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正道陳德立

    這個不好說,要全方面的看待,不能光看人為的因素主觀上的原因,要看到客觀上的因素,天意非人力所能及也!就看老天爺幫誰的忙了,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否則,一切免談。再者-一說,小說就是小說,也不能過於的虛構假設化,要是那樣的話,這樣的小說還會有什麼意義呢!?

  • 2 # 簡運書生

    還是曹操贏面比較大。劉備幹不過曹操,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曹操唯才是舉,手下能人眾多,劉備雖然坐擁“兩王五個二”,但終究中層力量不足。不像曹操戰將如雲,謀士如雨。

    如果兩個人互換地盤,曹操人手充足,不管征伐劉備,還是征討雍涼,發展南部蠻荒,他都可以遊刃有餘,待時機成熟,一路順江而下伐吳,一路北伐劉備,雙線作戰都不是問題。

    反觀劉備,即使坐擁北方,要想穩定局勢還要發費一些功夫,不論是北方烏桓、匈奴,還是防備曹操孫權,人手排程上都有些捉襟見肘。除非能夠快速吸納一些新血液,比如那些流匪草寇聞風歸降,再有隱士出山,擴充劉備的人才隊伍。這樣劉備才有勝算。

  • 3 # 國際連橫

    個人認為,還是曹操勝面更大。

    首先,兩人都是一等一的人物,英雄!放在哪個朝代都是廟堂之人!

    直觀點,你現在想起來劉備,曹操,你的第一印象是啥。

    劉備貌似沒有什麼可以提及的,好像永遠在哭,漢室不興,哭;喝完酒上廁所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啥事未成,還有了啤酒肚,哭;連收買人心,也是再哭;

    即使哪天不哭了,也是心中滴淚!

    高中的時候,讀三國演義,一看到皇叔哭,恨不得自己去扶一把。恨不得,曹操,孫權這些人都被幹掉,讓皇叔一統天下,匡扶漢室!

    但是,你有見過曹操經常哭嗎?想起曹操還是非常大氣,文韜武略,樣樣都行。統一北方,為全國統一奠定基礎,多次擊敗匈奴,消滅烏桓。建安文學奠基者,屯田制,唯才是舉。

    曹公形象很正″有沒有!

    而皇叔劉備東指西戳,傷害民生,最終只是偏安川蜀,成就差遠了。

    我們看史學家的對兩人的比較。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的評價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對皇叔的評價,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最後,我認為,一個是能開天闢地的,一個是守成無虞,開創不足!

    不喜勿噴

  • 4 # 梔子花的離歌

    劉備贏面要大一些

    戰爭勝負不同於一場戰役,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01人心所向,也就是戰爭的正義性

    三國提到劉備,說的最多的就是劉皇叔,漢室宗親。在封建社會,人們非常重視正統,天授君權,漢家劉氏是國家正統,人心所向。這也是為什麼曹操一直到死也沒有稱帝的原因,他害怕天下人說他弒君篡位,怕別人造反反對他,所以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同樣劉備以一州之地,偏於西南,而成三國鼎立之勢,主要也是因為其正統原因,臥龍鳳雛皆輔佐他。

    人心所向是戰爭正義性的標準,也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02戰爭潛力,這是戰爭的基礎

    戰爭說到底還是要用人來打的,雖然人多不一定能贏,但是一定贏的機率大。為什麼諸葛亮要七出祁山,主要還是因為蜀國太小,人口太少,產糧的地方有限,經不起長年戰爭的消耗。所以才多次出兵關中,希望佔領關中來補充兵員和糧草。關中是什麼地方,漢代人口聚集地區,雖然經過歷年戰亂,仍然是有很強的戰爭潛力的。

    劉備和曹操異地而出的話,劉備首先不用再愁兵員和糧食了,有了這些,加上諸葛亮,法正這些名臣治理,經濟不會比曹操統治差多少。而曹操失去他最大的依仗人多將多,能堅持多久真不好說。

    03戰略指揮,劉備真的比曹操要好的多

    曹操雄才大略,導致了他比較自負,很多次重要戰爭的失敗,就是因為他戰略指揮出現了問題。也就是他戰爭潛力大,人口多兵多,要不然赤壁之戰他就可以退出登入了。

    劉備的特點是個人沒有什麼本事,但是會用人,這點和他祖先劉邦很相似。正因為自己水平一般,所以他很謙虛,一生都很願意聽別人的建議,採納正確的去實施。除了出兵東吳替關羽報仇那次任性之舉外,整個個人軍政生涯幾乎沒有大的過錯。

    04個人魅力,兩人各有千秋

    曹操識人本領很強,對待屬下很好,特別是對待武將,基本上是仁義有嘉,即使對關羽也是是為知己,要不是關羽心屬劉備,那關羽一定會投靠曹操。

    劉備也是一樣,不管摔阿斗是否出於真心,但是作為公孫瓚的舊將,這一出過後,趙雲是徹底死心塌地了,還有翻了多次的馬超、魏延一樣也是服服帖帖沒有二心,不得不說劉備知人善用的本事很大。

  • 5 # 方夢白

    那一定是劉備的贏面最大。原因不是因為劉備有多能幹,而是中國曆朝以來,基本上都是由北往南的統一。這是地形和當時的地域經濟決定的。

    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時勢決定需不需要英雄,英雄出來之後,英雄的個人魅力又影響到一個時勢的特色。

    中國曆朝以來,誰先佔有北方,順流而下,勢如破竹,一般都是先西后南。南方的國家一般較弱勢,基本無力仰攻北方,都是憑險據守一方。孫吳,陳朝,東晉,南宋。這些長江以南的政權,大都是憑長江據守數十年的和平,但是當北方的形勢強盛後,常常是一鼓而破長江天險,一戰而定江南。

    所以三國從一開始,就只有蜀漢和曹魏有機會統一全國,孫吳只是陪玩居多。

    西蜀要攻北方,首先需要就是一個前線的根據地,只有站得住腳才能繼續進攻,在西蜀境內,大都是憑險易守,但是要想在蜀境內駐紮大隊人馬做前線,卻不方便。

    因為蜀地很難鋪得開大部隊,而且糧道兇險,諸葛亮六出祁山,大多數都是因為糧草不能久持而退的兵。

    從地形上,北方一直是中國最有利的地形,從歷朝皇都將首都設在北方就不言自明瞭。北方地形,進可攻,退可守。俯瞰全國形勢,順勢而動。

    蜀地,更適合於突襲,諸葛亮隆中對時,就說過,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天下有變,也是以突襲為主要目的。

    從天時地利人和上,曹魏的北方一定具有先天的優勢。

    看人力。其實大將在大戰略面前,他們的作用並不會太明顯。特別是三國,當時各國都自己的名將,蜀的五虎上將,魏也有五子良將,基本相差不多。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些大戰役可以看得出,個別猛將,對大戰役的影響其實並不大,戰略才最重要。

    曹操戰將數千員的時候,一樣奈何不了據險而守的劉備。相反,在晉滅蜀中,派出的鄧艾,鍾會其實算不上身經百戰的大將,但是卻能一舉而建不世之功。可見人力不敵天時機遇。

    所以,如果劉備和曹操對調整地盤,劉備有諸葛亮這種治國良臣,一定能夠很快壯大國力,統一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國力未強時,只要將關羽等大將陳列在子午谷祁山一帶,只顧防守,即使是曹操也難過險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攙扶倒地老人反被訛詐,到底該不該追究訛詐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