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玩手機的張先生

    說到CPU,1971年,英特爾公司的霍夫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塊4位微處理晶片

    (4004),意味著人類走向微計算時代。而之後8位、16位、32位及現在的64位CPU的不斷繁衍也證明了科技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大資料的運算、現在的人工智慧等等都離不開CPU。

    而手機的CPU要從第一部智慧機說起,2000年摩托羅拉的天拓A6188,

    他是首部PDA手機並支援中文手寫輸入,她所使用的CPU是自主研發的龍珠(Dragon ball EZ),雖然主頻只有16MHz,但她譜寫了智慧手機的里程碑。隨後三星、德州儀器、高通等廠商全部展開智慧晶片的研發,若干年後出現了雙核機、四核機等,直到現在的八核處理器,這些高科技產品都是時代所帶來的產物,在此為那些搞研發的公司及科研人員致敬!

    迴歸正題,現在最優秀的手機處理器高通驍龍855+海思麒麟990,這兩款處理器都是8核心,其主頻分別達到了2.96GHz和2.86GHz,手機的CPU不單單是運算功能,在指甲蓋大小的空間內還集成了GPU(圖形處理器)、DSP(數字訊號處理器)、ISP(影象訊號處理器)、Baseband (基帶),在未來更有可能把電源及字型檔整合到CPU裡面,而這一切為的只是讓功耗更低、體積更小,比如在科幻電影中演的人體植入晶片,

    可以透過一個晶片就可以完成需要在終端上完成的事。

    而我們題主的問題是現在手機的運算速度相當於什麼時代電腦的運算速度,單從問題來說這個是沒法做比較的,因為電腦的CPU只是運算,而手機的CPU如上所述幹著顯示、網絡卡、音效卡的事,更沒有電腦的南北橋助理,再者因為架構的差異和工藝及核心的封裝方式不同,因此也沒有可比性。總而言之,手機CPU追求的是高運算速度、低功耗、小體積,而電腦的CPU則以運算速度為主。

  • 2 # 孤景繁

    一個是平時住的房子(電腦CPU),一個是房車(手機CPU)。你覺得有可比性嗎?現在最好的房車相當於幾年前房子的水平?比價格還是比舒適性?

  • 3 # 匯聚魔杖

    要比較手機的 SOC 和老式電腦 CPU 的運算速度,總不能算 1+1=2 吧,這毫無挑戰性。

    如果你只是用來上網、聊天、看電影,那麼手機 SOC 甚至可以相當於現在的電腦 CPU。手機連線上滑鼠和鍵盤等外接裝置處理個文件、打把遊戲也是綽綽有餘。

    一旦要做密集計算和高I/O負載的話,手機的SOC還真就只能和10年前的電腦CPU相比了。電腦可以同時掛載更多的高速硬碟,記憶體頻寬也更大。不過十年前的硬碟儲存效能也會被手機的UFS和NVMe儲存效能吊打。

    手機SOC和電腦CPU的PK賽歸根結底還是架構之爭

    手機SOC普遍都是採用ARM架構,它裡面還集成了GPU、ISP、DSP、通訊基帶等等一系列的IP,各個廠商根據自身需求在ARM架構的基礎上像樂高積木一樣進行定製。而電腦CPU巨頭英特爾、AMD採用X86架構已經有數十年。

    ARM架構是精簡指令集架構(RISC)的代表,而x86是複雜指令集架構(CISC)的代表。指令集固化在CPU內部,它是CPU的大腦,引導CPU進行運算,並幫助CPU更高效執行,介於軟體和底層硬體之間的一套程式指令合集。

    複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存在邏輯上的區別。比如給一個人下達吃飯的命令,複雜指令集會直接讓他吃飯,而精簡指令集會他先拿勺子,然後舀起一勺飯,然後張嘴,然後送到嘴裡,最後嚥下去。

