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護法天瓶

    知命其實就是知因果,種善者必得善報,造惡者必得到惡報。在一個大的週期內,行善積德的人或者家族或者國家命運昌盛,我們把這個叫做命運。所以君子知命運,實際上就是知因果。

    不知因果的人胡作非為,人定勝天,往往都會遭受到災難。所以一個真的德行厚重,能夠行穩致遠的人一定是一個知命的人,也就是懂因果的人。他不斷行善積德,善種福報,才會在老的時候有好的命運

  • 2 # 山河相依

    沒有人去做,居然成功了,那是天意。沒有人去找,居然自己來了,那是命運。天命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一個優秀知識分子到50歲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明白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只有順乎自然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才能夠有所成就。

  • 3 # V思維視覺

    為何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此言出自《論語》最後一章“堯曰”。原話為,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瞭解他。

    為什麼君子一定要知命呢?

    知命的四種境界:

      1、無神論的知

      此為中國多數人的知,不承認或沒有意識到有超出人的意志和能力的客觀規律存在。即不知道有“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存在。這種人,把成功和失敗都歸結於自己的努力或其他人的原因。包括這個世界上好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大多停留在這一層次的認知上。他們有時候會滔滔不絕的述說他們所謂的成功經驗,豈不知他們所謂的成功也不過是“無明的成功”而已。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一種成功。但是他們認為自己是知一切所以然的。(關於這個觀點,請參看另一篇文章《成功為什麼不可以複製》

      2、宗教論的知。

      承認有一種超出人力感知的存在。但認為人類智慧是不可能去探索或搞清楚的。只能把它歸結於“神力”,諸如上帝、老天、真主等主宰的意志,等等。

      3、宿命論的知。

      意識到有一個客觀規律存在,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掌控者芸芸眾生的生死沉浮。人們只能所謂的接納、臣服,任何的反抗只能徒增煩惱。因為結果早就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

      4、正知。

      這個詞來自佛經,意思是符合實相的知見。命運確實有規律,也確實有超出我們現代文明和科學範疇的無法解釋的規律存在(不知所以然而然)。但那不是某個主宰安排好的,並非是不可能被感知的,也並非早就註定,不可改變的。

      如上分析,孔子說的知命,應該是一種正知!只有正知,才能使得一個凡夫有願力、有動力、有能力去降服自己,超凡脫俗,成為一個“君子”、“真人”、“菩薩”,乃至“聖人”、“至人”、“佛”(徹底覺悟的人)

      古德曾言:暇滿之身難得。人們受累世的習性和業力掌控,無明的被操控的在命運的大河中浮浮沉沉。偶因福德因緣際會得遇正法,走上真正內明、覺醒之路。然而往往會受累世業習所累,生活中遇到諸多不如意。暇滿之身不再,又加上福慧不夠,正信不足。就很容易被命運之河的巨浪打壓下去,又不知要經歷多少世的輪迴、起伏,才能再得暇滿之身,得遇正法。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命”有了正知。在自己本世的命運之河中,不管經歷多少風吹浪打,心中始終有根定海神針。沒有了那麼多“不知所以然而然”的惶恐不安,就會對自己的人生做真正的規劃。它就像度過生死命運之河的一個導航、明燈。或者一塊小木板,一根小柺棍。總比赤手空拳沒著沒落要好多了。

      我時刻清楚的知道,這是我此生困境的時候,是我的業力使然。這是我修行、轉習的好機會,我要放下塵世中那些慾望,抓住這麼多可以加工成菩提的機會(就是煩惱多啦),好好化我執。

      我時刻清楚的知道,這是我此生適合拿世間成就的時候,是我的業力使然。透過拿到更多的世間成就,我可以更好地幫助更多人走向解脫、覺醒之路。也是自己積福德的時候。同時也是自己修行、轉習的好時候,在順境中如果升起修行的願力,更容易成就。

      故,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 4 # 右手佐羅

    不懂得自己的命運的人,不能稱為君子,告訴我們不能因為命運的好壞,自爆自棄,都得積極把握,能屈能伸,才是真君子

  • 5 # 字言字語吧

    《論語•堯曰》最後一章,也是全書最後一章:

