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這個是要分時間段的。因為隨著戰爭進行到後期,德軍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從師到班,基本上所有單位都在縮編。

    比如德軍普通步兵師在二戰爆發前夕,一個師的正常滿編是17200人,3營3團編制。而到了1944年,這樣一個師變成了兩營三團編制,人數降到了12300餘人。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步兵班這樣一個最為基礎的集體作戰單位中,後期的德軍步兵班,常常人數沒有滿編。

    咱們下面是以早期的滿編為準。

    作為一個以陸軍稱雄的國家,德國陸軍的編制是當時全世界最為科學的。其最基層單位“步兵班”的人員編制總人數為10人,一般是有1名士官加上9名士兵,其中班長一般由士官擔任。

    其具體戰術火力分配如下:

    首先班長一名,標配是98k步槍,外加90發子彈以及3顆手榴彈。後來班長的個人武器改成了MP38衝鋒槍,配有224發子彈。共6個32發子彈的彈匣,分別裝在攜行兩個衝鋒槍彈袋裡。

    機槍手一名,配備一挺MG34多用途通用機槍,後期換裝為MG42,還有簡易的修護工具、備分零件和清槍工具。當然機槍手還會有一把手槍作為自衛武器,配發子彈50發;

    副機槍手一名,其主要任務是充當後備機槍手,以及在機槍手尚存的情況下,協助機槍手,完成諸如輸送彈藥,觀察設計目標以及戰場防護等作用。

    所以其身上會配備有4個50發機槍彈鼓和備彈300發的彈藥箱,還有兩根預備槍管,當然副機槍手也會有一把手槍作為自衛武器,配發子彈也是50發。很顯然,這是一項力氣活。一般戰鬥發生時,他的位置一般在機槍手的後方或者左邊,他要在戰鬥中確保彈藥鏈能夠正常供彈,同時在機槍卡殼時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彈藥手一名,彈藥手的要求不算太高,基本上班裡除主副機槍手之外的任何一人都能勝任。換句話說,這個人員並不固定,誰身上背有2個300發彈藥箱,誰就是彈藥手。如果戰場環境需要,會有更多的步槍兵為機槍手攜帶更多的彈藥。彈藥手身上會有配備一把98k,作為武器。不僅要自衛,還要保護整個機槍班組,擔任警戒。

    步兵伍六名,人手一把98k步槍,攜帶90發子彈,以及2至3枚手榴彈。

    如此算下來,德軍一個步兵班一共裝備有一挺機槍,七把步槍,一把衝鋒槍,兩把手槍,以及至少15枚手榴彈。

    這種單純的火力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優勢。

    二戰時期,日軍一個步兵班一共13人,分別是8名步槍兵和4名機槍兵。裝備有一挺輕機槍,四把手槍,以及八支三八大蓋單發步槍,還有就是人手兩枚地瓜手雷。其火力顯然不必德軍弱。當然,單論裝備的話,德軍的MG42肯定要比歪把子強,98k也比三八大蓋給力。但總體來說差距並不大。

    唯一一個在班組火力上做到碾壓的其實是美軍,美軍一個標準步兵班共12人,裝備有1支M1903帶槍榴彈發射器,10杆M1加蘭德以及1挺BAR自動步槍。後期則是11杆加蘭德,其中3杆帶榴彈發射器,1挺BAR自動步槍。此外,美軍人手兩枚的馬克手雷以及一把點兒四五手槍。

    別的不說,就那十來支加蘭德一起突突,就能壓得人抬不起頭。

    德軍最令人稱道的是其特有的,或者說最先採取的“班組戰術”,其將班這樣一個戰術單位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德軍步兵班基本上是以一挺班用機槍為建置骨幹,而加上相當數量的步槍兵來協助機槍發揚火力。

