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赤壁度》諸葛亮把烏龜放在沙盤裡面,用八卦陣破敵,那麼沙盤在古代叫什麼名字呢?
43
回覆列表
  • 1 # 秦牧哥哥

    這個題由我來回答:就叫做沙盤。 秦始皇親自堆制軍事沙盤,其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迴圈,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沙盤雛形,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

    具體的看看《赤壁》裡面,諸葛亮(金城武)把烏龜放在沙盤裡面,暗示出應該用八卦陣破敵,嘻嘻,果然古代的沙盤是做軍事用的啦。

    2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沙盤可能是東漢。

    東漢名將馬援曾經被漢光武帝劉秀派去偵察隴西,回來後就用白米堆整合山川地勢,道路分佈,給劉秀講隴西形勢。這是最早由記錄的沙盤,至於原名叫什麼 史書無記載。

  • 2 # 尋龍點金

    沙盤起源可能比較難知道了。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沙盤可能是東漢。

    東漢名將馬援曾經被漢光武帝劉秀派去偵察隴西,回來後就用白米堆整合山川地勢,道路分佈,給劉秀講隴西形勢,我想這可能是中國記載沙盤最早使用的歷史記載吧。

    不過史官的記載我始終覺得有些蹊蹺,也許未必是白米,而是白沙加上膠泥,一般讀史書的都是文人,並不懂那些軍事上的事情,就隨便記上那麼一筆。古代軍隊中的很多東西都是嚴格保密的,現在基本上不存在文字記載。

    也許,在秦漢,甚至在戰國就有了比較精確的軍用地圖和沙盤,但是保密的緣故而不見於歷史記載,如果不是因為馬援和劉秀的身份,也許連這一筆也不會記錄下來。

    至於西方歐洲國傢什麼時候出現沙盤,就不太清楚了

    ——————————————————————————————

    在軍事題材的電影、電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指揮員們站在一個地形模型前研究作戰方案。這種根據地形圖、航空像片或實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關係,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制的模型就是沙盤。沙盤分為簡易沙盤和永久性沙盤。簡易沙盤是用泥沙和兵棋在場地上臨時堆制的;永久性沙盤是用泡沫塑膠板(或三合板)、石膏粉、紙漿等材料製作的,能長期儲存。沙盤具有立體感強、形象直觀、製作簡便、經濟實用等特點。沙盤的用途廣泛,能形象地顯示作戰地區的地形,表示敵我陣地組成、兵力部署和兵器配置等情況。軍事指揮員常用以研究地形、敵情、作戰方案,組織協同動作,實施戰術演練,研究戰例和總結作戰經驗等。沙盤還常用來製作經濟發展規劃和大型工程建設的模型,其形象直觀,頗受計劃決策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青睞。

  • 3 # 隨剪動漫

    經我查閱資料

    在古代也是叫沙盤 也就在地圖上建起的3D模型

    沙盤就是一種根據地形圖、航空像片或實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關係,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起的模型。一般用研究作戰方案的場景,現在也有房地產公司會用到沙盤模型。

    沙盤

    在一些軍事影視中,經常會出現指揮員們站在一個地形模型前研究作戰方案的場景。而這種根據地形圖、航空像片或實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關係,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起的模型就是沙盤,它是一種建築模型。

    沙盤的歷史

    據說,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時,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個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迴圈,這是最早的沙盤雛形,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

    除了在軍事上的應用外,沙盤還應用在施工單位及房地產行業,類似一個效果圖,可以讓使用者清晰的感受到整個工程的全部面貌。如今除了實體沙盤外,還有電子沙盤。

  • 4 # 電影看歷史

    沙盤在古代也叫沙盤,是用沙土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地形模型。它根據地形圖,航空照片或實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製作。通常步以兵棋,以顯示地形和地面目標。主要用以研究地形,敵情,作戰方案,組織協同和軍事訓練等。沙盤上的兵棋,就是供沙盤作業使用的軍隊標號圖形和表示人員,兵器,地物等的模型式棋子,如表示直升機,坦克的小模型等。

    沙盤是用沙土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的立體模型。用以研究作戰區域的地形、地貌,敵我雙方兵力佈置等情況,利於直觀的研究作戰方案。沙盤是用於軍隊訓練與演習中的模擬推演,它運用獨特直觀的沙土教具,融入戰場可能的變數,再結合敵我角色扮演、戰場情景模擬、導演的點評,使參訓人員在虛擬的戰爭環境中,全真體會戰爭過程。

    在一個大型平臺上用沙土等材料模擬戰場的地形,用不同顏色(敵我各用一種顏色)小旗子或者小模型(士兵或戰車飛機模型)代表這個戰場上的軍隊,並根據實際情況放在沙土地圖的相應位置主要用於指揮官戰場形式的分析與部署以及軍事推演。

