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堂讀者
-
2 # 樂則行之666
第一,慈禧喜歡權利。光緒由於年輕,想盡快掌握實權,實現改革,走上強國的道路,勢必要與舊的權利體系發生矛盾,想下了慈禧的實權。所以慈禧實心實意地狠光緒,就算自己死後,也無論如何不能讓光緒如了意。所以在死前毒死了光緒。
第二,當初同治帝去世,慈禧選擇了與同治同一輩的載湉做了光緒帝,她就可以繼續作為太后,垂簾聽政。之後將自己弟弟的女兒嫁給了光緒做皇后,也就是後來的在清皇室退位詔書上簽字的隆裕太后。毒死光緒死後,由光緒的侄子溥儀繼位,這樣即使慈禧太后去世,光緒也沒有復活翻盤的機會了。慈禧等於把垂簾聽政的權利傳給了她的侄女,可以繼續葉赫那拉家族的榮光。 另外溥儀父親的性格,也比較恭順,可以使皇室以現狀維持。
-
3 # 鋒在起時
個人觀點:慈禧太后這個人,對她的評價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性的。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想一想,假如不是因為慈禧昏聵無能,可能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也不會這麼快就在內外勢力的聯合作用之下倒臺。所以慈禧也算是間接地促成了帝制的終結吧。當然,慈禧的昏聵也是事實
慈禧的存在,對當時的老百姓而言是災難,老百姓的血汗錢都被慈禧用於個人的享樂了。而慈禧也是她身邊所有親人的噩夢,即使是當上皇帝的光緒以及溥儀,也不過都是慈禧間接掌管大權的提線木偶罷了,而相比一輩子都被慈禧操縱的光緒,溥儀都算是幸運的了
光緒被人稱為中國清代歷任帝王中命運最為淒涼悲苦的一位。這就很能說明道理了,光緒雖然是“九五之尊”,但是他沒有太大的實權在手,偏偏光緒還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也注重民生關心百姓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可惜這樣的有德之人淪落到了被慈禧毒死的地步
為什麼慈禧太后在自己都要去世之前,也沒有放過光緒皇帝呢?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她不得不殺光緒皇帝了。慈禧太后是什麼樣的人?她生前就後擔憂自己被人害死,畢竟她自己的虧心事做了太多了,而她也擔心死後被她認為的“冤魂怨鬼”報復,為此甚至讓一百個小孩子為自己修墓。
這也是因為她覺得小孩乾淨的靈魂可以保護她死後不被報復。慈禧對自己的身後之事如此重視,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非殺光緒不可了,畢竟她害死了光緒心愛的珍妃,她自然很擔憂會被光緒趁機報復自己了。慈禧這個人不愧是十分心狠手辣的,她對權力的掌控慾望就連將死之時都不消停。
-
4 # 風陵流度
按照目前現有的證據來看,光緒皇帝是死於砒霜中毒。在那個波譎雲詭的時代,能夠刺殺大清朝皇帝的,恐怕只有慈禧太后這個大清的實際掌舵人能夠做到了。
01.光緒皇帝為何能夠繼位▲光緒皇帝像
1875年,同治皇帝因病去世,年幼的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嗣,王朝繼承人一位虛位以待。
清朝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需要在清朝王室的子嗣中選擇一位王室成員繼承大清皇帝位。最終,年僅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被選中,入繼大統成為光緒皇帝。
之所以選中光緒皇帝,是有巨大的政治考量和慈禧太后的私心的。
1.光緒皇帝年幼,繼位以後清王朝的政權依然可以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2.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嗣,新任皇帝是繼承咸豐皇帝的大統還是繼承同治皇帝的大統,是一個重大的政治事件。而同治帝年幼,與其平輩的其他皇室成員也普遍年幼,還沒有子嗣。理論上,應當在咸豐皇帝近親的後代中挑選一位新皇帝以繼承咸豐皇帝的大統。
3.光緒皇帝是同治皇帝的親堂弟,又是同治皇帝的親姨表弟。也就是說,光緒皇帝的父親和咸豐皇帝是親兄弟,光緒皇帝的母親和慈禧太后是親姐妹。在親屬關係和感情上,光緒皇帝繼承咸豐皇帝的大統都是合適的。
02.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政治鬥爭▲慈禧太后像
一、親政風波一
按照古代的慣例,皇帝年滿16週歲就應當親政。在這之前攝政的輔政大臣或者垂簾聽政的太后,都應當把處理國家政事的權力還給皇帝本人。
光緒十二年,年滿十六歲的光緒皇帝本該親政,卻因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生父奕譞的阻撓,發生了“訓政”風波。
