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白不白bb
-
2 # 史海清流
英法對納粹德國綏靖
綏靖政策,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援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迦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慕尼黑陰謀更是將“綏靖”推向了頂峰。“綏靖”已成為一種姑息養奸的做法。
目錄
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將“綏靖”推向了頂峰
4萬 58"
綏靖政策
綏靖政策,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援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迦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慕尼黑陰謀更是將“綏靖”推向了頂峰。“綏靖”已成為一種姑息養奸的做法。
中文名
綏靖政策
外文名
policy of appeasement / Non-Aggression Pact
其他名稱
姑息政策、妥協政策
時間
一戰後到1940年法國淪陷
代表國家
英、法、美等西方大國
熱點關注
解讀 如果英法搞不綏靖,能擊敗德國嗎?
二戰後英法徹底喪失了以往的霸權,尤其是英國在改型成了社民主義國家之後,其國際聲望更是跌到了谷底,一直到撒切爾夫人執政才恢復部分元氣。不過,不少人認為它們是純粹的活該,在小鬍子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就應該站出來的...
2017-11-24
快速
導航
歷史動因
歷史發展
歷史啟示
政策研究述評
出現背景
英法維權政策
英法在其實力日益衰退的情況下,為維護霸權地位所採取的策略。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嚴重損失,戰後經濟恢復非常緩慢。20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曆屆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經濟問題上,把重整軍備看作是恢復經濟的障礙,企圖以沒有實力為後盾的外交政策,達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國由於和德國毗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度保持軍備和對德國實行強硬政策。但法國的經濟一直處於衰退之中。相對穩定時期發展有限,30年代的經濟危機持續時間又特別長,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同時法國的政局也不穩定,內閣更替頻繁,使得對外政策難以保持堅定性和連續性。
總之,英法的頹勢是其推行綏靖政策的物質背景。
社會背景
綏靖政策的推行是和當時兩種社會制度共存這一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的。
十月革命後,國際關係中開始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和鬥爭。英法等西方國家為阻止蘇聯的影響,把德國當作反布林什維克主義的屏障。當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進而撕毀《凡爾賽和約》對外擴張時,英法竭力把這股禍水引向東方。
社會思潮
綏靖政策的推行,同當時西方普遍流行的社會思潮也有很大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景象給歐美各國留下慘痛的記憶,因此,戰後和平主義思想、厭戰畏戰情緒相當盛行,在法國尤其嚴重。英法等國的統治者既受和平主義思潮的影響和制約,又是這一思潮的推行者,綏靖政策只是他們推行這一思潮的產物。
對外擴張
在英、法、美的綏靖政策縱容下,德、意、日三國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這就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迅速增長起來。
英法採取綏靖政策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
(2)1935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公然擴軍備戰。
(3)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法西斯對衣索比亞不宣而戰。
(4)《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的頂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簽署《慕尼黑協定》,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然後把此協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史稱"慕尼黑陰謀"。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的頂峰。
英法綏靖主義者作了法西斯的幫兇,把世界推向戰爭的邊緣。
因此,我們認為英法推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綏靖政策走向失敗。
1940年5月—6月,德國入侵法國,6月22日法國淪陷,綏靖政策破產。
-
3 # 羽扇觀
嘿嘿嘿,談到黑歷史,絕對有一個是他們歐洲人至今都不想提到的。
容我先賣個關子,您先猜猜看是什麼事情。
這個事情啊,是我們經常乾的一件事情。我是北方人,就挺喜歡到外面去做這個事情。好多人吶,赤身裸體,聚集在一個大池子裡,旁邊也有站著的,也有躺著的。
到這裡很多人就明白了,哦,你說的不洗澡嗎?
沒錯!中世紀的歐洲人特別討厭洗澡!特別不講究衛生!
甚至於那個時候,我要是個歐洲人,我這輩子只洗過一次澡。那我肯定得到處跟人炫耀去。
這裡就有人要問了,他們為什麼不洗澡啊?
一,一個字“窮”我就舉個例子吧,我是一種地的,我想洗澡,怎麼洗啊,拿冷水洗啊?夏天咱們跳河裡去洗洗這個可以。
那冬天咋辦?我也沒那個條件洗澡吶?燒水多費錢吶。
咱們中國不一樣啊,具體澡堂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咱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公共澡堂在唐朝就已經存在了。私有澡堂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咱們中國的洗澡文化,商朝就有了。
二,傳染病的爆發這裡就有人說了,那歐洲人沒澡堂子啊,那人王公貴族不有錢吶,人家怎麼不洗澡呢?
這裡啊,得怪這個黑死病的爆發。
在這個黑死病爆發之前,嘿,都愛洗澡。黑死病爆發之間的洗澡文化是相當成熟的。
但是這個病毒一爆發,那叫一個慘吶,歐洲死了三分之一的人!