  • 5 # 潘不安講究史

    沙盤在中國古代一般叫做“聚米”,或者“聚米畫沙”。

    中國古代最早的沙盤概念,有記載的大約始於秦始皇,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這樣描寫其陵墓內的景象: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相當於將他的陸上疆土完全復刻到了地下,但這終究是根據傳說所做的描述,沒有人知道始皇陵內到底是怎樣的場景。

    而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將“沙盤”這種方式作用於軍事上則最早出現於東漢初期。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已經平定中原的漢光武帝劉秀親征隴西軍閥隗囂,當行軍至扶風漆縣時,因其地形險阻,眾將領出於劉秀的安全考慮都不建議繼續冒險深入。正在劉秀猶豫不決的時候,奉命瓦解隗囂集團內部的馬援恰巧趕到。大喜之下的劉秀連夜召見馬援,將眾將的意見告訴他,並徵求意見。

    《後漢書·馬援傳》記載:

    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本是扶風郡人的馬援不僅陳述了隗囂集團內部已經土崩瓦解,更透過自己對故鄉的熟悉,憑藉米堆完整重現了當地地形,將大軍如何行軍,如何駐紮介紹的清清楚楚。

    看著面前的“沙盤”,不,應該說是“米盤”,劉秀感慨道:“敵虜都在我的眼中!”第二天,馬上率軍行至高平第一城,同時涼州太守竇融也領河西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五千輛與劉秀會合。隗囂軍見狀,十三員大將及十萬餘部眾不戰而降。

    於是古人講這個典故稱為“聚米成山”,並將類似於馬援的這種利用米盤復原山谷地勢的行為稱為聚米。後來,又將《漢書·張湯傳》中:

    初,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為中郎將,將兵隨度遼將軍範明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鬥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張安世的“畫地成圖”合用,並稱為“聚米畫沙”。

    不過呢,“聚米畫沙”雖然是古代合格將領都掌握的技能,但是卻沒有得到系統的記載和描述,包括稱為中國古代軍事百科全書的《武經總要》中都沒有介紹這個有趣的技術。

    大概是因為這個技術看似高大上,但是起點非常的低,只要被點破了,就連小孩子都會。真正應用到實際,其實考驗的是將領對地形的瞭解,兵法要素中“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以及另一門叫做“製圖”的技術。

    在電影《赤壁》中,諸葛亮所用的沙盤看似先進,其實對古人來說即笨重又麻煩,一般只用於在家練習兵法和向人展示,在實戰中遠沒有一張描述詳盡的地圖好用。這也是另一個沙盤沒有在中國古代得到發展的原因,相反的地圖製作在中國古代卻得到了高度的發展。

    最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軍事地圖的概念,在管仲所著的《管子》中便有最早的記載:

    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軒轅之險。濫車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之所茂道里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錯者盡藏之然後可以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後,不失地利,此地圖之常也。

    上個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震驚世界的文物,不過大多數人的目光只集中在那具距今2100年多年,卻依然儲存完好至今未腐的女屍身上。鮮少有人知道,當時馬王堆中還出土了一張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的軍事地圖。

    這張繪製於公元前138年之前的軍事地圖,長980毫米,寬780毫米,上方標有“南”字,左邊標有“東”字,內容主區為今天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瀟水流域,比例尺大約為1∶8萬到1∶10萬。它用黑色單線描述山脈走向,標記有九座山頭的名稱,以湖藍色標註河流、湖泊的寬窄大小,對描繪的20多條河流中的14條標註了名稱。地圖又以黑、紅雙色框突出標註了9支駐軍的位置,並以大小表明軍隊規模,以紅色三角標明城堡,紅色圓圈標明居民地,並於旁標註居民戶數,再以紅線標示守備區的範圍,邊界線上還標出了留封、昭封、居向封等邊塞烽燧點。

    這張地圖,將漢軍在當地的軍力部署,防禦結構,地形地勢標記的一清二楚,其精度之高已經達到了現代測繪技術出現之前,實地測繪地圖的頂峰。試想有這樣的一張地圖,誰還會願意用沙盤呢?

    實際上,1811年現代沙盤出現在普魯士時,最初也只是王宮內的軍事遊戲。一直到了20世紀初沙盤才逐漸應用到軍事訓練,再到一戰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模擬戰場情況的相關技術,沙盤才開始在作戰指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至於古代影視作品中,在戰場出現沙盤之類的東西,只當是一種噱頭好了。

  • 6 # 開卷有意思

    沙盤、木圖

    秦始皇親自堆制軍事沙盤,其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迴圈,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沙盤雛形,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樣的奇石小山算奇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