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文情感故事
-
2 # 666山野村夫
楊家將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大家的興趣,以至於我們對這段歷史深信不疑。歷史的真相往往與傳說大相徑庭,甚至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北宋楊家將的一些歷史真相。各位,你們知道幾個呢?
一、楊家將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在很多人眼中,傳說、演義與歷史經常會傻傻的分不清,但關於楊家將在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據《宋史》記載,楊繼業是北宋楊家將的第一代,他與自己的兒子們確實長期與遼軍作戰,最後他在與遼軍交戰的時候,被遼軍生擒,絕食三日而死。演義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就是北宋的潘美,他雖然在楊繼業的死上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但民間盛傳的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
二、楊門女將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演義中說:百歲高齡的佘太君率領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一舉擊敗西夏大軍。但實際上,歷史上除了佘太君有歷史原型之外,在民間人人皆知的“楊門女將”,在正史中卻連影子都沒有。歷史中真實的佘太君並不姓佘,而是姓折,並且她只是活到了77歲,不可能有百歲出徵這一說的。這大概是後人不忍忠臣良將後繼無人,才給楊家“創造”了八姐、九妹、十二寡婦等一干女英雄方陣的。
其實楊家將寫的不是真正的楊家,楊家將寫的是中華民族向外族抗爭的精神,只是集中體現在楊家將上,就像現在的我們,也絕對不會去服務其他國家的侵略一樣,想想當年的楊家將,真是威名赫赫,可惜生在一個重文輕武的年代。所以北宋的時候,楊家將為什麼沒收回燕雲十六州的疑問,這個是不存在的。
-
3 # 神秘大咖風趣學堂
楊家將不是主帥,只是大將,在北宋的歷史上,宋遼夏相對而立,終因燕雲十六州喪失和朝政的腐敗,北宋逐漸走到了歷史的盡頭。自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到1125年遼被金幹掉,宋遼對峙局面長達165年。有原來的南北對峙,演變成後來的宋遼夏三足鼎立,最後引金止渴於1127年自取滅亡。
戰亂期間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北宋楊家將和南宋岳飛。
遼軍屢屢進犯北宋重鎮。雖然屢攻屢敗,但是勢頭不減。公元982年9月,遼景宗去世,十二歲的耶律隆緒繼位,有蕭太后臨朝稱制。邊將賀懷浦父子進言,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正是攻取燕、薊的好機會,宋太宗信以為然,決定再度騎兵。公元986年,宋軍兵分三路向北進發。
西路以潘美、楊業為正副將領,出雁門關,攻取雲、朔、應等山後各州;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將,由定州出飛狐,直取蔚州;東路以曹彬、米信率領主力軍出雄州,目標為幽州。然後三軍會師,再齊力攻打幽州。
而此時,遼軍已迅速集結,正尋機幹掉西路軍。在這種形勢下,副將楊業主張暫避敵鋒,以偏師出寰州以東,配合雲、朔守將,安全撤離兩州軍民。這個正確的決定卻遭到
監軍王王侁、劉文裕的反對,堅持要求楊業率軍正面迎敵,還職責楊業畏敵怯戰、心懷不軌。作為主帥的潘美竟然也預設這種錯誤的主張。楊業無奈,只得出戰,臨行前與主將潘美等人約定陳家谷佈陣迎接。楊業出戰便遭到遼軍耶律斜軫的重兵伏擊,且戰且退,等轉戰到陳家谷時,滿以為會來個出奇制勝的攻擊。誰知道,怕死的潘美、王侁等人早已退逃。很顯然,這些人是在利用楊業牽制遼軍,騰出時間來自己逃遁。這既表現出軍事敗退路上的缺陷,也反映出帥軍將領的人員安排的重要性。如此猛將,千年難尋,損失巨大,更可能會改變歷史的程序。
結果很明顯,悲憤的楊業率領部下與眾多的遼軍拼死力戰,全軍覆滅。楊業被擒,絕食而死,楊家將的第一代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隕落了。楊業素以驍勇著稱,號稱“楊無敵”。
