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瀾聽雨潤物無聲

    首先我們先明確什麼是漢奸。漢奸,原指出賣漢族利益的敗類,後引申為背叛中國投敵罪無可赦之人,不只限於漢族。例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出現了大量為日本人賣命的漢奸偽軍。大多情況下泛指背叛中華民族,投靠侵略者,充當其走狗,出賣中國的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敗類,也即通敵或叛國的中國人。《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

    所以,歷史上做過漢奸的人都應該被唾棄!都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在題主所列舉的漢奸中,本人最討厭吳三桂。此人毫無底線,一切皆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他可以投降逼死了崇禎皇帝推翻了明朝的李自成,他如果是忠臣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起兵攻打李自成的,他沒有,反而率兵趕緊回到了老巢山海關,並以此待價而沽,左右逢源,可以看出他的投機性,在已經同意投降李自成後又反悔降清,可以看出他為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這就是小人本色了,在李自成大軍壓境下他如果是英雄的話就可以憑藉雄關與之一戰,就算失敗也不枉大丈夫的本色,可他卻向胡人借兵,引胡兵南下,這和石敬瑭有何區別?

    他還不如石敬瑭,石敬瑭起碼自己做了皇帝,可見此人素質低下,實在是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假如在山海關的是石敬瑭,那麼滿清還能建立在中原的統治嗎?最後,清軍入關後,自甘墮落,成為屠殺民眾的劊子手,為了取悅清廷又殺死了南明的皇帝,晚年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又起兵反清,使民眾又一次為了他自己的榮華富貴遭受了一次兵燹。其人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了生存不擇手段,既沒有遠大的抱負,又沒有與之相配的能力,實在是可悲。

    吳三桂豐富多彩的人生翔實記錄,是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說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書,它給人的警示和啟迪,不知要用過多少口頭說教!

  • 2 # 千年骷髏

    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942年),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補充: 後梁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將劉尋急攻清平(今山東清縣),李存勖急往馳援,為劉尋所圍。石敬瑭率十餘騎擊敗劉尋,救李存勖於危難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由此聲威大振,在軍中名噪一時。他還數次解救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並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但雙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而被世人唾棄為漢奸,民族敗類。隨後,石敬瑭滅後唐,定都汴梁,國號“晉”

    石敬瑭對契丹毫無尊嚴,甚至摧毀了漢人的民族尊嚴,割讓燕雲十六州使得自撤藩籬,中原的屏障盡失,北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往南賓士。日後北方邊患也一直肆虐了數百年,這一地區直到明朝初年才被中原收復。

    石敬瑭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恥的人!

  • 3 # 武丁仗劍決雲霓

    這都是些歷史人物了,討厭不討厭的無所謂了。現在遍地都是中行說,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中間,許多還被媒體捧成了“良心”、“脊樑”。還是承認現實、接受現實吧。

  • 4 # 秋崖978

    這些漢奸都可惡,都不是好東西。

    印響比較深的依次是:秦檜害死了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吳三桂帶清兵入關,石敬王瑭送出燕雲十六州。還有:南宋滅亡在張弘範手裡,中行說是兇奴的幫兇。有人說張弘範雖是漢人,但一直受的他族的薰陶,言下之意,是不是情有可原。但是冉敏為什麼不象他那樣,冉敏的生養條件與張弘範類似,但冉敏救了中原漢人。

  • 5 # HL齊魯青

    雖然都不是什麼好鳥,但也談不上最討厭,這些人任何時候都會有,除了吳三桂,以上其餘幾位,對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捱打局面基本沒啥關係。而且就算吳那個年代,哪有什麼近代的民族和國家慨念,本就是家天下,從他們的角度,就是奴才換主子而己,所以今天審視古人,更該深思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在歷史行進中,逐漸落後於人而挨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中學到教訓並避免陷入歷史輪迴的泥淖中,才是眼下最該在意的。

