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北京人文地理

    首先蔡文姬生於亂世,那麼女性在亂世中有幾個能笑傲江湖的呢。其次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被王司徒斬了,這就是亂世,一個高階文官自己都很難自保,就別說是他女兒了。丈夫左賢王也算是個小諸侯吧,更主要的是蔡文姬有才華,後來得到了曹操的賞識。

    蔡文姬有才華,能夠流傳千古,大家能夠記住她,所以才能知道她坎坷。

    蔡邕、左賢王、曹操,這些人都是上層社會。所以蔡文姬固然坎坷很多,但總體上還都沒有離開上層社會,相對於李清照那樣亂世經歷要好多了。

  • 2 # 姜羽豐jyf

    自古紅顏多薄命啊!時也!命也!

    (試看你身邊的美女,是不是大多數情路坎坷,或者婚姻不順?)文末分析其原因。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文學家,東漢名臣、文學家蔡邕之女。

    關於蔡文姬的著作,不再羅列,可簡述其生平,看看一代才女的命運何等曲折!

    蔡文姬生於富貴人家,用現在話說白富美,何況又是官宦子弟,才華橫溢又精通音律,及妙齡嫁於衛仲道。這衛仲道是衛青之後,也是大才子,二人郎才女貌,衛家也是世家,雙方算門當戶對了。可惜不到一年衛仲道病死,二人沒有一兒半女,蔡文姬只得回到孃家。

    後來董卓禍亂,再後來匈奴趁機入侵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蔡文姬被左賢王擄走,並生下兩個孩子。十多年後,曹操用重金將蔡文姬贖回來,並將她嫁給董祀。畢竟曹操和蔡邕相交一場,不能看著朋友絕後啊(附:“文姬歸漢”的心情可以揣摩一下,孩子在匈奴,孃家在漢,到底回來是喜是悲?)。

    再後來,董祀犯了死罪就要問斬了。蔡文姬去找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宴請賓客,有心諞一諞,說道:“蔡邕的女兒正在外面,一代才女,你們想不想一睹她的風采?”誰知外面的蔡文姬披頭散髮,光著腳跪在下面哀告,言辭酸楚悲切,令聞者動容。曹操說:“降罪的文書已經下達,怎麼辦啊?”蔡文姬說:“丞相您的馬廄裡快馬成千上萬,還吝嗇用一匹好馬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感動,赦免董祀。蔡文姬回家後寫下著名的《悲憤詩》。(附:該詩算是對蔡文姬生平的一個總結吧,可從中體會一下她複雜的心情。)

    由此看來,蔡文姬一生堪稱命運多舛!其實何止蔡文姬,古代歷史上才女命運皆如此。如,李清照,薛濤,柳如是……太多了,不再列舉。這是封建思想對女性的束縛!何況在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女人冒尖,必然會遭受打壓。

    最後娛樂一下剛才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社會思想開放了,包容性強了,優秀的女人或者說美麗的女人,大多數情路坎坷,或者婚姻不順呢?我本來想發表一下淺見的,還是留給讀者交流吧!

  • 3 # 布衣小幫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是漢末著名的音樂家,史書上說她博學而有才辡,又妙於音律,蔡文姬十六歲嫁人,結果不到一年,丈夫隔屁,便守了寡。婆家看不上她了。只好回了孃家住,沒過多久,其父又被弄進了監獄,這下又沒有人照顧她了。而後,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她居然又被羌胡番兵虜去做了壓寨夫人,當左賢王妃,在此生活十二年。生了兩個兒子。穩定了十二年。三十五歲的蔡文姬,終於可以歸漢了,卻又是親情與故土不能兩全。

    “文姬歸漢"上演了千古悲涼的一慕,也由此心此景,蔡文姬寫下了悽婉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雖然命運多桀,但那個年代也造就了她。

  • 4 # 小龍女5505

    蔡文姬雖然東漢末年一代才女,才華橫溢、又貌美如花,還出身名門、也算小康之家。可惜生於亂世,根本不由自己掌控。父親被殺、家破人亡,從名臣之女淪為孤女,又慘被異族匈奴所擄,在異族他鄉飽受了長達十二年屈辱的生活。因此一代才女蔡文姬卻命運多桀,一生悲涼。

  • 5 # 黃蜂二師兄

    “文姬歸漢”影響很廣,蔡文姬是後漢著名學者的獨生女兒,所以對詩詞、音樂、書法都很有造詣,特別是記憶力驚人,靠記憶把父親遺失的著作重新整理出來。

    1)生不逢時,在那個戰亂封建時代,女人的命運更多的是和家庭、丈夫相關,她雖然嫁入河東衛仲道,無奈夫早亡,因為沒有孩子,被背上“剋夫”的罵名,回到孃家。

    2)遇人不淑,南匈奴叛亂,蔡文姬被左賢王所掠,期間生下兩個孩子,在《悲憤詩》中寫道:“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指的就是在異域倍受摧殘的歲月。

