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來講,中原一直屬於農耕文明,而北方草原乾旱少雨,以遊牧文明為主。這就造成了兩個不同文明之間不同的生存之道,而在軍事上講,草原文化則明顯佔據優勢。
一,草原文化比農耕文化在軍事方面有獨特的優越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草原地區都在北方,少雨乾旱,人們為了生活,只能隨水草而居。因此,草原上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個個會騎馬,人人會射箭。你不會騎馬就不能放牧,沒有牛羊馬就會餓死;不會射箭,就不能驅趕豺狼虎豹來保護家人以及牲畜和財產。所以,草原人可謂全民皆兵。而且,北方草原盛產馬匹,寶馬良駒產量高,質量上乘,因而他們的騎兵也十分的靈活而強悍。
再反觀中原農耕文明。老百姓基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和小麥水稻打交道而已;偶爾和鄰居因為一隻雞鴨是誰的打起來,最多也就是你一拳我一腳,最後拎著那隻雞鴨去衙門打個小官司而已,至於舞刀弄槍嘛,百姓壓根不喜歡,也不合法,至多到了秋天揮揮鐮刀收割下成熟的莊稼也就到頭了。軍隊的組織和訓練都是由政府來牽頭負責的,不是當兵的,就可以基本視為無作戰能力。
二,文化,地域差異。草原上的人性情多粗狂彪悍;北國氣候寒冷,人們在這種環境下,做事基本都痛快的趕緊結束拉倒;畢竟寒冬臘月的,誰和你在這磨磨唧唧。性情如此,再加上騎兵原本就機動性強,這就造成了北方騎兵和早先中原奇特的作戰過程——我帥兵南下搶錢搶糧搶女人,等你來了我就和你打,打得過最好,打不過我就跑了,反正你也追不上,中原部隊始終在捱打。這就是中原統治者一直把北方遊牧民族視為大敵卻也無可奈何的重要原因,最終只能被逼的以“和親”,和修築萬里長城來防止他們的襲擾了。
另外,北方人大多是“馬背上的民族”,背一壺熱奶,隨身裝幾斤肉乾,一邊行軍一邊補充都沒問題。而中原部隊還要起鍋下灶,想想都覺得麻煩。
三,地形。中國地形總體呈西北高,向東南走低的階梯狀。北方多山地丘陵,沙漠戈壁,因此,由南往北打,不僅物資難以保障,而且交通十分不便,使得北方易守難攻。
再者,北方地勢高於南方,就造成了由北向南始終處於“仰攻”和“ 爬高”的狀態。兵法雲“猛虎下山,則勢如破竹”,低地打高地,本身就落了下峰。
總之,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一直以人少打人多,卻總能打勝。匈奴,蒙古,女真等等都是如此,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歷史上來講,中原一直屬於農耕文明,而北方草原乾旱少雨,以遊牧文明為主。這就造成了兩個不同文明之間不同的生存之道,而在軍事上講,草原文化則明顯佔據優勢。
一,草原文化比農耕文化在軍事方面有獨特的優越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草原地區都在北方,少雨乾旱,人們為了生活,只能隨水草而居。因此,草原上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個個會騎馬,人人會射箭。你不會騎馬就不能放牧,沒有牛羊馬就會餓死;不會射箭,就不能驅趕豺狼虎豹來保護家人以及牲畜和財產。所以,草原人可謂全民皆兵。而且,北方草原盛產馬匹,寶馬良駒產量高,質量上乘,因而他們的騎兵也十分的靈活而強悍。
再反觀中原農耕文明。老百姓基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和小麥水稻打交道而已;偶爾和鄰居因為一隻雞鴨是誰的打起來,最多也就是你一拳我一腳,最後拎著那隻雞鴨去衙門打個小官司而已,至於舞刀弄槍嘛,百姓壓根不喜歡,也不合法,至多到了秋天揮揮鐮刀收割下成熟的莊稼也就到頭了。軍隊的組織和訓練都是由政府來牽頭負責的,不是當兵的,就可以基本視為無作戰能力。
二,文化,地域差異。草原上的人性情多粗狂彪悍;北國氣候寒冷,人們在這種環境下,做事基本都痛快的趕緊結束拉倒;畢竟寒冬臘月的,誰和你在這磨磨唧唧。性情如此,再加上騎兵原本就機動性強,這就造成了北方騎兵和早先中原奇特的作戰過程——我帥兵南下搶錢搶糧搶女人,等你來了我就和你打,打得過最好,打不過我就跑了,反正你也追不上,中原部隊始終在捱打。這就是中原統治者一直把北方遊牧民族視為大敵卻也無可奈何的重要原因,最終只能被逼的以“和親”,和修築萬里長城來防止他們的襲擾了。
另外,北方人大多是“馬背上的民族”,背一壺熱奶,隨身裝幾斤肉乾,一邊行軍一邊補充都沒問題。而中原部隊還要起鍋下灶,想想都覺得麻煩。
三,地形。中國地形總體呈西北高,向東南走低的階梯狀。北方多山地丘陵,沙漠戈壁,因此,由南往北打,不僅物資難以保障,而且交通十分不便,使得北方易守難攻。
再者,北方地勢高於南方,就造成了由北向南始終處於“仰攻”和“ 爬高”的狀態。兵法雲“猛虎下山,則勢如破竹”,低地打高地,本身就落了下峰。
總之,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一直以人少打人多,卻總能打勝。匈奴,蒙古,女真等等都是如此,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