    【原文】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不懂得命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認識他。”

    為什麼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呢?命運是客觀存在的,人生有順有逆,有的人不知道這是"命",順境時得意洋洋,無限看高自己,自以為無所不能;逆境時灰心喪氣,怨天尤人,一味看低自己,自認為一無是處。這就失去了君子風度。

    如果"知命",上山時能想到下山的結局,漲潮時能想到落潮的必然,在事業順利時,就不會有虛驕之氣。不利時能想到有利的變化,困境中能想到順境的到來,在事業受挫時,就不會有頹廢之氣。這不是君子的風度嗎?

    總之就是說要弄清楚事物的發展規律,按事物的規律辦事。

  • 6 # 讓家家成為書香門第

    夫子在這裡所講的命不是我們一般理解迷信的命。也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生命的命。而是宇宙自然的法則。就是說自然,人事,物理,歷史,文化,時空所有加起來形成的一股力量的時候,人們對它沒法改變,只能隨波逐流。這個就是命。或者叫做時代大趨勢。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不知道時代的趨勢,對於環境沒有了解,沒有預判先見之明,是無法稱之為君子的。

    我們說君子是不能被小人打敗的,小人會的君子都會,君子會的,小人未必會。假如有一天,我們遇到了命的大問題,君子還是以義當先。不會為了自己的安危得失而失去一個人根本的道德良知。這才是真君子。

  • 7 # 真理再現人間

    《宇宙與人類真實歷史》

    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是多時空的物體,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生命體,是宇外大智慧造就。同時同地有許多空間同時存在,每個空間都有山水動植物,龍鳳麒麟等等其實就是其他空間生命。

    高層空間的人,我們稱其為神佛仙道等等。低層空間則是鬼類古人叫陰間,我們人生存的三維空間叫陽間。研究懂了都是科學不是迷信,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當今科學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提出多維空間理論,特別量子學更是發現宇宙是有思維的,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所以提出平行宇宙理論。

    哪個民族都講神用泥土造人。其實是高層空間的泥土,在高空間造就然後放到地球表面三維空間中,在給我們加上這個肉身,同時怕人類太聰明瞭做惡,所以把人大腦封閉百分之八十多,眾多本能特異功能也封閉,只有修練提高道德才給開啟大腦與本能。

    人類的靈魂多是犯天條被打下來的,給人一個機會讓人修練提高道德再返回家園才是人生目地。所有正的宗教都同理。也就是高層空間不同種族的神類仿照自己形象造就地球上自己的種族人體形象,而元神靈魂多是各層空間犯罪的神類生命。

    所以人類才是地球之主,一切動植物都是給人類造就,吃用欣賞玩的。大陸板塊是運動的,天災人禍沉入海底,所以海底有城市遺址,新陸地高層生命再給造就新物種。那個進化論能把人騙死。什麼都是不解之迷。

    地球也是給人造就的,把高層空間垃圾塞進地球裡做為人類的能源,煤礦就是高層空間樹木,石油是高層空間的動物屍體。這也是科學不解之迷,因為地球上根本沒那麼多動植物與形成的條件,必須把眾多動植物突然聚在一起,塞進地下高壓高溫才可,否則爛掉。…

    中國古體字實際是高階生命傳給人類,目地講清宇宙,使人提高道德返回去。那麼豐富語言只能講清一點,因為人類思維必須有時空概念,而宇宙到一定境界無時空,比如宇宙之外就如此,中國文化卻知道,比如混沌、太虛空無等等。刪改漢字那是最大破壞文化。

    許多人問為何看不見外星人?它飛碟早突破空間的飛行,比如它進入一個無時間的空間,去哪裡一瞬間,快的無法想象,所以才能星際旅行。人家走的是封閉高速,你走的泥路,當然看不見人家了。許多磚家講飛碟什麼空氣動力學等等,聽了可笑。

  • 8 # 哈灬哈66096005

    首先,孔子,這二句話證明,孔子,的畢生研究的學說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害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先輩,絕對是一個傑出的人物,有著幾千年內看不透的,智慧,只要理解,君子,的,人格,及,地位,知命,知,天,道,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諭了,哈哈!!!!!!!!