經過各方面的鬥爭,國家事物需要先行報備慈禧太后批閱才能下發給光緒皇帝。
第一次親政的鬥爭,光緒皇帝失敗。
二、親政風波二
除了皇帝年滿十六歲親政的慣例外,在古代還有另一個慣例,那就是皇帝大婚以後,不論任何原因,都應當親政。
慈禧太后為了控制光緒皇帝,把自己的內侄女指婚為光緒帝的皇后,並在光緒十五年為兩人完成了婚禮。
為了防止光緒皇帝大婚以後能夠順利親政。在光緒十五年以前,慈禧太后在朝野安插黨羽,死死把控朝廷權力的各個關節。
光緒皇帝親政以後,由於失去了對朝廷大臣的控制權,導致自己的權力被架空,而國家政令無不實際由慈禧太后出。
光緒皇帝第二次親政,再次失敗。
三、國家發展方向的對立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一齊爆發,國家該何去何從成了清朝國政的頭號問題。
光緒皇帝銳意進取,力圖透過變法改變國體進而增強國力。
慈禧太后作為保守派的代表是反對變法的,更是反對變更國體的。因為國體一旦變更,清朝由封建帝國轉向君主立憲制國家,就意味著慈禧太后要把權力交給內閣,這是慈禧太后絕對不能允許的。
四、對外關係的對立
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打響。基於當時中國的國力情況,光緒帝認為中國應當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慈禧太后因為外國要求她還政於光緒帝而執意透過戰爭手段解決問題。
由於在對外關係上的政見對立,這件事導致光緒皇帝被囚禁於瀛臺。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在當時的情況下,光緒皇帝的帝位和性命能不能保住都已經成為不可預測的事情。
這直接導致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最終決裂。
甚至在被囚禁期間,光緒皇帝還寫下日記,他在日記中說:“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
這意味著,等慈禧太后死後,一場殘酷的政治清算已經無法避免,原來由慈禧太后培養起來的官員和勢力,在這場仇恨超越利益的政治清算中,無一可得幸免。
03.光緒皇帝為何一定要死▲瀛臺舊照
一、太后一黨的政治需要
政治鬥爭可以犯罪,但是不能犯錯。作為統治了清帝國48年的慈禧太后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一旦自己去世,那麼套在光緒皇帝脖子上的最後一道枷鎖就會失去。在長久的統治中,光緒皇帝會逐漸重新收回權力,原來的太后一黨在新的政治鬥爭中必然遭受滅頂之災。
這是慈禧太后不允許的,更是慈禧太后一黨的成員不允許的。
二、慈禧家族干政的利益需要
自同治帝開始,慈禧太后作為葉赫那拉氏家族的代理人,直接干預朝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在這半個世紀中,發生了多少波譎雲詭,又發生了多少政治傾軋,葉赫那拉氏已經成為實際掌控大清朝權力的家族。
光緒掌權以後一定會逐步清除葉赫那拉氏家族對清王朝的政治影響,讓帝國的最高權力重新回到愛新覺羅家族。
這是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葉赫那拉氏家族所不能允許的。
三、慈禧太后的私心
光緒皇帝繼承的是咸豐皇帝的大統,並不是繼承同治皇帝的大統。
如果光緒皇帝有了子嗣,並且繼承了光緒皇帝的大統,在法理上講,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的大統就斷絕了。
作為一個正常的母親,她肯定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親兒子斷子絕孫的,也不忍心看到自己親兒子的家業被別人透過合法的手段奪走。
所以,她不允許光緒帝這個自己親兒子的堂弟活下去,她需要從同治皇帝的下一代人中再選一個君主繼承同治皇帝的大統,在法理上延續同治皇帝的權力。
04.為何溥儀能夠做皇帝▲宣統皇帝劇照
一、宣統皇帝的出身
宣統皇帝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載灃的兒子,也就是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侄子,慈禧太后的侄孫。
在輩分上,宣統皇帝小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一個輩分。那麼,宣統皇帝就可以合理合法的繼承同治皇帝的大統,繼承光緒皇帝的皇位,一肩祧兩廟,令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後繼有人。
這在私心上,滿足了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期望。
二、宣統年幼,易於掌控
三歲的宣統帝繼承皇位,隆裕太后作為葉赫那拉氏家族新的代理人,就可以繼續以垂簾聽政的名義延續葉赫那拉氏家族對清朝的統治。
