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楠風微語

    你說的古文的意思 我理解是區別於新文化運動後的白話文。古文的描述並不精準,像《春秋》微言大義,一字就有一字作用和意義。詩經和楚辭是兩座豐碑,引領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先河。漢,賦第一次正式出現。往後的駢文又比較追求華麗和辭藻,韓愈所以提出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之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打上了時代烙印 從話本倒小說你說的古文開始親民,一般人也能讀懂,紅樓夢即使你中學文化 也不妨礙正常閱讀。古文的魅力怎麼說 在乎節奏韻味 比如嚴格的律詩提到平仄和押韻,宋詞就更講究了。時間有限回答這麼多。

  • 2 # 玉痕清商

    當然很喜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

    首先,這同打小的閱讀習慣有關,很小開始我就閱讀大部頭的書籍,沒有拼音沒有插畫那種書籍。我外公有套民國時期出版的《西遊記》,我經常拿來閱讀。上高中時期,我們班級很多同學都在閱讀此類書籍,我邊上那位同學有《史記》,《資治通鑑》。雖然是白話文版,看多了也就想要去直接看文言文版。

    我閨女也可能受到我閱讀習慣影響,她雖然五歲多,但是比較喜歡《大學》,會背誦前三章。我也沒有刻意去教,不過我們日常親子活動是一起大聲朗讀古典詩文。

    對於古文難還是易,其實更多是屬於暗示,小孩子沒有什麼難或者易的概念,這個概念是旁人給予的。其實閱讀量上去了,就會覺得特別簡單。大概是因為自然形成一種對語言文字上的直覺,就是語感。

    類似的趣聞知識還很多,再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身為華人,繼承和傳遞本國文化本來就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

    再次,啟發靈感和想象力,即便是理工科學生也值得學習古文,這是浙江大學鄭強書記所提倡過的,我深以為然。

    舉例說明吧,隋朝有觀風行殿,“離合為之,下施輪軸,倏忽推移”,可容幾百人,是古代版本移動房車。《天工開物》裡也提到過一些特殊的機械。是不是會給現在的機械製造一些特殊靈感呢?再則古代《長物志》,《園治》也能對現代的室內設計有所啟發。

    我只舉這幾個是因為我閱讀偏好,只重點關注了這些方面。

    如果是對於閱讀古文這方面覺得有閱讀困難,這點我倒是可以系統給大家說一說我的經驗。

    首先第一件事,在開始學的時候,先朗讀,默讀也好,還是讀出聲也好,總之朗讀。不要強迫自己一下子全看懂,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其次是可以先閱讀一些簡單敘事性強的文章,比如史書,優先推薦宋代之後的史書。《清史稿》往前推,元代脫脫編的《宋史》,《宋會要》里人物傳記,也可以當八卦看看。

    不懂可以查詞典,千萬千萬不要以百度百科為權威,因為那有可能不準確。

    “欲強其國,必先強其文化。”

  • 3 # 將門府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背誦古文可快速提高文化水平修養。如果背過幾篇名篇名句,應用到學生作文寫作和日常生活交談中,特別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高。

    2/6

    背誦古文鍛鍊腦細胞,提高腦細胞活力。人們透過簡單的有意識背誦古文,掌握知識的同時鍛鍊了腦細胞。科學研究表明:有意識的記憶可增強腦細胞活力。

    3/6

    那個名作家和歷史偉大的人物,都是在不斷的背誦中完成輝煌的成就。如:作家的旁徵博引,不背古文能做到那麼博學嗎例如:諸葛亮的料事如神不也正是在熟讀背誦兵書的基礎上推斷出來的嗎如:劉翔的跑步不也是在不斷的重複背誦實踐跑步技巧的基礎上得出的好成績嗎?

    4/6

    背古文使人正氣旺盛。傳承下來的優秀經典古文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如:易經裡的八種事物(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演變出64卦至今仍被沿用。背誦古文可使人明白更多事理,使人正氣旺盛充足。

    5/6

    背誦古文可以明白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如:內經裡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6/6

    背誦古文可以使人看淡名利得失。背誦過可活用。如: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4 # 數易文化314

    我最早接觸到的文章就是古詩文了。記得在我還沒上小學的時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就開始教我讀古詩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我張口就來。像這樣的古詩我那時就能背出幾十首了,爸爸媽媽也為我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什麼叫古詩文,直到上學後我才慢慢有了瞭解。

      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中國古詩文的寶庫真是太博大精深,星光燦爛了。

    我非常喜歡古詩文。我喜歡它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千古名詩,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能一字不差,十分流利地讀下來;我喜歡它詞句精練,通俗易懂。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平常人,只要讀一遍就能懂;我喜歡它意境優美,含有哲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多麼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樣的句子又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思想為之昇華。難怪連外華人都讚歎和欣賞。

  • 5 # 驪山桃源隱士

    我喜歡古文,古文即上古的文字,泛指秦以前留傳下來的篆文體系的漢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這裡的古文應該是從狹義的角度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駢文,是五四時期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統稱。主要是指《易經》《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就是以文言為基礎寫成的文章。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來說的,白話文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這裡所說的古文,應該指的是五四運動以前的文言文。

