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南宋崖山之戰是歷史上最悲壯慘烈的戰鬥之一,南宋十萬軍民被元軍擊敗後寧死不降寧為南宋忠貞到死、全部以身殉國投海而亡。因此南宋十萬軍民投江而死確是出於對南宋的忠誠,也是自己氣節的剛烈,同時自己寧可選擇了慷慨赴死也不願在元軍鐵蹄下叛宋求生。

  • 2 #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皇帝、大臣跳海是有原因的,軍民則不一定是跳海。

    題主,你還記得被金朝俘虜的徽欽二帝和皇室的後果嗎?那可是受盡了恥辱。所以,沒有人有辦法讓這些南宋軍民和皇帝相信,自己投降之後不會是像北宋這兩位俘虜之後的結果。

    崖山之戰的最初,元朝將領李恆趁著早潮從北側進攻,張世傑也做好了殊死一戰的準備,但是,隨著午潮的來臨,張弘範也開始從北側進攻,宋軍面臨雙面夾擊,非常疲憊,最終,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而後,皇室成員、高官和家屬隨之跳海。

    然而,軍民跳海的應該沒那麼多。因為這是一場海戰,海戰出現的傷亡,自然會有很屍體掉到了海里,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大戰到了中後期“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不相辨”,天氣環境非常惡劣,所以很多人也是因為戰鬥和天氣的雙重因素掉到海里的。

    於我而言,我認為,這些宋朝軍民大多數都是戰死或者因為天氣原因落水而亡的,因絕望而跳海的,應該沒有那麼多。

  • 3 # 驛路微塵

    這個問題答案核心一句話:

    南宋軍民因為剛烈不願被元軍役使所以投海

    1273年2月,襄陽城被元軍圍困了三年後,城內各種物資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守將呂文煥舉起了白旗。

    這是一場直接決定南宋生死的一戰。隨著呂文煥的投降,南宋的氣數也就到點了。

    在朝廷向元求和遭拒後。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在在隨從的護衛下,一路向南逃竄。在行至浙江金華,和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會師。隨著元軍步步緊逼的殺伐,逃至福州後趙昰稱帝,號端宗。

    1277年福州被攻陷,奄奄一息的南宋朝廷在逃亡途中溺水淹死了。

    趙昺在崖山繼位。這一年,趙昺9歲。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朝廷的殘兵敗將在廣東省江門市的崖門海域展開了一場艱苦決絕的戰役。南宋方面投入了大約20萬的兵力,乍一看這個數字感覺很龐大。其實20萬這個數字的背後包括文職人員宮廷服務人員及家屬等。有了這個因素在裡面,可以想象南宋方面的戰鬥力是很羸弱的。

    真正上戰場有作戰能力的就算對摺的話,在30萬元軍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在20多天的拉鋸戰中,南宋方面投入戰船2千餘艘也難抵全軍覆沒的失敗。

    丞相陸秀夫怕被俘後的屈辱,於是小皇帝趙昺跳海殉國,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相繼跳海自盡。

    至此一役,宣告南宋徹底終結。

  • 4 # 韓之豫史話

    南宋數十萬軍民投海,發生於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戰,又被稱之為“中華之殤”。

    直到現在,我們談到歷史上這場少有的慘烈海戰,仍然心有慼慼,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宋軍的全軍覆滅,彷彿把整個中原的節氣都展現在元軍夷狄眼前,我大宋,雖然國弱,但漢人的風骨尚存。今日有十萬軍民投海,他日我更多華夏人必能牢記此辱,奮發圖強,驅趕韃虜,恢復中華。

    南宋十萬軍民投海圖。

    從一個文人身上看宋的風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崖山決戰之前,伶仃洋(現珠江口)上一艘小船中,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的文天祥面前,站著元軍的將領張弘範。

    文天祥自顧自的回憶他的一生。小時候,他在江西吉安讀書,看到學宮裡面供奉的有歐陽修、胡銓等忠臣的畫像,羨慕不已,立誓要成為其中的一員,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漢。後來,他讀書有成,被宋理宗親點為狀元,宋理宗還親自為他寫了一首詩,那個時候,是真的意氣風發啊。文天祥那時候就想,這一身七尺昂藏,此生便許了大宋。