三、慈禧集團也希望是這樣的結果
慈禧太后在長達48年的統治中,培育出的政治集團自然希望新皇帝也是一個兒皇帝。
葉赫那拉氏能夠完成對清王朝的統治是需要和慈禧太后的政治集團搞聯合的。
隆裕太后要延續統治,就要繼續依靠慈禧太后的政治集團,政治集團向慈禧太后的繼承者靠攏,就能長久的保證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
這是雙方的一種紐帶和默契,誰也不願意打破。
05.綜述光緒皇帝是個悲慘的皇帝,從4歲入主大內開始,做了幾十年皇帝,卻沒有一天是手握實權的,甚至連自己的生存和死亡都不能掌握。
他的一切都是慈禧太后給的,他的一切也都是慈禧太后隨時能拿走的,包括他的生命。
他生命的高光時刻起於政治鬥爭。他的生命也終結於政治鬥爭。連同他的繼承者宣統皇帝生命的高光時刻也是起於政治鬥爭。
不過,宣統皇帝比光緒皇帝是幸運的,雖然他是亡國之君,但是起碼他掙脫了政治的束縛和裹挾,掙脫了懸在自己頭上的那個政治宿命,不至於像光緒皇帝一樣,生死存亡皆不由己。
-
5 # 歷史哥
現代的科學技術在檢視光緒皇帝遺留下來的頭髮之後,確定了光緒皇帝死於砒霜中毒。更多的學者懷疑是慈禧太后下的毒,那麼如果真的是慈禧太后下的毒的話,慈禧在死之前殺死了光緒帝,歷史哥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同治皇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垂簾聽政,繼續掌握實權,於是選擇了和同治帝同輩的光緒皇帝。但由於光緒皇帝長大成人之後,有了自己的主見。在戊戌變法中,和慈禧太后的政治立場南轅北轍,還因為此事囚禁了光緒帝。因此,他們的矛盾非常深。
第二、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親侄女,歷史哥認為如果慈禧太后把光緒帝殺了,然後在立一個新的小孩,也就是溥儀做皇帝,那麼光緒皇帝的皇后就會作為太后,有繼續垂簾聽政的可能。這樣他們葉赫那拉家可以繼續掌握大清的命運。
第三、慈禧太后作為老謀深算的帝國掌舵者,也許她自知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而光緒皇帝又是一個維新派,因此,慈禧太后也會擔心在她死後會遭到光緒皇帝的清算,甚至連累一大批慈禧太后的身邊人。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6 # 魔方歷史觀
有這麼一個詞兒,叫做--秋後算賬,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之間,不是那種和和睦睦、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倆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有仇”。
仇從何起來龍去脈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之間的“仇”,要從光緒帝的繼位說起。同治帝駕崩之後,沒有子嗣繼位,於是,就有了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以及一大波當時清朝的權貴人物扎堆開會,商量皇帝的人選,最後定了載湉繼位,也就是光緒帝。
人選是慈禧太后力薦的,選擇光緒帝繼位,主要是因為他和同治帝是一個輩分,光緒繼位,慈禧太后依然是太后,而且光緒帝繼位時,年紀尚幼,慈禧太后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把控朝局。
由此,光緒帝就成了一個坐在龍椅上的名義上的皇帝,沒什麼實權,處處受慈禧太后制約,就連長大之後親政,朝政上的事兒都要先和慈禧太后打招呼,得到准許之後才可實施,這就讓光緒帝過的無比憋屈。
一個年輕的皇帝和掌握實權的太后,就這樣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過著,光緒帝想反擊,想要拿回屬於皇帝的權力,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啊,光緒帝鬥不過慈禧太后,他連自己的班底都沒有。好不容易想要透過“維新變法”操作一下,結果在慈禧太后干涉後,發生了“戊戌政變”,結果就是光緒帝被囚禁。
因:光緒帝遭受了上述事件之後,就處於一種低落狀態了,也沒辦法再去對抗慈禧太后了,除非慈禧太后過世,然後他再重新翻盤,要是按照年齡來算,光緒帝確實有優勢,若是他熬過慈禧太后,那翻盤不是沒可能。果:現實是殘酷的,光緒帝在慈禧太后之前就駕崩了,而且,據考證,光緒帝死於中毒,是被人謀害的。有能力、有動機謀害光緒帝的人不多,慈禧太后恰好就屬於這一類,畢竟光緒帝沒實權不假,可是他畢竟是皇帝,不是誰想下毒就下毒的,可是慈禧太后有這個能力,而且她也有這個動機,畢竟她和光緒帝之間的關係,已經是不可挽回的了。慈禧太后也擔心光緒帝重新掌權之後,來一場“秋後算賬”,到那個時候,慈禧太后的安排就只能任由光緒帝操作了。