    一旦遭遇敵情,機槍手就地臥倒準備機槍,副射手和彈藥手會分別進入機槍手左右兩邊的戰鬥位置,輔助機槍手準備射擊。其他人則是於兩側分散,將機槍手保護在中間,以機槍為主要輸出,步槍為輔助勘察與保護。必要時,步槍伍計程車兵會插上刺刀衝鋒,機槍則作為掩護火力支援。這種戰術模式主次分明,既發揮了機槍的火力優勢,又保證了自身陣地的安全,進克攻,退可守。一個班完全就可以打一場小規模的戰鬥。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德軍的戰術體系規劃中,步兵班是不允許主動實施單獨的攻擊行動的,因為其缺乏重火力支援。德軍的最小攻擊單位是排,一個排下轄四個班,他們分工明確,突擊過程中交替掩護。外加一個迫炮組,由組長1人和2個炮手組成,攜帶有一門50迫,炮彈數是50發。其可以為突進步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這樣一個班組火力體系就構成了。

    雖然這樣的火力體系在如今已經被玩兒出花了,但在二戰時期,卻是非常領先的。所以德軍的強大不僅僅是武器裝備,更是其出色的戰術計劃和兵員配合。

  • 2 # lnujialin

    在1939年戰爭百爆發前,德國陸軍最基層單位“步兵班”度已確定了人員編制:1名士知官加上9名士兵。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1942年之後就道無法補回充前線部隊傷亡,因此實際的班戰鬥人員數量在5人到8人之間。

    在德軍當時已經配備了MG34通用機槍,而步兵班的火力就是圍繞著這挺機槍進行組建。剛開始時候, 正副班長還要作為機槍手,而剩餘八名戰士人手一把毛瑟98K型步槍以及45發子彈。而機槍手除了攜帶機槍,還要攜帶50發子彈,副射手要攜帶裝滿50發子彈的彈鼓4個,並且要額外攜帶機槍子彈300發。除此之外,正副機槍射手還需要配備一支短槍在關鍵時刻展開近距離作戰。如果行軍局勢緊張,就又需要另安排一名士兵擔任彈藥手,而副射手臨時加碼攜帶300發子彈的彈藥箱2個。而作為所有的班成員,按照德軍戰術教材要求,還需要隨身攜帶兩枚手榴彈,作戰時候還要加碼六枚以上。你算一下,單單一個步兵班需要攜帶的彈藥是多少?日常攜帶彈藥全班860發,手榴彈20枚,不包括手槍子彈;戰事緊張時候彈藥1460發,手榴彈接近五十枚,不包括手槍子彈以及其他單兵隨時加碼攜帶的彈藥。單這個數字,你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德軍士兵的配備多麼強悍!

  • 3 # 勇戰王聊歷史

    二戰時,歐美等國的步兵班都可分為兩部分:機槍組+步槍組。

    二戰時,德國陸軍堪稱世界最強。其步兵班從9人-14人不等。我們以10人步兵班為例,說說德軍步兵班火力如何。

    每個步兵班,都有一個3人MG機槍組,使用每分鐘射速高達1200發以上的MG-34/42通用機槍。三人分別是正、副射手和彈藥手。

    正射手肩負責扛帶50發彈鏈盒的MG-34/42通用機槍一挺,並佩戴一把9毫米魯格P-08或瓦爾特P-38手槍防身(手槍備單50發)。

    副射手負責攜帶四個50發鼓式彈鏈盒,以及1只300發的彈藥箱,並配一把9毫米魯格P-08或瓦爾特P-38手槍防身(備彈50發)。

    彈藥手攜帶兩箱300發彈鏈,以1把7.92毫米毛瑟98K步槍作為防身武器(配備60發步槍彈)。

    步兵班的班長使用的武器時MP40衝鋒槍,配6只32發彈匣。

    剩下包括副班長在內的5人,使用7.92毫米毛瑟98K步槍,備彈60發步槍彈。同時,每人還有2-4枚手雷。其主要任務是,掩護機槍手,那隻通用機機槍才是步兵班的火力點。有時候,5人中也會有一人使用衝鋒槍。

