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說實話,儘管有理論認為可以,但是“軍事小科普”認為非常困難;▲眼鏡蛇機動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眼鏡蛇機動?

    眼鏡蛇機動其是就是一種過失速機動動作,在198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由前蘇聯功勳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公開展示而著名,由於在該機動動作下飛機快速躍升的機頭很像眼鏡蛇攻擊時直立的前身,所以全稱叫“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眼鏡蛇機動雖然是在1989年公諸於世的,但實際上普加喬夫在1988年的蘇-27失速大迎角極限實驗中就飛出了這一動作(還有一種說法,是普加喬夫在1987年前蘇聯飛行實驗中心中,試飛蘇-27原型機T-10的時候飛出來的)這兩種說法現在看來亦真亦假,不過不論是1987年還是1988年,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眼鏡蛇機動動作是由前蘇聯蘇-27原型機T-10首席試飛員“維克多.普加喬夫”先飛出來的。

    而這種屬於“過失速機動”動作的眼鏡蛇機動,不是什麼飛機都可以飛出來的,能飛出這個動作的飛機在設計上必須滿足3個特點;

    1,要有很強的上仰操縱能力。

    2,能克服迎角在30°-60°區間的不對稱滾轉和偏航力矩。

    3,要有很強的下俯操縱能力。

    如果簡單一點的話就是需要有低速大迎角可控能力。

    而想滿足以上條件是非常困難的,飛機必須要放寬靜穩定設計和很高的飛控系統支援,當然蘇-27的模擬電傳飛控也不咋地,但肯定比其之前的純機械飛控(以連桿和金屬索實現飛機各氣動舵面偏轉)要強的。▲實際上作為以機動效能突出的蘇-27飛機,在做眼鏡蛇機動的時候也很困難,根據我國空軍試飛專家“李中華”在實際飛過蘇-27眼鏡蛇機動後的講解,蘇-27飛機在飛眼鏡蛇機動時也要受飛機高度(1000米-11200米)、速度(310-420公里/小時)、俯仰角(22°-24°)、發動機轉速(53%-99%)、剩餘油量(1220公斤-4775公斤)等條件的限制,否則難以很好的完成機動動作,並可能進入複雜的飛行狀態,同時在保證以上前提條件下,還需要關閉蘇-27的迎角限制器、斷開電傳操縱系統,使飛機的操縱系統處於直接連線模式。

    所以老式採用機械飛控、靜穩定設計的螺旋槳飛機,自然很難飛“眼鏡蛇”了。▲早期螺旋槳飛機的飛控極其原始,飛行員對飛機的操控就是透過駕駛杆和腳蹬連線各飛機平尾和方向舵的各金屬桿和金屬索來操控,輔助系統根本沒有,全是靠飛行員的一身力氣,這種“原始”的飛控想飛眼鏡蛇機動自然不可能。

    既然採用機械飛控的老式螺旋槳飛機飛不了“眼鏡蛇”,那麼如果給螺旋槳飛機換上數字飛控、液壓助力系統的話,螺旋槳飛機不就可以飛“眼鏡蛇”了嗎?

    答案還是不行,因為“能量”;

    我們都知道飛機想要做各種機動動作離不開飛機的動力系統,也就是“能量”,而眼鏡蛇機動作為過失速機動的一種恰恰需要很強的能量。▲根據李中華對蘇-27眼鏡蛇機動的飛行感受彙總來看,飛機在做眼鏡蛇機動時,有動作時間短、受初始俯仰角度影響大、初始高度對飛機機動過程動態影響較大、飛機機動後有很大速度損失、大迎角狀態退出後也有很大的延遲等幾大特點,所以蘇-27在做完眼鏡蛇機動動作後錶速度只有120-130公里/小時,同時高度也略有下降。

    所以現在很多人對“眼鏡蛇”機動動作的實戰意義持否定態度,就是因為飛機在做完眼鏡蛇機動動作後,既沒高度又沒速度,同時還大量損失能量,這就等於是一個空中“活靶子”。

    而螺旋槳飛機與噴氣動力飛機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無論是活塞發動機還是渦槳發動機其動力相比噴氣發動機都是不能比的,而弱動力飛機在做機動飛行時,本身就有飛行速度消失快的缺點,在低速機動時很容易失速,所以螺旋槳飛機想在大於失速角度下做可控飛行尤其是做眼鏡蛇機動這種大迎角過失速機動是極、極、極、極其困難的。

    因此“軍事小科普”認為螺旋槳動力想要飛眼鏡蛇基本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狗狗戴脖圈和牽引帶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