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里路耶
-
2 # 翠軒聽雨
對於一個才出生兩個月的嬰兒,最需要的莫過於母親的懷抱!雖然他(她)是那麼幼小,看似什麼也不懂!但對於母愛的味道的追逐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如果不是情非得已,還是不要在這個時候交由旁人;如果必須如此,想要知道孩子將來還認不認自己,我想取決於你們帶孩子的方式。
一,白天婆婆幫忙帶,晚上自己帶
如果是這種情況,婆婆起到的是主要帶孩子的作用,但自己也參與到了照顧孩子的事情。長此以往,雖然孩子可能比較依賴婆婆,但對於媽媽,也不會太陌生!
二,孩子完全交由婆婆帶,帶到三至四歲。
如果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可能會認為孩子三四歲的年齡什麼也不懂。如果那樣,你就想錯了。其實孩子從幾個月開始就會認人了,對於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格外依賴。一歲左右就能分清親疏遠近了。到三四歲的年齡,孩子都能上幼兒園了,如果之前長時間不見媽媽,恐怕對於媽媽已經沒有太深的印象。在孩子眼中,最重要的人便是奶奶了!但如果這時自己接過手來,慢慢給孩子聯絡感情,也為時未晚!
三,孩子完全交由婆婆帶,帶到更大
這種情況我就不必細說了,完全讓婆婆帶的年齡越大,母子之間的感情越淡,越難以修復!孩子即使認自己,也可能只是一個稱呼,而非出自真情實感!
同樣作為一個媽媽,我有親身經歷,我也曾在孩子幾個月到一兩歲的時候出去工作而與孩子分開!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想念孩子的滋味,也感受到了孩子對我的疏遠。同時更加意識到陪伴孩子是一件多麼幸福和重要的事情!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作為父母的除了生他(她),養他(她),還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希望我們為人父母的都能做一對合格的父母!
-
3 # 冬醒力群
這個將來指什麼時候?是到孩子長大嗎?那你別指望了。老婆子如果有足夠的精力和財力養大孫子,那孩子絕對不會認你,或者認你,也毫無感情,如同外人。但如果你儘可能多的看望孩子,比如一個星期,一個月,密度較大,並親密接觸,那就沒太大的問題。
-
4 # 二一研習日記
我朋友的老闆,她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她就把孩子交給她婆婆帶了,她自己來上班。
現在孩子兩歲多了,和她一點也不親,除非給手機才叫媽媽,每天和她奶奶一起睡覺,也不找她。
前幾天她帶著孩子去玩,孩子在她身邊也不活潑
-
5 # 文慧
會認,只是可能和你不親,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帶,生了就需要養,老人帶大,多多少少會有壞毛病,等你接手,不好改,你輕鬆前幾年,後面的幾十年你會很累
-
6 # 卓嶽軒茶莊
給婆婆帶孩子以後不可能不認親媽,只是和自己就不可能那麼親密無間了,我覺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最好是親媽帶吧,如果確實脫不開身,至少也把孩子帶到3歲以後吧,我覺得在這個階段很需要媽媽,而且性格和習慣的形成都特別重要。
-
7 # ym飄葉紛飛
親子關係,是一把屎一把尿培養出來的,嬰兒期的成長變化是一天一個樣,他靜靜凝望你的眼神需要你捧在手裡心裡才會體會到的心連心的交流,母與子的心靈感應會讓你體會人間最美好的情感,這些情感足以使你改變以往的認知,讓你的內心變得更柔和也更強大,促使你成長。如果想甩鍋給旁人帶,不論什麼理由,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帶,竊喜能躲過洗屎尿後輕鬆享用成果,就怨不了偷懶人生後得到的回報。
-
8 # Shari
肯定會認媽媽的,但是會和奶奶更親近。
同為寶媽,我的寶寶快六個月了,之前也有三個月給奶奶帶,然後自己上班的想法,但是後來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奶奶帶的好處:
1、寶媽可以不用擔心事業問題,可以迴歸職場,拋棄家庭主婦,黃臉婆這個標籤。
2、寶媽可以有更多休息時間,調理好身體。
3、寶媽和寶爸的感情也會更穩固。
奶奶帶的壞處:
1、老人家再好畢竟還是有很多育兒觀念是老舊的,讓寶寶看電視,搖晃寶寶睡覺,一直抱著寶寶....