    3)個性太強,曹操統一北方後,想起這個師妹,花重金贖回,離開兩個孩子對她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邂逅徽時願,骨肉來迎己”,在曹操撮合下嫁給董祀,後來兩人歸隱。

    在著名的才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催,而蔡文姬更是因為多才和美貌高開低走最明顯的一位,她們自己的命運很難有自己的選擇。

  • 6 # 2020卿如

    蔡文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他的父親是東漢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她的幸福生活。當時董卓死後,軍閥混戰。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這年她 23 歲,這一去就是 12 年。後來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這期間,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他得知恩師的唯一女兒被撈到了南匈奴時,就派人將蔡文姬贖回來。蔡文姬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最初兩人的感情並不好。然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蔡文姬向曹操求情才保全了董祀。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一改常態,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

    蔡文姬博學多才,卻命運悽慘坎坷,但她從未放棄。在歸漢途中,她創作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經久不衰的曲調。此外,還有《悲憤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感情是比較坎坷的,一生嫁過三次,尤其是曹操對於蔡文姬的照顧也是比較的特殊的。

    蔡文姬的第一個丈夫是衛仲道,兩個人還算是門當戶對的,兩個人之間都熱愛文學,所以衛仲道對於蔡文姬是十分的折服的,但是好景不長衛仲道最終患有疾病死了,導致蔡文姬變成了寡婦。

    之後天下大亂,蔡文姬也是不能夠被避免的,之後被匈奴給搶走了,被左賢王看中當上了王妃,之後在異鄉生了兩個孩子。

    曹操曾經是蔡邕的學生,所以對於蔡文姬也是很早就相識了,之後得知蔡文姬是被匈奴搶走之後,就命人重金贖回來了。之後對蔡文姬也是多加的照顧,之後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董祀結為了夫妻。

    蔡文姬一生三嫁,對於一個女子而言是比較坎坷的,但是自古才女的感情道路都是比較的困難的。這種境遇和蔡文姬本身的才情以及天生麗質是分不開的,蔡文姬的內心是比較嚮往自由的,但是有時候也是這種性格導致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 7 # 火夫

    請讀下蔡文姬的五言長篇敘事詩《悲憤詩》就知道緣由。

    《悲憤詩》共108句,540字,分為:被虜入胡、別兒歸國、還鄉再嫁三個部分組成。全詩所包含的社會內容十分豐富,真實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的悲慘遭遇,也寫出了當時人民的血和淚。是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具史詩的規模和悲劇的氣氛。語言渾樸,激昂酸楚。很值得欣賞的抒情詩。郭沫若很是稱讚

  • 8 # 一憶一

    用幾個字來形容一下吧!就是亂世才女,身世如浮萍。

    出身名門,才情四溢,一生坎坷,顛沛流離,三次嫁人,精通音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蔡文姬受到父親的影響,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於文,又善詩詞歌賦,兼長辯才,音律就十分了得。但是到了後面蔡文姬的一生就開始轉變。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在蔡文姬由母親做主嫁給河東世族衛家衛仲道為妻。衛仲道的介紹不多隻知(衛家是河東世家,在那裡有著很高的聲望。初興於漢名將衛青,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就是從那一刻起平步青雲。)是名門望族的話,自然文學方面也不差,算得上般配。也算是小日子滋潤,奈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衛仲道死讓蔡文姬背起了剋死丈夫的罵名,無奈只能回孃家。

    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

    《後漢書》只是這麼記載: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她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董祀,只求他不要嫌棄自己。命運似乎有和他開了個玩笑。董祀犯罪當斬。她不嚴冬雪天,披頭散髮,光著腳跑去相府求情,用憑藉記憶默寫出父親蔡邕的藏書作為交換,換回了丈夫的命。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她的一生,命如草芥一般,受盡命運的捉弄。但她卻在這亂世之中活成了一種奇蹟。正是因為這種身世才能創作出《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

  • 9 # 裁文剪史

    蔡文姬作為一代才女,確實命運多舛。她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她十六歲時嫁給了世家之子衛仲道。可未曾想,衛仲道一年後就因肺病咯血而死。蔡文姬從此被扣上了“剋夫”的罪名,成了婆家人的眼中釘。