至於為什麼選擇溥儀繼承皇位,原因也不難理解。首先,光緒帝沒有兒子,這是原因之一。
慈禧太后比較喜歡一小姑娘,還收養在宮中過,這位被慈禧太后偏愛的小姑娘就是蘇完瓜爾佳氏,也就是溥儀的生母,當初蘇完瓜爾佳氏和載灃(溥儀生父)的婚約,都是慈禧太后指定的;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溥儀的當時的年齡也不大,和當初光緒帝繼位時差不多,而且溥儀還是光緒帝的侄子,輩分上也符合規矩。這樣的條件下,慈禧太后選定了溥儀繼承皇位,並過繼給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
7 # 穿越再現彼岸
一朝天子一朝臣,俗話不俗。
慈禧太后非常典型的家族性管理方式,所有重要的職位基本都和她有關係,絕大部分有血緣關係。也有不少權臣和慈禧也是乾親戚,總之一句話,沒有親戚關係進入不到大清朝中央的核心決策層。
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溥儀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嫡福晉是權臣榮祿的女兒,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光緒皇帝也是溥儀的伯父;戊戌變法後企圖替代光緒的溥儁則是慈禧太后二哥葉赫那拉.桂祥女兒的兒子。和慈禧沒有點親戚關係是做不了大清皇帝的。
光緒皇帝推行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就已經下決心換掉光緒了。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後訓政,她和榮祿秘密協商將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的兒子溥儁立為太子,繼而接替光緒的帝位。溥儁成為同治皇帝的繼子,獲得合法的繼承人身份。(愛新覺羅.溥儁照,差一點代替光緒皇帝)
端郡王載漪的妻子是慈禧的侄女,又準備立兒子溥儁做皇帝。父子二人立馬炙手可熱,大批的朝臣都湧向端郡王府。慈禧打算在1900年的元旦讓光緒皇帝“禪讓”,沒想到列強都不同意,只好作罷。
慈禧太后惱恨外國干涉大清的內政,於是鼓動義和團打擊外國傳教士勢力。義和團失敗之後,載漪被指為“禍首”,載漪和兒子溥儁被流放新疆伊犁。一場轟轟烈烈的廢立皇帝之事落幕了。端郡王的勢力遭受沉重的打擊,這使得慈禧重新尋找光緒的接班人。
假如慈禧死後,光緒皇帝重新執政,對慈禧一派的一大批人肯定被報復,這是毋庸置疑的。估計慈禧死無葬生之地,那還來什麼風光大葬。(光緒帝墓葬內圖,經過科學檢驗,確實是被砒霜毒死的)
慈禧太后臨終之際,命令手下人用砒霜毒死了光緒皇帝,而且比光緒皇帝晚死了22個小時。毒死光緒一事已經被考古研究證實,下手的肯定是慈禧。(蘇完瓜爾佳.幼蘭照,榮祿的女兒,慈禧的乾女兒,醇親王載灃的嫡福晉,溥儀的生母)
慈禧太后替代光緒的政治謀劃。慈禧太后身邊有一大群親信,選擇誰作為光緒的繼承人關係到自己這一幫人的將來,即便慈禧不下手毒死光緒,那幫親信也不放心。
慈禧太后選擇光緒的繼承人,一定要放心,而且是幼帝,便於操控。榮祿在1903年去世,他的女兒瓜爾佳.幼蘭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經常出入宮廷,伺候慈禧,非常滿意。慈禧太后也有意在滿清權貴中尋找一位合適的夫君。
1902年,慈禧相中了19歲的醇親王載灃,18歲的瓜爾佳.幼蘭於這一年嫁給了載灃。當時的婚禮非常隆重,慈禧太后有意提高兩個人成婚的規格,高於親王的待遇,低於皇子。載灃也在朝政之中混的風生水起。
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他給自己的父親好像帶來了好運。這一年,載灃擔任了京城健銳營的軍務,負責相當一部分京城的安全。不久,他又被任命為滿八旗中正紅旗的都統,榮祿的很多職權都授予了他,但是他還沒有進入軍機處。(醇親王載灃和溥儀、溥傑照片,稍大的幼童是溥儀)
1907年5月,載灃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開始在軍機處鍛鍊,他已經進入了大清的核心管理層。愛新覺羅.溥儀的誕生,讓慈禧太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自己去世之後的皇帝就是年幼的溥儀了。1908年的正月,剛剛鍛鍊了幾個月的載灃正式成為軍機大臣。
慈禧知道,假如自己病危的情況下,先下手毒死或者其他方式弄死光緒,然後她再主導新皇帝即位的大事。人選已經有了,是溥儀,不過慈禧太后也不太放心載灃,載灃當時也就25歲。
慈禧太后病重的時候,載灃、張之洞等大臣在旁。慈禧的具體安排是,讓溥儀同時入嗣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溥儀過繼給這兩個沒有後代的皇帝,專業一點就是“兼祧”。