    以上是正常的步兵班,德軍還有12人的強火力的"裝甲擲彈兵"。這個12人的班,擁有2挺MG-34/42通用機槍、3支MP-40衝鋒槍(班長一支)、7把98k栓動步槍、3把P-38手槍(正射手和班長配手槍)。

  • 4 # 規範使用者喲

    納粹德國兵力達到頂峰的時候大概有一千萬左右的軍隊 人員最充足的時候一個班竟達到14人 後來 一個班也有9個人 那時候德國的輕武器製造水平比較高 機槍手 一名 狙擊手一名(德國比較注重狙擊戰術 狙擊手竟然到了班 其實也不過是精準射手而已 初級狙擊手) 反坦克步兵一名(裝備“鐵拳—1”反坦克火箭彈) 彈藥手兩名(一名步槍彈藥 主要負責輕武器彈藥補給 一名反坦克武器彈藥手 總是跟在反坦克步兵後面的) 軍醫(受過初級戰場救護計程車兵) 剩下的就是普通步兵了 總之二戰中德國的步兵班編制還是比較完備的 活力搭配也比較靈活 排在世界先進部隊之列 這也是二戰初期 德國百戰不殆的原因之一 二戰德國陸軍分為下列幾種屬性的師,編制有所不同:

    1、德軍步兵師編制

    德軍步兵師編制17000人,裝備有火焰噴射器和反坦克炮,經常是攻堅的先鋒。步兵營分3個140人的連和1個200人的重武器連及勤務分隊。

    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334支衝鋒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2、德軍摩托化師

    德軍摩托化師編制15000人,戰爭初期有2個步兵團各3個營、1個炮兵團和偵察、訊號、工程、反坦克和高炮各1個營以及通常的勤務隊,人數16400,車2800輛。

    1942年增加一個坦克營,後期一般是自行炮營。1944年正式將編制人數縮到14738。

    3、德軍裝甲師

    德軍裝甲師編制13000人,由2個坦克團組成,坦克團是2個4連制(32坦)坦克營組成。加上預備車和各級部門共有561輛,不過一般都不到滿編制,平均320多輛。

    坦克型號多數是I型和II型輕型坦克,不過裝備機槍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裝甲師有2個全摩托化步兵團,後改稱“裝甲擲彈兵”。

    4、德軍空降師

    德軍空降師編制22000人,下轄2個混合制步兵加炮兵旅,3個傘兵兵團,轄4個營級大隊加炮兵、反坦克和工程兵分隊,1個連3至4個排,各含3至4個8-12人的班組,自動武器廣泛裝備。

    擴充套件資料

    隨著二戰戰事的推進,德軍1945年前線師實力大約只有1941年的一半。1943年兵員已成問題,1944年師編制從1939年的17700多人縮為12700多人,但是火力有所加強。

    1944年步兵師轄3個2000人的步兵團和1個2000人的炮團。步兵團不再是3營制,改為2個700餘人的營加上幾個連支援分隊。

    步兵營分3個140人的連和1個200人的重武器連及勤務分隊。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334支衝鋒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 5 # 順風順水平安一生

      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德國陸軍步兵班的人員編制為:1名士官加上9名士兵,一共十個人。

    是以一個標準德國國防軍步兵班的火力如下:輕機槍× 1子彈 1150發衝鋒槍× 1子彈 224發手槍× 2 98 k步槍× 7子彈 665發(接戰時每人加發15發)手榴彈× 18 。憑藉以上的班級裝備,德軍步兵班擁有強大的突擊火力,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向前衝鋒,並開火射擊。也可以有多個突擊班從不同的方向同時展開突破行動,這樣可以分散敵人的火力。從而能更好的消滅敵人。

  • 6 # 暗夜9527

    德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班,但是班一般不單獨行動,最低作戰行動單位是排,一個排往往由4個班組成,每個班包括正、副班長和8名士兵在內的10名成員。班長負責指揮全班作戰,副班長負責與上級和友鄰部隊聯絡,在分組作戰時還要指揮另一組成員。