  • 6 # 奔騰在未來

    張弘範什麼時候成奸臣了?他祖輩生在金朝(河北),他自己生在元朝,長在元朝,家鄉離宋朝幾千里路,做為國家的將軍,為國爭戰怎麼成奸臣了。你知道從遼國滅亡,原遼國的漢軍抗金厲害的,投降宋朝後、金國不幹,讓宋朝送去給金國殺頭,宋朝就送去,剩下的遼國漢軍一看馬上反宋投金,怕以後送去金國殺頭。南宋以後,淮河以北的金國內漢民,受不了壓迫逃了南送,或起義後逃入南宋的漢人。南宋怕得罪金國,大部都抓著送回金國殺頭了。你說北方的漢族人對南宋還會有故國概念麼,恐怕比恨女真統治者還恨他們,殺了岳飛之後,還有一點骨氣麼??

  • 7 # 清白的良心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漢奸,只要是漢奸。都討厭。討厭這個詞用在漢奸身上。太輕啦,要用罪該萬死。你知道日本人侵略中國14年之久,主要原因是什麼嗎?不是中國的槍炮子彈太弱的原因。是漢奸太多的原因。是自己打自己人。如果都不當漢奸,兩個人掐一個日本人也用不一年就掐死完了。

  • 8 # PushkinYin馭萱她爹

    石敬塘,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人,導致中原王朝三百年無險可守。不過話說回來,也促進了民族融合,也促進了漢民族的基因改良。秦檜殺岳飛也是皇帝授意,其實並不算奸臣。

  • 9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品讀歷史的目的,是為了透過體悟歷史人物的得失,來審視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言行作參考,為自己未來做抉擇時提供參考!因此,個人認為品讀歷史時,儘量不要帶先入為主的立場去品讀歷史,更不要帶著個人情緒去看待歷史。

    接下來,個人談一下,個人對秦檜丶石敬塘丶中行悅丶吳三桂、張弘範的看法:

    1,秦檜出自寒門,十年寒窗苦讀,只不過為金榜提名。作為出自寒門的貴子,秦大人一生所求不過權力丶富貴而已。為了求富貴的人生目標,秦大人不惜付出一切,哪怕是要揹負千古罵名,也在所不惜!

    秦大人參與殺害岳飛元帥時,就知道嶽元帥之死是千古奇冤,自己也將揹負千古罵名!因此別人問他,嶽元帥有何罪時,他仰天長嘆一聲道“莫須有”!

    秦大人在守個人名節,還是靠誣陷他人保富貴的抉擇中,他選擇了後者。從這一點上看,秦家後人也不必過於介意秦大人的跪像了,因為這一點是秦大人的選擇,他選了當時的富貴,也就選擇了身後的千古罵名。

    2,石敬塘的家族來自西域,據說他祖上也是從中原西遷的漢人血脈。按現今的說法,他是海外歸國的華裔。類似於民國時期的宋美齡女士丶宋子文先生那種出生。

    五代十國時,石敬塘榮獲了一方諸候的地位,他為了保住個人的權力,為了個人的事業,他勾結了草原帝國契丹。他為了保住個人權力,就將一部分原屬於他所統轄的中原故土,割讓契丹,這片土地就是“燕雲十六州”。遼國自此獲得了“燕雲十六州”的控制權,直至遼滅亡為止。

    燕雲十六州是中原門戶,一旦丟失就讓中原門戶大開,造成了中原百年不寧,也起到了改變歷史走向的作用。從這一點上看,石敬塘可謂罪大惡極。但是站在他個人的角度上看,他對中原不是很有感情,他也沒有什麼家國情懷,他將個人利益看得比一切都重!當然,這樣的人終歸不會有好結果。天理昭彰,壞人即便一時得意,最終逃不過天數。

    3,中行悅是一名宦官,他曾經受到了漢廷的迫害,他活下去的目的就是為了報仇,就是為了要助匈奴滅漢朝,給漢朝臣民以無盡的恥辱。此人因一己之仇,而報復天下人,雖最終其惡念未得逞,但是依然給天下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直接導致漢人丶匈奴人死傷無數,直接導致了匈奴的沒落!中行悅一生可謂罪大惡極,為了一己之恨,禍害天下人。

    4,吳三桂是個私慾極重,目空一切,自恃聰明的人。他不顧主上安危,不感主上恩德,崇禎帝向他求救,因無足夠的錢財給他,他就冷眼看著大明亡國。

    吳三桂無家國觀念,一看李闖王沒有給他開出超級待遇,他就勾結清朝。

    吳三桂無自知之明,他妄圖讓清軍與闖王拼個兩敗俱傷,然後他再來個通吃,結果他反而被清朝算計,導致他率領的軍隊,幾乎損失殆盡。

    吳三桂無自知之明,也不識時務。他降清後,本已得了富貴,卻依然居心叵測,還想造反,結果被清朝給剿滅了!

