得收穫的唯一一件事啦!進入社會很多事情是我們努力也有可能無法得到收穫,無法去達到最初目標的!而學習卻可以,學一分收穫一分,同時學習將會給你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身邊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和朋友圈!學習能夠讓你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可以有自己的主見可以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

    或許現在學習的你可能有些痛苦,可是不學習的話以後又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怎麼可以為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提供想要的幸福呢?加油,現在的一分痛苦換來的是將來十分的幸福,可是現在的一分享樂換來的是將來十分的痛苦!

    加油,這點困難對你來說只不過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相信你能夠克服這些,去擁有更好的天空!

  • 13 # 娃娃的生活日記

    為的是出人頭地,為了更好的生活。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出身在羅馬。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有的人早就衝到了前面。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不好好學習的話,那麼怎麼去改變命運。

    看看現在的那些高考狀元,哪一個家庭條件不好?讀書是現階段最公平的改變命運的方式。你讀書讀的好,你去了一個名牌大學,你就至少成功了一半。

    能讀書真的很幸福。我們有學可上,有書可讀。不要去抱怨辛苦,現在的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最多讀16年就可以去工作了。想想當初那些為了科舉考試,一輩子都在用功讀書的人,他們不辛苦嗎?

    想要更好的生活,連這點“辛苦”都熬不下去的話,將來工作了又該怎麼辦。

  • 14 # 梁老師讀書

    對這個問題 我有如下說明。

    一。孩子讀書太辛苦可能沒有找到讀書的正確方法。無論孩子正值哪個讀書階段,不同課程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可以與任教學科的老師溝通一下,瞭解孩子目前學習狀況,請老師幫孩子找到適合他或她的學習方法。

    二。當然啦,即使有了正確的讀書方法,把書讀好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讀書帶給我們的好處太多了。透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之前不懂的知識,掌握了新技能,瞭解了人類的歷史與未來。等等。為了獲得這些好處 難道我們不該努力讀書嗎?

    三。如果孩子還意識不到高大上的讀書目標,可以瞭解孩子目前的需求。像:得到同學的友誼、獲得老師的稱讚、吸引更多的關注 ,這些具體的小心願都可以透過讀書好而獲得。

  • 15 # 期待與你相遇的小安

    我看很多評論裡都說讀書是為了出人頭地,那難道說除了讀書就沒有其他的方法能讓孩子出人頭地了。這種思想只會讓孩子有叛逆的心裡。因為他們見過不上學的卻能生活的很好,上學的卻過的很不如意。這些現實會讓孩子們對家長產生懷疑。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只要想成功,沒有什麼固定的道路,不同的只是付出的代價,我姨夫是木工承包工程一層樓下來光他自己能賺8000,時間大概是四五天。錢是夠多,但是累個半死,有句話叫拿命換錢。我另一個朋友本科畢業兩年一個月2萬,雙休,用知識換錢雖然沒有地產賺的多,但是無病無災。我舉這兩個例子是說,你要讓孩子明白他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怎樣來換取他要的生活。

  • 16 # 真真老師開講了

    孩子總抱怨讀書太辛苦,問這麼辛苦學習為了什麼?馬雲答:不吃苦,你要青春幹什麼?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到“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

    龍應臺對安德烈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他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帶給你快樂。”

    還曾看到一個經典對話,有人問一個老人:“透過學習你得到了什麼?”

    老人答:“什麼也沒有得到。”

    再問:“那您還學習做什麼?”

    老人笑答:“告訴你,學習讓我失去很多東西,我失去了憤怒,糾結,狹隘,挑剔,悲觀和沮喪,失去了膚淺,短視個計較。”

    老人說:“學習讓我學會改變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一點點改變,讓我重拾快樂。”

    所以學習的最終目是讓你不幹比學習辛苦千萬倍的工作,讓你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讓你有個快樂的人生。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大家都在努力學習,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只有盡全力去奮鬥,達到人生巔峰,遇見更好的自己,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 17 # GoneWithTheWind2020

    1. 首先得問問您自己,讀書辛苦嗎?您讓孩子讀書是為了啥?