2、很少有哪個奶奶能抵抗住如此可愛的寶寶,溺愛肯定會發生的。
3、作為媽媽我們給寶寶吃的東西都很注重營養搭配,奶奶還是會缺少東西。
4、可愛的寶寶穿衣打扮還是要靠媽媽的,寶寶每個年齡段都要漂漂亮亮的。
-
9 # Feng174517271
誰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要有錢,你兒子將來有老婆,人家可不想養你,但還有一點,你婆婆是不是想要你養,如果想要你養那你們是互相須要
-
10 # 陳莉芬2
會認的,不過孩子還是在身邊好,你可以看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陪伴孩子成長,這個過程雖然累點,收穫的是滿滿的幸福[大笑][玫瑰]
-
11 # 貓的枕上情書
不知道您是因為什麼原因把剛出生的孩子給婆婆帶,不過肯定會讓寶寶產生不安全感。
因為在兒童社會性情感發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母嬰依戀,也就是母親和嬰兒的情感聯結。
在0-2、3個月的時候,雖然嬰兒的認知還沒有社會化,他沒有辦法分清楚誰是誰,但是卻透過哭泣、微笑、啼哭來讓身邊的人滿足他的情感需要;
3-6、7個月的時候,兒童會開始出現熟悉面孔的再認和識別,這種社會性的反應尤其會逐漸轉向母親,他會對母親主動微笑,能夠感知到母親離開,會哭泣,然而對待其他人,卻會很友好;
6-18個月的時候,兒童對特定個體的依戀才真正的確立,他會主動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和親人的接觸。
在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心理學家把他們分為三種模式:A焦慮/迴避型依戀;B安全型依戀;C焦慮/抗拒型依戀。
這些早期的依戀型別會對兒童以後的行為和個性發展產生持久的影響,離開母親的嬰兒大機率會形成A和C這兩種依戀型別。
且不管將來孩子會不會認你,離開母親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是不好的,0-3歲的兒童最需要的就是母親的陪伴,足夠的安全感會讓他覺得愉快滿足,從而有利於心理健康成長。
-
12 # 聲採波
給婆婆帶,你就完全放手,一點不管孩子,不接觸孩子嗎?
我的孩子就是三個月後沒自己帶,因為工作原因,三班倒,孩子一樣的和我很親。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除了工作時間,我儘量的與孩子互動,多陪孩子,多與她們交流溝通,多關心關注孩子,不要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錯了,在她們幼小的心靈,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在家人所付出的,孩子能感受到你對她們的愛。
-
13 # 敏兒的美食日記
正好我休完98天產假就要上班,我也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因為經常有人給我灌輸,孩子誰帶的多跟誰親。
我最近看了一些書和帖子,覺得自己的擔心未免多餘。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如果你去上班仍舊選擇母乳餵養,那即便你不在家,寶寶喝的還是吸奶器擠出來的奶,換句話說,就還是母乳;第二,寶寶晚上仍然跟你睡的話,完全沒問題,有人說,寶寶是根據氣味選擇與她一起睡覺的人,如果你一直帶著她睡覺的話,她還是和你親,而且晚上還要餵奶,所以擔心太多餘;第三,上班時間沒法陪她,下班還是有時間啊,還有周末,都是親子時光,除非這些時間也不屬於她,可能就危險了!
我建議你不要太憂慮,這是現實,生活和陪伴我們總的選擇一個,而另一個我們要想辦法彌補,你可以去看看一些書籍緩解自己焦慮的情緒。
最後,加油,寶媽!