    吳三桂之死就是他貪慾無度丶自不量力所致。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吸取教訓,要保持家國情懷,要適當的剋制個人慾望。

    5,張弘範是漢人,但是其家族脫離漢人王朝,已經有二百多年了。因此,他不忠於漢人政權,是情有可原的。

    張弘范家族的覆滅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那就是服務於有明顯種族主義傾向的異族政權,終歸難有好下場。生活在西方社會的亞裔人士,對此應保持高度的警惕!

    綜上所述,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我比較憎惡中行悅這種人。這種人不為名丶不為利丶不為權,僅為了一己之念,就去禍害天下,極其可恨。

    漢廷也許對不起中行悅,但是天下的漢人並沒有欠他什麼;收留他禮遇他的匈奴人,更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可他讓眾多無辜之人慘死。他的仇報沒報是他的事,而那些無辜慘死的人們的仇,又去找誰報去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要遠離壞人,尤其是要遠離那些挑起動亂丶挑起戰禍的傢伙,更要遠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人。

  • 10 # 象園IT茶農

    首先,漢奸的定義是漢族人出賣國家的利益,苟延殘喘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吳三桂無疑是最正宗的漢奸了。所以也是筆者最為憎惡者。

    在國家意識淡漠的古代,人家石敬瑭壓根就不是漢族人,不過這傢伙割讓幽雲十六州,讓中華民族飽受欺凌400多年,被釘在恥辱柱上也是罪有應得。張弘範幾代人都是蒙古人,算是華裔蒙古人,不必太多苛責。秦檜充其量是鴿派軟弱派求和派,是文人敗類的典型。中行說是這幾個醜類中資格最老的前輩,不過危害也是有限,因為很不幸他生活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代,遇到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戰神,所以漢奸的謀略危害一直被打壓到死。

    再說吳三桂,作為高幹子弟,幾代人世受皇恩,吳三桂作為當時的高富帥年紀輕輕的就當了戰略要地的小司令。真可謂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小吳就會享一世榮華富貴,可是歷史的程序往往就是出意外。

    公元1644年,農曆甲申年春,闖王李自成猛攻北京城,崇禎皇帝急令吳司令帶關寧鐵騎進京勤王。接召之後,吳司令向北京緩緩移動,山海關到北京城,緊急行軍一個晝夜就可抵達,而吳司令搖搖晃晃走了半個月還在半路上。此時的吳司令在等一個訊息,不久他等到了。北京城破,皇帝以身殉國。李自成允諾吳三桂以高官厚祿,吳三桂喜不自勝,加速前行。半路他又得到一個令他魂飛魄散的訊息,他的老子吳襄被李自成部下拷掠,愛妾也被霸佔。這時候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漢奸吳梅村詩),轉身加速跑回山海關。後來的文人或者無聊者說吳三桂是因為陳圓圓所以拒絕了李自成,我要說吳三桂從來沒有那麼偉大的愛情。他的背叛主要是因為對農民軍的不信任,對自己前程的擔憂。

    驚魂未卜的吳三桂有得到一個讓他五雷轟頂的訊息,闖王李自成親自提兵來征討吳三桂。不出意外的話吳三桂必敗無疑,但是偏偏這次又出意外。吳三桂做了一個影響中華數百年的決定,華夏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此時的吳三桂思路異常清晰,李自成的大軍靠他的關寧鐵騎是抵擋不住的,自己瞬間會灰飛煙滅。所謂狗急跳牆,現在總不能跳海吧。於是吳三桂無奈的可恥的向關外的滿清求援。多爾袞大喜過望,打著為明朝崇禎皇帝報仇的幌子開始了入主中原。後來的事情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中華大地生靈塗炭,吳三桂像一頭髮瘋的豺狼一樣作為滿清侵略中華的急先鋒,從北到南。最後落腳在雲南被封為滿清平西王。