    文天祥像

    1275年,賈似道13萬大軍被元消滅,呸,那個狗屁不通的蟋蟀宰相,硬生生把我大宋男兒斷送殆盡,使我大宋幾無可用之兵,該死。文天祥立馬變賣家產,奉旨勤王,趕赴臨安。1976年,文天祥代表南宋赴元軍議和,在元軍將領伯顏面前據理力爭,慷慨陳詞。伯顏用宰相之權位來誘惑文天祥,被文天祥一頓臭罵,遂惱羞成怒,把他扣留在了元軍中,其他一同來的大臣都簽訂了降書回去了,幸好文天祥在被押往大都的時候逃脫。

    面對強悍的夷狄元軍,之後文天祥打了好機場漂亮的勝仗,但局勢越來越迴天無力,1977年,文天祥的妻子、兒子被元軍殘忍殺害,次年12月,文天祥也不幸被捕。

    此時,張弘範站在文天祥面前,要他下跪。笑話,天地君親師,你張弘範算是哪一個?文天祥自然不跪。張弘範又逼迫他寫信勸降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大義凌然的說,“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怎麼還能做出讓別人背叛父母的事,”拿過紙筆,卻寫出了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曠世絕唱。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以為了國家安寧而願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成為了民族英雄。宋朝是歷朝歷代對於文人最為優厚的朝代,給予了超高的地位,無與倫比的寬容,讓無數的讀書人感恩戴德,雖然總會有人在強大面前屈膝跪地,但更多的,是像文天祥這樣的選擇忠君報國、無謂犧牲的民族義士。

    再回到崖山海戰,南宋軍民不敵元軍,大廈將傾,張世傑派人來接陸秀夫和小皇帝一起突圍,陸秀夫卻讓張世傑帶領一部分軍隊撤退儲存實力,他則留下繼續抗擊元軍。由於和小皇帝在一起,陸秀夫感到突圍無望,又想起一百多年前北宋靖康之恥,忍不住流下了滾滾熱淚。他先是揮劍逼迫自己的妻兒跳海自殺,又來到小皇帝面前說:“國事難為,陛下當與國同休,不能重蹈降帝的下場!”年僅八歲的小皇帝卻早已做好了準備,大宋的江山三百二十載,年齡雖小,但也該身為大宋天子盡忠的時候了。

    於是陸秀夫和小皇帝兩個人抱頭痛哭,投海而盡。正在奮戰的十萬軍民眼看著自己的皇帝投了海,能跟隨著作戰到今天的,是最忠實的南宋的擁護者們,他們一霎那都心灰意冷、義憤填膺,前路已絕,後路無望,茫茫的大海,是他們最終的歸宿,不能延續我大宋江山,死也要與君同赴國難,南宋的這十萬軍民,壯烈赴死!

    宋末三傑像

    古來亡國之時多見,但如此壯烈的亡國,舉全球之歷史罕有。為何元軍每到一地屠城?雖有元軍殘暴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受到的抵抗強烈而報復,苟延殘喘為蒙古元軍所驅役,固然能活命,但非我華夏子民之願,故死節盡忠者多,投降者少。

    後世有人聲稱”崖山之後無中國“,雖然過度誇張,但不得不說,在國家存亡面前,南宋從上到下,用自己的行動和生命向世界宣告,宋人是有節烈之氣的,這種風骨值得我們後世之人深深敬仰。

    再聯想到我們新中國成立前面對帝國主義、日本侵略者的不屈抗戰,英雄的中國人民,骨子裡的節氣和風骨是代代流傳的,無論什麼磨難,都不能讓我們的華夏民族低頭屈服。

    陸秀夫負帝殉海像

  • 5 # 胡瑞嵐298

    崖山之戰!宋朝忙日本人哭,何也?文明被野蠻取代,落後農奴制取代先進封建制!問為何數萬人投海,君主、臣民剛烈與元軍殘忍皆有

  • 6 # 老趙大趙趙建明

    兩者皆有,主要是元軍殘忍。元軍的策略是不抵抗的城鎮,不殺,作了抵抗的城鎮,活人全部殺掉,一個不留。蒙古橫掃半個歐州時,靠這個辦法,敵方望風而降,出城繳械,跪倒在蒙古人腳下。蒙古軍隊打南宋時,也用這個辦法,所以崖山之戰南宋十萬軍民寧可投海自殺。

