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尚堂
-
2 # 金沙碧浪1
聽說臺灣快被“掏空”了,很多企把工廠建在大陸,現在又陸續遷往越南、印度甚至美國,去尋求更低成本或更高階技術。
附圖一張,供你參考。
-
3 # 一壺濁酒118
2015年我去臺灣走了一圈,覺得臺灣經濟受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例如經濟相對活躍的高雄,臨街一些鋪面也歇業。
但是,臺灣經濟也有亮點,主要是半導體產業基礎比較好。臺積電可以說是臺灣經濟一大支柱,就連華為最耀眼的麒麟970晶片,也不得不委託臺積電代工。然而,除了臺積電之外,臺灣的各業都比較暗淡。早前國民黨執政時期,大陸釋放善意,放開臺灣自由行和臺南水果等農產品輸入大陸,現在受益最多的臺灣南部起家的民進黨執政,反而讓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減少,大陸進口臺南農產品的積極性下降。
目前,臺灣的國際空間進一步萎縮,國內經濟需求嚴重不足,資本外流,很多資源需要進口,經濟總量已經比不上中國深圳一個市,經濟增速、民眾的創新創業精神更是不能和深圳相提並論。接下來,臺灣經濟只會比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差很多。臺灣經濟難以樂觀。
-
4 # 使用者101909672854
臺灣的地理位置是位於我國的東南沿海,也是我國的第一大島嶼,包含釣魚島、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多個附屬島嶼,是我國在海上交通樞紐的重要位置。早在上個世紀,臺灣在世界上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早在多年之前,臺灣就達到了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人均GDP在當時也是很可觀的,當然了那裡的房價也很高,所以經濟發展水平是相對內地來說比較高的。近幾年,由於島內政治因素的影響,經濟下滑比較嚴重,整體的經濟水平相當於大陸的四川省。 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再加上它的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也造就了臺灣經濟在上個世紀末,出現的經濟騰飛的繁榮景象。
-
5 # 臺灣房產網
臺灣的經濟比較發達,2019年的時候人均GDP排在全國第9,算是名列前茅。支柱性企業方面的話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比如臺積電等
-
6 # 會之臣
我們為身在中國而自豪,我們為自己的國家能夠實現繁榮富強而驕傲。大河漲水小河滿,我們在享受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同時,更應該懂得珍惜,懂得維護,並積極投身於新一輪的改革發展。 不過,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唯有真抓實幹,唯有埋頭苦幹,才能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才能讓國家層面的“紅包”更厚實、更豐盛。
-
7 # 艾民6
臺灣人自己說的gdp是假的,島外生產部分高達百分之53,大陸臺商的產值算自己的gdp,這五千多億美金是虛的!
-
8 # 三枚水草
臺灣省現階段的發展情況
現階段我們先來看看2020年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
以人民幣計價,2020年臺灣名義地區生產總值為45855億元,同比增長8.6%。按平均匯率計算,臺灣省名義GDP摺合6648.00億美元,同比增長8.61%,人均名義GDP摺合28180美元。2019年世界經濟體GDP排名中,第20位的經濟體GDP總量為7030億美元,而前20的經濟體大部分國家或者地區都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嚴重,所以臺灣極有可能首次挺進世界經濟體GDP20強。
我們從臺灣省的GDP、人均GDP、月工資中位數、最低工資幾個指標進行簡單分析:
1、經濟總產出:2020年,臺灣的GDP總量達到4.58萬億元人民幣,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排名第七,超過湖北、福建,但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湖北、福建經濟發展不是很好,相信2021年福建、湖北將重新超越臺灣。
2、經濟增速:2020年臺灣的實際增速為2.98%,表現相對不錯,主要由於疫情控制相對較好。
3、人均經濟產出:2020年臺灣人均名義GDP摺合28180美元,排名世界經濟體前40位,已經進入初等發達階段,僅次於港、澳、深三市。
4、人均工資:月工資中位數方面,臺灣全時受僱者的含紅利獎金月工資中位數為41000臺幣(9548人民幣),純工資中位數為36000臺幣(8384人民幣),有30.1%的臺灣僱員,月工資低於3萬臺幣(6987人民幣),79%的臺灣僱員月薪中位數低於50000臺幣(11700人民幣)。
5、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方面,臺灣2020年法定最低月薪為23100臺幣(5319元人民幣)。
應該來說,如果從2020年的經濟狀況來看,臺灣省的發展情況還算是不錯的,但主要得利於臺灣省新冠疫情控制得相對較好,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臺灣省的支柱產業主要有哪一些就可以知曉未來的發展趨勢。
臺灣省有哪些支柱產業呢?
