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謝安把“清談”當智慧,王衍當瞎聊天,結果,誤了國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的增長,老舊的事物也開始一點點褪色,直到,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或縮成一個節點,被人們世代銘記。提起魏晉,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魏晉風骨,竹林七賢等人。其實,除此之外,魏晉的清談之風還是十分盛行的。前有“清談誤國”的典型,王衍;後有東晉第一名相謝安。
自古國祚萬千事,真為清談所誤國?首先來說一下,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的堂弟,王衍。
“清談”的反面教材——王衍
王衍畫像
王衍是竹林七賢的晚輩,在他幼年的時候,曾因為堂哥的緣故,拜訪過山濤先生。山濤見他生得清秀俊朗,風姿也頗為文雅,心中不免一番感慨,“是什麼樣的老太婆,能生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可惜的是,將來誤天下百姓的人,可能就是他!”《晉書》的原文如下:
“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出生於琅琊王氏,先後歷任黃門侍郎、中領軍、尚書令、尚書僕射等職位,後又升任司空和司徒,其背景,其地位不可謂不位高權重。若是做起事來,定能事半功倍。別人融資10萬創業,利潤翻幾番,也談不上人生贏家;他拿9千萬創業,不賠,就是大賺,更不用說大膽地投資風險高,利潤豐厚的行業了。
桓溫劇照
可恨的是,他本人並沒有“肩天下安危為己任”的覺悟。在天下局勢和朝堂動盪的時刻,王衍甚至將自家家族,“左右逢源”的家風,發揮到了極致。弟弟擔任荊州刺史,族弟擔任青州刺史,自己又在朝堂不作為,可謂是狡兔三窟,令天下人所恥笑。
據《世說新語·輕詆》記載,桓溫在北伐的時候,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在他看來,王衍作為朝堂中聲望最高的一位,卻崇尚清談,不以國事為重,實在不可理喻!公元311年,寧平之役,王衍被俘後,仍推脫責任,被新帝石勒所殺。臨死前,王衍發出感嘆,“我們這些人如果不效法崇尚虛而不實的風氣,也不會到達今天這樣的地步”,這也算是他對自己一生的自辯書。
謝安畫像
東晉第一名相——謝安
王衍離世十年,謝安出世。其風韻,不輸當時紅極一時的王承,可謂是後起之秀,將來是要成為大家的。年少讀詩,心醉與書法與玄學,以及清談。令人羨慕的是,謝安還曾與書聖王羲之,以及許詢、支道林等名士談經論道,郊遊玩樂,可謂是瀟灑人生。
一次,王羲之、支道林、謝安等人,在王蒙家開派對。大家以《莊子·漁父》為題,各抒己見。支道林侃侃而談七百多言,可謂是出了不小的風頭,輪到謝安時,他竟如滔滔江水一般,綿延不絕了一萬多言,霎時間,不僅豔驚四座,還將自己的風采,對清談的見解,刻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王羲之畫像
看到摯友如此傾心“清談”,王羲之不免有些傷神。《晉書》記載,王羲之與謝安同遊冶城的時候,曾拿禹和文王的例子告誡謝安清談誤國,不曾想,謝安卻反駁說,“商鞅在秦朝施行苛政,秦朝兩世而亡,這難道也是清談的緣故嗎?”
結果,王羲之被謝安一句話噎到,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一位關心朋友,恐有高世之志;一位看似驢頭不對馬嘴,胡攪蠻纏,其實是性格使然。
謝安與人下棋
後來,生性偏執的謝安,以不惑之年投身仕途,先是粉碎桓溫加九錫和禪代的妄想,後又平衡了皇室與其他貴族的關係,並以淮南之戰和淝水之戰,保全了風雨飄搖的東晉王朝,特別是淝水之戰,“小兒輩大破賊”,不可謂不振奮人心!值得一提的是,他並不是一個迷戀權勢的人,臨終前,他還曾主動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如此有作為,不貪功,這便是他和王衍的區別吧。
王導的後人,王儉曾這樣評價謝安,“江左風流宰相,唯謝安一人而已”,觀其一生,可謂是圓滿。
謝安和王衍的起點是一樣的,但結局,卻是天壤之別。一位力挽狂瀾,成為股肱之臣;一位,身死名滅,為後世所誡。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們雖然都沉醉於“清談”,但與王衍相比,謝安似乎更加理性,有度;王衍卻深深地沉迷於這款遊戲了,甚至,身死才幡然醒悟。俗話說,玩物喪志,但玩好了,有又何嘗不是一種境界,和學問呢?