  • 9 # 心想生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命題非常大,不能只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其實可以說的東西非常多,講個倆天也不一定能講透,我只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這一句,是在是沒有辦法擴充套件,不當之處敬請指出。

    一、孔子是誰?

    在百度官方百度百科中,對於孔子的介紹是這樣的: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實在是太偉大了,沒有辦法展開,我在這裡3點吧:

    1、孔子為什麼偉大

    歷史記載,在哪個時代,能夠學習的人,都是貴族,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能力和條件來學習的。是孔子開創了“有教無類”這個思想,現在才可以說是真正的有教無類,國家真正富強了,能夠負擔的起全民國的9年義務教育。但是,在當時,能夠提出這個思想並且真正做到的只有孔子,可以說他開創了一個時代。

    有教無類的核心思想是:教育物件不分等級、地域、品行,一視同仁。只要你想學習,就都可以學。孔子的學生中有貴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貢、子路這樣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論是民風淳樸的闕黨人,還是刁蠻無理的互鄉人,孔子都與他們親切交談鼓勵勸勉。

    孔子的學問真正再上一個臺階是拜老子為師後,老子是那個時候周國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可以說,一個國家最好,最高的學問,都在圖書館裡。孔子正是拜老子為師後,學到了帝王之學,學到了根本的東西,他的思想再次到達了一個層次,也更加成熟,系統,才能悟通大道,才能走遍列國,把他的思想向各國君王傳播。

    2、孔子的弟子三千和賢人七十二代表什麼

    孔子的三千賢人,如果我按照現在的標準那就是研究生,七十二賢人就是博士生。你可以想象一下,現在的大學教授,能帶幾個研究生和博士生。

    3、為什麼孔子是我們公認的第一個聖賢人

    我們要知道,孔子是不寫書的,他和佛陀、耶穌、甚至王陽明一樣,都是後世的弟子整理老師的言語,整理成書的,甚至是老子,也是出函谷關的時候,是在沒辦法了,才寫了《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其實都一樣。

    正是孔子有這麼大成就,他成為了第一個聖人。我們萬萬不可拿現在的標準來看孔子,他的思想和高度,不能按照現在的世俗來衡量。並且那個時候的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在是完全不同的。打個比方,我們現在回頭看明清的文章和現在的文章,一樣的文字,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

    在這裡,我推薦大家看一下鮑鵬山先生寫得《孔子如來》這本書。

    二、命是什麼?

    《論語》提到的知命有三段: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堯曰》)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字面及上下文來理解,應該說的是兩方面,一是個人的命運起伏規律,二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算命,因為不可預知。但是我們如果知道自己的命什麼樣的,那生活的還有樂趣嗎?所以說,現在的命和孔子認為的命不一樣的。

    我把命分為四種:

    1、無神論的命

    此為中國多數人的命,不承認或沒有意識到有超出人的意志和能力的客觀規律存在。即不知道有“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存在。這種人,把成功和失敗都歸結於自己的努力或其他人的原因。包括這個世界上好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大多停留在這一層次的認知上。他們有時候會滔滔不絕的述說他們所謂的成功經驗,豈不知他們所謂的成功也不過是“無明的成功”而已。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一種成功。但是他們認為自己是知一切所以然的。(關於這個觀點,請參看另一篇文章《成功為什麼不可以複製》

    2、宗教的命

    承認有一種超出人力感知的存在。但認為人類智慧是不可能去探索或搞清楚的。只能把它歸結於“神力”,諸如上帝、老天、真主等主宰的意志,等等。

    3、宿命論的命

    意識到有一個客觀規律存在,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掌控者芸芸眾生的生死沉浮。人們只能所謂的接納、臣服,任何的反抗只能徒增煩惱。因為結果早就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