臺灣經濟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後臺灣省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臺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
不同於鄰近的南韓和日本,臺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臺灣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元件都在臺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2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我們先來看看臺灣省市值較前的公司的名單: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臺灣的支柱產業主要是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這些領域可以說是全球領先。這也難怪臺灣省經常口出狂言。因此,我們對於臺灣的瞭解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更為深入的瞭解。
雖然現在臺灣的發展已經被大陸遠遠甩在後面,大陸也有越來越多的省份趕超臺灣,但在高階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這些領域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相信隨著我們不斷地加大對半導體、高階製造業、通訊行業的投入,特別是我們大陸的企業近幾年的超高速發展,臺灣省的很多產業和領域將毫無優勢。只有投入到大陸的整個經濟體系中,臺灣經濟才能煥發更大的光彩,不然將會再次黯淡無光。
以上是我對臺灣經濟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
9 # 我整幾句
臺灣經濟起步較早,也得到美國、日本的幫助,美、日對臺灣沒有太多的技術限制,市場限制,對大陸則不同。臺商在世界各地也很活躍,可謂是基礎較好。
支柱產業首先是半導體產業,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不過需要美國的技術支援,包括使用美國的裝置;臺積電名號稱“護島神山”,還有“聯發科”等等,是個晶片生產大戶。臺灣電子業水平也不低,電腦配件,如主機板等,還有螢幕面板,手機攝像頭等,很多電子零部件產自臺灣;臺灣工具機也有一定競爭力。臺灣的農業技術也很先進,農、漁產品產量高。另外,服務業也很發達,旅遊業也不錯。
目前,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其它產業與大陸相比,優勢不大,很多是旗鼓相當;由於雙方產業有一定的互補性,所以臺灣產業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性很高。
實際上,目前的臺灣幾乎完全是在“吃老本”,經濟已經長期低迷,社會沒有生機;與蓬勃發展的大陸相比,除了個別產業外,已經沒什麼優勢了。
-
10 # 清風明月古今事
北部接近大陸二線城市,新竹臺北都市圈還是可以的。但城鎮和大陸差不太多。南部是農業區,供應全臺農產漁貨旅遊。總體來說,佈局比較合理。整體水平越來越落後大陸。
支柱產業,只剩下臺積電。其他的都是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旅遊業和夜市依靠大陸,所以越來越落寞。臺灣日子不會好過。
-
11 # 庭院園藝
臺灣的半導體和電子製造業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中國出口企業排名前五中有三家同屬臺灣一家公司
2020年中國外貿出口排名第一的是鄭州富士康、第四是深圳富士康和第五是成都富士康,都屬於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僅僅三家富士康公司的出口額就佔到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的接近2.2%,甚至撐起了某些省份外貿的半壁江山。
鴻海精密是(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有28個產業區,包括龍華科技園、鴻觀科技園、惠州龍溪、佛山、中山、南寧、崑山等等。我們熟知的蘋果手機就是由其代工。
出口排名前十的公司,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只有華為終端和深圳華為是我們本土企業,不得不說一句華為加油。
還有一家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臺積電。臺積電號稱是“半導體之神”,作為世界最頂級的晶片製造商,為全球最頂尖的旗艦手機晶片代工,其市值已經超越騰訊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華為麒麟9000晶片就是因為美國製裁,臺積電拒絕代工,而成為絕唱,華為公司不得不另謀出路,甚至不惜自建產業鏈保障自己的晶片供應。
此外,臺灣的精密機械也是世界上排的上號的,主要包括數控機床,磨床,加工中心,攻牙機,製鞋機等各種工業加工機械以及其配件,零部件製造。2014年臺灣機床產品出口額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日本、德國、瑞士。臺灣還具備全球最完整的TFT-LCD面板技術,包含oled、LTPS、IGZO、ALCD、IPS、MVA、量子點廣色域、曲面屏,4K面板、8K面板、柔性顯示器等技術一應俱全。
所以不要看臺灣省面積小,但是其高科技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
回覆列表
臺灣現在經濟不錯,保持三十前一樣(工資沒有漲),臺灣現在支柱產業蠻多1:民進黨就是臺灣最大的經濟支柱產業,2:民進黨愛可以發電(節能,環保產業)3:國庫搬私庫(創造民進黨黨產及個人增收)4:民進黨可以創造更多的議題(新聞,電影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