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家阿煜a
-
2 # 橋下愚夫
秦國的名將名相主要集中在戰國時期,所謂“亂世出英雄”不是沒有道理的。秦國最後能滅掉六國,統一中國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這些名將名相。
先來說名相。排第一的要數商鞅,秦孝公時期擔任大良造(秦孝公時期最高官職),進行變法,就是有名的“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強大起來。可以說沒有商鞅,秦國統一天下的道路會非常漫長。
第二個是范雎,他幫助秦昭王加強了王權,同時向他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主要進攻韓國和魏國。在秦國和趙國關鍵性的長平之戰中,使用反間計使得趙王換掉了廉頗,導致趙國的失敗。
第三個是呂不韋,他最大的功勞就是發現了異人這個苗子,想盡辦法把他從趙國弄回秦國繼位,也就是秦莊襄王。如果不是呂不韋,嬴政也當不了秦王,更不要說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了。呂不韋還喜歡搞學問,他主持編了《呂氏春秋》,把書掛在咸陽城樓上,說有人能改動一個字的賞千金。
第四個是魏冉,他是宣太后的弟弟,宣太后就是羋八子。他最大的功勞就是發現了白起這個人才,推薦白起為將,使得秦國在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中所向披靡。
第五個張儀,相傳是鬼谷子的學生,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張儀的貢獻是破壞了六國的聯盟,使得六國不能團結起來對付秦國。秦國因此可以對其一一擊破。關於張儀還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就是“張儀欺楚”,用三寸不爛之舌騙楚懷王和齊國撕破臉,楚懷王知道自己被騙後大怒,發兵攻打秦國,結果大敗。從此之後楚國的實力大大下降。
再來說名將。排第一位的一定是白起,號稱“人屠”,殲滅六國的軍隊近百萬人,被封為武安君。最有名的就是長平之戰,殺死趙國主力四十多萬人,使得原本可以與秦國一決高下的趙國一蹶不振,再也不能跟秦國相抗衡了。
第二個是王翦,在秦滅六國中,除了韓國,其他五國都是王翦帶兵攻滅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攻滅楚國。秦王嬴政問攻滅楚國要多少軍隊,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嬴政就讓李信去打,結果失敗了,於是不得不請王翦出來,答應給他六十萬軍隊,這才滅掉楚國。
此外還有王翦的兒子王賁、司馬錯、蒙驁等等。
回覆列表
西周的軍事家有呂望.他又名尚,姜姓,呂氏,字子牙,俗稱姜太公.輔佐武王滅商有功,曾主持制訂乘虛進軍、奔襲商都的作戰方案.
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和名將有魏舒、孫武和司馬穰直.魏舒是晉國將門後裔,在對自狄族作戰中,曾提出“毀車為行”的建議,開中國古代用兵從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先聲,堪彌軍事改革家.孫武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輔佐吳王闔閭,謀劃用兵,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稱霸天下.他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為我國《武經七書》之首,在世界軍事理論寶庫中佔據重要地位.司馬穰苴姓田,任齊國大司馬,精通兵法,治軍嚴整,執法不阿,以戰勝晉、燕名於後世;所著兵法稱《司馬法》.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和名將有吳起、孫臏、尉繚、趙武靈王、白起和廉頗.吳起曾在魯、魏、楚國為將,所在均有軍功和政績.他治軍嚴明,能征善戰,深得部眾擁戴,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所著《吳子》一書,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孫臏系孫武后裔,真名失傳,因遭龐涓臏刑(割去膝蓋骨)而稱孫臏,歸齊國任軍師,在齊魏爭雄戰爭中指揮齊軍兩敗魏軍,創造了“圍魏救趙”、“減灶誘敵”等戰法;所著《孫臏兵法》,繼承了孫武的軍事思想.尉繚是戰國中期的軍事學家,主張富國強兵,注重謀咯和戰備,認為治軍要賞罰嚴明,執法公允;所著《尉繚子》一書,繼承了《孫子兵法》和《吳子》的軍事思想.趙武靈王名雍,趙國統帥,曾為應付鄰國和遊牧部族的騷擾而決心組建騎兵,實行“胡服騎射”政策,達到了強兵強國的目的,是軍事改革家.白起一稱公孫起,秦國名將,巧於用兵,智勇兼備,曾連續30餘年率奏軍馳騁於韓、趙、魏、楚等國,屢戰屢勝,攻取70餘城,為秦國統一大業立下殊功.廉頗是趙國上卿,為將剛勇,用兵持重,幾十年中多次充任趙軍主將,在攻齊、擊魏、抗秦、抗燕的戰爭中屢立戰功這也就是大概的春秋時的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