    4、孔子認為的命

    是符合實相的命。命運確實有規律,也確實有超出我們現代文明和科學範疇的無法解釋的規律存在(不知所以然而然)。但那不是某個主宰安排好的,並非是不可能被感知的,也並非早就註定,不可改變的。

    所以,命不是現在的認知,是我們自己先天帶來的命和我們後天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心態改變後的命。命是大道,是順其自然,是符合天道的。

    三、什麼是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內涵之一:器不是君子。器,即工具或用具,只有特定的用途。君子豈能像一件讓別人稱心稱手的工具?君子應當有自己的主心骨,他應該作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為“工具”而存在。

    人若是器,便只能在特定的技術領域有用處。比如一個修鞋匠,或電腦工程師,假如他們的知識和興趣只侷限於修鞋或電腦,只在這兩項事務中有見解,他們就只是一個“器”。而當他們對人類一般事務都關心,並有出於正義的判斷,他們便可能是一個“君子”。

    我認為現在打大學都是技校,都是藍翔技校,都在教大家學技術而已,無論這個技術是什麼,都不是真正的大道。

    君子不是器。君子要有良心,有道德,有理想。君子要有是非判斷。君子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假如君子僅僅是一個“器”,比如是一把刀,讓他去切菜也行,讓他去砍殺無辜也行,那他還能叫君子嗎?

    所以,君子要有不為外力所脅迫而堅持正義的勇氣。假如他是一把刀,他可能幫人砍柴,幫人切菜,但決不會自己去或為人脅迫去殺害無辜。這樣的刀,有精神的刀,就不再是器。

    什麼是君子?舉個栗子:法國上尉巴特雷,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並參與了劫掠圓明園。隨後他寫信給法國文豪雨果,徵詢他的“意見”,雨果回信如下:“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但我要抗議,而且我感謝你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統治者犯的罪並不是被統治者的錯,政府有時會成為強盜,但人民永遠不會。”巴特雷本想得到大文豪的讚譽,沒想到得到的卻是憤怒的譴責。雨果為什麼對看起來與他毫不相干的事如此憤怒?因為他不是器。法國是他的祖國,巴特雷是他的同胞,可是j他為什麼站在與他毫無瓜葛的中國一邊,譴責他自己的祖國,得罪自己的朋友?因為他是君子。君子永遠只站在正義一邊。

    所以說,真正有大道的人,才能叫做君子,君子如果不知命,隨波逐流,怎麼能叫君子呢?

  • 10 # 玄谷真人12

    知命就是把人與天聯絡一體,人的本源、稟受、所成都本自於天,知道這個根本,就應該敬拜天道,就應該明白萬物一體,並仁民萬物,人也就不會自大,就應該好好修養自己與天道協調起來,就是天人合一,就言行都有根柢,自然可以成為一個君子。這就完成了宗教的旨趣,卻不必信仰天國神靈。

  • 11 # 霜華滿袖1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應該與“命”抗爭,不然不但不能實現理想主張,甚至不能保全自身。

    爭議在於,什麼是“命”。

    命,可以理解為天命、命運、運數等等,都不算錯。信鬼神的人可以理解,不信鬼神的人也可以理解。

    為什麼有爭議?

    回來說這句話。

    要透徹理解這句話,必須首先明白春秋以前的“儒道同源”。

    都是對道的解讀和運用。道家主張直接感受天道,順應天道,迴歸天道。儒家主張把天道等而下之的調整為世人不論學問、智慧,都可以接受並踐行的人道。德仁義禮,都是參照天道規則,對人世做出的規範。

    但是,用《道德經》的話來說,“樸散為器”,把天道套用於人世,就等於把無形的規律與自然變成了有形的“器具”。有形就會有侷限,就會有失效的可能。所以後世多有不當死而死的烈士,不當為而為的勇士。

    孔子既不做烈士,也不做勇士,因為在儒家人道之上,還是有天道的。這個天道就是命。

    理解為命的天道也不神秘。事物自有本性,本性決定形態。在事物相互作用的發展變化中,決定其走向的,一個是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稱為“情”;一個是相互作用、矛盾轉化所形成的“勢”。所謂天下大勢,就是萬事萬物各自的性形情勢共同組成的滾滾洪流。既不能抗拒,也不能扭轉,可以救下一些即將被洪流吞噬的人,卻不能,也不可能改變洪流的走向。不管君子多想有所作為,也必須認清這一點。