    建議您和您配偶(先生或太太)自己先想想,您二位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如果孩子書讀得好,將來的人生有哪些可能?

    2. 當您二位都想好了,可以找個相對安靜、空閒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開個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主題:讀書為了啥?大家暢所欲言,對於別人的觀點和想法不批評,不指責,只表揚和肯定。

    3. 孩子其實啥都懂,我們需要給他機會表達他的想法。

    讓他說說,他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想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工作?想和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成為親密愛人?如果他想成為那樣的人,周圍或他聽說過的,有哪些榜樣?

    4. 從現在,他要做些什麼,才有可能成為那樣的人?才有可能過上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從事那樣的職業?……

  • 18 # 親子溝通智慧

    讀書苦,為何還要讀書?

    如果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很好,恭喜他,他已經開始認真對待學習這個人生哲學了。只不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若是作為家長的你,潦草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說,不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沒出路,或者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並不講出其背後更深層的意涵,那麼,很可能會嚇壞了這個小心靈,加固了他的挫敗感和逃離心。

    如果作為家長的你,只看到學習的苦,卻沒有看到其背後的甜,那麼,你也只能跟孩子強化苦這個片面的概念。在我看來,學習,首先是甜,中間是苦,後面還是甜,且更甜。

    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直接給出一個答案,因為,那只是代表你自身的知見,未經其本人思考過的,永遠不會成為他的答案。所以,我們啟發性的去引導孩子自己來思考。

    首先,你可以引導他想一想,生活在這個世間,什麼不苦?哪怕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都需要平靜的力量!或許他透過仔細觀察和思維,會得出一個結論:嗯,無論做什麼,都會有挑戰。

    然後,你便引導他去想,學習真的苦嗎?你百分之百的確認學習是苦的嗎?你最初學會漢字併成功的讀出它們時不興奮嗎?那不是一種成就感嗎?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覺得學習變得很苦?(等待孩子思考)因為有了期待,當那個分數與期待不相符時?當一道物理題沒有如所期待的一樣被成功解答出來時?嗯,當我們被這樣的情緒佔據的時候,我們的精力都用在對抗情緒上面,於是,帶著一種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逃避心態再去面對學習,就會覺得學習很苦,然而,這正是我們可以超越自己的機會,當我們看見並接納了自己的情緒,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時候,你反而擁有了平靜的力量,至於期待,都化作體驗吧,成功了,就體驗成功,失敗了,就體驗失敗,誰說我們必須只能體驗成功?我們當然有體驗失敗的權力!讀書,就是一種體驗,現在,你還感覺讀書苦嗎?

    當你超越了讀書的苦,你感受到了什麼?是快樂,對嗎?是無條件的愛自己,也因此積極樂觀的投入人生的一切體驗,對嗎?

    寶貝,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不是為了不被生活淘汰。克里希那穆提說過,學習,是為了喚醒愛和智慧!你感覺到了嗎?不急哈,每一次你感覺苦的時候,都是一次超越自我,喚醒愛和智慧的機會!

  • 19 # 紀雪娥

    許多家長抓狂崩潰,每每面對“熊”孩子不禁會發出靈魂深處的吶喊: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自己家的卻是這個樣子?孩子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有什麼用呢?如何才能更好的引領孩子走向書海世界!

    看看以下事例,也許可以找到如何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答案!