他的死亡給宋軍造成極大的影響,此次慘敗後,宋太宗再也不談收復燕雲之事,遇到這樣的皇帝也是名將們的悲哀。領兵打仗,將帥的任用決定勝負,而相信優秀將領的臨戰判斷更是成敗的關鍵。
-
4 # 老馬飲濁酒
能守住就不錯了,一條長城,2000年裡替漢民族省下了多少,軍費兵員,可惜當年修長城的人被抹黑成暴君。兩宋就是一開始就失去了長城的保護,才被北方給民族輪番的蹂躪
-
5 # 一路上有你160663930
看到題主的問題可能是演義小說看的多了吧,其實在歷史上沒什麼楊家將的七郎八虎,真正有記載的也就楊業,楊延昭,楊文廣寥寥幾人。
楊家將的事蹟發生在北宋初期,當時朝局未穩,北方契丹人虎視眈眈,西有西夏,西南吐蕃,四方未定,以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根本沒有能力擴充版圖,能守住就算不錯了,那樣還要給契丹納貢乞和,看人家臉色,看“澶淵之盟”就知道了,宋真宗御駕親征在絕對優勢之下還跟人簽下這麼個喪權的盟約,還指望擴充嗎。
再說楊家將也不是像演義裡那樣牛的,楊業在雍熙年間確實勇猛異常,被稱為楊無敵,當時被任命雲州觀察使,併兼任鄭州刺史。雍熙三年,大宋朝廷確實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付出行動,任命潘美為西路軍主帥,而楊業出任潘美副將,而這一戰也是眾所周知的沒有成功,楊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楊業死後其子楊延昭知定遠軍,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師的使者。楊文廣時期在跟隨狄青征討西夏國時出任狄青副將。其他什麼所謂的七郎八虎都是演義,包括楊宗保、穆桂英等十二寡婦都是演義杜撰的人物,所以楊家將只有楊業,楊延昭算是名將,真的不像演義中說的那麼厲害。
-
6 # 心向青山
中國古代流傳的抗擊外族的話本、小說,以宋朝為最,比如楊家將、呼家將、岳家軍等等。
這除了因為話本小說是從宋朝開始流行的之外,便是源於宋朝幾乎沒有真正的名將,所以只能在小說中過過癮。
1,楊家將
楊家將,真實存在的就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人,七郎八虎、八姐九妹都是不存在的,楊宗保、楊宗英這一代人也都是虛構出來的,當然身為楊宗保的妻子的穆桂英也就是假的了。
楊業本是北漢降將,但確實抗遼有功,史載其980年曾在9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第二次北伐遼國,史稱雍熙北伐。楊業隨軍出征,最終被監軍王侁威逼力戰而死。
這,基本上就是楊家抗遼的故事,後世將楊業之死嫁禍於潘美(即潘仁美),孰不知潘美才是大宋開國的真正名將。
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不是楊家將的罪過,而是整個大宋的問題。
2,與我們常常想象的不同,除了開國時期,宋遼並非一直在打仗。
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宋朝以每年30萬歲幣換來了和平。
遼國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守信用的遊牧民族,宋朝每年給錢後,說不打仗便真的不打仗了。
於是宋遼之間實現了百年和平,直至金國崛起於遼國版圖之內(1115年)。
既然大宋官家都不想打了,臣子們也樂的享受這“太平盛世”。
所以,楊業確實是一員戰將,但七郎八虎均為傳說,收復燕雲更不是楊業這個級別的將領能決定的。
宋朝以文抑武,大宋官家雖然也知道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但並沒有收復燕雲的雄心壯志。
-
7 # 民工愛歷史三國
介紹一下楊家將,歷史上的楊家將沒有這麼多人物,主要是楊業,楊六郎,楊文廣和穆桂英等人物,
小說中的七郎八虎闖幽州,北方遼國侵犯中原,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帶著楊家七郎和八虎和楊令公,潘仁美等人。
遼國在幽州設下了雙龍會,困住了宋太宗和八賢王,楊家為了救宋王,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賢王,三郎死在戰亂中,四郎,八郎被俘虜,五郎逃往五臺山出家做和尚!
楊繼業帶著楊六郎和七郎衝出突圍!
第二仗楊繼業父子三人被困兩狼山,
楊七郎搬兵被潘仁美亂箭射死,楊繼業一怒之下碰死李陵碑,只有楊六郎殺出重圍!
上面這只是小說中的楊家將,歷史的宋朝主要是重文輕武!和大遼簽訂的繵淵之盟割地賠款!
