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匹諾曹jun
-
2 # 使用者夏天的風
擲彈兵這個詞是源於德意志統一戰爭時期德國軍隊的,當時的戰爭形勢正從密集排槍隊形向散兵隊形以及火炮配合的戰爭模式在進行轉變。為了適應這種戰爭模式,當時德國軍隊出現了一個特殊兵種擲彈兵。這些擲彈兵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人高馬大身強力壯,他們除了隨身攜帶的步槍刺刀等武器之外還有手榴彈。
當時的手榴彈並非像現在的手榴彈那麼輕巧可靠,個頭都很大。投擲這種手榴彈不僅要求士兵有強大的體魄與力量,而且有無比的勇氣!所以說能成為擲彈兵的絕對是軍隊中的精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把這種戰爭模式進行了改進與昇華,大規模的出現了擲彈兵突擊隊,後來的隆梅爾就是一戰擲彈兵出身。
二戰時期的德軍擲彈兵稱號應該是精銳步兵的一種稱呼,就如同蘇聯近衛軍似的,與投擲手榴彈沒有多少聯絡了。
-
3 # 黑山0老妖
二戰時候步兵分3檔,以師來舉例,第一檔是裝甲師,全師一百輛以上坦克,士兵載具是裝甲車,通俗地說就是履帶化,火力防護機動性都是第一流的。第二檔是機械化步兵師,德國稱裝甲擲彈兵,日本稱機甲擲彈兵,其實就是輕型裝甲師,有坦克但是不多,只作為攻堅武器,反坦克武器多,可以頂住裝甲師的進攻,步兵載具是普通汽車或者摩托車,二者還有個重要區別就是防護力,一樣遭遇火炮攻擊,裝甲師防護好傷亡小,武器基本上不會被損毀,還能戰鬥,擲彈兵就不一定了。。第三檔就是純步兵,例如八路軍。。。
-
4 # annanfeng
二戰德軍中後期把步兵稱為擲彈兵是為了提升士氣(同樣的事蘇軍也有幹,不過蘇軍是改軍服和軍銜標記)
為什麼改為擲彈兵會提升士氣?自己去網上查查擲彈兵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就知道了(和我軍大刀隊和手槍隊代表突擊隊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還要歸屬於德軍的傳統。一戰後德軍被限10萬人,7個步兵師,合共21個步兵團。而德軍在一戰前就已經有近150個步兵團和20多個獵兵營,一戰後的防衛軍每個步兵團下的每個連和負責訓練新兵的替補營都要繼承戰前一個步兵團的傳統(軍旗、軍歌和頭銜稱號之類)。所以每個團都多多少少繼承了原本只屬於精銳團的擲彈兵稱號,再加上德軍是以從現有部隊中抽調一個營或者幾個連,又或擴編現有的步兵團替補營的方法擴編。這樣的混血法令到很多部隊都多多少少有擲彈兵的血統
回覆列表
所謂“裝甲擲彈兵”,其實是從日文“機甲擲彈兵”翻譯過來的。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機械化步兵”。
二戰時的德國“裝甲擲彈兵”,使用機槍、步槍、手榴彈、火箭筒等輕武器,乘坐輪履合一式裝甲運輸車或步行作戰該車裝備兩挺機槍,越野效能接近坦克,能使步兵跟上裝甲兵的前進速度,並與其配合作戰。由於車上的步兵可以使用車上的機槍和自帶的各種輕武器伴隨坦克部隊作戰,也可下車獨立戰鬥,因此這種德國裝甲運兵車(sd.kfz251系列)以說是現代步兵戰車的祖先。
從1943年起,東線德軍首次出現了“擲彈兵”這一兵種,它當然不是專扔手榴彈的,而是為了鼓舞士氣給精銳步兵授予的榮譽稱號,起源於18世紀普魯士軍隊的“擲彈兵”兵科。早期的手榴彈又大又重,需要選拔臂力過人計程車兵遂行任務,同時為了扔得更遠,這些士兵還要在本方戰線的前面向敵方投擲,因此該兵種成為“勇敢和玩命”的象徵。但是被命名為“擲彈兵”的德軍步兵,在裝備上並無特別之處,無非是一種榮譽而已,大約與蘇軍的“近衛步兵”一個意思。不過“裝甲擲彈兵”倒是有些特色,它特指具備一定機動和裝甲防護能力、同時配備有反坦克武器計程車兵,由此也就出現了“裝甲擲彈兵團”、“裝甲擲彈兵師”的番號。
黨衛軍裝甲擲彈兵1943年以後,德軍戰場形勢愈發不利,此時為鼓舞士氣正式出現了“擲彈兵”的榮譽稱號。同時,由於德軍在東線戰場損失慘重,不少裝甲師的坦克嚴重缺編,已經達不到滿編師屬裝甲團的狀態了,急需整頓,正是兩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才出現了“裝甲擲彈兵師”的編制與番號。
經過調整後的德軍作戰序列中,裝甲師仍然編有一個裝甲團和兩個機械化步兵團而“裝甲擲彈兵師”則編有一個裝甲營和兩個機械化步兵團,並且都是最高統帥部認真遴選的裝甲師(損失太大降格)或者摩托化師(補充裝備升格)。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裝甲擲彈兵師”的實力跟之前的輕裝師相同甚至略強,除裝備少輛坦克和卡車外,標配是Sd.251系列半履帶裝甲車和“鐵拳”等反坦克武器,而其性質則是:精銳的機械化步兵師。
整個二戰期間,德軍共組建了36個裝甲師,番號分別是第1到第26、第116和第130裝甲教導師以及武裝黨衛軍的8個裝甲師,而“裝甲擲彈兵師”的組建總數為32個,其中國防軍16個、空軍2個和黨衛軍14個(有8個戰爭末期升格為裝甲師)可見黨衛軍的裝甲擲彈兵師佔比更大,這也是由於戰爭後期希特勒對陸軍越來越不信任導致的,好裝備儘量撥給了武裝黨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