    《少年說》節目中,一個叫鄧婧雅的小女孩,站在臺上介紹:“我的奶奶很奇特,都快80歲了卻還一直在學習,尤其喜歡做奧數題。”

    婧雅的奶奶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酷愛做奧數題。從小學到初中,婧雅和姐姐的數學題都是由奶奶輔導的。

    可是奶奶卻有自己的見解:“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技術人才,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只有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每個人都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優秀的家庭,福澤三代。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一點也沒錯。

    奶奶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她的格局很可能影響小女孩的未來結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幾個月,讓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成為全中國人的偶像。

    人民日報評價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優秀的人從來沒有偶然,所謂醫者仁心,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幾代人,刻在骨子裡的堅定。

    鍾院士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名叫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鍾世藩對醫學的熱愛,是認真一輩子的。

    在70歲高齡和身體多病、眼睛幾乎失明的情況下編寫了兒科著作《兒科疾病鑑別診斷》,有50多萬字。

    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小時候頑皮,將父母給他交學校伙食費的錢偷藏起來,自己買東西吃。一直撒謊瞞著父母,直到事蹟敗露。

    父親知道後對他說:“南山你想一想,這麼做是不是很誠實?”這樣的質問,比打他一頓感受更深。

    父親這句話,讓他明白了,什麼叫講老實話,做老實人。

    從醫後,有次跟父親一起遇到一個孩子,尿血厲害,他認為應該是結核。父親問他一句話說:“你怎麼知道她是結核?” 一句話問住了他,因為他從來沒想過。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結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他才明白父親說過的那句:“醫者人命,沒有十足的證據,不可輕下判斷。”

    父親身上的品質就這樣深深地刻入鍾南山的骨子裡,讓他懂得為人處世的品格,和職業使命的嚴謹。

    都說孩子其實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未來就是一個家庭合作推出的作品。

    有的時候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好壞,到最後,我們的性格、三觀、習慣中總會多少長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樣。

    父母的努力,才能真正影響孩子

    為什麼許多孩子在父母眼中顯得“平庸”?是因為家庭陷入一個惡性迴圈。父母都是對孩子報以厚望,卻往往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和希望。

    但是,這樣換來的只是孩子的慵懶甚至是牴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讓孩子明白努力的意義。

    作為獨生女的董卿,從未嘗過被視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稍能識字,爸爸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並且背誦。稍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除了文學素養,還要鍛鍊身體。

    天沒亮,爸爸就把還在夢鄉的董卿喊起來,讓她到家門口淮北中學的操場上跑一千米。中學以後,每年寒暑假父親都讓董卿“勤工儉學”。

    隨著長大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的教育方法。“我爸爸每天上學之前,都要先到池塘裡抓魚、抓蝦,跟著我奶奶到集市上把它們賣掉,掙些生活費再去上學。

    “我爸爸自己的經歷,讓他特別篤信一點,就是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這麼一步步走來的,所以對我也有著這樣的期望。”

    董卿說,爸爸是個很嚴謹、很堅忍也很善良的人,很慶幸自己身上繼承了他的這些優點。

    董卿曾談起初為人母那段時間,說自己非常迷茫。後來,朋友的一句話,徹底點醒了她:“你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說:“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真正在未來懂事的時候,對你敬愛有加,從而學到你身上的品質。所以我不會放棄自我成長,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於是她開始重踏上了職場,成為了《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主持人兼製片人,再一次證明自己的實力,驚豔了無數人。

    這樣的過程不僅讓她自己受益,也讓孩子從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學習的力量。

    最優秀的家長,

    永遠都是在做孩子的榜樣,

    也永遠都將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

    不是獨裁、控制,

    而是尊重、陪伴和引領。

  • 20 # 頭髮甩甩2014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的確很苦,古時候的人們為了讀書有很多的典型例子,比如,鑿壁偷光,垂懸樑錐刺,等等很多。

    但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靜下心來學習,裡面的樂趣無窮。

    讀書好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和發展。

    好好讀書,實際上是在武裝自己,讓自己的思想和學識更淵博,才能更好地創造這個世界。

    只有好好讀書,才能離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實現理想才不會這麼辛苦。

    對未來找工作來說,好好讀書,才能找到一個很不錯的工作。對家族來說,才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了那麼多人的歐洲和美國,他們人權怎麼保證?窮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