當初讓光緒皇帝即位,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紛爭,御史吳可讀自殺勸諫慈禧,慈禧太后承諾:
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
光緒皇帝有了兒子之後,要把兒子過繼給同治皇帝,這樣光緒的兒子才能繼承帝位。光緒皇帝沒有後代,溥儀過繼給光緒皇帝,也就同時過繼給了同治皇帝,基於這方面的考量,溥儀是“兼祧”,接續的是前兩任皇帝的香火。
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任監國攝政王,而光緒皇帝的皇后升級為隆裕太后,是溥儀的嫡母,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二哥桂祥的女兒。這樣的安排也是為了牽制載灃,不能讓他一頭做大。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讓幼童即位,了卻了自己的身後之事,自己的親信都有所依靠,可以安心離去了。 -
8 # 歷史飛凡觀
我是飛凡看歷史,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慈禧死前,為什麼也殺死光緒皇帝呢?還指派個小孩兒做皇帝,什麼用心”。
光緒皇帝死於公元1908年11月14日,恰好是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而且是正值37歲的壯年駕崩,不得不讓人懷疑光緒帝的死因是慈禧人為操縱的結果,而且慈禧在臨終之時,親自指定載灃的兒子溥儀為皇帝,兼祧同治、光緒兩位帝王。
那麼,既是嬸嬸也是姨媽更是理論上的“母親”的慈禧為何要對光緒下毒手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益的分配不均。
光緒成年以後,身邊自然圍繞著一批人物,這群人被稱為“帝黨”,而慈禧圈子裡的人物則被稱為“後黨”,兩黨的政治中心不同自然各自的利益不同,最後帝黨發起了“戊戌變法”,只是變法派太過於空想,而且太過激進,沒有團結住大部分中立派的官員,反而將他們都推到慈禧一派去了。
最後搞得慈禧不得不動用權力廢止了這場政治鬧劇,變法只維持了104天也叫做“百日維新”,其中光緒皇帝從此被軟禁終生未能再次掌權,變法派首領康有為、梁啟超出逃,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而且光緒不滿意慈禧為他安排的婚姻,不喜歡慈禧的侄女裕隆,偏偏喜歡珍妃,而珍妃也是支援改革變法的,最後庚子事變的時候,慈禧帶著光緒逃跑,順便就把珍妃塞了井,而慈禧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自然不能再讓光緒有機會報復她,於是她命人毒殺了光緒,讓光緒死在她前面,否則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選擇只有三歲的溥儀為皇帝,慈禧還是為自己家族考慮的,雖然光緒是個傀儡皇帝,但是他的皇后裕隆到宣統朝時卻是貨真價實的掌權太后,因為攤上宣統這個娃娃皇帝,所以裕隆可以光明正大的垂簾聽政,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宣統年號只用了三年大清就亡國了。
-
9 # 曹老師xixi
慈禧在清朝後期的威望是相當高的,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封疆大吏對慈禧都是忠心耿耿,因此慈禧要想暗殺光緒,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歷史中到底是誰,毒殺了光緒,眾說紛紜,有說是慈禧,有說是袁世凱,有說是李蓮英,總之光緒今天看來,肯定是被毒殺的。
如果是慈禧殺的光緒,那肯定就是擔心自己(慈禧)死後,光緒重新掌權,把慈禧生前安排的官員和政策全部推翻,萬一光緒被軟禁的心理扭曲,把自己(慈禧)的墳頭給拆掉都有可能,這是慈禧唯一殺害光緒的理由。其實按照光緒軟弱的性格,就是要復仇,估計也不敢追責慈禧。
至於為什麼慈禧要指派溥儀這個小孩當皇帝,難道慈禧不知道“國有幼君,社稷之危”的道理嗎?慈禧當然知道,不然也不會對隆裕和載灃千叮萬囑的,之所以指派溥儀為皇帝,慈禧主要是根據輩分來定的,咸豐皇帝病逝,同治皇帝繼位,同治年輕病逝,無兄弟也無子,因此把光緒過繼於咸豐,繼承咸豐的衣缽,後來光緒暴亡,按照血統,從光緒兄弟找繼承人,但又不能連續過繼兩個給人給咸豐,因此找了一個光緒兄弟家的兒子過繼給同治皇帝,這就找到了載灃的兒子溥儀。除此之外,還由於七王奕譞、奕譞正妻、載灃三人和慈禧的關係好,因此找的皇帝都是七王奕譞家的。
-
10 # 遼寧有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就“慈禧殺死光緒”這個話題稍作交流。到目前為止,光緒皇帝之死仍然是一個迷。慈禧太后毒死光緒,第二天自己才去世,這個說法只是一種猜測和推理。
這裡暫且認定為慈禧下毒毒死光緒皇帝,那麼,她在毒死光緒後,為什麼要指派溥儀這個小孩來當皇帝呢?
