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想說
-
2 # 似沐予予
如果能達到《陳情令》的還原度也還行,或者像《全職高手》做一些調整,都是可接受範圍吧。不過扎堆影視化真的不是什麼好現象,還是要對作品負責吧,畢竟翻拍的小說都是大IP,書粉多的可怕。
-
3 # 貰酒共醉
存在,即是合理。況且,小說影視化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人擔心影視化糟蹋了原著,其實大可不必,又不是改編名著。話又說回來了,四大名著不也是電影、電視輪番上嗎?當然,成功與否,則另當別論。
-
4 # 魏總講車
讓夢想照進了現實,但很多讀者接受不了現實的殘酷,再好的導演也滿足不了所有人的審美,希望大家有顆包容的心,導演也能用心做好自己的作品,不要讓商業吞噬本該有的美好
-
5 # 青草的青
個人還是喜歡小說影視化,只要是喜歡的主演我都願意去看,比看小說更形象,不過拍的好不好還是很重要的,演員,演技,後期,觀眾們的期望值會越來越高,對於看過小說的觀眾要求會更嚴格,眾口難調。
-
6 # 童木木
小說影視化有一定的風險,但完全值得肯定。
這是一個文化匱乏的時代,而小說和影視只是一個故事的不同展現形式。不論對讀者(觀眾)還是作者而言小說影視化都利大於弊。
對於讀者而言
有點人喜歡看小說,有的人喜歡看電視或電影,小說影視化能將故事推向更廣大的群體,愛好得到認同,這是任何人都願意看到的。
受制於政策和技術,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難免有改動,但我不認為這是缺點。這更像是故事的更新。在相似的環境下,同樣的人物能展現不一樣的內容以及更多的細節。對於原有的讀者而言,能看到小說更多的亮點,對於新讀者,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作者而言
本人有幸涉足小說出版業,身邊也有朋友在寫網路小說。兩者對作者而已,都挺苛刻的。
先來說說小說出版。能夠出版的小說要求非常嚴格,而且由於版權稅、公司抽成、其他成本以及盜版問題,其實非爆文小說作者賺的錢並不多,還需要面臨腰肌勞損等各種健康問題。小說影視化無疑給作者帶來了一個良好的收入。雖然這麼說有些功利,但沒用錢,很多人真的難以堅持寫小說。
再說說網路小說。網路小說質量參差不齊,受制於網站的各類要求,網路小說作者比線下還慘。雖然他們的收入可能更高,但是日更要求、字數要求足以把大多數作者折磨瘋掉。為了滿足這種字數要求,“水”成了多數網路小說作者必備的一個技能。而小說影視化,能幫作者更好的提升作品。
其次,網路小說作家將會面臨比線下更加可怕的抽成。網路小說作家在成名以前,多半是被網站以買斷的形式簽約的。合同寫好,這本小說能給你多少錢,此後小說影視化還是改編了遊戲,收益都和你沒關係。還有買斷作者的,新人作者抽成低,合同一次性買斷十年,十年內沒火,新人基本沒有收入,十年內火了,這麼低的抽成,基本都是網站賺大頭。
而小說影視化,首先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帶火作者IP,這樣作者即便在這本小說上沒有獲取大量的財富,後續也可以有更好的收穫。
最直接的就是盜版問題。為什麼中國盜版這麼猖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人打得起版權官司。首先,版權官司時間特別長。其次,版權官司很難贏,因為創意這個東西,總有相似,真的很難說誰抄誰的。(郭敬明那個夢裡花落知多少,版權官司打了好幾年,最後也是不了了之,給原作者加了個署名,錢估計沒多少。不過這至少是一個不錯的開端吧。)最後,版權官司即便贏了,收益也很少,和投入根本就不成正比。所以中國很少有人原意去打版權官司。
但是影視化之後就不同了,作者IP一火,不管是他抄襲別人,還是別人抄襲她,都能迅速的被扒出來。中國人可能打官司慢,但是輿論特別快。(雖然衍生而來的盜版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但至少大家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總而言之,雖然小說影視化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從最後結果來看,對於小說和作者的發展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成功的小說影視化,如金庸瓊瑤,都是影響了一代人的大神了。有這樣好的例子擺在前面,我們又做什麼反對呢?
-
7 # 一條娛r
小說影視化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讀者的期待,可以讓讀者重溫自己喜歡的作品。
但是選角和編劇,以及剪輯手法變得更加關鍵,因為一旦選擇失誤,就容易滿盤皆輸,如果拍攝的好,還可以取得影視和著作雙贏的局面。
《十年一品溫如言》這本書已經出版多年,收穫了大批著作粉,所以很多粉絲十分擔憂拍攝的不好會毀了自己心中的經典。
希望這次影視化不會毀經典~期待且擔憂著~
回覆列表
在快食時代,內容可聽化、視覺化是非常好的一個趨勢。跟隨人們的習慣和條件的限制,讓內容生動起來,簡化起來。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種文化接力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