            中國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許多經典作品中,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成語等。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成為許多有志之士的座右銘;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的精典語句,曾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捨生取義;韓愈《進學解》中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精闢論述,不知激勵了多少學者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司馬遷《史記》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警句,讓多少人面對生死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半部《論語》治天”是後人對《論語》價值的最高概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對《史記》的最好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常常從古文中引經據典,收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諸如“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司馬光《資治通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大學》;“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資治通鑑》。習總書記引用的古文名句,不僅僅只有這些,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這些經典名句,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我相信,凡是黃帝后裔,華夏子孫,沒有不喜歡的。

  • 6 # 手機使用者64274162982

    我對古文,賊喜歡。唐詩宋詞能幾百首。古文名篇也能背好多篇,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師說》、《蘭亭序》、《出師表》

    《離騷》,等等。現在人寫的文章,沒勁。

  • 7 # 誰共從容

    古文,我是自然喜歡的。雖然高峰時期不在,但是很多詩詞歌賦,名篇佳作,依然可以熟練背誦。

    古文,我理解,應該是民國白話文推廣以前的詩詞歌賦,經子史集。

    古文言簡意賅,尤其有些裡面的對仗,平仄,韻律,化典……朗朗上口的同時,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不能丟掉。我們不厚古薄今,更不能厚今薄古。堅定文化自信,古典文學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是至關重要的。而現實情況,古文的推廣與重視,寫作和傳承,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8 # 藕花洲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

    識了文言文

    白話文再難入法眼矣

    古文凝練

    白話文囉嗦

    不懂古文難進儒釋道三家之門

  • 9 # 醬醬看動漫

    作為一個國風愛好者,我很喜歡古文。

    古文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從古流傳至今,他的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押韻有的不押韻,但是古文所講究的意境和韻味卻都是它獨有的。雖然語言簡練,但是表達的感情卻是很豐富的。

    喜歡古文詩詞和文言文,寫得很有意境那種,描寫絲絲入扣,情感真摯不浮誇。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又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這些讀起來真的特別有韻味。不得不說,古人們的思想是真的特別細膩,眼前出現的所有東西都可作為意象來抒發自己心中所想。作為我們中國的瑰寶,我們一定要將古文傳承下去!繼承祖先們的優秀思想文化!

  • 10 # 厚朴智心

    我很喜歡古文,雖然上學時除了古詩詞沒太多接觸,但人到中年,學著也是津津樂道呀!

    古人流傳下來的文字,大都言簡意賅,但都含藏很深的智慧。讀起來朗朗上口!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句吧: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是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以上三句摘自《道德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自《大學》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調繆,毋臨渴而掘井。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以上五句摘自《朱子治家格言》

    怎麼樣?古文是不是也沒有你想象的那樣青澀難懂啊?

    讀起來還韻味十足,對嗎?

  • 11 # 麥初齊

    古文,我所理解的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這裡麵包括詩歌、文言文、古典名著和文學資料等。在我的認知裡,古文之於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學習提升、熟練掌握、欣賞分析以及文化傳承,接下來我們具體說一下我的理解。

    古文晦澀難懂,需要你沉下心學習

    從我們接觸到的詩歌算起,我們很早就已經開始接觸古文了,只是知道它的韻律優美,但是美在哪裡不得而知;後來我們接觸到文言文,學習歷史名篇卻是僅限於考試大綱,從實詞虛詞開始學習,反正那是我的一段痛苦的回憶,但是當我再去讀古典文學和其他資料的時候才發現知識儲備不足,需要更深入學習,打好基礎開啟古文化之旅。

    古文凝練嚴謹,學以致用不說廢話

    在讀古文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篇幅不長的古文翻譯成現代文是幾倍的文字數量,這讓我體會到當初老師說的古人寫的好文章,追求加一字多餘少一字不足的境界。再看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廢話連篇,洋洋灑灑幾百字就相當於一句話,沒有乾貨,對自己的文字和讀者絲毫不負責。在古文裡你被這種精神所感化,也會字字珠璣。

    熟讀古文博古通今,提升自己的氣質

    古人有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要博覽群書,在不覺間就有書香門第的那種書卷氣質,也可以說儒雅,但不是老學究,畢竟我們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在學習的;當然,人們也常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所以讀古文可以學到所謂輪迴的知識,不會目光短淺,可以借古喻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美就不再迷茫

    初次接觸你尚不知道美在何處,當你瞭解古人的生活背景和詩人所創作的當時情景,有種身臨其境解讀他要傳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這時候你就發現你有了對美的鑑賞和分析的能力。何以為世人傳頌,何以可以成為名著,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正是這個道理,你的修養也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

    寫作一種能力,著書立說文化傳承

    這是最後的一個層次了,當你融會貫通了,就到了你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了。你可以針砭時弊,對於古往今來的思想做出評判,著書立說告訴世人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華。文化傳承的價值不是你會了多少,而是你為後世之人留下了多少。你的一家之言就是後人的參考,才是真正的發揚國光的事情。

    喜不喜歡古文,在你認識到它的價值之後再說的,我覺得每個人都該喜歡但也是要量力而行,做學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但是要儘量讓自己睿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想挽回的那段愛情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