    狡兔死走狗烹,三十年後吳三桂在滿清政府的不斷猜忌下裝模作樣的扯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可惜吳王爺作為一個政治投機份子,造反的這種高難度動作是玩不來的,結果必然是身死名裂,最後還被史官羞辱一番,說吳三桂當了三個月皇帝。實際情況是找了個姓朱的百姓給腿上刺了幾條龍,擁立為帝,玩了幾天政治過家家遊戲。

    吳三桂自始至終是一個政治投機份子,但是關於民族氣節方面,第一次山海關引狼入室有政治文盲李自成亂作為的因素,但是在昆明逼死坡絞殺永曆帝是無論如何無法推卸責任的。

    當了異族一輩子的狗,最後被猜疑,被挫骨揚灰也算是罪有應得。

    吳三桂引狼入室,讓愚昧統治文明,是歷史的大倒退,讓中國民族飽受欺凌,1644年開始屢見史書的屠城,剃髮令,嘉定三屠,揚州十日,1840年以來的國仇家恨,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血淚留了305年。

  • 11 # 大白白野

    這五個漢奸都遭人討厭。如果要分出之最的化最討厭的是石敬瑭、秦檜、然後是吳三桂、張弘範、中行說。

    石敬瑭作為一名堂堂的雄赳赳武將,反叛後唐,為了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造成以後中原王朝失去天然屏障,無險可守。堂堂大丈夫,不知廉恥,甘做“兒皇帝”,還每年向契丹進貢三十萬匹帛。

    這種賣國行為,連他的部下都感到太過分了。將領劉知遠勸阻石敬瑭說:“向契丹稱臣還說得過去,稱契丹王為父親恐怕太過分了;用金銀財物賄賂契丹,已經能夠使它出兵增援了,哪裡用得著割讓土地。我擔心割地會造成隱患,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秦檜是歷史上有名的惡臣,殺忠臣岳飛,自毀長城,做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秦檜等四奸雕像幾百年來跪在岳飛墓前,這種“待遇”恐怕很難找出第二例。

    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清朝進而統一全國。以前吳三桂成為投降派代表人物,現在要仔細研究當前複雜形勢對吳三桂的作法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後來又反叛清朝造成大量平民百姓死亡,這一系列作法遭到後人非議譴責。

    張弘範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流亡朝廷。張弘範是名將張柔的第九子,張弘範出生的四年前金朝已經滅亡,張弘範原本便是元朝的人,所以幫助元朝滅宋並不能簡單將其稱為奸臣。只是作為漢族人消滅了最後的南宋政權讓有些人心裡似乎接受不了。張弘範消滅南宋後曾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而還, 後來,有個秀才,在他這七個大字前面又加了一個“宋”字,於是變成“宋張弘範滅宋於此”。這樣一來,張弘範便是自取其辱。

    中行說是漢奸,但是他當漢奸也和漢文帝有關係。漢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並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 中行說到匈奴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給老上單于出了不少壞主意。中行說是太監,本身不是完整人,還硬派他去匈奴,導致他由此心理扭曲恨漢朝,投降了匈奴。歷史上記載了中行說一些言論,也屬於爭議範疇。中行說是太監謀士的身份,沒有能力帶兵打仗的,破壞程度有限。