    德軍

    當MG34通用機槍出現後,德軍的步兵班開始圍繞這挺機槍組建火力單元。最初的時候除了正副機槍手之外,另外8名士兵都配備一支毛瑟98K型步槍,以及刺刀和最低45發子彈。機槍手攜帶一挺MG34型機槍,攜彈50發,副射手攜帶4個裝滿子彈的50發彈鼓,再額外攜彈300發子彈;正副機槍手均攜帶一支手槍用於緊急時刻自衛。戰事緊張的時候還會調撥一名士兵擔任彈藥手,他會攜帶2個300發子彈的彈藥箱。戰術教材裡一般士兵還要攜帶2枚手榴彈,作戰時可能攜帶更多。

    德軍迫擊炮小組

    這種武器配置在稍後發生了變化,班長改為一支衝鋒槍,以及6個32發子彈的彈匣;機槍則改為一挺MG42型機槍。在二戰後期德軍還計劃在每個步兵班裡改一兩名士兵攜帶STG-44突擊步槍,以增強班組的火力,不過實施情況並不樂觀,倒是鐵拳式單兵火箭筒普及程度更高,讓步兵班具備了額外的反坦克能力。

    德軍機槍小組

    班組戰術

    德軍步兵班的基本戰術比較簡單,機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基本的行軍佇列分為縱列和橫列,縱列行軍時機槍手抱著通用機槍走在最前面,一旦發現敵情就立即用機槍進行火力掃射壓制敵人,同時後續士兵以機槍為中心向兩邊展開部署,等他們佈置好可以進行火力掩護之後,機槍手再攜帶機槍移動至合適的位置。

    德軍機槍小組

    在橫列隊形行動時,機槍手同樣在中間,正副班長要一左一右,以便於分組行動的時候及時指揮小組。

    德軍很看重正副班長的職位,因為作為基層作戰單位,一個排計程車兵在作戰的時候都是直接和敵方步兵交火,一個排4、50人,每一個班都是重要的作戰力量,一旦班長指揮不力,很可能一梭子機槍子彈就會重創班組,隨之而來的就是排的火力部署被打亂,甚至可能被突破防線。

    該機槍非班組火力,因為有重型腳架

    在德軍中,正副班長一定要是經驗豐富且有威望的老兵,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能夠帶領新兵勇敢作戰,豐富的經驗也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 7 # 工科文化人

    首先新恆非常榮幸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班的配置: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德國陸軍步兵班的人員編制為:1名士官加上9名士兵,一共十個人。但德軍在1942年之後就無法補充前線部隊傷亡,因此實際的班戰鬥員數量就降到5人到6人之間。

    1939年戰爭爆發的時候,除了機槍主射手和副射手外,其他人(包括班長)都裝備一枝毛瑟98K步槍,到了1940以後班長的個人武器就改成了MP 38衝鋒槍。班長個人攜行兩個衝鋒槍彈袋,每個彈袋中有3個32發子彈的彈匣。根據編裝表,班長是由士官出任,但隨著戰場傷亡的擴大,班長逐漸由士官候補或是上兵出任。國防軍步兵班編制基本上是以一挺班用機槍為建置骨幹,而加上相當數量的步槍兵來協助機槍發揚火力。

    德軍步兵班編制中的機槍射手(Gunner 1,Sharpest-shooting man)攜帶一挺多用途機槍(早期是MG 34後期是MG 42)以及50發彈帶(彈鼓),個人自衛武器則為一把手槍(早期是P 08,後期是P 38),以及簡易的修護工具、備分零件和清槍工具。在一般攻擊與防禦中,機槍射手利用兩腳架進行射擊,而在運動中也會採用腰射的姿勢。副射手攜帶4個50發彈鼓、一個300發的彈箱和兩根預備槍管,副射手也攜帶手槍。在一班狀況下,副射手負責給彈和更換槍管,而當射手無法作戰時,副射手就必須擔任機槍射擊的任務。

