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美大觀

    劉姓,源於堯帝,始於劉累,光大於大漢高祖劉邦,繼續弘揚於當今吾輩劉姓宗親。

    在當今華人大姓之中,張王李趙遍地劉這句話基本耳熟能詳,劉姓可以說一枝獨秀,獨佔鰲頭。但漢朝之前為什麼劉姓沒有名人?或者說劉姓人很少?

    歷史上外姓改姓“劉”的情況不多見。因為“劉”字,是“卯金刀”,本意是金屬兵器,或“殺戮”。意義並不那麼的吸引人,所以外人主動改姓劉的不多。另外,漢朝時期賜姓“劉”的情況也少於漢族四大皇姓中的另外三個。比如“李”姓,在唐朝改姓“李”的不計其數,導致李姓極為複雜。歷史上記載的改姓“劉”的有匈奴一支(自稱漢朝公主後代),有鮮卑獨孤氏,其餘就不多了。這些改姓的對劉氏的影響極小,不及萬一。

    血緣方面,在大姓之中,劉姓無疑是最親的。因為漢代之前,史書記載僅劉累一人,足見是一個小姓。小姓說明我們祖先比較單一,儘管劉姓宗親之間血已淡如水,但是與其他大姓之間攀親相比,我們之間血緣可是貨真價實,有脈可循,血緣最近。其他一些大姓來源有史可查的公認的就有一百四十多種,恐怕他們之間除了姓氏相同,其他什麼都不同。

    當然劉姓之間也混了一點異姓之血,漢代有據可查只有婁和項。

    在高貴方面,基本上是毋庸置疑。當今中國主體民族漢族,我們主體語言漢語,就是劉姓皇帝四百年江山時期定下來的。華人歷史朝代眾多,往往會在前面標註一個詞加以區別,首都地理位置不同會分成東西南北,時期不同可能會分成前後,皇帝不同可能會標註成皇帝之姓。基本上劉姓都用遍了。東漢劉秀建立,西漢(也稱前漢)劉邦建立,南漢劉龑建立,北漢劉崇建立,後漢劉知遠建立,漢趙劉淵建立,蜀漢劉備建立,南朝劉宋劉裕建立,以上都是史書承認正式朝廷,其他不被認可的更是數不勝數,在歷朝歷代皇帝排名劉姓獨佔20%可以號稱皇帝專業戶。

    趙匡胤在今天商丘一帶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被認為是歷史註定。因為趙匡胤父親名字叫趙弘殷,眾所周知商朝也叫殷朝,周建立後將商朝後裔分封與宋,所以趙弘殷被人解釋為弘揚殷朝,預示著趙匡胤建立宋朝是天註定。同樣劉姓也是這樣,劉姓始於劉累,史書記載劉累為夏王孔甲養龍,而我們華人一直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劉姓後來在歷史上建立漢朝,過於強大,強大到朝代之名已經成為民族之名兩千多年,個人竊以為也是命中註定,冥冥之中讓劉姓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混入劉姓之中一些少數民族基本上都是貴族出生,因為北方少數民族貴族一般都是隨母姓。而從三國開始九品中正制實施之後,中國基本上士族代替以前的貴族,當時公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家有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和蘭陵蕭氏,隋唐時期的五姓七望有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在那個民族大融合時期,少數民族改姓,一般都是以攀附權貴為主,好在當時劉姓不是權貴之姓,應該混入的異族血緣比較少。隋唐之後的宋朝編寫的《百家姓》,直接將劉姓排在280位,不拿放大鏡都找不到。不過這也好,說明我們劉姓血緣乾淨而且高貴。

  • 2 # 肥肥大狗熊

    、劉姓在劉邦之前,是一個小姓,人口不多。而漢之後,人口暴增,出名的劉姓名人幾乎全是皇族,到西漢末年僅享有免稅權的皇族就達到10萬(包括女性)。可見劉姓絕大多數都是皇親國戚的後裔。

      而李王張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大姓,來源複雜。 2、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穩定的統一王朝,朝代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  時間早,則劉氏來源趨於單一,而其他的如“李”姓,到唐朝前人已經很多,故而來源複雜;時間長,則繁衍規模大。

      可見劉氏幾乎全是漢朝皇室後裔——這點有別於漢族四大皇姓的另外三個(李、趙、朱)。 3、無論是王莽篡漢還是獻帝禪讓後,皇室劉氏並未被殺,得以全身而退。

  • 3 # 小生奕軒

    說的不太準確,劉姓起源也是很早的,是堯帝的後裔,始祖是劉累,只是漢之前人數不多,而漢朝時是皇族,之後就變為大姓了!