  • 7 # 荒原漫步者

    崖山海戰 又稱崖門戰役,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雖然後人,對崖山之戰宋朝軍民表現出來的英勇抗擊外族的行為給予了肯定。但崖山之戰從戰術層面看來,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的部署失當,對戰役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總而言之,導致崖山慘敗中華民族徹底淪陷的絕不只是軍事指揮方面的因素。如果要追溯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那麼趙宋政權統治者極端狹隘的治國理論應當是最合適的。宋朝期間雖然出了不少文人騷客。但是,這些正直的文人中又有幾個得意的呢?武將被抑制打壓不說,就如狄青在西北屢立戰功,最後卻落得被排擠,被疑謗,鬱鬱而終的下場。岳飛力主北伐直搗黃龍府迎接二帝返朝。從而觸及趙構的獨霸皇位的私心而被無罪擒殺。文天祥等人在南宋滅亡後期企圖力挽狂瀾,然而依然被朝廷各種勢力掣肘,他的宰相也是徒有虛名而已。從趙匡胤欺主篡位,浮光燭影中被兄弟趙光義謀殺。軍事上就沒有過輝煌的戰績,對外戰爭幾乎全敗。澶淵之盟開啟了割地賠款的先例。一直以來,趙宋皇帝就沉迷於酒色,兜裡揣著一手好牌卻不思進取。對於,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他們似乎從來不感興趣。當然,每天感興趣的就是玩。致使奸臣當道,忠貞之士飽受排擠。北宋徽宗欽宗二帝玩完以後,南宋趙構繼位,偏安一隅,以為要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結果稍稍穩定形勢後接著繼續玩。周邊敵國相互攻殺吞併,金滅遼,元滅金,滅西夏……,留給南宋皇帝這麼長的復興視窗期。奇葩的南宋王朝就是沒有當一回事。沒有利用所在的富庶之地將財富轉變為強大的國防力量。而是將玩進行到底。不要說岳飛這樣的名將遭到冤殺。據史料記載,南宋後期,元朝派一名使臣出使宋庭,暗地裡刺探大宋朝的實力,為滅宋做準備。路遇一人途中伸冤,原來是宋朝一員邊將。元使者十分驚異,宋國邊將為何不向宋王朝伸冤,反而求助於異國使臣。邊將道明原因,自己被上司陷害,緝捕追殺,家中已被牽連下獄。申訴無門,走投無路,才出此下策。這件事,讓我們很容易想起了林沖的遭遇。雖然《水滸傳》有施耐庵演義的成分,但不得不說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寫照,三國的離亂,宋庭的腐敗不是沒有創作根據的。當然,雖然宋庭沒有出現南北朝時期宋後廢帝劉昱那樣殺人狂式的暴君。但是,就其腐敗而言那也是非常嚴重的。歷朝歷代雖然都不能完全杜絕腐敗,但是宋王朝的腐敗絕對是首屈一指。包拯的清明反而折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他在世的宋仁宗年間,還有八賢王,寇準,劉欣等正直之臣來幫襯。如果這些人都不在呢?只能說,宋仁宗是宋朝歷史中相對開明的君主。沒有他的支援,包拯也搞不下去的。然而,這也僅僅是有宋一朝,流星閃過的場景而已。整個宋王朝就沒有幾個開疆拓土雄才大略的主。包括最有資歷的趙匡胤,他也是撿的現成大便宜。看看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也就是說,大宋江山的國力基本是柴榮時期奠定下的基礎。趙匡胤不過是躲在螳螂後面的一隻幸運的黃雀而已。雖然,後面滅後漢,那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周世宗柴榮當年可以打得契丹滿地找牙,但是大宋皇帝遇到契丹那樣稍稍強悍的對手,立馬認慫。被遼國欺負也就算了,還要被西夏戲弄,被金國蹂躪,最後被元朝摔在地上摩擦……,最後徹底淪陷,上演十萬軍民齊跳海的場景,大宋政權可悲可嘆。只可惜,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

  • 8 # 活在夢裡的人140

    其實十萬是約數,有些是跳海殉國有些是走投無路。要想得出結論需要在崖山海戰開始前講起。

    崖山海戰是元朝水軍和南宋殘部爆發的最後一場大戰。此時文天祥已經戰敗被俘,南宋在海上最後一支力量被堵在這裡。張柔之子張弘範在崖山與宋軍接觸後強打了幾次都沒打下來。因為南宋海軍大都是大船,採取了鐵索連舟。而張弘範大都是小船打不進去。雙方在此僵持住了。崖山宋軍登島駐防,這樣元軍也無法在崖山登入從陸上攻打宋軍。

