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蒔翁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為“琉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設“巡檢司”,隸屬福建省泉州同安縣(今廈門)。明末清初,出現臺灣一詞。“臺灣”由來有三種說法:

    一、“臺灣”由“大灣”轉化而來。“大灣”得之於安平的“”大海灣“,道光二年後由於洪水作用完全陸化。在大灣陸化前,明代陳第在《東番記》中就稱”臺灣“為”大員“,清康熙時徐懷祖說,莆田周嬰在《遠遊篇》中將臺灣寫成”臺員“。

    二、”臺灣“名稱起源於荷蘭佔領臺灣後,”築樓臺於海水灣“所致。其實,早在荷蘭入侵前,閩音”大員“”臺員“”臺灣“等稱呼就已經存在。

    三、據史料記載,在明朝中葉之前,原安平一帶有土著民族叫”臺窩灣族“,因此安平地區就以這個民族的名字稱呼。因習慣的演變和官府命名,被稱之為臺灣。

  • 2 # 木木夕日含

    臺灣”所指大致在今臺南市一帶。清初建立臺灣府後,臺灣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個島嶼。另一種看法,認為因荷蘭人在海灣修城築臺,故名“臺灣”。道光重刻本康熙《臺灣縣誌》雲:“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臺,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臺灣所由名也。”

  • 3 # 花兒的視野

    臺灣名稱來自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臺窩灣社-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還有一個說法是源自大武龍族的臺窩灣社的附屬部落之一。

    荷蘭人來臺時,稱其“臺窩灣”,漢人音譯為“大員”,“大苑”、“臺員”、“大灣”或者“臺窩灣”等名稱,隨年代逐漸演變至清治時期,以北京官話發音的“臺灣”沿用至今。

    臺灣早前有許多別稱,如“大員”、“東都”等等。還有我們熟知的“寶島”,對臺灣的雅稱“蓬萊”和“瀛洲”等。又因其地勢平坦之緣故,臺灣又有“鯤島”之別稱,當然最富盛名的是 “福爾摩沙”。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大約在1544年,葡萄牙船隻經過臺灣海面時,水手從海上遠望臺灣為其美麗大聲高呼“Ilha Formosa”,意為“美麗島"。在1950年代前,歐洲國家對臺灣的主要稱呼為“Formosa”。

  • 4 # 40歲還沒去過重慶

    「臺灣」名稱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臺窩灣社 (Taioan/Taivoan),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15],荷蘭人來臺時便以此稱呼臺灣,並隨漢人以音譯轉寫為漢字「大員」、「大苑」、「臺員」、「大灣」或「臺窩灣」等名稱,最後在清治時期演變成以北京官話發音的「臺灣」留名直到現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七夕節舉辦婚禮的朋友?我們怎樣用一句話給他們愛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