  • 4 # 世界全史羅銳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姓氏分支開始講起,劉姓發展到現在,大概有以下幾種分支:

    1.堯的後裔中有個人生下來時手紋像“劉累”二字,於是便以劉累為名。他是關於劉姓歷史上最第一個姓劉的人,也是最早起源,劉累生於夏朝,曾經跟精通養“龍”技術的“ 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併為夏代第十三代王孔甲馴養兩雄、兩雌四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最初的“劉”的象形是左側是一個裝盔帶甲的武士形象,右側是條龍,整體形象是:御龍氏劉累。

    2.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陝西劉氏。

    3.出自姬姓,為周太后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

    4.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一、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于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于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二、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5.出自周族的第六代首領公劉的後代,這一支後代相比於第三支劉姓後代要更具備正統性。

    綜上所述,之所以漢代之前少有劉姓名人,主要是因為秦朝以前男子只稱氏,女子才稱姓,只有貴族才兼有姓氏,所以秦朝以前,男子只稱自己是姬氏,而不會稱自己為劉姓。

  • 5 # Microphone吳

    劉姓

    在漢代之前,劉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姓,也沒出現比較大的人物,真正將劉姓發揚廣大的還要屬漢朝,在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後,流行也走到了頂峰,先後建立了西漢、東漢、蜀漢、後趙、後漢、南漢、北漢、劉宋八個朝代,總共出現了59位皇帝,是中國出現皇帝最多的姓氏。

  • 6 # 潘不安講究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劉姓的源流發展。在漢之前,劉姓的源流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祁姓劉氏,另一個是姬姓劉氏。

    先來說說這祁姓劉氏,其最早可以溯源到三皇五帝時期的帝堯陶唐氏。《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硃於南河之南。

    丹朱,姓伊祁、名源明,字監明,號丹朱,本文無意分析堯舜禪讓的是非曲折,總之舜帝時丹朱被封到了唐(今河北唐縣)的劉地,於是丹朱又名劉源明,被奉為劉氏最早的始祖。

    到了夏朝後期,劉氏出生了一個男孩,因其手掌上的紋路像極了劉累二字,便以此得名劉累。傳說劉累長大後向豢龍氏學習了養龍的技術,可當時世間早就已經沒有了龍,本以為是畢業就相當於失業。

    結果“天降二龍”賜予夏帝孔甲,孔甲不知道如何飼養,遍尋豢龍氏不得,卻找到了他們的傳人劉累。就這樣,劉累為孔甲養了長達七年的龍,並因功被封為御龍氏。

    後來有一天,兩條龍中的雌龍突然死了,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劉累不但不報告,反而將龍做成了肉醬還送給孔甲吃。孔甲吃後頓覺鮮美無比,就派人向劉累再取這種美食。

    這時候終於害怕起來的劉累,立刻帶著家人逃到了堯山,即今天的河南省魯山縣隱居了起來。之後劉氏在此地逐漸開枝散葉越發強大起來,其後人便以劉累為得姓始祖,自稱劉氏。

    到了商朝,劉氏被商湯封為豕韋國君,因此又稱豕韋氏,到了商末,樹鴻建立唐國,但在周初時被滅,樹鴻降周被改封杜國,於是又稱唐杜樹鴻,其後人為唐杜氏。

    在《東周列國志》開場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周宣王時期,民間盛傳一首童謠:“月將升,日將沒;桑弓箕袋,幾亡周國”,寓意女子亂政,周宣王被桑木做的弓箕草編的箭袋所殺,周朝幾乎滅亡。而就在此時,一位五十餘歲的老宮女,懷孕四十多年突然生下一個女嬰,被皇后姜氏當做妖孽拋棄於清水河中。

    害怕預言實現,周宣王下令全國從此不許製造售賣桑弓箕袋,違令者處死,又擔心女嬰未死命人全城搜捕。第二天,一對住在深山的夫婦不知道禁令,恰好帶著桑弓箕袋入城售賣,婦人被抓獲後處死,丈夫僥倖逃脫。不久後丈夫聞聽妻子死訊,逃至曠野卻剛好發現了那名被稱為妖孽的女嬰,於是便帶著她遠走褒城,此女便是後來周幽王為之烽火戲諸侯的褒姒。

    多年之後,周宣王突然又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絕美的女子從西邊而來直至宮廷,將七廟神主捆成一束帶著向東而去。又想起那個預言的周宣王立刻詢問查訪妖女的事情,而負責此事的正是杜國第七代國君杜伯,他回稟道:“臣體訪此女,並無影響。以為妖婦正罪,童謠已驗,誠恐搜尋不休,必然掠動華人,故此中止。”周宣王聞聽大怒,竟將杜伯處斬。

    杜伯無辜冤死,三年後,在周宣王狩獵之時顯靈報仇,以朱弓赤矢射殺周宣王,宣王死後姬宮湦(音shēng),為周幽王。

    這個故事是按照正史改編,添加了一些戲劇性的情節,內容可見於《國語》、《墨子》、《太平廣記》、《論衡》等書,除這個版本之外,同時還記載了一種說法,認為是周宣王的寵妃女鳩引誘英俊的杜伯不成,便誣陷他欺侮自己,使其被殺。

