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賓哥哥湖北
-
2 # 至簡齋
王成喜先生是我尊重的畫家,他的梅花雅俗共賞,熱烈向上,非常適合新時代的審美,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與喜歡,影響廣泛,稱為當代“梅花王”。
先生書法有傳統功底,用筆流暢,一氣呵成,與先生的梅花相得益彰,協調融合,在畫家裡面書法水平是不錯的。
但是,若單純從書法評價,與傳統意義的書法家還是有較大距離,格調境界少書卷氣,基本屬於畫家字的範疇。
附:王成喜先生梅花作品
-
3 # 青衣jiejie
不懂畫,也不敢妄論。作品傳達的是藝術家的思想,也可以引起同類人的共鳴。我作為圈外人,從‘俏也不爭春’去看,它給人的視覺感是 ‘爭’的有些熱烈。個人更喜歡含蓄中品味出來的回味無窮的熱烈。
-
4 # 趙寒翔
客觀的講。他的梅花作品,書法作品弄的很熟練,喜氣洋洋。一些公司開張,新房入夥都會作為首選。因為他的畫畫得漂亮,很喜慶,一些公司的大老闆和一些老頭老太太肯定會喜歡,受眾面也很廣。充分體現出了美術作品一定要為大眾老百姓服務的宗旨,這點他的作品價值毋庸置疑。
但是把他的書法繪畫作品上升到高雅或者純藝術層次的話,還需要一定的距離。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
5 # 燦熳陽光
書法可不是一年幾日之工能寫好的,光練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悟”,先生書法寫得“氣”很流暢,灑脫飄逸裡帶著淡淡的嚴謹,如果能更放飛自我相信會更上一層樓,不過現在已經是晚輩的榜樣了!
-
6 # TAN朝東art
成喜先生的梅花開中國畫的新貌,把傳統國畫中淡雅,清新的梅花畫出了怒放,和充滿生命力的感覺,也許這更符合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寓意。另外,書畫同源,成喜先生的書法也自成一家,既有傳統的功力,又有自己的特點,與他的梅花相得益彰。
-
7 # 花甲童心1
王成喜先生和我同是河南人,所以我對他就有親近感。但總的說來還是他的梅花畫的好,我特別欣賞。他畫的梅花雅俗共賞,濃淡適宜,熱烈喜慶,所以一些廳堂樓館包括家庭都喜歡掛王成喜的梅花圖。其它的當代的畫家畫梅花的不少,諸如關山月董壽平等,但由於達不到雅俗共賞,所以流傳不廣。 說到他的字,很多人倒並不在意。其實字畫都優秀的大家並不多見,吳冠中的畫很好,但很多人對他的字確評價不高。範曾的畫不錯,也兼寫書法,但對他的字爭議很大。因此王成喜的字也就是一般畫家所具有的水準。畫的多了,手熟了,毛筆運用自如,就不練書法,也能寫出差不多的毛筆字。古代的畫作最早沒有題字落款,就有也是在不關鍵的空處簽上個名字。為什麼?就是因為他覺得字寫的不太好,落了款反倒影響畫。後來的有些畫家練了書法,字寫的也差不多,才慢慢興起了在自己的畫上題字落款了。
-
8 # 卜甲院人
梅花,給人的感覺是凌霜傲雪,堅貞不屈。當在白雪皚皚的嚴冬,傲然挺立的梅花,迎風開放之時,給人帶來傲然生機,不由使人欣喜若狂!因此,歷代有人寫詩詞讚美她,讚美不足,又畫成圖畫描繪她。而以唐宋時的詩詞為最,出現了“隴頭逢驛使,折梅寄故人”的文人掌故;宋代文人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愛梅詠梅,家喻戶曉。如王“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蘇東坡“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雲”,借物喻人,是為絕唱。尤其是放翁“當年走馬錦城西,曾因梅花醉似泥。”使人傾倒。明代又有“梅花得意佔群芳,雪後笑我追隨忙。折取一枝懸竹杖,歸來隨路有清香”,簡直把梅花置於眾芳之首,自己卻府首稱臣了。
元代畫家王冕贊梅畫梅很出名,其《墨梅圖》並題詩曰“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不僅畫梅精妙,還點明梅花極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用中國畫的水墨畫梅,也稱寫梅。歷代寫梅的畫不乏高手。如八大山人《古梅圖》,孤傲冷逸。吳昌碩的梅花飽含金石味道,董壽平的梅花崢嶸向上。
王成喜先生的梅花,在當今中國畫家裡,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其特點是畫梅成為他的主創題材;畫幅大,畫的梅花熱烈昂揚,黑紅對比鮮明;花朵圓融,富有立體感;善於構圖,藝術構思巧妙,梅花圖雖多,卻時有新鮮感,不重複,無老套;借物舒情,託物寄意,體現了時代精神面貌,謳歌了美好生活,充分傳承了中國文人畫家的傳統藝術而又使之發揚光大!
先生的書法也是流麗的,行草書倔強紛然,於古人書處能得加減乘除之妙。其用筆如泥裡拔釘,如錐畫沙,如折釵股,如篆籀,對畫梅花枝幹花蕊猶如神助。其隸書也不一般,甚得古意,題字與其畫幅相得益彰。
回覆列表
成喜先生的梅花開中國畫的新貌,把傳統國畫中淡雅,清新的梅花畫出了怒放,和充滿生命力的感覺,也許這更符合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寓意。另外,書畫同源,成喜先生的書法也自成一家,既有傳統的功力,又有自己的特點,與他的梅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