    機槍伍中的第三員除了攜帶一支98 k步槍外,還要負責攜帶兩個300發的彈箱,在早期的戰役中,第三射手在對空射擊時還要負責攜帶對空用三腳架,不過後來發現對空射擊效果不彰,就取消了這項裝備。步兵伍共有6員,其中包括伍長1人,每人在腰部彈帶中攜帶90發子彈(每個彈夾5發),和2至3枚手榴彈。

    總結以上各點,一個標準德國國防軍步兵班的火力如下:輕機槍× 1子彈 1150發衝鋒槍× 1子彈 224發手槍× 2 98 k步槍× 7子彈 665發(接戰時每人加發15發)手榴彈× 18 。憑藉以上的班級裝備,德軍步兵班擁有強大的突擊火力,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向前衝鋒,並開火射擊。也可以有多個突擊班從不同的方向同時展開突破行動,這樣可以分散敵人的火力。從而能更好的消滅敵人。

  • 8 # 火山觀察哨

    二戰不同時期,德軍的班組編制人數略有差異, 這裡主要介紹10人制班組的編成要素。德軍在二戰中的步兵班編制包括一名班長,一名副班長,8名戰士共10人組成。

    班長的職責是指揮整個步兵班,他有權力直接命令機槍手的射擊方向,如果戰鬥情況允許,他也可以命令步槍兵的目標選取;除了指揮戰鬥,他還要負責小隊人員能否正常協作,小隊裝備是否齊整,同時還要注意小隊的彈藥消耗量。

    副班長的主要職責是協助班長進行指揮,他的主要任務是與上級(排長)保持聯絡,並確保與其他班的配合順暢。此外,一旦小隊面臨分頭行動,副班長要擔起指揮其中一隊士兵的職責。

    這10人的火力配置主要包括,一挺MG34通用機槍(後期換裝為MG42),同時機槍手還配備了一隻手槍作為自衛武器,備彈50發;機槍手一個人是無法操作機槍的,所以還要有一名副射手,副射手攜帶4個50發機槍彈鼓和備彈300發的彈藥箱,他也配備了一把手槍和50發子彈作為自衛武器。

    除了兩位機槍手外,一般還會有一位彈藥手一起伺候這挺機槍,彈藥手一般由班裡的某個普通步兵兼職,他要攜帶2個300發彈藥箱,同時攜帶一支步槍作為武器。

    其他人(包括班長)都裝備一隻毛瑟98K步槍。1940年後,班長的裝備被替換成MP40衝鋒槍,配有6個彈匣,每個彈匣備彈32發;班裡的普通步槍兵會配備9個步槍彈匣,每個彈匣配單5發,一共45發子彈。

    這裡指的是一般情況下建議的單兵最少彈藥攜帶量,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單兵攜帶的彈匣數量遠遠超過9個。副班長也與一般士兵一樣配備步槍。總體而言,德軍的一個步兵班火力不俗。

  • 9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二戰德軍一個班多少人?說真格的,這問題還真就不好回答。

    打個比方,德華人一個正常的師滿員是一萬七千二百人,到了後來就變成了一萬兩千三百人,變化忒大了。

    蘇聯人也不好受,他們更加的誇張,打到後期一個滿員的小師才三千六百人。

    所以雙方為了欺詐對方,在兵員損失的情況下,就縮小了編制,跟著就增加了戰鬥單位。聽著這師,那師的,好像投入的兵力挺多的,其實光有一個名額,實際沒多少人。

    就這種情況下,德國一個滿員的步兵班,您就想哇,他能得到補充?後期有的時候五六個人就是一個班。

    當然,咱也能猜的到題主應該是問早期滿員時候的步兵班是多少人?

    他一共十個人,比一般的要少,當時美國一個步兵班就有十二個人。

    那麼德華人這一個步兵班他這火力如何?