    變數在此來臨,那就是元軍的另一路水軍殺到。配合張弘範部對宋軍成包夾之勢。南宋軍隊被迫分出部隊去守衛後方。這樣防範前方張弘範部的水軍就減少了,張弘範抓住機會排出縱火船向宋軍殺來,宋軍之前在大船附近糊上泥巴撐起支桿配合遊走在大船下邊的小船防範元軍縱火船,但是被迫分兵防禦出漏洞,元軍砍斷支架縱火船接觸大船,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真的上演了。船上是宋軍和宋軍家屬,被火焰逼的走投無路的人被迫跳海求生,眼見兵敗,陸地上的宋軍絕望自殺跳海殉國的也不少。

  • 9 # 陌陽春向晚1

    崖山之戰,數十萬軍民投海,輝煌大宋至此完結。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無奈之選。宋朝被擄走的徽欽二宗受盡折磨的慘痛記憶還深深刻在此時的大宋軍民心中,加之元朝一直奉行攻城遇到抵抗者,城破之時全城屠殺。軍民百姓就算不投海也免不了被屠殺的結局。

    二、宋人風骨。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宋人更是對蒙古遊牧文化視若蠻夷,宋朝百姓在元朝統治者眼中更是連奴隸都不如,大宋軍民自然是懷著對於過往的無限留戀,不甘赴死。

    三、家國情懷。宋末湧現出的愛國志士為匡扶大宋作出的努力更是激發出軍民將士”一人身雖死,慷慨赴國難”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甘願赴死。

    結語:唐宋兩朝發展起來的璀璨文明被元朝強大的軍事力量摧毀的分崩離析,被後世稱之為“中華文化之殤”,既在於當朝統治者的昏聵無能,更在於冷兵器時期先進取代落後的歷史必然性。

  • 10 # 同濟天下

    這個問題很嚴肅。南宋十萬軍民為了不做亡國奴,選擇和宋帝一起投海自盡,這在整個中華歷史上都是少見的。關於原因,上面很多人都提到了,比如元軍殘暴、南宋軍民剛烈等。這些都是事實。但筆者覺得還不是最本質的原因。

    最深層次的原因,筆者覺得是理學的影響。作為官方正統文化的儒家文化-理學,發展到宋朝,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湧現出一批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家,如二程、張載、周敦頤、邵康節而被稱為“北宋五子”。理學所奉行的存天理,滅人慾等理念,對當時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南宋後期軍民這種做法可以理解。

    雖然明朝也有理學,但明後期心學以及其他流派的發展,導致理學式示微。因此,雖然明朝崇禎也是自盡,但類似南宋十萬軍民一起投海的情形也就不存在了。

    希望以上解答能對你有幫助!

  • 11 # 笑侃說史

    古代都有很多戰爭,每一個戰爭都意味著每個國家的發展,和往後的存亡,都肩負著很重要的任務和很多條生命;南宋軍民南宋朝廷逃亡到崖山時,面對窮追不捨的蒙古軍隊,南宋軍隊統帥張世傑為了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73864防止士兵潰逃,下令將地面上的房屋以及據點全部拆掉,為了減輕士兵暈船,張世傑效仿三國曹操將崖山所剩一千多艘宋軍戰船,一一連線起來,以此減少了戰船的晃動。

    為了預防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對軍民有生命的威脅,實施了很多方法;讓南宋士兵在船上塗滿一層溼泥,並準備長木頭用來預防元軍火船;因為溼泥不僅不會引火上身,還能對方敵人;蒙古軍隊將領張弘範果然效仿周瑜,火燒連環船,用截獲的船裝著易燃物,點燃後產生熊熊大火向南宋船陣衝去,南宋軍隊已有防範,蒙古軍隊火攻失敗。

    張弘範便封鎖海口,斷絕南宋軍隊的補給,宋軍這邊雖然有很多糧食來支撐,給戰士們以飽飢餓,但是淡水資源非常的匱乏;士兵餓了吃乾糧,渴了便飲用海水;幾天過後,宋軍嘔吐不止,戰鬥力極大削弱。宋丞相陸秀夫眼見無法突圍,便對宋帝說“事已至此,陛下應該為國捐軀,不要自取其辱。”話後便隨行的十數萬軍民亦相繼著投海自殺。崖山海戰後,代表著宋朝的滅亡,元朝統一了中國。

    崖山海戰的最後時刻,陸秀夫眼見大勢已去帶著宋帝一起投海自盡,寧可死也不願被俘虜。南宋十萬軍民眼見宋帝已經投海,一路逃亡,身心俱疲,背井離鄉,看不到頭的是黑暗,如今黑暗中一簇弱弱微火也熄滅,心中最後的希望也破滅。十萬軍民也慷慨赴死,對他們來說,曾經那個繁華,自由的宋朝一去不復還了。崖山海戰中,讓南宋十萬軍民投海自盡的是愛國不屈,忠誠的氣節。

