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名60後,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兄弟姐妹好幾個,農村睡炕,和父母滿滿的一大炕,因為我是老小,和媽媽一個被窩睡到上學,小時候沒有電,冬天早早躺被窩裡看媽媽縫縫補補,姐妹們打打鬧鬧甚是熱鬧。
過年是孩子們盼了很久的,盼著一年才買一身的花布衣服,盼著臘月二十四趕年集,一大早就穿上新衣服和村裡的同伴姐姐們三五成群的加入到趕集的隊伍,到了集市上,人多的幾乎不用行走,隨著人流進進出出,對孩子們來說,要的就是這份紅火,手心裡攥著爸爸才給的五毛錢,買上一毛錢瓜子放衣服兜裡先磕著,一毛錢炒花生也是每年必買的,一毛錢兩朵的臘紙花那是盼了一年的,也是小姑娘的最愛,一年也只有這個時候才有賣的,屬於必買品 。剩下的錢或買幾塊水果糖,一串糖葫蘆,都是滿滿的滿足與快樂。
到了臘月二十八晚上就該炒年貨了,爸爸拿出藏了許久小隊分的花生瓜子,炒著,吃著笑著,年終於盼到了。
年三十一早哥哥早早起床放了開門炮,大家才起床,昨天傍黑才貼的對聯讓家裡一下就有了過年的氣氛,爸爸一早要擔水,過年擔水就是往家裡擔財,家家戶戶都要把水缸擔的滿滿的。媽媽忙早飯,姐姐打掃屋子,哥哥搗鼓他那些寶貝炮竹,我最小隻管整理昨晚才分給我們幾個孩子的一把花生,瓜子和幾塊糖果,只有炒棒子花是隨便吃的。
三十晚上大人孩子都要守歲的,天一黑媽媽就讓姐姐各屋都點了小煤油燈,包括廁所和草房,感覺到處都那麼明亮,媽媽姐姐和我都挑了自己喜歡的臘紙花戴在頭上,女人都要戴的,據說是為了辟邪,孩子們的興奮點也點亮了,滿院裡跑著笑著,品著年的味道……。
那時候家家戶戶沒有鐘錶,估計差不多的時候就陸陸續續有鞭炮聲了,聽著炮聲漸濃,爸爸哥哥開始準備煮餃子,在農村男人是不下廚的,唯有這頓飯是媽媽座在炕頭上等吃的,餃子出鍋前先盛上三碗放在祖宗牌位上供磕頭,哥哥放了鞭炮餃子就上桌了,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先坐好,等著哥嫂給拜年磕頭,閨女一般是不用拜的,據說是姑奶奶貴重,老祖宗的規矩吧,我是老小,吃飯哥哥姐姐們在下邊盛飯,我在炕尖上也學這哥哥們的樣子拜年,好得點壓歲錢或五分或一毛,小孩能見到錢總是很開心的。
初一一早便被鞭炮聲吵醒了,我們家在村裡輩分大,拜年的媳婦們男人們一波一波陸陸續續,在院子裡就磕下了,孩子們隔著玻璃窗聽大人們說這吉祥話都是暖暖的年味。
盼了許久的年還是過去了,60後的我們已年過半百,雙鬢染霜,媽媽也已九十有餘,留不住的是歲月更迭,抹不去的是兒時的記憶,雖貧窮卻活的有滋有味,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家的 氛圍,媽媽的味道,快樂是那麼的簡單,幸福也是那麼的廉價,難道物價指數和幸福指數,快樂指數也同步?還是年少不識愁滋味,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我也是一名60後,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兄弟姐妹好幾個,農村睡炕,和父母滿滿的一大炕,因為我是老小,和媽媽一個被窩睡到上學,小時候沒有電,冬天早早躺被窩裡看媽媽縫縫補補,姐妹們打打鬧鬧甚是熱鬧。
過年是孩子們盼了很久的,盼著一年才買一身的花布衣服,盼著臘月二十四趕年集,一大早就穿上新衣服和村裡的同伴姐姐們三五成群的加入到趕集的隊伍,到了集市上,人多的幾乎不用行走,隨著人流進進出出,對孩子們來說,要的就是這份紅火,手心裡攥著爸爸才給的五毛錢,買上一毛錢瓜子放衣服兜裡先磕著,一毛錢炒花生也是每年必買的,一毛錢兩朵的臘紙花那是盼了一年的,也是小姑娘的最愛,一年也只有這個時候才有賣的,屬於必買品 。剩下的錢或買幾塊水果糖,一串糖葫蘆,都是滿滿的滿足與快樂。
到了臘月二十八晚上就該炒年貨了,爸爸拿出藏了許久小隊分的花生瓜子,炒著,吃著笑著,年終於盼到了。
年三十一早哥哥早早起床放了開門炮,大家才起床,昨天傍黑才貼的對聯讓家裡一下就有了過年的氣氛,爸爸一早要擔水,過年擔水就是往家裡擔財,家家戶戶都要把水缸擔的滿滿的。媽媽忙早飯,姐姐打掃屋子,哥哥搗鼓他那些寶貝炮竹,我最小隻管整理昨晚才分給我們幾個孩子的一把花生,瓜子和幾塊糖果,只有炒棒子花是隨便吃的。
三十晚上大人孩子都要守歲的,天一黑媽媽就讓姐姐各屋都點了小煤油燈,包括廁所和草房,感覺到處都那麼明亮,媽媽姐姐和我都挑了自己喜歡的臘紙花戴在頭上,女人都要戴的,據說是為了辟邪,孩子們的興奮點也點亮了,滿院裡跑著笑著,品著年的味道……。
那時候家家戶戶沒有鐘錶,估計差不多的時候就陸陸續續有鞭炮聲了,聽著炮聲漸濃,爸爸哥哥開始準備煮餃子,在農村男人是不下廚的,唯有這頓飯是媽媽座在炕頭上等吃的,餃子出鍋前先盛上三碗放在祖宗牌位上供磕頭,哥哥放了鞭炮餃子就上桌了,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先坐好,等著哥嫂給拜年磕頭,閨女一般是不用拜的,據說是姑奶奶貴重,老祖宗的規矩吧,我是老小,吃飯哥哥姐姐們在下邊盛飯,我在炕尖上也學這哥哥們的樣子拜年,好得點壓歲錢或五分或一毛,小孩能見到錢總是很開心的。
初一一早便被鞭炮聲吵醒了,我們家在村裡輩分大,拜年的媳婦們男人們一波一波陸陸續續,在院子裡就磕下了,孩子們隔著玻璃窗聽大人們說這吉祥話都是暖暖的年味。
盼了許久的年還是過去了,60後的我們已年過半百,雙鬢染霜,媽媽也已九十有餘,留不住的是歲月更迭,抹不去的是兒時的記憶,雖貧窮卻活的有滋有味,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家的 氛圍,媽媽的味道,快樂是那麼的簡單,幸福也是那麼的廉價,難道物價指數和幸福指數,快樂指數也同步?還是年少不識愁滋味,朋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