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古時候的廁所,就是挖一個大坑,然後在上面可能放兩塊板,供人踩著方便,然後擦屁股的,是廁籌。

    有些故事可以佐證,就比如春秋時期的晉景公是掉茅坑裡淹死的,可以證明當時的茅坑至少有一人深,所以晉景公直接掉進去,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麼在茅坑裡結束了自己的性命,挺可悲的,也挺髒的。古人用來擦屁股的,一個是廁籌,是用竹片製成的可以擦屁股的東西。可能比較滑,對面板不是太大的傷害。還有古代皇帝常用手帕擦屁股。記得明朝有一個皇帝用每次都用絲巾擦屁股。擦完一次就丟了,有一個老太監,看著太浪費,就把這些絲巾全都撿起來,然後洗了。皇帝知道之後就改用了紙擦屁股,以顯示自己節約,以後就都用紙來擦屁股。

    至於衛生問題,可能古人用完一個廁所之後。就再換一個廁所。那些糞水又可以當作肥料。

  • 2 # 歷史小李唐

    古代人上廁所的方式,就是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

    現在咱們一說上廁所,都會說我要去“方便”一下。姑娘們也會說我去趟洗手間。那古代人是如何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的。

    一般來說就說:“接手”這個詞可能是中國人最常見的上廁所的代名詞。這個詞是來源於元朝,元入侵宋朝強迫漢人遷徙,雙手被元朝的軍隊綁住遠走他鄉。被押解的人要解決生理需求的時候就會對著看押計程車兵大喊一聲:給我解開手,就知道這人內急了想方便方便,就把手解開了。久而久之“接手” 就成了如廁的代名詞。

    除了接手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儒雅的詞叫“出恭”。這個得從明朝的科舉說起,明朝科舉盛行,由於考試時間長,所以內急是在所難免的。為了便於管理考場就設定了“出恭”“入敬”的牌子, 需要上廁所的得申請這個牌託在胸口這裡,到指定的地點解決,回來之後交牌。這個事流傳到社會上人們也把上廁所視為出恭入敬,為了口頭上表達的方便人們就摘了倆字,這樣以來“出恭”這個詞就算流傳開了。

    文獻記載最早的廁所,是坑廁 ,就是挖個坑,到了周代的時候宮廷的廁所已經是變得高階了,那時候的廁所就已經有了漏井。周朝人就已經學會了,往坑上搭上兩塊板子,中間設有漏井,排洩物直接掉到池子裡。根據周禮記載,周朝也有專門的熱負責給周王打掃衛生,清理廁所的人,這個職業叫“宮人”。

    坑廁的的傳統延續了特別長的時間,據文獻記載,公共廁所在春秋的時候就有了,中國最早的公廁,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了一些注意隱私的想法,廁所修建的具有一定的標準,道路上已經出現了一種供人方便的公廁,這些公廁一般都修建在軍隊駐紮的地方或者是人群大規模居住的地方,先秦時代的公廁具有具體的選址和建築的標準。軍隊使用的公廁標準圍牆周長是三十步,高一丈, 民用的高一丈二。

    現代考古有發現過不少的古代廁所,河南商丘芒碭山,梁王劉武的墓中,發現了一個隨葬建造的廁所,房間裡有一套完整的石制坐便器,而且是可以用水沖洗。可是說是中國最早的水衝示廁所。

    到了明清以後廁所發展就慢慢停滯了,清朝紫禁城是國家中心,但去過故宮的應該知道,故宮裡沒有廁所,清朝皇宮為了不讓紫禁城有臭氣,於是使用便盆、恭捅,沒有專用的廁所,存放便器的地方叫淨房。

    那麼古人上廁所都是用什麼東西當做廁紙之類的清潔物呢?

    乾隆帝上廁所,喜歡用絲綢當廁紙,而且還是貢品級的料子。

    儘管我國在漢代就發明的造紙術,但是造價昂貴人們都珍惜紙張很少有用紙張來上廁所的,從三國時期到唐朝,一般都使用“廁籌”使用竹子或者木頭做的一種小棍子,使用完了以後洗乾淨重複用。 從元代到清朝隨著造紙技術的進步,紙沒有那麼貴了,使用紙張如廁才開始慢慢普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能爆發最大的潛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