  • 12 # 英皇騎士

    正所謂

    英雄無論出處。

    乞丐莫談德行。

    修養源於教化。

    生存始於本能。

    都是,時代的產物。時代造就了他們。無可厚非。

  • 13 # 韓I949

    當然是秦檜,因為被他陷害致死的是民族英雄岳飛,雖然為尊者諱秉承趙構的旨意,但他是第一個執行者,岳飛一生坦蕩,曾言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命,則中原收復有望,與士卒共甘苦,同生死,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可見軍紀之嚴明,從那首流傳千苦的滿江紅詞就可以看出他對敵人的切齒痛恨,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靖康之恥給漢民族帶來巨大的痛苦,王室北擄,如趕畜牲一樣,衣冠南渡,一路上攜兒帶女,災民遍路,苦不堪言,髙宗建都臨安偏安一隅,幸有中興四將,其中翹楚者岳飛也,相持在江準一帶,後,金兵勢衰己成強弩之未,退至黃河以北,岳家軍己抵黃河南岸,如君臣同心則恢復有望矣,奈昏君佞臣十二金牌召回岳飛,功敗垂成,令壯士扼腕令英雄嘆息,父子三人屈死於風波亭,莫須有,何能服天下人,歷史上漢奸多矣,甚者莫過於秦檜,白鐵無辜鑄佞臣,他們要在嶽王墓前跪上億萬年,如讓秦檜站起來,則漢民族不復存在矣。謝謝。

  • 14 # 小青峰曰史

    不要搶,讓我來!中華民族浩浩蕩蕩的歷史,曾經湧現出一批批奸臣,破壞了國家的統治,社會的穩定,導致國家滅亡。在小青峰看來,吳三桂是最令人討厭的,他是清初貴州戰亂的禍殃。

    清朝統治的267年是貴州歷史上變革劇烈的時期。變革從行政管理制度的興廢、省際疆域的調整、生產方式的革新、社會生活的進步,一直到人的視野與思維方式的變化,幾乎涵蓋了政治與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兩個多世紀,貴州似乎在啟動和完成著一次歷史性跨越,這種跨越,正是由清初平定“三藩”之亂揭開的帷幕。

    對吳三桂這個人,貴州人是沒有什麼好印象的。這位“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明末遼東總兵官,從抗清、降清到反清,走了一段與眾不同的迂迴人生路,說來說去無非是圍著“權”和“利”二字打轉。

    李自成的農民軍迫近北京時,崇禎帝曾飛檄令吳三桂入衛京師,他遷延不行。農民軍攻陷北京後,李自成多次招他歸降,他同樣猶豫再三,但在得知愛妾陳圓圓被掠,其父被拘押的訊息後卻勃然大怒投向清軍,上書多爾袞,請求清兵入關滅“賊”。其實,吳三桂的“為紅顏而降清”,不過是矇騙世人的一個藉口。

    降清之後的吳三桂,與清軍聯手在一片石打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受封為平西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吳正式掛上平西大將軍印進軍陝川,掃蕩李自成農民軍的餘部,圍剿張獻忠的農民政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會同清軍多尼等向雲貴地區的南明永曆政權發起進攻。順治十五年(1658年)春,吳三桂由重慶出兵攻佔遵義,次年正月進入雲南昆明,將南明永曆帝趕到了緬甸。

    雲貴地區納入清廷統治之後,清王朝面臨的是一種政治上動盪不寧、經濟上閉塞落後,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交織的殘破局面。為了安定西南邊疆,清初的統治者不得不認真考慮一套有別於內地的治理方略,推行一系列相應的治黔措施。但要治理雲貴就必須有人來負責,在這件事上當年的順治和康熙兩個皇帝卻辦了件錯事。他們沒有從朝中另擇熟悉西南地區情況的能員到雲貴掌控局勢,而是就近讓吳三桂統率全域性,終至釀成大患。

    《清實錄》中有一段記載清廷決定重用吳三桂的文字,是順治皇帝下給吏兵二部的諭旨。該旨稱:“當滋地方初定之時,凡該省(雲南)文武官賢否甄別舉劾,民間利病因革興除及兵馬、錢糧一切事務,俱暫著該藩總管。”這道諭旨將雲貴兩省無所不包的大權授予了吳三桂,到康熙元年(1662年)更增加了一道“貴州接壤雲南,皆系巖疆要地,苗蠻雜居無二,其一切文武官員兵民各項事務,俱照雲南例,著平西王管理”的委任,給吳三桂來了個錦上添花,讓他的權力翻了一倍。