這裡有幾個原因。
第一,與溥儀的身世有關係。如果從親戚角度來說,溥儀是光緒親弟弟的兒子,選用溥儀接任帝位,光緒是沒有反對意見的,這就減少了決策中的阻礙,這可能是慈禧考慮問題的角度。再有,溥儀的母親是慈禧的養女,還是慈禧的心腹大臣榮祿的親女兒,這層關係自然溥儀也是讓慈禧放心的。
第二,與溥儀的年齡有關係。因為溥儀年齡很小,慈禧希望自己繼續能夠垂簾聽政,繼續號令天下,當然她沒有想到自己能夠那麼快就一命嗚呼。
-
11 # 秋雨魯北說歷史
1908年73歲的慈禧太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而此時的光緒帝只有37歲。慈禧太后知道正值壯年的光緒帝在自己死後一定會反攻清算的,因此只有毒死光緒帝才能確保自己死後還能享受皇太后的榮耀。
戊戌政變後光緒帝被囚禁與慈禧太后關係惡化光緒帝一直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壓制,從登基開始就沒有實權,慈禧太后也不甘心把權利交給光緒帝,因此兩人的關係本身就很微妙。
戊戌變法中光緒帝奪權的行為徹底惹怒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輕鬆兵變把光緒帝囚禁起來,失去了自由的光緒帝自然對慈禧太后滿心的怨恨。
帶走光緒帝也是為了自己的榮耀1908年慈禧太后病重,但光緒帝還年輕,她知道自己死後,光緒帝必然親政,而對自己的清算也會隨之而來。
光緒帝恨透了慈禧太后,而老佛爺也不願意自己孤獨離去,因此老太后決心毒死光緒帝這樣就解除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只可惜光緒帝死後,年幼的溥儀繼位,此時的清政府已經是日薄西山,僅僅過了兩年國家就滅亡了。
總結權利之爭讓如此母子二人反目,慈禧太后對權利的熱衷超過了她對子女的愛,更何況光緒帝不是親兒子只是親外甥,所以為了專權為了榮耀,慈禧太后可謂是不顧一切了。
-
12 # 豪森林
後世的崇陵發掘鑑定了光緒的死因是砷急性中毒,他的死亡應該是口服大量砒霜類毒物造成的。慈禧死前曾賜光緒一杯酸奶,此後便傳出光緒駕崩的訊息。
慈禧殺死光緒非常符合兩人的關係脈絡以及慈禧的性格特徵。
結果當然是徹底失敗,變法被全面顛覆,光緒本人也被囚禁瀛臺,其最寵愛的珍妃也被殘殺。十年悠悠歲月,虛度光陰而壯志未酬、故舊不能保全的遺憾深藏心底,這種遺憾必然轉化為對敵人的滔天恨意。即使其本人沒有這麼想,他的敵人也一定這麼懷疑。
其次,慈禧強烈的權力慾使其謀求自己死後的定位。慈禧一生三次政變,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98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為了權力不擇手段,幹冒奇險,這種人絕不允許光緒利用年齡優勢,取得最終的勝利,哪怕是自己死後也不行。
另外,慈禧掌權四十多年,親信無數,如果光緒在她死後親政,必然徹底清算,不但自己的政策被顛覆,這些親信故舊也必然被殺被貶,這也是慈禧絕不能容忍的,因為這必然影響到自己死後的歷史地位和評價。這也可以解釋她臨死前為什麼指派小孩兒做皇帝,除了血緣,最重要的是年幼的皇帝不能做出決定,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去培養自己的親信,一切都還得聽慈禧培植起來的勢力,只要自己的勢力仍然掌權,慈禧自然身後無憂。
-
13 # 聖讀歷史
1,他倆的積怨太深了,從中法戰爭開始就很多矛盾,光緒主站,慈禧主和,甲午失敗之後,她囚禁了光緒,後來還把他的妃子推到井裡摔死,慈禧想早點殺死他,然後找個傀儡,但是列強的反對,也沒辦法。
2,讓光緒復位,繼續變法才是唯一途徑。但是,作為晚清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考慮的不是國家。僅僅是自己的權利和榮華富貴,就像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後慈禧太后說的,只要不處置自己,就要“量中華之物力,結予國之歡心”,這將國家放在什麼位置?因此,慈禧太后臨死考慮的不是國家前途命運,而只是自己以及死後的安寧。
3,慈禧太后掌權50多年,提拔了多少親族、親信。這些人也是慈禧能夠發動政變囚禁皇帝的基礎,而一旦皇帝復位,這批人全部可能都要陪葬,最輕的也都會丟官。那麼即使慈禧太后不殺光緒,這些人也會天天攛掇殺掉光緒的。
當時慈禧太后已經將溥儀養在宮中,讓自己的親族掌權。所以,光緒必須死
溥儀還小,只是歷史的悲劇。
-
14 # 略董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留意到這段時日腹瀉次數增多。要說這腹瀉吧,早些年也會發作,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這幾日頻繁的緊,太后思忖著這幾日用的膳與平時沒什麼不一樣的,菜品也還新鮮。太醫來過了,說並無大礙,調幾味平和的藥引,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
誰知,過了幾日,這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重了,飯量越來越少,身體日漸虛弱,已然無法處理政事。我這是怎麼了?難道這一天就這麼來了?還真應了那句老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看來這七十三我是挺不過去了。
是時候處理後事了,載湉這小子一直在等這一天吧!要說我這個親爸爸對他哪點不好!戊戌那年居然聯合康有為謀害我!把他關在瀛臺也有10年了吧,本以為他能改過自新,沒成想他擺弄那些個鐘是為了我啊!要不是我那天去看他還真想不到這一層呢。此人用心如此,要是讓他掌了權,我死後也不得安生了。想熬死我?你還嫩了點!