結果病毒過去了,就有專家說了,這都是你們洗澡的錯誤,你們洗澡就導致毛孔張開來,這個病就跑你們體內去了。
那個時候誰懂啊,人專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唄。這樣一來。歐洲人就不怎麼洗澡了。
三,宗教問題咱們大傢伙都知道啊,歐洲人幾乎都信教的。這宗教力量多強啊。
人天主教就說了啊,不能洗澡,身體髒才能更好的去見上帝,你們洗澡就證明你們不聖潔了。你看看人家成功人士,什麼某某大帝啊,某某聖女啊,你看看他們不洗澡多成功,多聖潔。
好傢伙,這樣一來,誰還洗澡啊。
咱們之前開玩笑說,我要是一輩子就洗一次澡,我肯定出去炫耀去。這種事情啊,那個時期的歐洲,乾的人還真不少!
要是您覺得我寫的還行,我呢,就在這裡求個關注,我給大夥持續更新那些有意思的,咱們不怎麼了解的,歷史。
-
4 # 雲丶落
綏靖政策是英國,法國等諸多歐洲大國共同的黑歷史,綏靖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西方大國的霸權主義地位,妄圖用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制約當時的蘇聯,之後在綏靖政策的縱容下,德、意、日三國加緊擴張,最終導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義大利對衣索比亞不宣而戰,在1938年的慕尼黑陰謀中,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最終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綏靖政策破產。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英法等國實行的綏靖政策,是將世界推向戰爭的邊緣,進而導致了迄今為止覆蓋面最廣的一次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我認為英法等國對法西斯的綏靖政策絕對是歐洲各國不容置疑的黑歷史。
-
5 # 歷史觀察哨
歐洲國家的崛起伴隨著帝國主義的殖民,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圈地運動,俗稱羊吃人的運動,當然這只是英國的,好幾個歐洲國家共同的黑歷史也是不少,用華人的話說就是,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歐洲在殖民的過程中,由於美洲種植園勞動力不夠,打起了買賣人口的勾當,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黑奴貿易歷時400年,使非洲損失接近1億人口,這相當於1980年非洲的總人口,而且每一個黑人運到美洲就有十個人死在途中,涉及範圍之廣,人口之多,死亡之眾舉世罕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在二戰初期德國吞併奧地利,侵佔蘇臺德地區,甚至入侵波蘭早期,英法都沒有實質行動,像波蘭可是英法的盟友,這種出賣和背信棄義的行為最後讓英法也飽嘗了對德綏靖政策的惡果。在二戰後這些歐洲勝利者,勾心鬥角分配勝利果實,其他小國只能任人宰割。在雅爾塔會議中,各種秘密協議簽訂,甚至作為戰勝國的中國都沒有權力知道。各國主權在巨頭眼中都是交易的物件,都是那麼微不足道!這些見不得人的秘密協議是人類文明社會的倒退,讓正義褪色。這僅僅是歐洲黑歷史的冰山一角。
-
6 # 吶喊9527
中世紀末最偉大的思想家、天文學家布魯諾在羅馬著名的鮮花廣場上,被處以火刑。在悲壯的鐘聲下,他向圍觀的人們莊嚴的宣佈:“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
之後,劊子手殘忍地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後點燃了烈火。布魯諾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義。
這位繼哥白尼之後,勇敢地捍衛和發展太陽中心說的標杆式人物,在黎明即將來臨之前,在殘酷的火刑中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這只是歐洲中世紀酷刑的冰山一角,與火刑相對的還有水刑,透過灌水,然後踩爆犯人的腹部,之後就是痛苦的死亡過程。
除此之外,中世紀的歐洲還流行過一種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凌遲近似的刑法,行刑方式是用鉤子把釘在柱子上犯人四分五裂,肉連著骨骼一起掉落,宛若解剖。
從四世紀到十七世紀的中世紀,這些酷刑長期存在於歐洲,成為尋常百姓人盡皆知的思想“枷鎖”。究其長期存在的原因,正是歐洲中世紀特殊的社會性質所致。
-
7 # 麟行橫江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及二戰中第四次被蘇德瓜分堪稱近代歐洲弱肉強食的典型案例。
1772~1795年間,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三度瓜分波蘭。波蘭居於歐洲中央,10世紀始建,至16世紀下半葉與立陶宛合併後遂成Continental強國,但從17世紀開始,波蘭始終未能在中央集權上得以強化,如自由選王、自由否決權等,波蘭內政的鬆垮與疲弱使之開始衰落,至18世紀時,波蘭領土開始遭到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個鄰近國家的瓜分,瓜分一共分成三個階段進行,而第三階段的進行導致了波蘭的滅亡。
1772、1793、1795年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俄羅斯奪佔的領土約佔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佔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佔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俄普奧三國的歐洲大國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達一個多世紀。
時光進入20世紀,在一戰“休戰”二十載後,第三帝國以雷霆萬鈞之勢捲土重來。1939年9月1日拂曉前,德軍以160餘萬兵力,2000多架飛機,分三路大規模侵入波蘭。28天后,首都華沙陷落,而有組織的抵抗也在10月5日終結。9月17日,瀕臨敗亡的波蘭,腹背受敵,——蘇軍越過邊界,狂飆突進。蘇聯給予此次軍事行動的理由是:一者波蘭國家和政府已不復存在,因而蘇波之間締結的和約已歸於無效;二者要將波蘭境內的同胞——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生命財產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0月,波蘭東部的近2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的地區,分別併入了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個加盟共和國。由此,在大國縫隙中艱難謀生的波蘭又一次消失在了歐洲的版圖中。
回覆列表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德國等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導了和會的進行。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後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會議透過一系列措施來重塑現實政治格局,遏制德國等戰敗國以及蘇俄,與此同時又透過籌組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規範。
基本資訊
中文名稱:巴黎和會
外文名稱: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別稱:1919年巴黎和平會議
主要人物:勞合·喬治,克里孟梭,威爾遜
結果:簽訂《凡爾賽和約》,成立國聯
