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劍
-
2 # 鬼谷仲達
主要有四個:第一是漢字。文字是一個民族可以記載和傳承的最寶貴的載體,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所以有三個消失了,非常重要的是文字。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其楔形文字已經消失了,字母文字已經發生更本的變化,現在人已經無法看懂原來的文字了。印度更是如此,以至於古印度的歷史被丟失了。唯有中國的漢字,現在人依然可以讀先秦諸子百家。
第二是民族圖騰。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綿延不斷,其對龍的崇拜和圖騰重來沒有變化。因為龍集聚中華民族共識,而不管你的語音是什麼。
第三共同的人文始祖的信仰。華夏民族共同認可我們是炎黃子孫,不管你的姓氏、服裝、語音、地域大家都認可黃帝和炎帝是我們的共同始祖。這種同宗同血的凝聚力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諸子百家的文化體系。諸子百家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系,雖然後面有很多的發展,但是諸子百家是中華文化智慧之根是無法否定的。
-
3 # 豐文豐語
我認為,排在首位的,必須得說是文字。我的家鄉建設有中國文字博物館,我曾多次入館參觀學習,館中展品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等多個方面,演示了中國文字載體發展史,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遠古刻畫符號,到甲骨紀事的造字規則,一直到今天我們所寫的方塊簡體漢字。
不得不說,歷代中國文字的演化歷程,就是漢民族文化的演化歷程,是華夏文明的發展歷程,二者是合二為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其豐富多彩和源遠流長是舉世無雙的。
第二個標籤和符號,我覺得是儒家文化。我相信我這麼一說,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與我理論,批評我這樣說太過片面、狹隘,應該說成諸子百家的思想更加全面。確實是,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同樣也是漢文化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並不能代表這些思想。我承認這一點,但是,這些文化對中原王朝的影響,對漢民族文化的影響,確實沒有儒家文化深刻。
在幾千年的時間中,儒家文化已經成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一部分,雖然在某些朝代曾經有人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弱化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但是沒有一個人成功。儒家文化的“仁、愛、忠、孝、悌、勇、義、禮、智、信”等等這些核心思想,幾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是不可否認的。我們不能因為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書”,就把儒家文化扣上“封建統治階級幫兇”的大帽子,只批評儒家文化的功利性,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儒家文化依然是漢文化的重要標籤和符號,其地位之顯著,無可取代。
-
4 # 遊遊蜉蝣
漢文化系統最重要的標籤符號應為語言文字,語言藝術,語言思想三個方面。語言文字是記錄語言思想文明的載體。沒有文字文明不能夠被承襲下來的。漢字的出現歷史較早,早在商代就有了甲骨文象形文字。隨著歷朝歷代的豐富和完善,逐漸形成了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演變過程並最終逐步穩定下來。人們在生活中逐步積累了語言藝術。春秋時期的楚辭。漢朝時期的漢賦。唐朝時期的律詩絕句。宋朝時期的詞。元朝時期的曲劇。明清時期的小說。堪稱各個歷史時期文化藝術的代表。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春秋時期就形成了以孔孟莊子老子旬子韓非子為代表的百家思想哲學體系。後經漢朝大思想家董仲叔和宋朝二程一朱將百家思想核心體系加以豐富,使其哲學思想更加完善。我們現在仍還在沿用。漢文化致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衰,是因為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和強大的智慧。歷經風雨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時代文明符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漢文化,並被記錄和承襲下來。
回覆列表
一個是語言文字。我們的方塊字歷經幾千年發展而不中斷,形成了獨特的文法。甚至有些文學形式是我們所獨有,比如說對聯,比如說格式整齊的詩歌與駢文。而世界其他民族基本都形成了以字母為基礎的表音文字,使我們的漢字、漢語更加顯得獨特。
另一個是哲學體系,以儒家為代表。哲學體系塑造了中國人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的完整看法,其特點以人的世俗福祉為導向,而不依賴於神。所以今天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無神論為主流思想的社會。其他民族大多具有更加強烈的宗教或者迷信色彩。
其他方面如飲食啊,服飾啊這些,雖然有我們的特色,但與世界其他國家民族不是根本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