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換頭像不可能的
-
2 # 語境思維
這個問題的背景,多半針對網文的粗糙。同胞們,“的地得”,這三個結構助詞要是亂套,漢語成何體統?何以走遍全球?我查百科解答皆不盡人意,故杞人憂天而作答如下。
一,“的”,必須後接名詞,省略更顯中國風,諸如:我的好友→他是我好友;黃色的事情→色情;來訪的客人→來客;健康的食品→健康食品;思鄉的情懷→思鄉情;奇怪的質點→奇點;熱力學上的熵→熱力熵;物質內空間的能量→內能;核子間的結合能→核能;古典的中國的服飾→古典中國服飾。
二,“地”,必須後接動詞/形容詞/副詞,省略更顯中國風。
①“地”後接動詞,諸如:迅速地站立→迅速站立;飛快地跑→飛跑;苦苦地思索→苦思;辛勤地勞動→辛勞;恭敬地等候→恭候;耍滑頭地抵賴→耍賴。
②“地”後接形容詞,諸如:非常地友好的→非常友好的;特別地執拗的→特執拗。
④“地”後接副詞,諸如:非常地深刻地思考→非常深刻思考(副副動);極其地協調地配合的→極其協調配合的(副副形)。
三,“得”後接形容詞/名詞,通常作為主語或賓語的補足語,表示效能,很少作為副詞,有時也可省略。注意:這個錯誤的解釋特多。
①“得”後接形容詞,諸如:他跑得快(≠他快跑);他吃得開(≠他放開吃);我記得牢(≠我牢記);我讓你記得牢(≠我讓你牢記)。
②“得”後接名詞,諸如:他長得一副狗熊模樣(=他像一隻狗熊);他練得一副好嗓子;
-
3 # 夕陽紅
我想簡單點。的用在名詞前,張三的書,李四的手機。地用在動詞前,狠狠地打。用在形容詞前,天漸漸地黑了。得用在動詞形容詞後,唱得好,說得對。長得俊,香得很,.臭得要命。形容詞前的地多可捨去如上例天浙地黑了,非常地美麗。純屬多餘。
-
4 # 趣方言
現代漢語中這三個字可以唸作同音,但是在古漢語中這三個字不同音,可以說不會讓人聯想到關聯。比如在粵語中,三個字分別讀作“dik, dei,dak”,所以,如果有這種區分,一般人不會搞錯的,也就是說廣東話裡面區分的很清楚,所以用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普通話裡同音字的區分問題。普通話裡面實際在民國時期還有區分,聽末代皇帝的發音就是“di, di, de”,唱歌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還讀“的”讀作“di”的。中國很多方言現在還是這個發音。
回覆列表
你想想英語當中,同一個詞,稍微的變下形就會有詞性就會發生變化。何況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博大精深文化,肯定也會有區分啊。
相同之處這三個詞都是屬於助詞,助詞又分為結構助詞,時態助詞,語氣助詞。而這三個詞屬於結構助詞。
不同之處主要在於詞性上區別
以前,初中老師都交過口訣,“名前白,動前土,動後就要雙人補”。這一句話就很好說明了“的”,“地”,“得”用法。
名前白:我的媽媽,幸福的生活等
動前土:用力地跳等
動後就要雙人補:跑得快等
上面就口訣最基本用法。當然實際交流或者文章中句子成份比這個複雜的多。
比如:表示前面詞或者片語是狀語,如:天氣漸漸地冷了等。就要用地。
表示假設分句後面或者假設語氣,如:如果天氣好的,就……
比如讀音不同用法,地(di)(de)
還有很多用法,可以檢視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