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眾利e時代
-
2 # 鍾鍾其實姓李
上不上映首先要看電影有沒有拍多個結局,電影拍攝成本也是挺高的,多個結局意味著成本的上漲
我個人覺得沒必要出多個結局,往往帶點遺憾會讓人更加深刻,更何況,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出多少個版本的結局都滿足不了每個人心中的樣子,那麼多出個版本的意義又在哪裡呢?編劇心中的結局不是才是劇本最想表達的東西嗎?
現在很多劇都是開放式結局,即可以繼續拍也可以留給觀眾自己想象,一舉兩得
-
3 # 沙粒兒666
通常來說,一部電影無論有無結局或者無論結局好壞,都只有一個版本,但是有些電影出於一些特殊的考慮或者其他因素,有兩個甚至多個版本。今天沙粒兒給大家介紹一部多結局的電影。
一、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佈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帕特里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
電影講述伊萬(艾什頓·庫奇 飾)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個不同版本的結局,一個是導演加長版的結尾,在伊萬的母親即將產下伊萬的時候,進入歷史的伊萬決定自己結束這一切,他用雙手掐住了臍帶,結束了自己剛要開始的生命,現實的生活中沒有伊萬,凱莉跟湯米被離婚後的一母親監護,遠離了那個BT父親,自然也就沒有了以後發生的種種悲劇。劇場版的結局是伊萬看到的家庭電影是第一次認識凱莉的聚會,回到從前的伊萬罵了凱莉,他與凱莉沒有成為好朋友,凱莉跟湯米的監護權也由母親得到。工作後的伊萬在街上偶遇凱莉,但卻沒有相認。另兩個結局也是按劇場版的結局設定的,一個是伊萬遇到凱利後,凱莉不認識伊萬,伊萬返身去追凱利,另一個是兩個相認。
沙粒兒一開始看到的是劇場版,覺得這就是一個拍的不錯的“Happy Ending”類的電影,但是後來聽朋友說,這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心理拍攝的版本,其實還有另一個版本,就是男主回到母親懷孕的時候,用臍帶殺死了自己。我覺的這個版本才是最早的版本,這樣才符合男主沒有生命線,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設定。
回覆列表
事實上,你說的這個形式早就有人做了,只不過限於成本沒有做成影像,成了視聽電子書。
對,我說的就是遊戲界的小說,小說界的遊戲:galgame
你猜猜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一,大體量帶來高成本,僅僅是文字,已經讓一個平庸的galgame文字量輕鬆超越百萬
——改編成電影,你付錢?
第二,戲劇這種形式決定,主角必須是主角,必須有這麼一個人,做出符合他形象的選擇。自主選擇的結果就是,主角喪失了自己的個性,主角不是主角,不是那個能被人記住的人,變成了觀眾自己。而能夠讓觀眾自己做出的選擇的同時塑造一個絕對主角的方式也很簡單:選錯即死。
那麼,選擇的意義,在哪?
第三,作者拍了三個選擇可能,肯定不會只為了安撫你,他會想藏新的東西在裡面,想把更多的內容放進去。結果就是,往往你看了一個結局,甚至無法理解整個故事。你以為你已經懂了這個故事,但總會有賤人過來告訴你,XXX結局裡面如何如何,那才是如何如何。
好的,正如你所說的,為了看別的結局,大家可能會掏第二次錢。
然而,買票的時候,怎麼選?
選擇悲劇還是喜劇?那觀眾看的時候知道結局,體驗大幅下降。
選擇結局1還是結局2?那他媽老子不想看悲劇抽到一個悲劇我要不要怪你喂shi?
最重要的,這樣降低藝術作品的嚴肅性。
一個故事好,是因為它的獨一無二,如果有一個結局悲慘但震撼人心的故事,多出來一個喜劇結局,你認為那個悲劇結局會變成什麼?一個失去了莊重感的悲劇結局,算什麼?這個喜劇結局又算是什麼?笑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