我葉赫那拉氏還得繼續掌控這大清國。皇后靜芬是我親侄女,當初選她當皇后就想到了這一天,她一人怕是難以主持大局。載灃這些年曆練的也差不多了,他兒子溥儀有三歲了吧,讓溥儀當這個皇上,載灃幫襯著,諒他也不敢有別的想法!
就這樣吧,這身子骨是真不行了,安排了這點子事氣都喘不勻了。你們都出去吧,小李子,扶我躺下。
純屬娛樂!
-
1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慈禧在清末史上,曾經是被很多人唾罵的歷史人物,但是這十餘年中,又有很多寫清史的人為她唱讚歌——但是,即便是這些唱讚歌的人,其實心裡也明白:自己這麼寫無非就是為了有新意,能賺錢出名而已。如果真把自己寫的謊話當了真,那他一定是痴呆了,搞不懂真話和假話的區別了。
想當年,慈禧從諸多候選人中選中光緒做皇帝之際,她顯然是喜歡這個小孩子的。而稍後,她對這個男孩子的培養,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心,事實上光緒帝真的得感激她,可以說她和他之間,確實有一種類似母子之間的情感。
對於慈禧而言,權力顯然比親情更重要,當年她能幹掉丈夫指定的輔政大臣,能整小六、暗算慈安,難道說她就跟那些輔政大臣,跟六王爺,跟慈安有不共戴天之仇嗎?
同樣的道理,慈禧最後整死光緒帝,也未必就是她有多恨光緒,只不過一切的一切,全在於利害二字。
而反過來看光緒,他就沒有老佛爺那種深入骨髓的陰狠毒辣(不要以為找個外貌慈祥的老太太來演慈禧,慈禧就不毒辣了),實際上他打小就生活在這個老婆子的陰影籠罩之下,慢慢養成的懦弱個性,真的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雖然他做了皇帝,卻始終下不了決心翻盤清算——倘若他讀史記,就該明白當年嬴政是如何對付他孃的,嬴政他娘只是淫而已,而老佛爺卻是要把他當作手掌裡的麵人——實際上,光緒要明白:他如果想安安穩穩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就一定要以殘酷無情的手段,將慈禧的勢力完全清除才行。
但是,光緒猶豫不決,他既想當一個真正的皇帝,又不敢清除慈禧的勢力,甚至不敢或是不懂如何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慢慢地把實權拿到手裡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而在實權到手,朝廷上的太后派陸續靠邊站,忠誠於皇帝的大臣成為主流之後,你光緒願意變法就變法,願意守舊你就守舊,那都是你的事。
但是,在實權沒到手之前,你說要變法,那簡直就是白扯?因為大臣都聽太后的,而太后很自然地會認為,兒皇帝居然要變法了,變什麼法,不就是要把老佛爺的法變成你的法麼?
也就是這一刻起,光緒的命運完全改變了。
事實上,如果光緒真的要變,更應該依靠的是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這些人,他們是實幹家。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光緒拉攏他們,他們是願意忠於皇帝的。因為光緒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年輕。別的不用說,你就耐心足一點,慢慢地把慈禧熬死,剩下的不就是你光緒說了算麼?
然而,光緒衝動了,著急了,而且一著急就選了頂沒譜的康有為,
所以,慈禧擺擺手,便把光緒給拱倒了,這時候你說她沒有殺掉光緒的心,只能說你太天真。不殺,只是因為不能殺。外華人瞧著呢?大清國的子民都瞧著呢!