謝安雕像
清談,從來都不是“瞎聊天”。其實,桓溫在北伐之時,將神州陸沉的責任歸咎於王衍崇尚虛無,站在他身旁的袁虎,則下意識地回覆道,“運自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是啊,古今興亡多少事,豈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的?各有各的天命罷了。當然,作為與不作為,其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如果王衍能履行與自身匹配的義務,恐怕也不會清談誤國了。
魏晉風流:謝安把“清談”當智慧,王衍當瞎聊天,結果,誤了國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的增長,老舊的事物也開始一點點褪色,直到,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或縮成一個節點,被人們世代銘記。提起魏晉,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魏晉風骨,竹林七賢等人。其實,除此之外,魏晉的清談之風還是十分盛行的。前有“清談誤國”的典型,王衍;後有東晉第一名相謝安。
自古國祚萬千事,真為清談所誤國?首先來說一下,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的堂弟,王衍。
“清談”的反面教材——王衍
王衍畫像
王衍是竹林七賢的晚輩,在他幼年的時候,曾因為堂哥的緣故,拜訪過山濤先生。山濤見他生得清秀俊朗,風姿也頗為文雅,心中不免一番感慨,“是什麼樣的老太婆,能生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可惜的是,將來誤天下百姓的人,可能就是他!”《晉書》的原文如下:
“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出生於琅琊王氏,先後歷任黃門侍郎、中領軍、尚書令、尚書僕射等職位,後又升任司空和司徒,其背景,其地位不可謂不位高權重。若是做起事來,定能事半功倍。別人融資10萬創業,利潤翻幾番,也談不上人生贏家;他拿9千萬創業,不賠,就是大賺,更不用說大膽地投資風險高,利潤豐厚的行業了。
桓溫劇照
可恨的是,他本人並沒有“肩天下安危為己任”的覺悟。在天下局勢和朝堂動盪的時刻,王衍甚至將自家家族,“左右逢源”的家風,發揮到了極致。弟弟擔任荊州刺史,族弟擔任青州刺史,自己又在朝堂不作為,可謂是狡兔三窟,令天下人所恥笑。
據《世說新語·輕詆》記載,桓溫在北伐的時候,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在他看來,王衍作為朝堂中聲望最高的一位,卻崇尚清談,不以國事為重,實在不可理喻!公元311年,寧平之役,王衍被俘後,仍推脫責任,被新帝石勒所殺。臨死前,王衍發出感嘆,“我們這些人如果不效法崇尚虛而不實的風氣,也不會到達今天這樣的地步”,這也算是他對自己一生的自辯書。
謝安畫像
東晉第一名相——謝安
王衍離世十年,謝安出世。其風韻,不輸當時紅極一時的王承,可謂是後起之秀,將來是要成為大家的。年少讀詩,心醉與書法與玄學,以及清談。令人羨慕的是,謝安還曾與書聖王羲之,以及許詢、支道林等名士談經論道,郊遊玩樂,可謂是瀟灑人生。
一次,王羲之、支道林、謝安等人,在王蒙家開派對。大家以《莊子·漁父》為題,各抒己見。支道林侃侃而談七百多言,可謂是出了不小的風頭,輪到謝安時,他竟如滔滔江水一般,綿延不絕了一萬多言,霎時間,不僅豔驚四座,還將自己的風采,對清談的見解,刻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王羲之畫像
看到摯友如此傾心“清談”,王羲之不免有些傷神。《晉書》記載,王羲之與謝安同遊冶城的時候,曾拿禹和文王的例子告誡謝安清談誤國,不曾想,謝安卻反駁說,“商鞅在秦朝施行苛政,秦朝兩世而亡,這難道也是清談的緣故嗎?”
結果,王羲之被謝安一句話噎到,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一位關心朋友,恐有高世之志;一位看似驢頭不對馬嘴,胡攪蠻纏,其實是性格使然。
謝安與人下棋
後來,生性偏執的謝安,以不惑之年投身仕途,先是粉碎桓溫加九錫和禪代的妄想,後又平衡了皇室與其他貴族的關係,並以淮南之戰和淝水之戰,保全了風雨飄搖的東晉王朝,特別是淝水之戰,“小兒輩大破賊”,不可謂不振奮人心!值得一提的是,他並不是一個迷戀權勢的人,臨終前,他還曾主動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如此有作為,不貪功,這便是他和王衍的區別吧。
王導的後人,王儉曾這樣評價謝安,“江左風流宰相,唯謝安一人而已”,觀其一生,可謂是圓滿。
魏晉風流:謝安把“清談”當智慧,王衍當瞎聊天,結果,誤了國家
謝安和王衍的起點是一樣的,但結局,卻是天壤之別。一位力挽狂瀾,成為股肱之臣;一位,身死名滅,為後世所誡。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們雖然都沉醉於“清談”,但與王衍相比,謝安似乎更加理性,有度;王衍卻深深地沉迷於這款遊戲了,甚至,身死才幡然醒悟。俗話說,玩物喪志,但玩好了,有又何嘗不是一種境界,和學問呢?
謝安雕像
清談,從來都不是“瞎聊天”。其實,桓溫在北伐之時,將神州陸沉的責任歸咎於王衍崇尚虛無,站在他身旁的袁虎,則下意識地回覆道,“運自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是啊,古今興亡多少事,豈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的?各有各的天命罷了。當然,作為與不作為,其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如果王衍能履行與自身匹配的義務,恐怕也不會清談誤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