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月話心理
-
2 # 源本心3110心理諮詢師
我認為關鍵詞不是一個人去做什麼,而是(尷尬),當你一個人在路上的時候,也許你在想為何自己是一個人,為何不能擺脫這樣的狀態,也許你是在意自己一個人的狀態,也許你是在意別人對這種狀態的評論,總的來說,你在這個時候其實內有很多的情緒,可能你自己說不清楚,身邊也缺少那樣的一個懂你,支援你的力量,對的你的瞭解不多,只是根據經驗來推測一些資訊,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願意告訴我更多,我也願意繼續回覆你!願你好運!
-
3 # hi卓
一個人享受自在隨意的感覺也很好呀,我認為一個人做事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不需要透過旁人的存在來證明自己,所以想要清淨自在就單獨行動,想要熱鬧一些就約起朋友,不需要在意路人的看法!
-
4 # 沉澱9224
一個人也很正常,每個人大部分時間註定是要孤獨的,要耐得住寂寞,不可能總有人陪著。因此學會獨立,自強把自己內心修煉強大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
5 # 酷愛巫婆婆
這個現象很正常吧。我也經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逛街。其實,挺自在的。
不管旁邊有沒有人,所有的路,還是我們每個人要獨自去走。
有人陪的時候懂得珍惜,沒人的時候學會享受。
-
6 # 小七丫頭
我也曾經有這種經歷,不過我那時大概不只是覺得尷尬,更多的也許是焦慮擔憂害怕吧。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可能有“輕度的社交恐懼”。
1)不安全感。那時的我從一個十八線城市來到一線城市上學,在老家的時候,父母照顧的比較周全,自己沒獨立外出幹過啥事,每天基本三點一線的生活,缺乏獨立能力。所以平常上課、自習、吃飯、開啟水,就會找宿舍的其他人結伴而行;一旦落了單,就會緊張焦慮,變得膽小起來,還擔心遇到同系的同學,怕別人想:他怎麼自個兒一個人呀。
2)被輕視被指責感。由於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由於家庭教育的問題,缺乏社交技能,所以在群體生活中,當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的時候,遇到認識的人的時候,就會擔心同學們的想法,潛意識裡面認為:這種行為會被別人輕視指責。
後來,大學畢業,到社會上工作,獨立生活,獨立處理工作上的事情,獨立拜訪客戶,經常也會獨自吃飯,獨自下班回家,獨自逛街;時間長了,就逐步克服了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當時採取的一些方法,可能不會對每個人都有用。
1)多次單獨去做自己曾經害怕的事。例如:週末自己去逛街,開始的時候去熟悉的商場,然後再去陌生的商場;和店員多說說話等
2)心理暗示。例如:自個兒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對自己說:勇敢一點,一個人吃飯沒啥大不了的;大家都挺忙的,沒誰那麼關注你。
3)給自己個進階的小目標。例如:可以平靜的一個人吃飯了,就開始練習一個人逛街;可以平靜的一個人逛街了,就開始練習一個人旅遊等。
回到主題:現在的我,看到別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沒啥想法,如果是陌生人,就只是剛剛看見了一個人在吃飯而已,不會特別留意。如果是認識的人,就會打個招呼,然後過去和他搭個桌,方向一致的話就一起走,不一致的話就各走各的。
-
7 # 只有真愛方可使人改變
首先我要告訴你,我之前跟你的想法一樣,覺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事,就覺得這個人沒有人緣,這個人很孤單、寂寞,很異類。現在想想其實你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那些想法,不就是自己內心的想法嗎?你內心所想,就會自然而然投射到別人身上,你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我看到別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我就覺得很正常,不再會有之前那種想法了,也說明我自己成長了,瞭解了自己內心的陰暗面。
其次,也反應出了,你的內心其實是匱乏的,缺愛的,自卑的,不自信的,孤獨的,這跟你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必定相關,你可以開始正視自己的這些想法,試圖向內看,內觀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回覆列表
這是自我中心的體現!說明我們的心理發展還有一部分未發展成熟,某些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停留在兒童時期!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在心理發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還沒有明確分化開來。嬰兒把每一件事情都與自己的身體關聯起來,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樣。也就是說,嬰幼兒只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斷和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關係等,而完全不能採取別人的觀點,不去注意別人的意圖,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同樣不能按事物本身的規律和特點去看問題。
兒童早期對世界的認識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的,是“自我中心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