但到了最後一刻,慈禧再不殺光緒,那就忒不合理了——因為如果不殺,光緒遲早能做真正的皇帝,那時候,就算光緒不清算慈禧,手底下一幫大臣也會很積極地起鬨。
而殺了光緒,又該立誰為君呢?立個成年人好不好,慈禧說不好,還得小孩子,為啥呢——因為如果是成年人,他必然知曉光緒為啥死,也必然會站在同樣的立場之上,同情光緒,唾罵老佛爺。
所以,千算萬算,慈禧唯有一招,那就是再立個小孩子皇帝,等他長大之際,都猴年馬月了,誰還會矯情當年那些後宮恩怨呢!
人心,是多麼惡!從來不曾改變過。
-
16 # 澹奕
咸豐帝奕詝是清朝最後一位握有實權的皇帝,而在其駕崩之後,晚清雖然還有皇帝,但真正的皇權都集中到了慈禧太后身上,尤其在同治與光緒兩朝,載淳與載湉形同擺設一般。慈禧太后臨終之前,冊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並且在當時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在慈禧太后薨逝之前,光緒帝也意外突然駕崩。
為何正值壯年的光緒帝會突然崩逝在慈禧太后之前?為何慈禧太后要冊立溥儀這麼個小兒為新君?這些都是比較令人疑惑的。當然,光緒帝雖然確實是因砒霜中毒而崩,但並沒有證據證明這是慈禧太后動的手,而立溥儀為新君,其實也是慈禧太后深思熟慮之後的考量。
作為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的載湉,按照血緣來說他既是慈禧太后的夫家侄子,也是其親外甥,載湉應該叫慈禧太后姨媽或者嬸嬸。然而自從被抱入宮廷之後,載湉就變成了慈禧太后掌中之物,雖然載湉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大事小情全都由慈禧太后說了算。
公元1908年11月14日,載湉駕崩,如果僅僅是載湉駕崩其實也沒什麼,但巧合的是第二天慈禧太后也薨逝了,而且按照後來的檢測,光緒帝的頭髮裡含有砒霜,也就是說光緒帝突然在慈禧太后死前一天崩逝並非巧合,而是人為。而到底是誰害了光緒帝,實際上有慈禧太后、李蓮英與袁世凱三種說法,並不能說就是慈禧太后所為。
關於光緒帝死因,在正史之中沒有隻字片語的記載,而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光緒帝在駕崩前已經纏綿病榻許久。載湉自幼入宮戰戰兢兢,平時本來就身子骨非常差,尤其是在被幽禁瀛臺之後,其健康狀況更是每況愈下。在其駕崩前一年,光緒帝就在不斷服用中藥治療,而這就不可避免會導致光緒帝會慢性砷中毒。
所以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種設想,那就是光緒帝載湉的崩逝,其實就是因為常年生病與服藥過度導致的慢中毒,在慈禧太后薨逝前一天駕崩,其實也就是個巧合。雖然這是個小機率事件,而且充滿了謎團,但也不能排除的確有這種可能。
而冊立溥儀為皇帝,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考量。慈禧病重之時曾召見張之洞告知打算冊立溥儀,而張之洞認為“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徑立載灃”。而慈禧的回答是“不為穆宗立後,終無以對死者”。同治帝駕崩後按理該立嗣繼位,但最終卻立了與其同輩的載湉,如今載湉又絕嗣,要是再立載灃實在愧對同治帝載淳。
實際上,慈禧太后健朗的時候就曾經因為覺得光緒帝不聽話,打算廢黜光緒帝而改立大阿哥溥儁為新帝,溥儁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其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原本都準備在庚子年舉行光緒帝讓位儀式了,結果遭到各國反對而停止,溥儁也最終潦倒。
而溥儀則是慈禧太后的另一個備選,溥儀的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是慈禧太后心腹榮祿的女兒,從小就在慈禧太后的身邊長大,所以關係親密得很。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病重之後,慈禧太后就下令將溥儀抱入宮中撫養,與當年抱養光緒帝的流程如出一轍。
慈禧太后冊立溥儀,一來能夠讓其繼承皇統併兼祧同治帝、光緒帝兩房,同時其親侄女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處境也不至於當年孝哲毅皇后那麼尷尬。而且當時慈禧太后也沒以為自己會那麼快離世,冊立溥儀,讓載灃稱攝政王,同時由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垂簾,大權還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回覆列表
慈禧殺死光緒有兩層考量,
其一政治立場衝突,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後被囚禁瀛臺,皇位已經名存實亡。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官制改革,觸犯了以慈禧為代表的守舊大臣的政治利益,所以維新變法僅經歷百天便結束了。
其二,慈禧光緒名為母子,但是因為利益衝突囚禁光緒多年,為了身後事,防止自己被死後清算,也不得不毒死光緒。
至於立小孩宣統為皇帝,主要是為了同治和光緒的身後事,倆人都是無後嗣的皇帝,為了承祧二帝,才立晚輩宣統。宣統又在血緣和政治親緣上最近,所以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