    孟子說的,“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也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所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真正的知命。

  • 12 # 有智有勇

    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據此去判斷,就能佐證孔子思想不受宗教迷信觀念左右。這時,我們便能理解孔子口中所說的“命”是什麼了。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裡的命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意思,不知命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所以翻譯過來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不能成為君子。試想一個人整日彷徨,六神無主,是不是怎麼看怎麼不象君子?

    在大多數中國家庭,小孩子如果有出格想法或出格行為,超出了父母承受範圍。很多父母便會指著孩子說:你不是那個命。意思你不該那樣想,不該那麼做。不知這個命字到了專家學者教授那裡怎麼就變成了一個難解之謎了呢?

    孔子還說過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我活到五十歲才明白自己選對了道路、做對了事情,言下之意這輩子活得值當、有意義、無悔。這就好象今天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回顧以往發出感慨,看來我當初選對了專業,發揮了特長,我真是生來做這件事的人啊。

    我經常說中國人讀不懂漢字涵義。一個命字,如果有人說我命真苦。相信此話出於任何一箇中國人之口,這個命字決沒有半點兒神秘色彩,它就是表示我的遭遇真不好的意思。若一個人常把我命真苦掛在嘴邊,那就表示他生活裡所遇順心事少,鬧心事多。

  • 13 # 莫失雲間志

    現代人說起“命”,往往是在講命運。但應該意識到,孔子講的是知“命”而非知“運”,這其實是兩件事。

    命是人生中的確定性,而運是人生中的不確定性;命取決於內部的自身稟賦,運取決於外部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命是先天唯一的,運是後天多變的。所以,命可知而運不可知,君子知命而不畏運。

    關於什麼是命,孔子的孫子子思在《中庸》中寫道:“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在他看來,人性就是天命,是老天爺賦予人類確定性的稟賦,而儒家的道就是要遵循人的本性,率性而為!

    人性是怎麼樣的呢?

    孔子只是說“性相近習相遠”,強調了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但沒有給出具有的闡述。

    所以子思的弟子孟子進一步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觀點:“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他認為仁義禮智都是人性中內在固有的先天稟賦,這就是“天命”。

    所以,子思和孟子用“性”解釋了孔子所說的“命”,他們二人的學說在儒家中被稱之為“思孟學派”。

    而有儒家最後一個聖人之稱的王陽明則在二人的學說基礎上提出了“致良知”。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就是孟子所說的先天具足的人性之善。而致良知就是要率性而為,把善良的人性充分運用到生活中去,這就是儒家的君子之道。

  • 14 # 瓜哥聊風水

    聖人孔子韋編三絕,對易經愛不釋手。

    易經是百經之首,古人研究世間規律,人事物理。

    孔子寫了十翼,足以證明是周公以下對易經貢獻最大之人。

    他文成武德無一不精。

    他一生顛沛流離,生不得志。

    以教化弟子為生。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此命,不僅代表命運。

    還代表因材施教,成就自己。

    也代表心觀天下,識大勢知善惡。

    也代表君子要明易理,知道事物發展規律,依命而循來實踐。

    違背規律去做事,成不了君子,註定是要失敗的。

    我是瓜哥,希望您能喜歡我的回答。

  • 15 # 我心你聆

    為什麼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呢?命運是客觀存在的,人生有順有逆,有的人不知道這是"命",順境時得意洋洋,無限看高自己,自以為無所不能;逆境時灰心喪氣,怨天尤人,一味看低自己,自認為一無是處。這就失去了君子風度。如果"知命",上山時能想到下山的結局,漲潮時能想到落潮的必然,在事業順利時,就不會有虛驕之氣。不利時能想到有利的變化,困境中能想到順境的到來,在事業受挫時,就不會有頹廢之氣。這不是君子的風度嗎?