    一個班長九個大頭兵。

    那麼作為班長,這傢伙當然拿好一點武器,一把MP38衝鋒槍,大腰子上掛二百二十發子彈。

    當然作為一個步兵班,一挺壓制火力的機槍是必不可少的。

    想當年一戰的時候,德華人就是使用了英華人自己發明,自己卻沒有瞧的上的馬克沁重機槍(原因是這老哥們太浪費子彈了,哎!這事整的其實挺尷尬的),弄了個凡爾登絞肉機戰役,所以德華人很注重重機槍的使用。

    但沒有法子,重機槍這玩意太瘋狂了,一戰作為戰敗國,所有國家都不允許他使用重機槍,所以人家另闢途徑整了MG34通用機槍,撐起三腳架就是重機槍,搞起兩腳架就是輕機槍,好使的很。

    伺候這挺機槍的有兩個,或者三個人。

    為什麼飄忽不定呢?因為負責抗彈藥的彈藥手,這職務就看班長怎麼決定,他要是決定班裡頭每個人都分擔一點機槍彈藥的話,就用不著這哥們了,要是他絕決定必須有一個專門負責背彈藥的,這就得有一個人啥也不幹,背彈藥就完事了。

    其餘倆人就是主機槍手,和副機槍手,那就不用問了,副機槍手的作用就是主機槍手走了,他抗機槍。

    當然這倆人一人腰裡揣一把手槍作為防禦武器,而且副機槍手還要負責抗兩根備用槍管,以及三百發彈藥和四個彈鼓。

    所以一說機槍,這都是些大個能抗東西的人才使喚的了,這玩意太重了。

    德國的步兵班進攻或者防守,其實都是以機槍作為焦點來搭配的。

    剩下的人,那沒得說了,一人一隻98K,您也別嫌棄,每人九十發子彈塞到子彈袋裡,每五發組成一個彈夾,使用的時候往98K裡頭一塞,抽掉鐵片一樣的彈夾就能使用。當然大個的木柄手雷不能忘記了,這可是單兵攻堅利器,每人三到四枚。

    那麼進攻的時候,機槍就是德國步兵班的戰術核心。

    其餘人等擱那麼個五六步的距離進行攻擊或者防禦,形成珍珠一樣的鏈條。

    所以德國步兵班的機槍一旦被壓制,就剩下班長的手裡的MP38衝鋒槍了,形勢就大大的不好了。

  • 10 # 提起昨天換明天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基本瞭解德軍步兵班的人員以及裝備配置情況。德軍在二戰前期步兵班組編制主要由一位班長,一位副班長和8名戰士組成,一共10人。

    在這十個人中,除了機槍主射手和副射手外,其他人(包括班長)都裝備一隻毛瑟98K步槍。直到1940年以後,班長的裝備被替換成MP40衝鋒槍,配有6個彈匣,每個彈匣備彈32發;機槍手開始配備一挺MG34通用機槍,後期換裝為MG42,同時機槍手還配備了一隻手槍作為自衛武器,備彈50發;機槍手一個人是無法操作機槍的,所以還要有一名副射手。

    副射手身背4個50發機槍彈鼓和備彈300發的彈藥箱,他也配備了一把手槍和50發子彈作為自衛武器。除了兩位機槍手外,一般還會有一位彈藥手一起伺候這挺機槍。彈藥手一般由班裡的某個普通步兵兼職,他要攜帶2個300發彈藥箱,同時攜帶一支步槍作為武器。

    上面這副照片表現的是戰爭後期納粹德國步兵班的裝備情況。從照片我們可以看到裝備有兩隻STG44突擊步槍;一挺MG42機槍;兩隻毛瑟98步槍;兩隻衝鋒槍;還有一具鐵拳反坦克火箭筒。這樣的武器配置就是放到現代也不至於太落伍。

    納粹德國陸軍在二戰當中說是地表最強也不為過,但就其步兵班的裝備配置來說無出其右者,在前期能夠橫掃歐洲是靠的強悍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非常瞧不起你的人現在落魄潦倒了,心裡會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