-
8 # 立志成蟲
楊家將的故事大部分是民間故事和戲曲虛構的,佘太君楊宗保穆桂英楊排風是虛構的藝術人物,北宋開國元勳潘美也被黑化成了下黑手毒手殘害楊家將的大奸臣潘仁美。楊業兵敗陳家谷時兒子楊延玉戰死,楊業重傷被遼軍俘虜絕食而死。楊業的兒子們軍功最高名氣最大的是長子楊景(字延昭),遼人敬畏英勇善戰的楊景,稱他是“六郎天星”,這不到民間故事裡楊延昭成了楊業的第六個兒子,就是“楊六郎”。其他的兒女們則平淡無奇了。北宋初期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兩任皇帝攻遼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沒能成功,楊業並不能決定戰局的走向,宋太宗伐遼時幾路宋軍的主帥是曹彬田重進潘美,三路進軍合攻幽州,楊業是潘美的部下。曹彬和田重進先後進兵不利難有進展,而潘美這一路宋軍又因楊業的全軍覆沒以失敗退兵。坑死楊業讓潘美背萬世罵名的是宋朝的“宦官監軍”制度,潘美為了自保明知部署有錯卻不敢跟監軍宦官對著幹。有宋一代,崇文抑武,宦官監軍,只是這兩個原因足以導致宋軍的戰鬥力到宋真宗的時候就很渣了,戰場上打不過敵人,只好憑著強盛的經濟物資實力死熬拼消耗,“澶淵之盟”就是打不過熬的死敵人的產物
-
9 # 憶起追跡
作為楊氏後人,我深感榮幸。我同大家一樣在關注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首先,就能力而言,我相信楊家將是有能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奈何楊家將只是將,而不是主帥,所控制的局面也是有限。
再者說,收復燕雲十六州應該是戰略級的,往往不是一路大將的勝利能改變局面的。主帥無能,將領再牛又有何用?更何況,楊家將並不善於“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最重要的應該取決於皇帝陛下的決策。
-
10 # 抱影無眠夜歸人
演義小說和歷史史實是兩個概念,七郎八虎是經過演義的小說人物並非真實的歷史存在。
歷史上負責抗擊遼國的主力並不是楊家將,而是楊老令公的夫人家的折家將。
楊無敵楊老令公原名楊重貴,他曾經是五代十國時期北漢劉崇的下屬,劉崇賜他國姓劉名繼業。他的父親楊信為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其弟楊重勳追隨楊信鎮守麟州。
弱冠之年,楊業開始追隨北漢劉崇,出任保衛指揮使,他驍勇善戰,屢次立功後,升任建雄軍節度使。所向披靡的赫赫戰功也為他贏得了“楊無敵”的稱號。
宋太宗趙光義征討太原時,愛惜楊繼業這位將才,曾重金禮聘於他。當太原成為一座孤城,敗局已定時,楊繼業勸諫劉繼元降宋,以免生靈塗炭。順利拿下太原後,趙光義召見了楊繼業。並拜楊繼業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宋太祖班師後,楊繼業兼領鄭州刺史。
作為邊將,對邊關軍務的熟悉程度無人能及楊繼業,趙光義升遷他為兵馬都部署。
遼軍進犯雁門關,楊業帶領數千兵馬,自西陘出發,從小陘到雁門關北,從遼軍背後突襲他們,遼軍大敗而歸,幾乎全殲遼軍。此役之後,楊業被升為雲州觀察使,兼領鄭州、代州。雁門關一戰,讓楊業名揚契丹,遼軍一望見是楊業的旌旗,都望風而逃。
作為降將,楊繼業受到趙光義的重用的同時,也惹來了滿朝非議,受到彈劾也就在所難免。趙光義將奏摺密封后,發給楊繼業。趙光義的信任讓楊繼業感恩戴德。
陳家谷一役由於監軍王侁和主將潘美沒有及時接應楊繼業,造成他被俘,絕食三日而亡。
折家將陝西府谷縣城東北的府谷縣,有一家族折[shé]氏。也就是楊繼業的夫人的家族,《楊家將》演義中的佘老太君其實應該叫折老太君。她是折家將第三代。
第一代折家將折從阮,原名折從遠,是折家軍的開山的重要人物。
第二代折家將折德扆,他的女婿就是楊繼業。
折家將傳至第八代時,隨康王衣冠南渡,病逝於長沙。
燕雲十六州自宋太宗之後,生長於深宮的皇子們,已經沒有了太祖和太宗的尚武的精神。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的御駕親征,也是被寇準生拉硬拽去的,從心中他是一萬個不想去。當有機會澶淵之盟的時候,他是巴不得趕緊簽署協議,以金元換和平,百年間宋遼之間無戰事。
燕雲十六州也就沒有了收回的可能性。
楊家將之時演義小說而已,演義和歷史史實有著巨大的差距。上不行則下不效,宋朝廷的重文抑武之策,決定了武將沒有用武之地,燕雲十六州的命運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楊家世代忠良,七郎八虎個個能徵貫戰,加上佘太君、穆桂英、楊排風等所謂十二寡婦,破天門,戰洪州似乎所向披靡,燕雲十六州不但沒收回,好象也沒收回多少國土,這是為什麼?
回覆列表
小編認為是不能收回,軍事上講天時 地利 人和。侷限在燕雲這邊來說,天時大家都是一樣。地利上燕雲以平原和丘陵(不高)為主,更吃軍隊的機動力和衝擊力,稍微有點冷兵器軍事常識就知道這對誰更有利。人和上燕雲這邊上到將官下到百姓,多是騎牆心態,哪邊打過來就歸順哪邊,也沒誰有太大優勢。
楊家將
而且從宋遼戰爭來看,主動進攻的一方通常落不了好。宋進攻需要平原面對遼的騎兵,遼進攻宋軍能據堅城而守。太宗時高粱和岐溝兩次主動進攻吃了敗仗之後,宋在戰略上其實已經轉為了防禦,收復燕雲幾乎無望。無燕雲在手,河北禁軍就不敢削減,哪怕後來簽訂了澶淵之盟,這個大包袱依然得揹著!
宋遼戰爭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1]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戲說中,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戰死、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很慘,
楊家名將
源遠流長根又深,清白傳家素有名。
山西發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是議,黔蜀威名震玉金。
識得楊家詩八句,才是楊家後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