    反正不管是哪種說法,歷史上杜伯應該就是被冤殺的,甚至可能真的有“冤魂復仇”的故事發生,所以杜伯在周朝被當做鬼神來祭祀。《文獻統考·郊社考》記載:

    《春秋傳》曰:“宣王殺杜伯而不辜。後三年,宣王會諸侯田於囿,日中,杜伯起於道左,衣朱衣,冠朱冠,操朱弓、朱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也。”因宣王殺杜伯射王,故周人尊其鬼,以歲時奉祠。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即杜伯),其在秦中最小之鬼神也(鬼雖小而有神靈)。

    杜伯被冤殺之後,他的兒子隰 (xí)叔,逃到了晉國並擔任了士師,掌管禁令刑獄,類似於法官。《新唐書·宰相世系》載:

    劉氏“ 在周封為杜伯,亦稱唐杜氏。至宣王,滅其國。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生士蒍。蒍生缺,缺生士會 。”

    士會在晉國從政四十多年,任中軍將、太傅,先封於隨邑,後封於範邑,諡武,因此歷史上又稱範武子,還有隨會、範會等稱呼,其後人也分為範氏、隨氏和士氏。範氏後來與智氏、中行氏、趙氏、魏氏、韓氏共為掌控晉國朝政的六卿之一。

    士會曾因迎立公子雍失敗而流亡秦國,後又被趙盾用計迎回了晉國,但他的一支族人從此留在了秦國,並重新恢復了祖先劉累的姓氏,自稱劉氏。

    到了戰國末期,劉清擔任魏國大夫,封為豐公,帶領族人重新遷回了魏國。劉清生劉仁,舉族遷居豐邑,劉仁又生劉煓,即劉太公,第三子便是大漢開國皇帝劉邦。

    這點在《漢書·高帝紀》中也被提到:

    《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範氏其後也。而大夫範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範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

    所以我們看到劉氏、唐氏、杜氏、範氏、士氏、隨氏都是同宗,可以說是一家人,而在漢之前,稱劉氏的時間並不長,大多以其他姓氏存在,這導致了我們看到漢之前劉姓的名人好像並不多。

    對了,還有姬姓劉氏,其源自於周定王的弟弟,周頃王的兒子姬季子,他被封在劉地,建立劉國,史稱劉康公,因而其後代也稱劉氏。因為劉地是祁姓劉氏的發源地,其在當地頗有勢力,《左傳·哀公三年》記載:

    劉氏、範氏世為婚姻,萇弘事劉文公,故周與範氏。趙鞅以為討。六月癸卯,周人殺萇弘。

    祁姓劉氏和姬姓劉氏世代聯姻,劉康公便是娶了範氏為妻,生子劉定公劉夏,所以祁姓和姬姓的劉氏早已融為一體。而劉氏子孫擔任周王室卿士,操縱朝廷曾經長達一百多年,這估計和範氏的相互支援也是分不開,到範氏在晉國被滅後,晉國還曾以此向周王室發難。到戰國初期,劉國被滅,劉氏才慢慢退出了政治舞臺,於是出場的名人就不多了。

  • 7 # 波雲星

    劉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五種:堯帝的後裔、王季(周文王之父)的後裔、由婁氏改姓而來、由項氏改姓而來及由匈奴姓氏改姓而來。齊人婁敬力陳定都關中,被劉邦賜姓改名為”劉敬“,他還提出”和親匈奴“的政策;劉邦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劉邦將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為感念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劉邦賜項伯為劉姓。這些都是在劉姓成為真正貴姓之後,或者在少數民族在漢化的過程中出現的。中華向以姓為源流,以氏為宗號,氏古唯王公貴族有之。五帝以降,有立功業,建諸侯者,別創氏號,以為姓之支也。周人記載中,“昔少典娶於有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 姜。”劉姓,雖然當今是炎黃子孫中的一支大姓,但該姓也是從姬、姜之類更古老的姓氏裡分化出來。《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周大夫食採於劉亦為劉氏,康公、獻公,其後也”,“周大夫”經考證,已知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後裔,在周成王的時候,被封於劉邑,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偃師縣西南的地方,其後代即以其封邑為姓。河北唐縣是劉姓的祖居之地,而劉姓的發源之地從探源來看亦當在今河南省境內。先秦文字記載本就少,而比起諸侯之姓來,劉姓起初尚算不得最顯貴的姓,史書記載相對於比較少,也是自然之事。戰國時期,有陝西劉氏播遷到河南及江蘇地區,到了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大封同姓諸侯,劉姓則顯貴無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次聽周深的歌心都能靜下來,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