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事春秋

    你好,我是史事君,為您解答!

    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對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西遊記》第二回

    那菩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屬於中國哪個歷史朝代呢?我們來推斷一下:

    《西遊記》第十一回提到:“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

    既然孫悟空跟如來鬥法是在西漢末年。那他學藝到大鬧天空之間經過了幾年呢?王莽篡漢是公元九年,(五百年後剛好是唐朝,與原文大致相符。)往前推孫悟空天庭第一次當官20年(天上半月有餘,原文中有提。)第二次當官時間不明,估算80年+大鬧天宮+煉丹爐七七四十九天約100年,那就是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公元前221統一中國。所以,孫悟空向菩提學藝應該是在秦朝或之前。

    周代裡的長度在計算井田面積時常常提到。《春秋·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載“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畝,四邊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長度。這一點在古代是公認的。

    《漢書·食貨志上》說:“理民之道,地著為本。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升,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從這一記載可知,井方一里,為九夫耕種的九百畝耕地,每一邊的邊長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則一里三百步為1800尺。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據《續文獻通考》卷108《樂八》載“周以八尺為步”,“秦以六尺為步”,同時又引《律學新說》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漢書·食貨志(上)》在這裡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於秦漢尺的長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銅斛尺、後漢建武銅尺都是一尺等於0.231米。

    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於1800尺為415.8米。現今的市裡一里為500米。則知周代一里為今市裡的83.16%。由於周代一里三百步的裡制到秦漢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所以這一里制可視為周秦漢三代的裡制。(以上來自網路)

    根據百度百科,一般離地1000千米算作大氣層。道教中天有三十三重天。玉帝的凌霄寶殿肯定不在最高層,因為上面還有太上老君的三清天(即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以及頂層大羅天。所以暫且算為第29重天,如來與悟空鬥法就是在凌霄寶殿,原文中有提到。因此,當時他們的離地高度為1000*(29/33)約為800km。R=地球半徑+離地高度=6370+800=7170km。繞地一週距離為3.14*2*R=45027.6km,約為4.5萬千米。等於孫悟空一個筋斗的距離。

    (參考史料:《西遊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的有趣,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