-
14 # 山裡姑娘雪晴
同樣做為媽媽,我建議孩子自己帶最好,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好。我孩子今年六歲了,孩子從一出生到滿一週歲都是我和老公自己帶,滿週歲後孩子斷奶後,考慮到生活壓力的增大,我買好了奶粉等孩子所需,就把孩子送到了山裡孩子外婆家,我和老公都各自上了班,每週週末我和老公一起去看孩子,去的時候孩子開心的不得了,離別的時候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和老公回來難受好幾天,這樣的生活一直到孩子兩歲七個月,實在是愛不了了就把孩子接回到身邊,準備讓他上幼兒園,就在孩子回來一個月後我們把他送去幼兒園了,又是撕心裂肺的哭了一個月,我和老公的心裡又是難受無比,現在孩子六歲了,回想當初心裡也很後悔,孩子當時老是說爸爸媽媽不要他了,從自己家裡到外婆,再從外婆家到自己家,又從自己家去幼兒園,孩子老是顛來倒去,沒有一絲安全感,直到現在每次出門去哪裡,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去吧!他一個人根本不願去別的地方,過去的時光永遠無法回頭,也無法彌補孩子,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決對不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有爸爸媽媽的任何缺失!
-
15 # 給點陽光就燦爛73743
現在很多人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自己是輕鬆了,可是,老人的體力達不到,有時候帶孩子累了就會把孩子交給電視,是省了不少事,可是你會發現經常看電視的孩子有時候表情發木,呆呆的。我們發現人的養育更為重要,小時候完全不能動的時候需要情感撫養,四個月到半歲對你就會依賴,這個情感達到滿足以後就是親情,要想孩子有控制力一歲之前一定自己帶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大家都知道一個12歲少年弒母案件 ,12月2日湖南省沅江市12歲少年吳兵,持刀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議和討論。當他被問是否知錯時,吳某答:“錯了,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吳兵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回溯吳某的成長曆程,孤獨與寵溺交織。母親對他管教很嚴,但是孩子的前期沒有建立依戀,母親不是他的第一撫養人,孩子有什麼事第一想的就是爺爺奶奶,所以母親的管教對他沒有用。
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如果生了孩子,請母親自己撫養他們,如果沒有條件,請不要帶他們來,不要讓他們對你失去本該有的依戀,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裡,也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一份殘缺的愛裡,更不要讓他們以後成為一個不良的人。
-
16 # 咕嚕寶貝
以我自身的經歷來說,認是肯定會認的,只不過需要一個適應期。
我從生下來到7歲之前,都是跟我奶奶一起生活。爸媽在上海工作,一年偶爾能見個一面。那時候村裡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心裡也沒有覺得自卑,就覺得跟爺爺奶奶生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7歲那年,奶奶過世,爸媽只能回家工作帶我。他們剛回來的時候,我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矛盾期。嘴上肯定是叫爸爸媽媽的,但是心裡不這麼想,也不是不喜歡他們,單純的覺得不親。
那段時間我媽可能是出於想補償我的心態拼命對我好,我的心裡只有一個感覺:彆扭。因為這個人你不熟悉,所以你會在心裡跟她保持距離。
後來慢慢長大了也就漸漸懂事了,才逐漸恢復正常的親子關係,現在已經很親切啦,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的我是一名做家庭教育的心理諮詢師,從專業角度來說的話,我肯定是建議您最好自己帶。因為寶寶在2週歲之前這兩年是構建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媽媽的陪伴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如果實在有其他客觀或者主觀原因不得不交給婆婆帶,那就儘量多跟孩子保持互動和聯絡。
現在的電話、語音、影片都很方便的,每天多跟孩子交流交流,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存在。或者多回去看看他,提升陪伴的質量。
總之,越早把孩子接過來自己帶,對將來的親子關係肯定是越有幫助的。因為隨著孩子長大,您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孩子認不認你的問題,還有您跟隔代老人之間的教育方式能否保持一致的問題。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
