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然讀書

    第一種力量,是壓根就沒智商,這是認知的最低層,是龐雄。

    第二種力量,是時運,立於風口,盆滿缽滿,是袁農。

    第三種力量,是貧窮,這是馬小五。

    第四種力量,是過低的社會地位,怎麼選擇都是錯,這是宮庶。

    第五種力量,是所面對的局超過人力控制,這是高佔龍。

    第六種力量,是大環境,形勢比人強,這是田湖。

    第七種力量,是命運,是智商頂尖的女主韓冰。

    那麼智力最高的男主角呢?

  • 2 # 陽明悟行學宮

    01

    “追風箏”

    在《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有兩個追“風箏”的人,一個是哈桑,一個是阿爾米。

    年少時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二十幾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

    “為你,千千萬萬遍”的真言,首先出自於哈桑之口,而後阿爾米得以效訪。

    “風箏”,是風箏,卻又不止是風箏。毋庸置疑的,它具有象徵意義。就像“金閣寺”象徵著“美”,東流到海不復返的“黃河之水”象徵著流逝的歲月……

    我認為,在《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風箏”象徵著“真善美”。

    書中兩位追風箏的人——哈桑和阿米爾,他們追風箏的目的,都是為了成全心中的“正義”。這裡所謂的“正義”,便是為公眾認同的情和義。而對於我們讀者來說,書中的風箏便可以引申為“真善美”,因為我們擁有以小見大的條件和權力。

    哈桑為了內心的忠誠與友誼之愛,拼命為阿米爾追風箏。他為了“風箏”,在惡霸阿塞夫的淫威之下,從未屈服,最後寧願被阿塞夫強暴,也不放棄。捨生取義的行為,成就了哈桑偉大的“正義”。

    阿米爾在救出哈桑之子後,終於也擺脫二十年來的心魔,拯救了受傷的良知,獲得了追風箏的心靈資格,從而也追得了他的“正義”。

    至於良心的受傷,那是一次惡惡相循的結果:阿米爾因懦弱不得不在哈桑受辱的情況下,選擇逃避,卻又因此深感愧疚,從而無法面對一直為他付出的哈桑,又因為無法面對,所以想讓他消失在自己眼前。同時,出於嫉妒父親對哈桑的偏愛,阿米爾最終藏物於哈桑床下,以偷竊之名栽贓陷害哈桑,將他逐出家門。

    但是,哈桑的離開,並沒有減輕阿米爾內心的愧疚,那栽贓嫁禍之行,反而讓他承受“罪加一等”的痛苦。良心自那時受傷之後,便一直處於痛苦之中。

    他救出哈桑之子索拉博之後,才獲得了良心的救贖。當他為索拉博追風箏,並喊出“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時候,才代表著他已經成全了心中的“正義”。

    02

    追“風箏”的勇氣

    哈桑與阿米爾的追風箏之行,都是有阻力的。哈桑面對的是外部的阻力,而阿米爾要面對的卻是心靈的抉擇。相較於哈桑的無所畏懼,阿米爾的抉擇顯得格外艱難。

    哈桑生而超脫世俗,天生有著莫大的勇氣和寬容,像一個神人,是完美的化身。

    他為保護阿米爾挑戰權威,不畏生死,他為了友情捨生取義,而當他以生命換取的情義被阿米爾放在腳下踐踏的時候,也沒有絲毫的責怪。

    十二幾年後,成家立業的哈桑,還心心念念著那個曾經背叛他的少時夥伴。他的心裡只有真善美,嫉妒、恨、責備……都與他毫不相干。

    因為哈桑本身就具備強大的力量,所以外部的阻力,對於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他追尋的“風箏”便是他唯一的真心。

    但是,阿米爾不一樣,他本來就是個自私怯懦的人,那麼外部的阻力對他有極大的震懾作用,以致於最後他得和自己鬥爭,讓靈魂善惡相對,去抉擇是否行善。

    當善惡相對之時,最後的抉擇權還是要落在自己的手裡。

    到底是屈從於外力,還是不顧一切地追風箏,懦弱讓選擇抗爭外力追風箏變得格外艱難,需要莫大的勇氣才得以抉擇突破。

    成年後的阿米爾,在拉姆辛那裡獲得“重新成為好人的機會”的啟示:在戰亂不堪的、水生火熱的阿富汗,帶出哈桑遺留在此的唯一的孩子,以彌補當時對哈桑的虧欠和罪責。

    那時的阿米爾在美國正混得風生水起,若涉入阿富汗,有可能無法生還。所以,是否要抓住這個“重新成為好人的機會”,對於他來說好難抉擇。這個問題,就像哈姆萊特的“生存和毀滅”一樣艱難。