    讓挾平西戰爭勝利之威、手握重兵的吳三桂“移鎮雲南”,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再授之以總管“一切事務”的大權,這無異給野心勃勃的吳三桂提供了擁兵自重,獨霸一方的機會,以至釀成了後來延時8年,禍及10省的戰爭。就這一點說來,清初的“三藩之亂”,實際上是順治時期對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一批明朝降將處理失誤埋下的禍患。

    虎踞雲貴的吳三桂視清廷如無物。雖然身居平西親王位,統轄著雲貴兩省,他仍覺得不滿足,進而要求雲貴兩省的總督、巡撫統統“聽王節制”。他的專橫跋扈發展到“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吳三桂大肆擴充軍力,安插親信,每年除了向清廷索取數以千萬計的軍費外,還不斷向雲貴土司勒收金銀財貨。貴州的水西地區因為緊鄰雲南第一個遭了殃,成為吳三桂劫掠的主要物件。

    在清初的貴州土司中,水西宣慰使安坤不僅是歸降清廷最早的土司之一,在清軍進軍雲貴時,還立下不小功勞。可以說,如果沒有安坤的全力協助,清軍在雲貴地區的軍事行動不可能那麼順利。安坤不僅忠誠於中央政府,多次抵制了殘明勢力的誘惑,始終保持與清廷的良好關係,在維護貴州政局穩定上,一直髮揮著積極作用。

    然而,吳三桂為遂一己之慾,竟於康熙三年(1664年)統領10鎮大軍由畢節七星關進入水西地區,向安坤所部發起進攻。在吳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水西兵連敗於歸集、米裸。

    但安坤的聰明在於充分利用熟悉地利的優勢,不與兵多將廣的吳三桂軍進行主力交鋒,率領部下不斷奔走佯敗,將吳軍一步步誘入陷阱。吳三桂果然中計,在果勇底城落入10萬水西軍的包圍,3萬人馬成了籠中困獸。不幸的是水西內部出了奸細,安坤的抵抗最終遭到失敗。安坤本人不幸被俘,慘遭殺害,水西宣慰司亦被撤廢。

    曾有人撰文為吳三桂大鳴不平,認為古今論者很少有人對吳三桂作出公允的評價,“致使他潛心開發雲南、貴州的歷史功績,也被淹沒在一片咒罵聲中。”這種根據歷史表象做出來的結論,顯然離事實甚遠。

    吳三桂統治貴州達20年之久。其間,貴州境內戰亂連年,各族人民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平靜的日子。吳三桂的割據稱雄,不僅給貴州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延緩了貴州社會變革的步伐,更製造了清初貴州的戰亂。

  • 15 # 書南的爸爸

    石敬瑭和吳三桂,首先來說石敬瑭在唐末認契丹人為父,為了一己之私利,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自此燕雲十六州便成為了遼國的疆域,失去了華北地區這道天然的屏障,中原政權再也無險可守,直至黃河附近都是一馬平川,從此中原的門戶大開,這無疑是對中原政權的一個噩夢。此後四百年裡,對每一箇中原王朝來說,收復幽雲十六州始終是他們最重要的一個夢想。宋朝為此奮鬥了數百年,直到明朝建立幽雲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中原國家的懷抱

    吳三桂,也是為了一己之私利讓出山海關,讓得滿清進關,清朝統治中國將近三百年,也是他殘忍地殺害了大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吳三桂不知保天下,反而助紂為虐,禍亂天下,雙手不知沾滿了多少漢人同胞的獻血,真是罪惡滔天。 而且到現在吳三桂和石敬瑭都是賣國求榮的人

  • 16 # 臥雪堂

    這幾位其實都還好,秦檜是為君解憂,石敬瑭是迫在眉睫,中行說是心有憤恨,吳三桂是事已至此,張弘範是二代元臣。都有藉口,但還有一位,沒原因,純屬愛好當漢奸,他就是范文程,這傢伙是最徹底的一位,自己屁顛屁顛主動上門當漢奸,關鍵大明對得起你呀,你祖先在洪武朝時犯事,朱元璋念在他是范仲淹的後人饒了他,這到好,明末你反而以倒明為樂趣,真是歷史最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 17 # 仁者厚德載物