    在被接回後,蔡邕又獲罪而死。接著蔡文姬就被匈奴抓為俘虜。作為一個漢族女子,她的身份是低微卑賤的,也被鞭打折磨地幾死幾生。後來,因為出眾的美貌與風姿,她被獻給南匈奴左賢王為侍妾,在風俗習慣完全與中原不同的胡地生活了十二年,並生下了兩個孩子。

    但命運沒有打敗她,在胡地她努力學習當地的樂器,並給後世留下了《胡笳十八拍》。後被曹操接回,又改嫁給了都尉董祀,從此歸隱山野。蔡文姬亡夫之後並不抱怨,被俘胡地也不自怨自艾,她的堅強、高雅令人欽佩。

  • 10 # 消失的雲

    一說起古代才女,首先想到的便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班昭這四人。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背景之下,古代女子能夠憑藉才華而聞名於世者少之又少。更讓人驚奇的是,在這四大才女當中,除了班昭之外其餘三人都是命運坎坷,彷彿是上天對她們擁有過人才華的懲罰。特別是蔡文姬一度被匈奴擄走,成為番邦王妃,這對傳統漢族女子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早成的天才少女,才學遠勝其父

    蔡琰,字文姬,東漢陳留圉人,自幼便有“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的美譽。每一個神童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薰陶,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一個集文學、音樂、書法之長於一身大儒,在當時有著“曠世逸才”之稱。作為蔡邕的獨女,蔡文姬自小受到家學薰陶和書香浸染,也正因如此才顯露出過人的天賦和才能。

    相傳蔡文姬6歲時就能辨別琴聲,據《後漢書·列女傳》載:“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由此可見蔡文姬不僅聰穎過人,還琴藝超群。

    12歲的蔡文姬便得到父親在書法上的真傳,相傳她書法端莊飄逸,獨具一格。唐代張彥遠在《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中曾說過:“蔡邕書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在張彥遠蔡文姬的書法造詣甚至在書聖王羲之之上。在文學造詣上,蔡文姬也是巾幗不讓鬚眉,蘇東坡曾評價:“蔡琰詩筆勢似建安諸子”。年少時的蔡文姬可謂是風光無限,時人稱“人但知有姬,方知有蔡邕”。

    高開低走,生活並非只有文學藝術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蔡文姬的一生,那麼“高開低走”這個詞無疑是最貼切的,並非說她的才學退步了,而是指她的人生起伏。年少時的聞名於世,屹然是蔡文姬人生的巔峰。

    在蔡文姬16歲時,由母親做主嫁給河東世族衛家衛仲道為妻。衛仲道身為為河東世族,自然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在當時也是有名的大才子。這夫妻二人才學相吸、志趣相投也算得上神仙伴侶,可惜的是不久之後衛仲道因病去世。

    衛仲道的死不僅讓蔡文姬傷心欲絕,還讓蔡文姬揹負了剋死丈夫的罵名。無可奈何的蔡文姬只得重回孃家,在她父母去世之後,蔡文姬便成為了無依無靠的孤家寡人,在東漢末年那個動亂的年代的孤單飄浮。

    興平二年,董卓舊部李傕、郭汜夥同異族進軍長安。戰亂中蔡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在匈奴的這十二年裡,可以說是蔡文姬人生當中最黑暗的時期。

    在蔡文姬自己的作品當中也多次提到這段黑暗的歷史,在她的《悲憤詩》其一雲:“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暗含了自己在異域被蹂躪、受屈辱的種種境遇。其二又云:“人似獸兮食臭腥,言兜離兮狀窈停。歲聿暮兮時邁徵,夜悠長兮禁門扃。不能寢兮起屏營。登胡殿兮臨廣庭。玄雲合兮翳月星,北風厲兮肅憐憐。胡茄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樂人興兮彈琴箏,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憤盈,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訴說了流落異域12載的心靈所受的巨大創傷。

    正當蔡文姬逐漸適應了匈奴的生活狀態,並生下兩個兒子之後,曹操掌握朝廷大權,成為大漢丞相,派出使者持玄玉璧,到匈奴贖蔡文姬歸漢。迫於曹操壓力之下的匈奴王,只得忍痛讓蔡文姬歸漢。但是這樣的歸漢,對蔡文姬而言卻又是痛苦的。雖然她時刻想著迴歸大漢,但是現在真的跟隨漢使回去的話,就要忍痛離開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對於一個母親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折磨呢?

    就像她在《悲憤詩》其一所描述那樣:“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這段骨肉相離實在是催人淚下。雖然在歸漢後,蔡文姬又歷經艱難的收穫了一段來之不易的愛情,但是屹然心灰意冷的蔡文姬最終選擇了歸隱山林,從此世上再無才女蔡文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走在路上不戴口罩,去商場卻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