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9
回覆列表
  • 1 # 神奇天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以上是北宋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堪稱中國古代仁人志士們的精神絕句,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在很多重大的場合經常被人引用。近代著名的哲學大師馮友蘭老先生晚年在書寫到張載的四句偈時,在後面又加了一句看似很無奈的話:“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而馮老先生加的這句話其實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張載(公元1020年~公元1077年),宇子厚。北宋陝西鳳翔酈縣(今陝西盾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張橫渠、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世稱“北宋五子”。

    張載是理學家,是理學的奠基者之一,也關學的開創者。理學分濂、洛、關、閩四派。濂即指周濂溪;洛指程明道、程伊川兄弟,亦稱二程;關指張橫渠;此四人皆在北宋。下及南宋,有朱晦巷。因其生長在福建,故稱閩學。此濂、洛、關、閩四派,又稱宋五子。橫渠一生,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研究面廣泛,對天文、歷算、農學等自然科學和軍事、政治等都有獨到的成果。

    明代沈自彰曾經把橫渠的著作編為《張子全書》。共十五卷(內附錄-卷)。內容包括《西銘》、《正蒙》、《經學理窟》、《易說》、《語錄鈔》等哲學論著。題名《全書》實與《宋書·藝文志》所載卷數不合,已多失傳,今天流行的也並非全本。

    張載欲在為天地之間,建立一套以人“仁”為道德核心的價值系統,促進人群和諧。無論試圖改變天下蒼生的命運,還是造福和增進百姓們的生活,則應該透過仁政實現。為往昔歷史上的聖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傳承延績卓絕的道統,為千秋萬世,開啟太平盛世,實現周公、孔子以來,追求的大同政治理想。

    北宋理學家張載的治學宗旨亦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學說出自《易傳》、《大學》、《中庸》。這既是他個人的抱負,也是儒家學者乃至中國古代仁人志士們的共同理想。這四句話,不能脫離宋初的建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分裂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道學,為需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

    中國自孔子開始,主張向平民階層講學教育,此後墨翟繼起。戰國時代,乃有儒、墨、道、法、名、陰陽等九流十家諸子學。到了漢代儒學被“獨尊”。史記漢書以後,遂有儒林傳。魏晉以後,佛教逐漸興起,中國思想界主要分儒、釋、道三家。到了宋代,理學興起,宋史乃於儒林傳外增設道學傳。道學傳首周濂溪,後世稱為道學家。道學亦稱理學。儒林傳中人物重經籍研究,此後稱之為漢學。道學傳中人物重心性研究,後世稱之為宋學。故理學亦稱新儒學。

    如果說張載的《橫渠四句》道盡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士大夫們的所追求的崇高的理想境界,那麼馮友蘭老先生所加上的那句“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表面看似一種“無奈”,實則更加令人讚歎,或許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沉澱才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給狗吃狗糧吃自制可以嗎?會影響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