    在中國歷史上的大漢奸中,吳三桂無疑是罪惡滔天的頭號大漢奸,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危害最大後果最嚴重。

    吳三桂引狼入室,勾引清軍入關,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造成幾千萬甚至上億漢族同胞被清軍血腥屠殺,吳三桂還殺害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全家三百多人,親手徹底滅亡了自己的祖國明朝,使中華文明倒退幾百年。

    中行說不過為匈奴出謀劃策的謀士,眾所周知,匈奴被西漢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打得一敗塗地,因此中行說造成的危害非常有限。

    石敬瑭是沙坨族,不是漢族人,因此不能說是漢奸,最多算賣國賊,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出賣給遼朝,給歷代中原王朝帶來巨大威脅。何況石敬瑭是後晉王朝的開國皇帝,說石敬瑭是奸臣不太合適。

    秦檜是南宋王朝的投降派,但皇帝趙構才是南宋最大的投降派,是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的罪魁禍首。奸相秦檜不過是昏君趙構的幫兇,當然秦檜權傾天下,結黨營私,殘酷打擊南宋的主戰派,說秦檜是漢奸也無可厚非,但趙構才是南宋頭號漢奸。

    但秦檜與金朝第一次議和,也為南宋收復河南陝西等地區,可見秦檜並沒有滅亡南宋的企圖,南宋在秦檜當政時期也沒有滅亡,宋金議和在客觀上還有利於南宋經濟發展。因此秦檜對祖國與同胞的危害遠遠不如吳三桂洪承疇范文程等明朝末年的漢奸嚴重。

    至於張弘範出生在金朝,南宋並不是他的祖國,因此張弘範雖然幫助元朝滅亡南宋,但並不是滅亡自己的祖國,因此作為漢奸,張弘範遠遠不如吳三桂那樣嚴重。

  • 18 # 針灸推拿許大夫

    大家好,我是寶貝疙瘩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四個人裡面我最討厭吳三桂,為什麼呢?讓我們細細來說。

    先來介紹下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身高約合現今1.73米,武舉出身,錦州總兵吳襄子,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明天啟末年曾帶二十餘名家丁救其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曾在北京短暫逗留,遍識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吳偉業稱其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禎帝飛檄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十六日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後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請清兵入關滅賊。李自成聞知此訊,4月13日,親率大軍十萬號稱二十萬,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清攝政王多爾袞,清兵入關。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釋出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大周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

