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古代有剪刀啊!而且各朝各代都有修腳的,修腳的應該就是剪指甲的!先用小剪刀把指甲剪下去,在用刀慢慢修飾(磨平,休圓)。

  • 2 # 細說簡史

    指甲長了,我們得剪,否則藏汙納垢實在有礙觀瞻,並且做起事來也不方便。我們現代人剪指甲,用的是指甲刀,它小巧方便,可隨身攜帶,走到哪兒都能剪。

    古代人如何剪指甲

    1、中國古代有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指甲總是要剪的,甚至頭髮也是要剪的。並且古人認為指甲這個東西不是個好東西!“甲為筋之餘,甲不敷截筋不替”,意思是說,指甲是血肉凝滯之物,如果長長了不及時修剪,會阻礙身體內的濁氣排洩,從而引發一些疾病。從歷史記載以及考古發現來看,古人剪指甲主要有兩種辦法,或者說主要用到兩種工具。第一個辦法是削,用的是刀;這在剪刀還沒發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是用石頭磨。第二個辦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發現,剪刀在中國商朝就已發明,當然主要不是用來剪指甲的,它是一種社會勞動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業。

    2、揚州三把刀,其中一把就是修腳刀。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仍有人修腳。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指甲刀最早出現是在20世紀,至於是誰發明的則沒有明確記載。古人剪指甲的方法就是削和剪,並且 也出現很多專用的工具,剪刀的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有出土的文物作證,漢字的剪字也在甲骨文發現過,意即前面還有刀。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相反,古人對指甲的講究更大,不單純是整潔衛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諱迷信的內容。

    3、特別是女性,因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纖纖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張臉。周禮中對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有明確的要求。"甲為筋之餘,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人認為指甲是凝滯之物,不勤剪會抑制濁氣外發。但生產力的發展,古代就已經發明瞭可以剪指甲的工具,有考證的歷史以來,剪刀的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有出土的文物作證,漢字的剪字也在甲骨文發現過,意即前面還有刀。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相反,古人對指甲的講究更大,不單純是整潔衛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諱迷信的內容。剪刀在中國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在洛陽的西漢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

    明朝人愛美觀

    1、清以前的中國人當然也剪指甲、剃頭、理髮、刷牙、修腳、修眉、剔牙。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指受刑、受傷、自殘、自毀,不是說指甲不能剪,頭髮不能理。明代街頭就有高檔理髮店,為顧客設計各種髮型,理髮師們還有自己的社團,名為梳剃社。外出旅行者也有揹包、行李箱,野遊攜帶揹包或便攜木匣子。

    2、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敘了自己的一個小旅行箱,木製,長方體,高七寸,闊八寸,長一尺四寸。內有梳匣、茶盞、骰盆、香爐、香盒、茶盒、匙箸瓶、小硯臺、墨、兩支筆、小水注、水洗、圖書匣、骨牌匣、骰子枚馬盒、香炭餅盒、途利文具匣。匣內又藏有:裁刀、錐子、挖耳、挑牙、肉叉、修指甲刀銼、發刡等。箱外有鎖釦方便啟閉,外出旅遊、進山,就提著這個去。

    紅樓中的故事

    晴雯拭淚,就伸手取了剪刀,將左指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又伸手向被內,將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紅綾襖脫下,並指甲都與寶玉道:“這個你收了,以後就如見我一般。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將來在棺材裡獨自躺著,也就像還在怡紅院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寶玉聽說,忙寬衣換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她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

    結語

    古代人怎麼剪指甲,想來大家都已經瞭解了吧。中國演變出剪刀的雛形是世界上最早的,雖然部分貴族有留長指甲的習慣,但是對廣大人民來說,剪刀還是最快捷便利的剪指甲方式,尤其到現在,剪指甲的工具越來越多,但還是有人習慣性的用一把剪刀,便將長指甲消滅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戰國時期的白起和李牧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你覺得他們倆誰能戰勝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