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是,那是否和老子所言的道是名同實異?
9
回覆列表
  • 1 # 一路走過一路感悟

    人類思考所產生的思想是通往道的方法工具,不是大道本源!

    人們可以借思之來悟道!但道不是思考產生的思想!道是先天源頭,天下萬物可返道本源,不可生道本源,返道本源要損思損想入清淸無為!思考生不來大道!因為人類思考所產生的思想也屬萬物之一!道生萬物不離萬物!不是萬物生道不離道!相反卻是道生萬物不遠不離萬物,萬物自以為是自遠自離大道而成就生滅迴圈!而大道卻是不生不滅的!

    因為先天大道無極不可思不可議,本來俱有,不受思考影響,不受萬物生滅影響!你思道是原樣,你不思道仍是原樣!只有你借思來開悟大道向他靠攏,大道不會向你的思靠攏!開悟方知思想觀點皆多餘,都是後天有為法!

    所以有句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此處可把上帝喻作大道!以此來喻大道本來俱有不可思議!

  • 2 # 雲淡水藍96

    人類思考所產生的思想,應當僅僅為“道″中的一小部分。老子的“道”,也只是闡述了他的思想,是從他的視角與維度,所持有的一種特別的認知,因而有其相應的侷限性。現今科學高度發達,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綜合交叉滲透研析,對“道”的理解不斷深化,便把它看成了宇宙的“規律”,認為“道”有其必然性,不可逆轉性。但是,縱觀自然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生命科學等等),社會科學(包括哲學、歷史學、宗教學、文化傳承中的神話等等),仍不能完全透澈地解釋清楚,這個玄之又玄的“道”,究竟是什麼?

    個人認為,“道”在釋義上除了老子的思想之外,應有超乎人類想象的、異乎尋常的深義,暫也找不到確切的詞彙來作出表述。我們就估且把它稱之為“定″吧,這個“定″既不是佛教經論中所稱的“定",也不是當下所泛論的“定力”。人類所總結的科學認識永無盡頭,規律認知永無休止,但人類的思維意識(包括無窮的智慧),若站在整個宇宙的高度(包括多維度),並不能代表宇宙中無數其它生命的認知,況且人類也無法實際接觸和了解,飄緲悠遠的無數星系之空間,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屬什麼?其執行規律與存在狀態,它們的“道”,又與咱們地球人類認知的“道″,會是一個樣的麼?再則,我們對於道中的定義,在理解上,任由宇宙千變萬化,它有何種怪異之變,有何種憑人類想象也不可知的奇妙之變呢?此“定″不因宇宙情態產生變化而逆轉,是天意難違,天“定″難改,亦為宇宙生死迴圈中,滅而不失、生必同依的天數之定,可謂曰:永續之根。根有…?根無…?此“根″非彼根,謂之“道″也!

  • 3 # 一號風手

    人的思想並不是道,人的思想只是探索和辯證道的方法。

    道本身就是並存的,人並不能創造道,只能發現道和追隨道。

    人的思想進步指的是在探索和辯證道的方法得到發展或者說是改進,讓人更能容易的探索到道的存在,看清道的本質,從而順道而行,讓人類走的越好越遠!

    人的意義其實就是為了追隨道,人的偉大就是為追隨道而勇於犧牲。

    思想家都是偉大的,他們是人類的尋道者,為幫助人類尋找光明的大道,往往不惜犧牲自己。

    人在思考只是在探索道,你可以理解為探索真理或者說成事物的本質也行。

    思考就是一個探索和辯證的過程,而思考得到的結果是思想。而所謂的思想往往就是對道的認識和了解。

    思想準不準確,有沒有接近道的本質,在於你探索和辯證的方法對不對,其實探索和辯證的過程也不能用對不對來定義。只能說探索和辯證的效果理不理想。

    道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就在我們身邊,只不過我們缺乏發現他存在的“眼睛”。道並不是隱身的,只不過是我們思維“近視”或者說我們的思維視覺離道太近。

    反正結果都是一樣,我們看不清道,或者離的太近,或者離的太遠,讓道無法在思維焦距中現身。

    想要發現道的蹤影,要學會把思維焦距拉近或者放遠。

    而思想家就有兩類,一類是思維焦距放遠型的思想家,一類是思維焦距拉近型的思想家。他們都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道,因為我們的思維焦距不會放遠和拉遠。

  • 4 # 上官冇冇

    道可道,非常道。人類能夠思考的東西,是可以被認知,被講述的東西,所以,非常道,就是說,不是道。

    名可名,非常名。如果一個東西有確定的名相,可以被大家認識的,它就不是永恆不變的,它就一定有出生,有消亡。

    這是道德經開篇前兩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是《金剛經》裡的句子。

    是不是很類似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第五人格中,如果讓你設計一個人類和屠夫,你會怎麼設計技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