  • 12 # 遠慕長生

    崖山之戰,數十萬軍民投海報國,原因有二,一是氣節二字,二是誓死不願做亡國之人。

    崖山之戰,是南宋或者說宋王朝的終結之戰,經此一役,宋朝三百多年的統治結束。崖山戰役的尾聲,大臣陸秀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帶著小皇帝趙昺跳了海,剩餘軍民聽到皇帝已死,又面對氣焰囂張的元兵,更是心生絕望,也選擇跳海殉國。自然,數十萬這個數字有些誇大,但毋庸置疑的是,崖山南宋軍民跳海殉國是事實。宋朝在歷史上,好像一直都在被別的國家壓著打,為了保全自身一直不停地割地賠款,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宋朝文化的繁榮屬於歷代封建王朝之最,文化繁榮意味著文化能走入尋常百姓家。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之時,儒家的忠君愛國便能深入人心。作為南宋臣民,靖康之恥一直壓在他們的心裡,中原大國,竟被周圍小國欺負至國君、皇室貴族、文武大臣淪為奴隸的地步,怎能不令人憤慨,崖山之戰,每個人心裡都憋著一口氣,大家拼死反抗,未嘗不是想一雪前恥,可是事與願違,他們失敗了,甚至這次連皇室血脈都沒留下,是慷慨就義還是淪為亡國奴,自然是選擇前者,”生如賣國榮猶辱,死得成仁敗亦功。“所以崖山軍民以死殉國,以死殉節。

    所謂風骨、家國二詞。從古到今一直刻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裡。武王滅商之時,叔齊、伯夷半路攔馬,商滅以後二人不食周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朱棣攻破南京稱帝時,有一樵夫聽聞建文帝已不在世投湖而死;文學家朱自清誓死不領救濟糧等,這就是華夏風骨,這就是華夏子孫。

  • 13 # 花生糖旅遊

    這兩點原因應該都有的。

    眾所周知,相比較在歐亞大陸其他地方的風捲殘雲(滅西遼,花剌子模,西夏,阿拉伯,莫斯科公國等政權),蒙古滅宋,耗時竟然是最長的。從1227年開始到1279年結束,南宋軍民抵抗蒙古人居然長達半個世紀,其中光是堅守釣魚城就長達36年!

    另有從1268年元世祖發起的襄陽之戰,蒙古人又是足足打了六年才拿下,還是守將呂文煥有條件獻城投降。直到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徹底滅亡,期間整整打了52年之久!足見宋朝也並非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弱不禁風,實在是宋代面臨的外敵實力,遠強於漢唐。

    為了從地理位置上取得優勢,從而攻滅南宋,蒙古人甚至不惜先滅大理,吐蕃,從後方包抄,從地理上取得對南宋的壓倒之勢。足可見宋人在蒙古人心裡是多麼難以對付了。

    之所以滅宋如此困難,跟南宋臣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敵是有很大原因的。雖然在世人印象裡,整個宋朝都是弱不禁風。其實並不盡然,南宋的孟珙,呂文煥,虞允文,文天祥等,都是一時名將,有長江,淮河,秦嶺蜀道的天險,自1234年,北方的金國滅亡後,南宋就制定了秦嶺——淮河——長江防線,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抵擋蒙古鐵騎。事實證明,在抗戰中,縱然沒有天時,南宋多少還是具有地利和人和的。

    再者,蒙古鐵騎的口碑速來不是很好,在漢民來看,蒙古人都是茹毛飲血,殺人不眨眼的蠻夷,一旦被其征服,必然被屠城滅族,因而大敵當前,大家只有眾志成城。

    最後要說的是,宋朝本身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裡就是遺世獨立的存在:社會生產力高,工商業發達,社會風氣開放,言論自由度高…宋朝的百姓,富裕度在古代也是數一數二的,就連宋朝皇帝,原本也是出身市井(太祖趙匡胤的父親,祖父,都是中下級軍官),這在中國的封建王朝裡,也是極少的,相比較出身貴族的(隋,唐),或者是出身草根的(漢,明),終宋一世,皇帝都顯得寬宏大度,既沒有文字獄,也沒有錦衣衛。自然這樣的皇帝是比較能贏得民心的。所以相比較明亡時皇帝孤身上吊煤山,南宋亡時數十萬臣民自發殉葬更顯得人心向背。正所謂明亡之後無華夏,崖山之後無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麵粉硬有的麵粉很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