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守望者

    建文帝削藩主要是消除那些叔輩藩王可能帶來的威脅,畢竟他是以皇太孫的身份即位的,他的那些叔輩藩王心中肯定是不服氣的。而建文帝登基後分封自己的兄弟為王則是一種恩惠,以此獲得更多的支援,皇帝的兄弟被分封為王其實是挺常見的一種慣例,並不是建文帝獨創的。

    可能大家好奇的是這建文帝為什麼一邊削藩一邊又要給人封王呢,其實建文帝分封給兄弟的“王”主要是安排到地方上的榮譽“王爺”,和朱棣那種駐守邊疆、手握重兵的藩王是有本質區別的,理論上對皇權沒啥威脅的。實際上建文帝在世的三個弟弟都被封王了,不僅有吳王和徐王,還有一個衡王。

    建文帝削藩本來是一個無可非議的舉措,畢竟藩王們的威脅確實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歷朝施行削藩的帝王也不是一兩個。但是建文帝的這次削藩行動無疑是不成功的,不僅有操之過急的策略失誤,而且還沒有充足的事先計劃和善後方案。再者說,經過洪武朝的“洗禮”,在建文帝登基之時已經沒有很得力的武將可用,貿然進行削藩很有“欲速則不達”的危險。

  • 2 # 鴞鸚鵡

    首先,這是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為什麼建文帝要連續把五個藩王貶為庶人,這個問題主要的根源就是加強皇權。朱元璋一共封了二十五個王,個個都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每一個王爺手頭都有三個護衛,而每一個護衛人馬至少有一萬人嗎,其中有九個王爺勢力比較大,他們手中的兵力少說也有五萬,最強大的是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棢,有十幾萬大軍在手中。所以這樣一來朱允炆登基之後,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藩王們對他的威脅。本來是想讓這些諸王們為朱允炆保邊疆的,可是沒想到卻成了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所以,朱允炆繼位不到三個月,就開始削藩了。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呵成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短短几個月五個藩王被貶為庶人。再說第二個問題,削藩後為什麼又要立自己的弟弟為吳王,許王,這個問題要和第一個問題結合著回答,建文帝的三個弟弟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雖然也是王,但是和朱元璋封的那些王對比起來那可是天壤之別,只有其名,沒有實權,那為什麼一邊削又要一邊封呢?其實這就是帝王之術,一手打壓,一手安撫,把那些對自己有威脅的藩王削掉,再封幾個無關緊要的,這樣就可以對天下的老百姓有個交代,想造反的都被處理了,表現好的都升職了。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 3 # 大話評歷史

    其實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其實朱允炆的即位都是因為朱標死了,朱元璋愛屋及烏,因為他是朱標的兒子,朱元璋太愛朱標這個兒子了,於是就把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了,本來有機會當皇帝的叔叔們就傻眼了,被朱允炆撿漏了,朱允炆也害怕叔叔們啊,叔叔們被朱元璋分封一個個手上還有軍隊,就有了削藩之舉,至於分自己的兄弟,那只是給別人看的,只是沒有實權的王。可惜,還是沒拗過朱棣,朱棣造反把他踢了下去,他也失蹤了,成了歷史上的一大迷案,後來朱棣也派人去找他,鄭和下西洋有個隱藏任務就是尋找建文帝,後來也不知道找到沒找到,只能讓我們猜了。

  • 4 # 柿源甜柿種植家庭農場

    這件事要從頭說起,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將他的二十多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以加強王朝的統治。

    太祖60多歲的時候,太子朱標死。按順位繼承,他可以從眾多兒子中另立一位太子。但是太祖太喜歡朱標,愛屋及烏,於是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而各地的藩王眼看皇位的繼承權落到侄子手裡,也心懷不滿!

    1398年,太祖崩,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當時京城謠傳,幾位藩王正互相串通,意圖謀反。建文帝得知訊息,找自己的老師黃子澄商議,黃子澄找來親信大臣齊秦,齊秦認為諸王之中,燕王實力最強,應先除之。而黃子澄則認為,燕王早有準備,恐激發兵變,應先從燕王周圍的藩王下手。於是建文帝朱允炆依計而行,先後將幾位藩王貶為庶人,又將自己的幾個弟弟封王,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碼寶貝》大浦的金甲龍獸為何這麼弱,皇騎的強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