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食神
-
2 # 生活觀察研究所
1.為了紀念屈原,記住他所犧牲的一切。
2.粽子很好吃 ,已經成了一種傳統美食
3.告誡我們一定要選好領導,不要跟著蠢蛋混
-
3 # 吃貨江江江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端午節不只是 簡簡單單的包粽子,還是一種對於偉人的緬懷,對未來的期望
家常包粽子的方法
用料:糯米、粽葉、蜜棗、棉繩
步驟:
1、準備材料
2、將糯米淘洗乾淨,浸泡兩個小時
3、將粽葉洗淨,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取三張粽葉,毛面相對,三分之一處折一漏斗狀
4、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棗或者小棗
5、再放入2/3糯米寶成三角形粽子
6、用繩子紮緊
7、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加入冷水用中火煮約2個小時,再關火燜約1個小時。如果用高壓鍋1小時,燜2小時,即可食用。
粽子裡面的餡料可以放任意自己喜歡的,比如說豆沙,豬肉,豬肉蛋黃,紅豆,綠豆等…
粽子的形狀也沒有必要太過深究,只要包的住,不要散開就行。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屈原自給自足之後,人們想讓河裡的魚不吃屈原的身體,特意將蠍子打入河中餵魚。在那之後,它演變成吃蠍子。
龍舟起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榛子和製作小袋。這是將蠍子投入河中的結果,這樣魚就可以吃掉屍體而不吃屈原的身體;進入河裡的香味讓屈原的身體不臭。
這些是在年輕時聽老人們的老人。現在我已經老了,我有責任傳遞它,讓人們知道。
龍舟賽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據傳說,在古代,楚人因為屈原的不情願而流亡河流而死亡。許多人划船以趕上救援。當他們追逐洞庭湖時,他們趕到現場消失了。在那之後,每年5月5日,都會畫一艘龍舟來紀念它。借龍舟將魚分散在河裡,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吳,越,楚的競爭實踐很普遍。
事實上,“龍舟競渡”已經在戰國時期。這是一個半宗教和半娛樂節目,在鼓的龍鼓形獨木舟的儀式和競賽遊戲,以娛樂神和音樂家。
後來,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龍舟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報酬。
江浙地區的龍舟具有紀念現代女性民主革命秋瑾誕生的意義。在夜間的龍舟上,燈光在結上,穿梭在水面上,水在水下,場景在移動,這很有趣。貴州苗族於農歷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