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頭條上寫了一篇關於不會表達愛的文章,仔細審視了一下自己與身邊人相處的方式後突然發現,我們能夠很簡單地就對朋友說一句“你真好”“我喜歡你的這個那個”,但是在與最親近的好朋友、伴侶、家人相處時,卻往往羞於表達愛意,更願意默默地用陪伴和行動去傳遞。
回覆列表
-
1 # 70後菠蘿
-
2 # 子越天下
我覺得這與中國文化有關,中國文化講究含蓄美,相比於西方開放,中國的教育也是比較保守,隱晦的。
在西方,父母子女間的表達是非常直接的,他們每天早晚都會說我愛你,但中國就不同了,對家人們我們是很難說出這句話的,我們往往覺得太肉麻,太露骨了,再者也是覺得沒必要,正是因為我們的理所當然,使的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和諧。
我們可以隨心的稱讚朋友的手藝好卻始終不願意對給你做了幾十年飯的媽媽說一句:媽媽,您做的飯真好吃,我們習慣了對幫了你一個小忙的朋友連聲說謝謝卻忽略了對為你讀書生活到處奔波的父親說一句辛苦了,有多少人對父母說過我愛你,有多少人給過父母一個擁抱,又有多少人願意坐下來陪父母好好吃一頓飯,聊一會天?
在家人的身上我們太吝嗇自己的愛了,因為習慣了理所當然我們變的斤斤計較,我們跟家人吵架爭執,用最惡毒的話往家人身上插刀子,是我們篤定了家人不會生氣,也是我們篤定了就算再過分家人也不會離我們而去,中國的傳統文化造就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有距離的,而西方的父母孩子就像是朋友一樣,小小年紀就可以和父母們一起隨意討論自己的戀愛了,這要是在中國,那還不炸了鍋了,這種被冠以早戀的詞是絕對要扼殺在搖籃之中的,這種漸行漸遠的距離感使得孩子不願親近父母,自然也就無法說出親密的話了。
可能因為我們對家人太熟悉反而不好意思說出自己親近的話,比如喜歡,愛之類。中國人比較內斂吧,不喜歡直接說出自己的感情,比較複雜,得去猜,揣測對方,猜悶。這樣比較累,我覺得還是比較直接表達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