17 # 為自己努力的丫頭
帶兩個月時間太短了。孩子那最好還是母親自己來帶。老年人帶孩子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心細。再說。離的時間長和你肯定沒有感情。
-
18 # f春天的腳步
您好,這個問題問得真是恰到好處。因為這個問題是現在社會的婚後的年輕人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壓力如此之大。婚後的年輕人剛生完嬰兒兩個月以後就上班了,把那麼小的嬰兒留給了婆婆帶。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有些欠妥當的,因為是你辛辛苦苦、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嬰兒我覺得最好把她帶到六個月以後再去工作。因為嬰兒的這段時期是生長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要是嬰兒的母親帶著,那是對嬰兒無論在智力或生長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而且這段時期最好是母乳餵養,因為母乳是天然的營養劑,是任何食物無法替取的,大大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是很有幫助的。當你懷抱著你的嬰兒在給吃母乳的時候,她那種可愛又滿足的小眼神瞅著自己的媽媽的時候,那你將是多麼偉大的一個好媽媽。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過程。當然,如果真的有特殊原因不能自己帶,就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放在奶瓶裡儲存好也可以。現在的嬰兒都非常的可愛和特別的聰明,當你把嬰兒交給老人帶的時候,慢慢地她也會對奶奶產生依賴感和親密感。老人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影響著她。老人的教育觀和年輕人的教育觀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對她將來的性格成長也是有所不同。所以當你非常忙的時候,也要儘量抽時間回來以後幫助老人一起帶孩子。減輕老人負擔的同時你也要經常和孩子之間互動和溝通,來增加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和儘可能縮短距離感。雖然是那麼小的嬰兒也會讀懂感情溝通的。這也是教育她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即然你把她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有責任和義務把她培養成人。雖然你的事業也非常重要,要養家餬口,但是你的孩子的將來也跟你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拿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吧。如果實在沒時間帶孩子,將來你的孩子也不會不認你,因為血緣關係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不管到什麼時候你都是孩子的父母。儘量做合格的父母吧,讓孩子感到能有這樣的爸爸、媽媽陪伴著自己一起長大是多麼幸福的事!
-
19 # 雙胞胎媽媽成長無小事
孩子是夫妻的紐帶。也是我們體會母愛的機會,我們透過帶孩子會理解父母的恩情,也會理解公婆養大老公的不易,會增進家庭和睦關係。另外對於孩子,不可逆的生長,需要我們的陪伴。此時的陪伴,好的教養方式,將來孩子懂禮貌,學習也比較順利。放養的方式,孩子在溺愛中長大,恐怕後期會給我們一些問題。我一直和孩子們接觸,我們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情況會有些相似。很多孩子六歲之前在老家,後來小學了跟父母,吃喝是不會有問題,但是他們大部分是比較固執的,而且有些不可商量的架勢,溝通會有困難,經常自己做自己的。還有一些隨口罵人,這可能跟個人生長環境有關係。希望您認真考慮,如果必須出去,還望定時看望孩子。畢竟較好的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成長的定海神針。
-
20 # 農村的霞妹兒
關於孩子和誰親,我覺得要看誰為孩子付出的多。如果剛出生兩個月就給婆婆帶,而且你因為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看孩子,至少孩子在不懂事期間是跟婆婆親的,我哥哥的孩子就是這樣。
曾經我也是在我小孩三歲時把他給我媽帶過一段時間。剛開始幾天,小孩天天哭得撕心裂肺,半個月後連我電話都沒空接,我出來廣東打工才兩個月,回家接小孩認是認得我,但不怎麼願意跟我玩,睡覺還是找外婆。所以要想孩子跟你親,還是要自己帶。
回覆列表
既然選擇做父母就要有責任,隔代教育大致都落後,如不想出現太大鴻溝和問題,孩子自己養,實在顧不過來讓老人協助一下。辦法總比問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