  • 16 # 季華客

    孔子筆下的君子是春秋時代,周王朝封建宗親制度下的貴族人士,君子不僅指個人修養、學識,同時還指明瞭一種社會地位和身份責任。孔子的這句話並不是憑空議論,而是實實在在看到春秋後期,周天子的王朝逐漸土崩瓦解的情況的一句悲觀感慨!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孔子所追慕的周禮制度中,周天子的君權神授,不可動搖,各個封地的貴族拱衛京城,統治者依靠品德而非才能治理天下。所以君子知天命就是說服從周禮的封建制度,而不是像後來禮樂崩壞之後,挖空心思稱王稱霸進行政治投機。

  • 17 # 南山易人易學

    《易傳》雲: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易以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

    這是孔子的話:樂天知命故不憂。

    另外在《中庸》開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致中和,作用何其之大啊。現在中國提倡和諧社會,意義何其之大呀。當一個人明白為什麼要提倡和諧了,才會自覺地愉快的去做事,否則就可能滿腹怨言。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能夠提出“知命”,這個知命並不是人們平常提到的命運,理解成命運是不對的。知命,是知曉天道率性,是自然。

    只有明白天道才可以做到樂天知命故不憂。

    如果理解成人的命運的命。那麼一個人知道自己命運糟糕(按:這也沒法明白吧?)還能夠“不憂”,豈不是矛盾了?所以說“知命”是指知“道”。

    為什麼要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呢?君子是什麼?是知識和文化先驅者,是推行仁義禮樂的佈道者,是教化民眾的言傳身教之人。就好比學校的老師一樣,要先自己明白,然後才能教育學生。

  • 18 # 檢音釋光

    孔子又亂說一通: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什麼臭話。應改為:不知命無以為有識,無志者無以為君就對了,只有真有知識的人才知道和了解自明自己幾斤幾兩。怎麼能說君子知已命呢,為君者不一定知命,如宋皇,元皇,明皇,清皇知個鬼命,都是提著腦袋瞎打,死了算球,不死稱王為君。其有命者死而不得,活者享盡富貴。可見孔子只能騙你們一些無知的人,是不是這樣。

  • 19 # 龍門天成

    該話出自孔子《論語·堯曰》,《論語》的最後一章。原文為: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我的理解是不懂得客觀自然規律,就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的禮儀禮節,就不能立足於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明辨是非,不能瞭解別人。

    也有理解為:不知道命運,就不能夠做君子;不懂得禮,就不能夠立身;不識別言語,就不能夠識別人。

    結合論語前面的章節來理解和認知可能會更深刻,孔子在這一章再次向君子提出“知命”、“知禮”、“知言”這三點要求,強調這是君子立身處世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三點中,“知禮”、“知言”屬於修行要求,即如何說話,辦事,與人交往,但“知命”在於識和悟,屬於思想和智慧。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由“禮”和“言”中知“命”,從知“命”裡行之事。所以說,孔子認為知命者才真正是君子,才能成為君子,才能行君子之“禮”“言”。

    如何認知客觀自然規律(命運何嘗不是屬於自然規律),從自然規律中悟到什麼?需要人生的閱歷與知識相結合。人一般要到四十歲才能知命,也有悟性高的人,但是到了四十歲還不認“命”,其悟性可見一般。

    這裡我要說一下(不能理解的朋友只當是謬論):“命”和“運”其實是分開的,“命”是與生俱來的,屬於自然規律,她就在那裡,“運”是受後天的環境,言行等影響的。當“運”不和“命”時,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即使有好的結果,也是短暫的。知“命”而行“運”,事事皆順。

    這樣就能理解“知命”、“知禮”、“知言”三者之間的關係與因果了。也能理解為啥君子一定要知命。

     

  • 20 # 清青子衿

    此命乃人生走向的把握與判斷,明確其能為與不能為。早期孔子想投身於朝堂卻被各諸候冷落是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徒勞無獲,最終改變路線周遊列國學徒滿天下,人各有命,不會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孔孑是易經高手,想來是對諸多經歷後的無奈與感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著名的分屍殺人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