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詩人

    為何世人對司馬光的評價,可以歸為一個“誠”字?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將人的本質歸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簡單的“父子關係”“師生關係”“朋友關係”等等。想要合理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要有自己的拿捏。拿捏不好,就會誕生謊言,甚至是用一個謊言,來彌補另一個謊言。

    例如,網貸。本來親人之間,都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有的人卻選擇了網貸,而不是自己的父母。以至於,網貸越來越多,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都交利息了,實在不值得。人這一輩子,難免不說謊言,但即便說,也要講究一個“誠”字。

    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叫司馬光的小朋友,他在“砸缸”之前,還揹著我們,做了一件“傻事”。當時的司馬光,年僅五六歲,正是頑皮的時候。一天,他收到一個任務,給胡桃去皮。手腳並用,都未傷胡桃一點皮毛。姊姊看他笨手笨腳地,就主動幫忙,無果後,有事離開。

    等姊姊回來,看到司馬光已經完成了任務,就問“是誰幫你的?”小司馬光看著姊姊,心想,你咋知道是別人幫我的?於是,脫口道,“是我自己做的。”其實,是家裡的婢女幫助司馬光,給胡桃去了皮。為人清直仁厚的司馬池知道後,教育兒子,“小小年紀,你怎麼能說謊呢?”

    一頓毒打之後,這才矯正了司馬光的人生觀。此後,司馬光不再說謊,還將這件事寫在“自傳”之中。有此家風,何愁未來沒有青雲鋪路呢?《五種遺規》的作者陳宏謀,曾這樣評價司馬光:

    “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

    世人對司馬光的評價,也都歸為一個“誠”字。在司馬光的眾多故事中,還有一個賣馬的故事。別人賣馬,都是嘴上抹蜂蜜,“這可是寶駒,赤兔馬與烏騅馬的後代。想當年,它的祖先可是隻有霸王項羽才能騎!”司馬光卻是,“我的馬到了夏季,會有肺病。”如此還怎麼賺錢呢?司馬光解釋說,“賣錢事小,壞了名聲事大。失去了誠信,我們還怎麼在親朋好友面前立足呢?”

    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事情,被當成“老實人”,卻又無可奈何。筆者在學生時代,曾與人一起到縣醫院,看望生病的同學。剛出校門,同行的人,便拿著班費充了二十塊錢話費。這件事對我的衝擊非常大,至今記憶猶新。當他問我充不充話費的時候,我笑笑拒絕了。可能他覺得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哪怕是步入社會了,仍然需要這種思維。

    而我還不善於這種“約定俗成”的套路。出於同學關係,我不會妄加揣測他今後的人生,也談不上誠實與謊言。每個人要走的路都是不同的。正因為每一次選擇,都會有少許偏差,所以,每個人才能走上自己期望的路,世界才會多元。左右逢源的人,走在左右逢源的大路上;堅守內心底線的人,走在善良正直的道路上。這些都沒有衝突和矛盾。

    這個世界太大了,大到,只有相遇了,我們才會產生利益,和衝突。司馬光因為父親的教育,成了一位正直的人,後人也將他的一生歸為一個“誠”字,這不就是信念,轉變為現實的事例嗎?無愧於己就好!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司馬光從小接受儒家教育,他的父親嚴格要求他要誠實、不撒謊。司馬光小時候曾經讓女婢幫他剝青核桃,卻撒謊說都是自己剝的,被父親嚴厲責罰。當官後,他想賣掉一匹馬,卻對買主誠實地說,自己的馬在夏天有肺病。司馬光在小節上講誠信,但在政治上保守,抱殘守缺,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天道是生生不息的,日日新,作新民。司馬光徹底廢除王安石變法的舉措,實際是對生生不息的天道缺乏誠。司馬光忠誠的是一種萬古不化的僵直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如何購買到自己喜歡的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