    阿米爾的內心幾經掙扎,本來想放棄“重新成為好人的機會”,但想起父親、妻子,以及和哈桑的種種情義,無論是愛,還是愧疚,都激起了他心中“重新成為好人”的勇氣,於是他決定涉入險境,就算身死,也在所不辭。

    最後,阿米爾不惜與囚禁哈桑之子的阿塞夫以命相博,才救出哈桑之子。

    阿米爾抓住了這個重新成為好人的機會,向來怯弱的他,總算拼起勇氣為自己爭了一口正氣,救贖了那個陰鬱的靈魂一角,修復了小時受傷的良知。

    因為這次救贖,他才有資格在在那片空曠的大草原上,像一個孩子一樣,為索拉博追風箏,才有心力敢問心無愧地對他喊出哈桑曾言於他的那句真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樣的結果多艱難啊!

    若是當初阿米爾屈從於怯懦,卻從於貪生怕死,他將永遠沒有這樣“追風箏”的機會。

    阿米爾突破自己的拯救之行,或許揭示了本書的一個主題:自利自利、懦弱的人,也有最終鼓起勇氣的時候,這意味著——人有戰勝人性的劣根的可能。

    03

    做個“追風箏的人”

    阿米爾是我們多人的存在,我敢說你或許能在身上找到阿米爾的影子。因為,如果你不是,個脫俗的人,你必定會有怯懦、嫉妒和欺騙的時候。

    而哈桑這樣的神人,註定不會存在於現實中。就算有,他最後也會被現實撕毀,破碎。或許作者安排哈桑的結局,就是要告訴人們,完美的人格不存於現實,完美的化身在現實之下將歸於“無”。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你我都曾犯過錯!或許都不是什麼大錯,或許只是一個偶爾的衝動,做了一件尚可饒恕的,且尚不能讓你心長存愧疚的小錯事,所以還不值得談救贖。因為,人的的自私足以修復你的那點愧疚。

    但誰能保證,當你發現保全良知,要付出很大的勇氣的時候,不會放棄自己的良知。畢竟,自私懦弱懶惰是人之本能!

    如果你不信,不防捫心叩問:如果我是阿米爾,能否像他那樣,去勇敢地救贖?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麼,我知道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作為我,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生活的立場上,我無法指責他最初的懦弱,也無法指責他一開始的邪惡。因為我無法去指責人性,在這樣一個被人性統治的情況下,我在它的面前是如此地卑躬屈膝。

    我只佩服阿米爾的勇氣,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去救索拉博的那一步!

    當他拿起那條風箏線,為索拉圖博放飛空中的風箏,為他追著風箏,像當時哈桑為他追風箏一樣的時候,並像哈桑一樣,對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時候。我感動,淚流滿面。

    他終究戰勝了自己半生無法戰勝的懦弱,完成一次靈魂的昇華。這不僅是阿米爾的勝利,也讓人類看到了挑戰人性的勝利之光。

    阿米爾透過勇氣,去獲得心靈的救贖,又因為救贖,意識到勇氣的好處。往後餘生,他便能創造出更大的勇氣,所有的懦弱,將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俯首稱臣。

    他雖身攜惡性,但終究學著哈桑這個完美的化身,學得後天的勇氣,學了鐵骨錚錚。

    毛姆說: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眾多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都像阿米爾一樣是個善惡相加的結果,我們的惡是你滿身攜帶人性的弱點,我們的善是存於心間的良知。

    然而,眾人生而自私懦懶,或許證明了上帝對我們的“惡”心存偏頗。所以,我們往往會用自私行惡,而後良知便受了傷;又或許我們在追求赤念之時,會受到人性弱點的阻撓,使我們的抉擇陷入“生存還是毀滅”的兩難之境。

    如何去挑戰人性的懦弱與自私?如何去發揚和保護我們的良知?

    阿米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效仿的模板:當被人性弱點扼制之時,我們都要鼓起勇氣,突圍而出。

    所以,若你心中有罪,請鼓起勇氣拯救良知,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勇敢地去救贖,大聲地喊出屬於你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所以,就算你自以為你沒有罪,往後歲月,也都做個“追風箏的人”,追一身錚錚鐵骨,追一腔浩然正氣,追永恆的真善美!

    我追,我追,我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即使把全世界的財富平分,幾年後富人還是之前那些人”,你怎麼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