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享教育
-
2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在歷史學或其他相關領域,為了搞清楚某些已經過去很久的歷史事件,就需要多方查詢各種資料和證據,用以復原事件的原貌。這個過程就稱為考證,也可以叫做考據。
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件,因當事人都已故去,直接反映事件的客觀材料也大部消失。這時候,想要知道該事件的真實面貌,就得想辦法從各種途徑查詢資料和相關證據,進行甄別和判斷,這就是考證式的研究。例如,明代著名的技術百科全書式著作《天工開物》,由於作者宋應星被認為有反清復明傾向,不為清代統治者所容。所以有清一代,這部著作一直被列為禁書。使得整個滿清統治時期,這部著作少有流傳,以致到了現代,人們已經難以辨別該書的真實內容到底有哪些。為了弄清楚該書的真實面貌,歷史學家多方查詢,根據一些零散流傳下來的資料,甄別分析,慢慢拼湊整部書的內容,終於大概釐清了該書的全貌。最終發現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關於中國傳統工藝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是中國技術文化的寶貴遺產。諸如此類的研究方式,在歷史學、考古學以及其他很多相關領域是很常見的,也是這些學術領域研究者的基本功之一。
在某種程度上,考取某個資格證明與考察某個歷史事件的真相,二者之間也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其落腳點,都是為了證明某件事情的真實狀況。
-
3 # 焦作建工教育
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的社會人群努力考證,關鍵還是因為這個時代沒有證是真的不行,去廠裡上班,你沒有學歷人家不會讓你進,你想找好工作,工資待遇非常好的,沒有證人家也不會要你,單身青年要結婚,沒有證,人家嫌棄你學歷太低,和他一起出去太丟人了。
-
4 # 李成蹊
換個角度說,我覺得考證是因為自尊心太強,在無法獲得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做到最好的方式。
比如註冊會計師報名兩百萬2020年,先不說大學生比例百分之幾的官宣,我就按兩億算,幾百個專業,近乎是個會計就報名了,而在無法獲得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註冊會計師的卻是力所能及的頂級證書,難度大不大不說,消耗的時間精力不是那麼容易拿出來的,都是要成本的,而很多註冊會計師起薪就那麼六千塊。說如果做的好,要有那麼多如果不要證你也能做好,甚至業內流傳剛生完小孩兩個小時打車進考場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考試的意義已經超過考試本身,所花費的時間,精力都是生命的流逝,當你花了大量時間在考試上,沉沒成本讓你已經無法放棄,放棄就是對自身努力的否定,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許我們做這種事。
我覺得有時候年輕的90後過於追求別人對自己的認可而本末倒置,工作還是需要自己努力
回覆列表
考證的意義是什麼?我為此專門做了一張思維導圖。接下來,結合這張圖,簡單地說說個人觀點,供您參考。
首先,考證是“敲門磚”。很多的職業或崗位,需要有專業技能的人來從事,所以就必然涉及到“篩選”。而考證,是一種相對公平而且便於實施的方法。比如,大家熟知的註冊會計師、建造師等,都需要拿到專門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
其次,考證是“金名片”。遇到陌生人,互相交換名片是一種相對正式的自我介紹方式。那麼,在求職應聘時,我們也都會在簡歷或自我介紹中,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所有證書。這就相當於我們的“名片”,能夠很好地展示自我。
考到了證書,是對自己的努力程度、學習態度、能力素質的一個直觀體現。比如,你向別人說“我英語還不錯”,就不如您的英語四六級證書更有說服力。
再次,考證是“動力源”。現代社會高速發展,要想不掉隊,就必須終身學習、自主學習,才能跟得上。但是,人又是天生有惰性的。所以,以考促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考一門證書,是很好的激勵手段,也是常說的“目標牽引”。在考到證書這樣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之下,標準也很具體(合格比例或分數線),操作性十分強(一般有專門的書籍供學習),還可以組團對抗惰性(考證的人很多,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加上,如果還花錢報了培訓班,那就更要好好學習考到證書啦,否則又勞民又傷財,賠本的買賣可不能做!這樣一想,是不是學習的動力強了許多呢。
最後,考證只是起點,不是終點。考證,只是我們邁上更高臺階、進入全新領域的起點。考到證了,不代表萬事大吉,更不代表自己真的具備了所有的相應能力。所以,還是在實踐中加強鍛鍊,虛心向社會向前輩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