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天講點什麼呢
-
2 # 霜華滿袖1
要視上下文而定。這一句是表現情景,有一個“響”字,有形有聲,更為完整和立體。
但如果下一句接著就要寫到聲音,這裡用“蕩”就可以了。
題外一句,“蕩”一字不夠雅,稍有些破壞落花流水的意境,與落花流水的動作也不甚契合。如果不是押韻需要,不妨考慮改一個字。
-
3 # 默玄吟雷
藤花逐水溪中響是寫人的錯覺朦朧,誤認溪水響為藤花響。主角在人
若改成藤花逐水溪中蕩,則成了視覺感觀,主角成了身外之境。
這兩種感受從單句上講溪中響更有詩味,但詩要看通篇,我不知道這句詩出自那裡,通篇要展示種什麼樣的意境。
-
4 # 說百態
“藤花逐水溪中響”,一個響字,既體現了溪水流動的聲音,也表達了水流動的動感。一個響字,引人入勝,好像看到了溪水時緩時急的流動,看到水草樹枝倒映的倩影,看到溪低魚兒遊翔淺底的安然。還可以聽到溪水流動時與卵石碰撞的聲音,聽到魚兒躍出水面的紋聲,聽到水鳥的叫聲。還能感受到粼粼微波帶來的心曠神怡。
響字讓人感到一切都在收攏,緩緩地聚在周圍,慢慢的人與自然就合為一體了。而一個蕩字,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蕩字讓所有的一切都離人遠去,剩下的只有孤獨和寂寞。所以,用響字比蕩字更恰當。
-
5 # 深圳鄭海洲
無論用哪個字都稱不上詩,就是藤花逐水流,結果把五字句整成七言句。後面用響不通,用蕩不穩,花不比青蛙,掉水裡還響一下,也不比小船還搖晃幾下。前面溪即水,水即溪,有水不要“溪中”,有溪不要“逐水”,通篇都應力避重複,同句重複更不可取。
-
6 # 龍巖敏兄
從平仄來講,響改為蕩,是可以的。但響表示有聲音,可引伸為動的感覺。而蕩表示動作,難以引伸為響聲。所以,用響比用蕩更精準。
-
7 # 禮觀天下
個人觀點,要結合意境和上下關係而定。在某種程度上,“響”比“蕩”更有意境之美。不過我的建議用“漾”是否合適?
-
8 # 公孫小衣
不是不可以,只是少了韻味。
詩詞的寫作,講究的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有的是可以直抒胸臆,有的是可以借景抒情。當然寫作地手法也是為了表達作者的觀點而服務的。
這首詩的下一句不知為何,單從這一句來說,先說原句“藤花逐水溪中響”,明顯這句是描寫眼前的景物,為下句的人抒情而作準備,藤花,我這姑且解釋為紫藤花,藤科植物的花朵,一般為懸垂狀,這裡的“逐水”可以是倒吊在溪水上的花朵隨風飄揚,拍打著水面,也可以是從花枝上掉落的花朵落下,隨波逐流。而後“溪中響”這個響字的精妙之處在於,把溪流的沖刷的叮咚之聲點了出來,一句話,有花有水,有靜止的花朵,也有動態的溪流,你可以想象紫藤花的紫色,也可以由“響”字想象溪流的叮咚之聲,7個字,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就在讀者的面前。十分符合詩詞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的原則。可以說,“響”字是這句詩的詩眼。
那如果說改作“蕩”呢?,那通篇就只有動作而沒了聲響,畫面上就失去了一點趣味性,比之原作,失色了不少。
詩歌是精簡的藝術,古體詩更是如此,與寥寥幾字之中千迴百轉,數語之中蕩氣迴腸,古人不乏有為一字反覆吟詠,夢裡始得佳作的故事,一首好詩,也值得我們反覆推敲。
-
9 # 讓水河
我覺得可以。"藤花逐水溪中響"本來就不貼切。花,不比木頭能在水的漂動衝擊下會發出響聲,花在水中是不會有響聲的,故改"響“為"蕩"更貼切。溪水叮咚響,藤花蕩流長,更富詩情畫意。
回覆列表
可以
原詩更偏向於藤花隨溪水流過時的聲音。
修改之後更偏向於藤花隨水四處遊蕩的過程。
如果有下一句的話可以對照一下下一句看是否公正或者有什麼關係再做決定。