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永遠的章魚哥

    優秀的孩子是逼出來的,許多成功之士也是小時候家長逼出來的。逼是要講究方法的。

    合情合理的體罰。

    孩子總歸是孩子,自控能力一般都很差,不按時完成作業,沉湎於遊戲,不喜歡看書,不想去培訓班學習,等等。面對這些行為,家長單憑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了,必須輔之於適當的體罰。

    體罰一定要合情合理,要適度,不要把體罰升級為家暴。體罰後要與之談心,使他認識到為什麼受到體罰,應該怎麼做才能不受體罰。

    不要孩子一犯小錯就付之於武力,打“疲”了,以後的體罰將失去效果。第一次的體罰很重要,如果體罰得當,可能終身不用體罰這一招。有人作過對比,為什麼中國的小孩一走路就要大人抱?就是他在嬰兒時,需要大人抱的時候大人抱了他。別以為嬰兒不懂,嬰兒的潛意識是很厲害的。相反,外國的孩子與大人出行就是自己走,就是因為在嬰兒期需要大人抱時,大人沒有滿足他。不要在孩子還沒有認識自己犯錯的時候去打孩子,那樣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弄不好會出事的。在孩子面前少嘮叨他的小錯誤,甚至玩具放錯了位置都大聲呵斥,孩子聽煩了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 2 # 小韭漫談教育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

    這大千世界,有著形形色色的孩子,每個孩子性格都各有特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逼迫。

    01)對於聰明且乖順的孩子,也許可以用逼迫

    被逼出來的成功孩子確實是有不少,但我不認為所有成功的孩子都是被逼出來的!

    社會上確實有不少成名成家的乖孩子,能夠聽從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給制定好的執行軌跡去走,這類孩子與父母已達成共識。

    像郎朗與李雲迪那種,都有被父母逼迫的歷史,這也一度曾給虎爸虎媽們端上了一碗碗雞血。

    曾看過郎朗爸爸寫的書,陪他成長的日子真不是一般的痛苦,郎爸爸放棄工作陪兒子,父子二人都曾痛苦過……

    高曉松的那種成功,應該就不是逼出來的,他從小生活在清華園的那種高知環境,他媽媽給了他很多“不苟且”的生活態度,他媽媽樂觀豁達、興趣廣泛,讀書畫畫、著書立說等,這給高氏兄妹曉很多正面影響,他們兄妹很是敬愛崇拜媽媽,他後來與妹妹的遊走世界的生活態度,都有著他媽媽的影子。

    所以人們常說,父母的精神世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02)對於自我意識很強的孩子,不適合逼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對於那些個性很強,自我意識甦醒較早的孩子,逼迫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和家長都處在水深火熱的焦灼之中,因為孩子被逼的青春期叛逆了。

    有不少考上重本、考研及考博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父母象高曉松的媽媽一樣,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不論家庭經濟狀況如何,父母都努力工作,積極上進,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怎樣活著才是有積極意義的,才是正確的。

    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激發出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有樣學樣。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父母的思維高度,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03)被逼出病來的孩子

    還記得前兩年,網上有篇風傳的《牛蛙之殤》嗎?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長文寫的陪小外孫從3歲起,就上各種特長與培訓班,只為能考進上海四大民辦名校的故事。

    外孫從3歲起就失去了童年,常常問外公,“我什麼時候才能玩兒啊”......後來,孩子用哭泣表達並不想去學各種東西,努力學了3年,6歲時去考四大名校,卻並未能如願。

    壓力下的孩子得了一種不由自主地挑眉毛、眨眼、亂蹬腿的“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最後家庭會議決定讓孩子出國......這故事讓太多家長讓人感慨萬千。

    他家海歸女婿說得好:什麼叫健全的教育?就是童年屬於自己,中年也屬於自己,老年還屬於自己......

    我們做父母的其實最希望什麼?無非是希望孩子在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開朗的性格、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同時,也能開心快樂地輕鬆學習。

    這一切,是逼迫不了也急不來的,培養孩子就象種莊稼,春分時平整土地,撒下種子,之後的日子裡該澆水時澆水,該除草時除草,該上肥時上肥,順應天時,靜等秋天時的豐收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到處都在提智慧停車,但好像沒啥改變,智慧停車到底哪兒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