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1909年3月8日,自美國芝加哥勞動婦女罷工遊行集會以來,至21世紀已走過了百餘年曆程。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比如說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慶祝對女性的愛、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在今天,我們能身處在相對男女平等的社會里,都要感謝那些曾經為女權進行不斷努力的革命者。你知道有哪些為女權奮鬥的人和事呢?
7
回覆列表
  • 1 # 森林鹿

    前幾天在紀念五四運動,大家都知道那是1919年5月4日發生的以北京大學等幾所高校學生為主力的愛國運動。但是當時呢,北大還沒有女生,校內只有男生就讀。

    世界範圍內,一開始高等教育接納女生,都是以男女分校的方式,即專門為女生設立單獨隔立的校園、教師隊伍、教育內容等,不允許她們接受與男性一樣的教育。這種做法在十九世紀還有“科學依據”,比如1873年出版的《教育中的性別:給女孩的一個公正機會》這本書中,有哈佛醫學院背景的作者愛德華•克拉克(EdwardH.Clark)聲稱:

    “由於婦女的大腦先天發育不足,而且無法像男性一樣承受大學教育帶來的對大腦活動的刺激和壓力,因此,婦女教育的方式不應該與男性相同……男女同校的大學教育是冒犯神和人性的罪行。”

    男女是否應該同校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比如我估計看到這個回答的人仍然會有一些認為性別隔離好處多多、女生就是天然不如男生的(눈_눈)好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驅不這麼想。

    也就是在五四運動前後,鄧春蘭、王蘭等女性公開提出進入北大學習的要求,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表示贊同:“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

    這樣,五四運動過後,北大開始允許女生入校旁聽、就學。1920年2月27日,《學生週刊》第9號以“女子共學的先聲”為題報道了此事。1920年3月7日,第10號又刊登了三位女生的照片,3月中旬又有包括鄧春蘭在內的6人入校,共9名女生被准予入北大學習。

    其實在此之前,廣東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已經有女生入校學習,但影響力遠不如北大。也就是在五四運動後,大學男女同校漸漸普遍。

  • 2 # 二酉

    斯基的碩士論文就關於女權運動的。寫的時候也是引用了很多對於女性歧視的史實。但是寫的時候,確實覺得女性在千百年來都是受到壓迫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增加,我覺得當年我寫的論文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要說的是,我現在才明白,世間根本不存在任何絕對的公平和正義,而女性想追求絕對的公平與正義,基本上就是要顛覆現有的社會基礎。這個難度是十分巨大的,在短時間內,應該是很難實現的,但是斯基還是希望有一天,世界能夠變成一個女權社會的,因為女權社會較之男權社會,會更加和平。

    為啥女權社會不適合現在的社會體制,斯基簡單歸結為一下兩點。

    第一,女性內部對女權主義要達到的目標不統一。有的女性要要達到和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能夠和男性一樣,從事任何社會工作。但是有一些工作其實是男性對於女性的保護,比如礦工這個職業,國家明令禁止女性礦工,難道女性真的要求國家取消這項限制嗎?其次,在婚姻上,女性通常會要求男方提供一定的彩禮,其實這在古代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邊彩禮錢是男性對於女性貞操權的佔有的一筆費用,這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性本來就是人天生的權利,女性願意給誰就給誰,不應該被父母作為財產進行出賣。但是進入到現代自由戀愛的婚姻中,男女雙方本著自願的原則,成為夫妻還是要有鉅額的彩禮,其實是不要太合理的。但是作為保護女性的權益的一個方面,男方基本上還是認可這一點的。如果說女性要求與男性平等,必須放棄這點給婚姻帶來先天不平等的要求。

    第二,外界因素,或者說是自然因素,女性如果自己撫養孩子的話會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無論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歐美國家,也出現了一些能夠單獨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像J.K.羅琳就是靠寫小說養活兒女的典範,但是這樣的母親畢竟是少數,所以如果想社會平等,必須是社會能夠給全體民眾提供更多機會的時候,或者實現對於兒童的撫養社會話的情況下,才能讓女性毫無顧忌的去追求自由和愛情。

    在以上的兩點論述中,我認為女性要實現真正的自由的願望,在不遠的將來即將實現,因為社會的進步,必將最大限度的減輕婦女對撫養孩子的束縛,但是要想真正實現男女的真正平等還需要絕大多數女性,擺脫社會輿論的束縛,放棄手中的既得利益,才能為實現男女平等邁出堅實的一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階茶油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