    討厭他的原因有兩點

    1.投降多爾袞,引清兵入關。

    2.絞殺南明永曆皇帝。

    3.三藩之亂,反叛清朝。

  • 19 # 天地學史

    秦檜是北宋朝欽宗時的狀元,後來徽欽二帝被俘虜。他主動請纓為談判大使出使金國,當時朝野讚譽一片,後來他從金國回到高宗趙構為帝的南宋。被重用,任命為丞相。他在朝中遍佈黨羽,打壓朝中以韓世忠,岳飛等主戰派。高宗趙構對當時掌握重兵的將領十分猜忌,因他曾經在″苗劉兵變時",險些送命,所以他一直想解除岳飛,韓世忠,劉琦等將領的兵權。他無心北伐一心與金國求和,以當時南宋的實力,要恢復北方失地,確實不現實。岳飛政治上不成熟,屢次上疏要高宗立儲,又當時岳飛的軍隊在幾大元帥中軍力最多,最強,又積極北伐,言;直搗黃龍府,迎二聖!高宗十三道金牌召回岳飛,秦檜將他及女婿張憲,岳雲殺害,罪名卻是″莫須有",當時高宗與金人議和的條件中有一條就是要解除岳飛的兵權,將他治罪。秦檜雖然殺死了岳飛父子固然可惡,但實際上罪魁禍首實際還是趙構,秦檜雖是大奸臣,但他對於主和的皇帝是忠臣。石敬塘本是後唐李克用的舊部,也是沙陀人。後來唐末帝李從珂稱帝,石敬塘與其厲來不睦。他恐被其所害,賄賂其左右,任天平軍節度使。他坐鎮北地後,反叛朝廷。因其勢力不大,他勾結契丹,許諾割據燕雲十六州,打敗了後唐軍隊。他又拜小自己後多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親,自稱"兒皇帝″。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後,中原王朝後來對北方遊牧民族一直處於地利劣勢,影響達四百年。石敬塘其實是最大奸臣。中行說是西漢文帝時的宦官,文帝派他為使去和親當時強大的匈奴。他不想去,可文帝堅決不允。他懷恨在心,一到匈奴就叛變了,將漢朝的軍事情報,全都出賣了。並給匈奴出謀劃策。他將死去人畜的屍體投入漢軍經過的水源中,漢人得瘟疫的不計其數。他是古代"細菌戰″的創始人,不過卻也也。是第一個對漢人有傷害的″漢奸。″張弘範是割據軍閥張柔之子,張柔本是臣屬金國,後來投降元朝,張弘範從小聰明異常,文武雙全。深受忽必烈重用,任其為滅宋主帥伯顏的副手。他先後攻佔了襄陽,並擊敗了文天祥和張世傑等。崖山滅宋之戰他和弟弟張弘正是主帥。此戰後,南宋滅亡。吳三桂本是將門之後,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都是明朝總兵。李自成攻打北京時,他本準備投降。後來因聽說愛妾陳圓圓被李闖軍霸佔,父親及全家被李闖軍關入監牢。一氣之下,降清,和多爾袞聯手擊敗大順軍。自此後成為清軍滅明朝的急先鋒,南明的弘光帝也是被他殺死的。清廷評他居功第一。被封平西王,坐鎮西南數十年,他任命提拔的官員被稱為西選,在朝中遍結關係,他在西南建立了獨立王國。少年康熙親政後,想削藩,他聯合其他潘王造反,並稱帝,後病死於軍中。他的家人兵敗後,被誅賊。他屬於明代的漢奸第一人,也是遺臭萬年的亂臣賊子。綜合起來,這幾人我最討厭石敬塘,因他的割讓燕雲十六州,對中原漢人危害極大,給當時人民帶來的傷害深遠,延續數百年。

  • 20 # 天魔書生

    這五個人最討厭的就是,石敬瑭,和吳三桂,為什麼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眾所周知,使我中華文明斷層的便是元清兩個異族統治王朝,現在當然是少數民族大融合中華民族一家親。可以前那卻是世仇啊,元朝把我們變成四等人,新婚的妻子初夜權還要交給蒙古人的保長,清朝更是實行愚民政策,閉關鎖國,把明朝流傳下來的火器技術,航海技術封鎖,使我們與現代技術脫軌,把中華五千之文明的優越感淡然變成落後,以至於後來八國聯軍侵我華廈,英法聯軍燒我國土,圓明園奇珍異寶,被別人掠去……

    首單緣由便是石敬塘,他雖不是漢族人,卻佔領了中國大地,不顧廉恥,拜比自己小的契丹皇帝為太上皇,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從此長城關險不在。沃野牧場無存,騎兵中的戰馬養育地丟失,軍事能力大打折扣,只能以多數步兵對戰少數民族的騎兵,異族虎視中原,近在咫尺。

    而吳三桂,即便家仇國恨,也要守住關口,主動放棄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口,讓滿清得以入主中原。而滿清開始大量屠殺,使我華夏文明遭受第二次斷層。最可氣的是還絞殺了南明皇帝,致使漢人封建王朝的皇族血脈也流失……

    而其它,如中行說,初衷是不想去匈奴的,最後也可能是出於報復而獻計獻策,幸好碰上衛青,霍去病這兩位戰神,相比之下危害甚少。張弘範乃漢裔蒙人,跟出身環境有關,站在他的立場,他滅掉的是敵國。秦檜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實乃趙構旨意,背鍋而已,當然他自身也是有才無德。秦檜不出,也會有其它“檜”出來的,當然我不是想洗白這個秦檜。

    最後,希望我們現在,民族大團結更融洽,共同抵禦外敵,為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610,D750,D780,Z6單純比畫質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