    吃飯這件事對於普通人來說卻是不值得一提,但對於研究複雜指令集架構和精簡指令集架構卻意義重大。複雜指令集架構需要足夠多的訓練,才能完成“吃飯”的一系列的動作,如果要完成其他的動作,又要與之相對應的指令。而精簡指令集拆解成了最簡單的步驟,“舀一勺飯”改成“舀一勺菜”就完成了從吃飯到吃菜的動作。這就是精簡指令集架構之所以功耗低,反應速度快的原因,對於機器來講精簡指令集架構可以降低硬體的複雜程度。精簡指令集架構將一些複雜度高,指令解碼、執行難度高的指令都捨棄了,換取更快的指令執行速度。但簡單的這些論述並不足以比較複雜指令集架構和精簡指令集架構。

    如今英特爾X86的代表架構Skylake(衍生Kabylake和Coffeelake,區別基本沒有)/Skylake-X(改進uncore和互聯結構部分,增加新的ISA擴充套件指令集)都存在著一些區別,但我們可以先記住這幾條用來和ARM的 A75做比較。

    1、前端指令解碼5條,分支預測單元合作的uop Cache為6;

    2、ROB條目數為224,Sheduler條目數為97;

    3、後端執行單元掛在port0~port7這8個埠上,VEC向量單元位於port0、1、5,VEC之外的4個ALU負責邏輯計算和LEA JMP;

    4、port2、3、4、7這四個埠和記憶體子系統相關;

    ARM A75和Skylake的差距這時就可以簡單地看出來了。

    1、A75前端解碼為3條,執行NEON向量或普通計算;

    2、執行單元8個,三個為向量,2個為int,2個為AGU L/S,另一個雙倍分支器處理分支跳轉和預測;

    3、NEON向量單元有三個,但一個為Store不能直接計算;

    4、處理向量流水線級數為13級,標量為11級;

    這麼看A75架構算是Skylake架構的縮小版,從架構來分析差距也並沒有那麼大。10多年來英特爾也僅僅只是將其IPC翻了一倍,如果ARM只有X86 50%的IPC,那麼就可以直接說ARM是X86電腦10年前的水平了。

    X86可以一次解碼帶512bit資料的一條指令,還要做乘加融合,還能跑出3Ghz以上,ARM一次指令智慧帶64bit資料。這麼看來比較IPC實際的意義並不大,畢竟手機的SOC還要受到電晶體密度和功耗限制,頻率也要比x86低一截。

    但有誰會去在乎這些呢?手機和電腦的領域到目前為止已經涇渭分明

    就像坊間傳的那樣:86無法做到ARM的功耗,而ARM也無法做到x86的效能。我們不會扛著電腦來打電話、隨時隨地的上網玩遊戲,但也不會拿著手機做CAD、3DMAX、Pr等等這些需要螢幕大又費大量資源的事情。

    電腦CPU和手機SOC註定奔著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或許物聯網快速發展的路上它們可能會有交集,不再依賴固定的大小的螢幕和實體滑鼠和鍵盤等外設,所有的終端裝置都可以無縫地連線到一起,組成一個超級機器。但現在還真的就沒有辦法說出手機SOC執行速度相當於電腦CPU幾年前的級別,還是要看誰用。

  • 4 # 某條取名真的難

    沒法比,現在一根電子驗孕棒的運算速度都跟30年前的ibm個人電腦差不多,有人用它的小中央處理器外接一點點東西,比如螢幕,BIOS,電源,就可以玩毀滅戰士(不知道什麼時候的遊戲)……不用說,那人是外華人(歪果仁)

  • 5 # Win稽

    由於架構和目標不同,所以手機效能是無法約等於哪個型號的電腦效能的。就舉個例子吧:

    電腦在一定程度內是無需過度考慮功耗和發熱的,效能就可以隨意發揮,而限制手機效能發展的是功耗,手機即使是處理器功耗差了幾瓦,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電腦的電源直接從市電獲取,CPU也有散熱器,而手機需要便攜輕薄,總不能到哪拉著跟充電線,也不能為了電池容量和散熱把手機做成磚頭。

    所以,電腦和手機的效能是沒有可比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美日記的東西好用嗎?誰用過他家唇釉,說說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