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私廚

    首先《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定位就已經不是以美食為主線了,而是在講一些和美食關係不大的故事,濫用觀眾情感。再說主題整體上不知所云,分集裡更是混亂,不停出現的知識錯誤。每一集都什麼都想說,什麼都說不好。對於美食的表達遠遠不如一、二季。加上導演的換人,痛風煲湯,賣鐵鍋、中藥口紅……

    反觀《風味人間》拍攝手法的升級、地域的拓展,《風味人間》和《舌尖三》的對比高下立見。更重要的是導演在不經意間體現的人文情懷,使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美食文化。

    做紀錄片和做飯、做人一樣,最重要的是真心、自然。

  • 2 # 文藝青年愛美食

    作為舌尖迷必須要追《風味人間》呀。現在只更新了兩集,第一集山海之間,第二集落地生根。

    第一感覺還是保持了高水準,給人驚豔的感覺。之前《舌尖》第二部、第三部因為換了製作團隊。效果不佳,被人詬病,甚至被稱為狗尾續貂。

    但這次是原班人馬傾力出動。都用大量的航拍、顯微攝影方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還是保持了非常高的製作水準。

    山海之間一上來就講了哈薩克族的山鷹、牧羊與哈薩克人的和諧與平衡。

    翱翔的雄鷹、奔騰的羊群。這種畫面感。是極用心思的,也是其他的簡單粗糙的美食類節目沒有的。這更凸顯了本節目的強烈的人文關懷。

    粗礦的土鍋裡直接大塊兒的熬煮著羊肉。那種樸實而粗野的感覺,卻能誘惑人最原始的慾望。

    美食之所以美,並不只是味道取勝。而是他滋養了飢腸轆轆的人,撫慰了勞動者的心靈。勞動者辛勤勞作後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那果實的滋味自然是無比香甜,勝卻人間無數。

    海上的故事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臺灣捕鯨人古法捕鯨。

    海上往來人,但愛鯨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為了一頓稀有的人間真味。有多少漁人和勞動者頂著風雨,冒著危險去孜孜追求。

    第二集講的落地生根。講到了食物的交流與融合。隨著全球化的腳步不斷的推進,世界越來越扁平化。

    大航海時代讓中國吃到了土豆,辣椒和西紅柿。而世界扁平化的今天,在世界的繁華的大都市裡幾乎都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交流讓美食流傳的更為廣泛。

    美食流傳到世界各地之後,又入鄉隨俗,結合當地的風俗,迎合當地人民的口味,融合當地特色的食品,不斷髮揚光大。人間的風味得以不斷的創新昇華。

    美食是有心人創造的,也是有心人才能吃到的。美食是有愛心的人苦心孤詣的創造。想吃到一頓美食,也是要花費心思去尋找。美食的美不光是屬於味蕾,它更屬於心靈。

  • 3 # 中意你綜藝

    《風味人間》開啟一場美食文化之旅。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帶領觀眾遇見東西方美食的絢爛迥異與緣分的巧妙結合。以更廣闊的視角探討中國人與食的關係。

    第一集節目中將中國安徽地區火腿同西班牙火腿相比,雖製作方法不同,但其原理卻是一致,二者都成為了各自國家的一種美食製作藝術。除此之外,在紀錄片的最後還特別記錄了臺灣的一種特別的捕撈職業:鏢魚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稚和成熟會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