參加國家:英,法,美,意,日等32國
參加人數:1000多人;全權代表70人
歷史背景
為確立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霸權,早在期間,美國總統威爾遜,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組成專門機構研究戰後和會問題。英國外交部也組織一批專家探討一旦大戰結束英國對和會的對策。1918年1月,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後,豪斯到達巴黎,與法、英、意等國政府首腦就召開戰後和會問題進行磋商。1919年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國舉行巴黎和會準備會議,揹著多數國家制定了和會的議事規則。規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國為有“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可參加和會的一切會議。比利時、中國、塞爾維亞等國為有“個別利益的交戰國”,只能出席與其本國有關的會議。玻利維亞等與德國斷交的國家,只在五大國認為有必要時,才得以用口頭或書面陳述意見。議事規則還限定各國出席會議的全權代表的名額,五大國各5名,比利時、塞爾維亞、巴西各3名,中國、波蘭等國各2名,共計70名。
會議機構
1)大國會議,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先有“十人會議”,由美國威爾遜和蘭辛、英國勞 合·喬治和貝爾福、法國克里孟梭和畢盛、義大利奧蘭多和桑尼諾、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牧野伸顯組成。“十人會議”為五大國“經常的正式會議”,和會期間共舉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會議”縮減為“四人會議”,即英、法、美、意四國首腦就和會中有關歐洲問題私下協商(4月23日意首相奧蘭多離會,由英、法、美三國首腦以“三人會議”形式控制局面)。
2)和平預備會議,即27國全體會議,和會期間僅開過6次,止於形式。
3)和平正式會議,協約國代表與各前敵國代表分別相會,一次是遞交和約最後草案,一次為簽署和約。
4)委員會,和會附設有國際聯盟、賠償、領土問題、條約起草、戰爭責任、國際河港鐵道等專門委員會52個。
中國提案
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和廣州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外交總長陸徵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的王正廷等。中國代表團最初還對和會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議案中提出了以下7個條件:
一,廢棄勢力範圍;
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
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
五,歸還租借地;
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
會議經過
巴黎和會會議現場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市內法國外交部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1月25日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籌組國際聯盟的決議。4月24日第5次全體會議透過《國際聯盟盟約》。
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對德和約問題進行討論,大國間勾心鬥角,爭論激烈。戰後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區歸屬、德國賠償和德國前殖民地的處理等問題均因帝國主義戰勝國在分贓中各有圖謀而成為和會中的難題。後經妥協,於5月7日將對德和約最後草案文字交給德國政府代表布羅克多夫·蘭曹。德國曾幾次對草案一些內容提出異議,但英、法等戰勝國只對和約草案略做細微的改正。
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鏡廳舉行《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簽字儀式。德國外長穆勒等代表德國簽字。對德《凡爾賽和約》由是成立對德國同盟國的和約在巴黎和會結束後另行簽署。在華人民的要求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收回戰前德國侵佔中國膠州灣、膠濟鐵路和山東的一切權利。日本竟然要求和會同意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並得到英、法的支援。由於美、日在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矛盾,美國對日本的侵華野心起初持曖昧態度,後日本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和退出和會相要挾,美國轉向支援日本。在五四運動浪潮衝擊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帝國主義列強還秘密擬定了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和經濟封鎖計劃。
主要內容
和會上簽訂了處置戰敗國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次大戰後由美國、英國、法國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會議透過領土分配及賠款等措施重塑現實政治格局,遏制德國及蘇維埃俄國等戰敗國及共產國家,但與此同時透過籌組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規範。
會議結果
《凡爾賽條約》簽字儀式
《凡爾賽和約》
一)總覽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二)疆界的決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迴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併。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主要影響
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但英、法、意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送給日本,美國提出暫交英法意美日五國共管,遭到日本拒絕。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的權益。但提案被否決了。巴黎和會引起華人民的抗議,爆發了“五四運動”。
整體評價
巴黎和會初期原本充滿對和平的樂觀期待,首次參加歐戰的美國帶來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一時頗受歡迎。然而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觀點迅速被戰勝各國劃分勢力範圍和報復的企圖所壓倒,所謂反戰、民族自決等原則皆無法實施。美國雖簽署條約卻未能經過國會批准,使美國沒有參加國際聯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義。而合約對戰敗國德國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復仇的種子,法國元帥福煦事後評論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