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空喜歡笑呵呵
-
2 # 一貳一橙
曹真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一個“懼蜀如懼虎”的無能之輩,諸葛亮罵死王朗、扇指曹真退兵,受到如此大辱的曹真卻還是得乖乖地退兵了。
要說曹真在當時為什麼不放弓箭、不引軍衝鋒,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孔明和王朗對話,兩軍相隔很遠,超過弓箭範圍曹真雖然無能,但皇帝親派的朝廷三公兼大軍軍師就這樣死了,又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做呢?這樣對皇帝也無法交代啊!可曹真為什麼不放箭呢,直接射死諸葛亮呢?其實是因為諸葛亮和王朗兩人的對話並不是靠自己吼的,而是靠護軍小校傳令的,雙方軍隊距離已經超出弓箭的正常範圍了。
這一點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裡有過很好的體現,畢竟王朗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諸葛亮也不是當朝的男高音,雙方如果在空曠的祁山戰場對吼,我覺得他們最多就知道對方嘴巴在動,說得什麼就聽不清了。況且一個蜀漢主帥,一個曹魏軍師兼三公,像潑婦罵街一樣大吼大叫地那像什麼話。
曹真急忙退兵,除了要保護王朗的遺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想和諸葛亮打野曹真其實有點算是被王朗逼上梁山的,在諸葛亮奪取三城、曹叡在朝中詢問誰能出戰的時候,是王朗先開了腔,舉薦了曹真,可曹真根本不想去,“臣才疏智淺,不稱其職”。
諸葛亮的名氣曹真是聽過的,他自己也算有自知之明,不願去諸葛亮那裡丟臉。可王朗又是誇曹真“所戰必克”,又是讓曹叡拜曹真為大都督,還說自己也要上陣,作為軍師輔助曹真。最後沒辦法的曹真才提出以郭淮為副都督,怏怏不樂地走了。
曹真不想和諸葛亮在祁山決戰,他更喜歡的是守城和後方排程,再加上王朗已死,軍心已亂,要是貿貿然開戰的話,本來就自認為不是諸葛亮對手的曹真又怎麼能在敵方氣勢大增,我方士氣大減的情況下獲勝呢?明明知道不能獲勝還要衝鋒,那就不是勇猛,而是魯莽了。何況王朗雖死,但畢竟身份在那擺著,軍隊大幅度移動則必然毀壞他的遺體,要是朝廷那邊追究下來,就算獲勝也免不了一頓罵。
更重要的是這時雙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對陣,軍馬將領啥的都明明白白地擺著,底細都看得清清楚楚,王朗對諸葛亮也不過是一種形式上的勸降而已,雙方根本就不是打著你死,我活的決戰態度來的。
曹真軍士氣大亂,但諸葛亮也在軍隊上不佔優勢,所以即使諸葛亮罵死了王朗,還是得放曹真回去,不能逼得太緊。
-
3 # 楚襄伊文
正所謂戰國無義戰,春秋征戰與城,戰國征戰與野,大勢所趨而以。漢末三國,各路諸侯都是經過儒家學術薰陶,在兩軍交戰之際不羞於暗箭傷人這種下流無恥行為,再說諸葛亮王朗兩人都是雙方體制內高高在上權威的存在
,人的影,樹的皮,也使得手下兵士不敢射箭。而且他們倆人的罵戰也應該是在兩軍之間的安全距離進行的,也不會給對方暗箭傷人的機會。
-
4 # 古都愛記事
就《三國演義》中的場景來看,陣前直接就是王司徒和諸葛亮的直接對話,並沒有透過第三人,所以,對於諸葛亮五十多歲的年紀,加上王司徒七十多歲的高齡,兩軍的距離應該非常近,我估計最多50米而已。這樣的距離,如果曹真下令亂箭齊發,那肯定是在有效射程之內的。
但是問題是,曹真面對的不是別人啊,而是諸葛亮,曹真這點小九九諸葛亮能夠看不出來嗎?而且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所以後備手段肯定不少。況且,曹真是真的不想跟諸葛亮打,而且,王朗位列三公,他一死,曹軍早就陣腳大亂軍心不穩,這個時候出手必定引來交戰,而結果可想而知,曹真很有可能被滅團。
王司徒死了之後,其實正是諸葛亮發起攻擊的打好時候,這個時候諸葛亮望風而未動,曹真已經慶幸都來不及了,還怎麼敢主動挑起爭端?
再者說,即使亂箭齊發,也不可能射殺諸葛亮,畢竟拉弓射箭是需要準備時間的,而箭在過程中也需要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蜀軍也已經拿出了防禦陣型,不可能射殺諸葛亮。而且,一陣箭雨之後,曹軍馬上迎來的就是蜀軍的左右翼大力反擊。
所以,這種情況下,曹真要麼被打死,要麼撤軍儲存實力。
回覆列表
這個是小說杜撰的,小說就是怎麼精彩怎麼寫,而且小說是根據歷史部分進行修訂後寫出來的,諸葛亮罵王朗這一段起到的作用是更加神化了諸葛亮,說話就能殺了敵人,很是了得,如果諸葛亮被曹操安排人員射殺了那麼小說還怎麼寫,而且和歷史相違背,缺少了精神支撐的諸葛亮這個主角,小說基本就被寫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