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丙丁6
-
2 # 醉美壯鄉小東生活
任何東西都要傳承,包括工地上的各技能,人人都不想學不願意學不傳承,那麼很多東西將會失傳。每個地方都有博物館,博物館就是記錄了先祖們的創造智慧和勞動精神,把他們的文化與精神傳承下去。
任何東西都要傳承,包括工地上的各技能,人人都不想學不願意學不傳承,那麼很多東西將會失傳。每個地方都有博物館,博物館就是記錄了先祖們的創造智慧和勞動精神,把他們的文化與精神傳承下去。
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付出的一代。當年我們是工地上的主要群體,幾乎完全靠人工把一棟棟大樓建造出來。
那時候,工地上的機械就幾種,吊機,攪拌機,切割機,電焊機,電鋸。除此之外幾乎全部人力完成。
我是鋼筋工,玩的就是體力和技術,所有的技術活都要在付出巨大體力之下才能完成。
鋼筋彎成方框叫"箍筋",完成四方形,一天彎1500個以上,高手可以達到2000個。這樣幹完一天,人就累的不成人形了,手上磨了泡,胳膊痠疼幾天才能緩和下來。
20粗細往上的鋼筋,要彎成一個直角,人工完成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個頭小的師傅幾乎很難完成,個頭大的也會累的"哼哧哼哧"的。
後來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彎鋼筋完全機器完成。這也造成工地用人大大減少,也不需要那麼多人了。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工地上幾乎找不到年輕人了,幾乎清一色都是中年往上的人在幹工地。當年的工地,年輕人佔80%,只有少數中老年人負責看門,做小工的。現在工地,15%的年輕人都沒有了。
年輕人不願意幹工地了,現在工地上的活沒有當年重,現在畢竟機器多,以前全部人工。
未來的工地,估計機器還要先進,這樣才能再減少用人數量。不然的話,老一輩農民工沒有了,年輕人又不願意幹,人數上鐵定會越來越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